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9月~1998年8月笔者参与抢救心跳骤停患者18例,其中1期复苏成功10例,3期复苏成功6例,现将脑复苏关键环节的处理提出讨论。1临床资料1期复苏成功的10例中,男8例,女2例;年龄6~67岁;病因:开胸手术后1例,心外手术后3例,泌尿科全麻术后1例,药物过敏1例,自主呼吸、心跳、意识恢复情况见表1。表1自主呼吸、。L’跳、意识恢复时间比较2讨论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脑复苏是抢救过程的结局。抢救过程的任何环节都会对此结局产生影响,尤其关键环节处理不当,会贻误病人的救治机会。论及各关键环节,1期复苏中的除颤和及时有效的心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猝死患者心肺脑复苏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因心搏骤停、猝死行心肺脑复苏救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在心搏骤停后行常规心脑肺复苏抢救,观察组在对照组抢救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救治。比较2组心搏骤停至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不同时间点S100β蛋白水平、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心搏骤停至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自主循环恢复率、心搏骤停后24 h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心脑肺复苏后6 h、24 h、72 h,观察组S100β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有助于促进猝死患者自主循环恢复,降低S100β蛋白水平,减轻脑神经功能损害,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心搏骤停(CA)经心肺复苏成功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基础脑复苏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络酮静注及参麦注射液静滴.两组患者均在复苏即刻及复苏后1、3、7d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记录两组患者呼吸心跳恢复至脑复苏成功的时间,并计算脑复苏成功率和住院病死率。结果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治疗组GCS于治疗3d后开始明显升高(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GCS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呼吸心跳恢复至脑复苏成功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脑复苏成功率为50.00%,住院期间病死率50.00%;对照组分别为28.47%、病死率71.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纳络酮联合参麦注射液用于脑复苏能提高脑复苏成功率。减低住院期间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我院2005年1月10日16:45收住1例多发伤伴心搏呼吸骤停的患者,入院后3 min曾连续2次发生心搏呼吸骤停,经及时抢救,患者转危为安,现将抢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病历介绍患者,男,69岁,因车祸后口鼻出血不止,头部及全身多处外伤2.5 h急诊入院。入院时患者呼吸困难,3 min后呼吸、心搏骤停,意识丧失。急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应用呼吸兴奋剂、肾上腺素,抢救3 min后心跳恢复,血压50/30 mmHg(1 mmHg=0.133 kPa),给予补液、备血、多巴胺应用,于5 min后再次出现心搏骤停,即给胸外按压及肾上腺素,抢救4 min后恢复心跳,心率126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ICU集束化治疗对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ROSC)并维持超过24 h,年龄>18岁的40例患者,入ICU后采用包括低温、脱水、脑复苏等措施的集束化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周后评估复苏效果,脑功能完好者6例(15%),中度脑功能残障6例(15%),严重脑功能残障8例(20%),昏迷10例(25%),死亡10例(25%)。良好神经学结局者12例(30%)。良好神经学结局组和不良结局组在复苏开始时间、ROSC后48 h的GCS评分及自主循环状态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ICU的集束化治疗措施有利于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的脑复苏,但脑复苏结局还取决于心搏骤停的原因、复苏开始时间及早期复苏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闫怀士  邵敏 《中国针灸》2008,28(10):718
患者,女,23岁,职员,于2006年7月28日就诊。病史:患者于2006年7月14日被银环蛇咬伤,急送安庆市立医院就诊,入院5min后即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经心肺复苏后心跳恢复,无自主呼吸,行呼吸机辅助通气。使用“抗蛇毒血清”等对症治疗半个月,使用新斯的明0.5mg肌肉注射,每8h1次,治疗10天  相似文献   

7.
胎儿娩出后1m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则呼吸的缺氧状态,称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率为围产胎儿的5%。如抢救不及时,复苏不得力,脑缺血、缺氧超过4~6min,大脑细胞就有可能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即使初期复苏成功,胎儿自主呼吸、循环功能恢复,也可能会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有效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及良好的护理对促进病晴好转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琳  刘新桥  于涛 《天津中医药》2011,28(2):122-124
[目的]探讨针刺人中、内关穴对心肺复苏后家兔脑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3组,每组10只。常规复苏组心跳骤停后予常规心肺复苏术;针刺复苏组心跳骤停后予常规心肺复苏术并针刺人中、内关穴。假手术组仅作为对照,不进行心脏骤停及心肺复苏的操作。所有动物于自主循环恢复后2 h取脑组织,测定线粒体呼吸Ⅲ态、Ⅳ态,呼吸控制率(RCR)。[结果]常规复苏组与针刺复苏组Ⅲ态呼吸均低于假手术组。与常规复苏组相比:针刺复苏组的Ⅲ态高;Ⅳ态呼吸常规复苏组与针刺复苏组组均高于假手术组。与常规复苏组相比:针刺复苏组的Ⅳ态低。RCR:常规复苏组和针刺复苏组低于假手术对照组,针刺复苏组高于常规复苏组。[结论]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家兔的线粒体呼吸链上Ⅲ态呼吸降低,而针刺能够在常规复苏的基础上提高Ⅲ态呼吸及RCR;针刺的干预也能降低Ⅳ态呼吸。  相似文献   

9.
纳洛酮治疗呼吸心搏骤停患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85例呼吸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2例)予纳洛酮治疗及一般治疗,对照组(93例)予一般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复苏效果及意识转清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心肌酶恢复正常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呼吸心搏骤停患者复苏有效率增高(P均<0.05),意识转清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缩短(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发展,心搏骤停后心肺复苏水平已有明显提高, 能迅速恢复自主循环的占14%~30%.但由于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较差,易引起不可逆损害.虽然部分患者心肺复苏成功,但终因不可逆性脑损伤而致死亡或残留严重后遗症,导致脑复苏失败而影响了心搏骤停后整个心肺复苏水平.近年来,中医药学的迅速发展,中医药参与脑复苏的研究越来越多,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心肺复苏是对心跳、呼吸骤停病人采用人工方法建立和恢复循环、呼吸功能,同时积极保护大脑撮终使大脑功能完全恢复的一系列急救措施,是护理人员配合抢救治疗中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高龄患者因常有多种基础疾病,且存在多系统器官功能受损,一旦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给复苏及复苏后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现将1例高龄糖尿病患者猝死抢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家兔缺氧型心跳骤停模型的复苏后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气管法致家兔心跳骤停模型,12只家兔随机分为参附组及对照组,造模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并分别静推参附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及复苏后6 h内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结果参附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为(91.38±31.47)s,对照组为(179.85±27.82)s;参附组自主循环恢复后6 h内MAP高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可缩短缺氧型心跳聚停家兔模型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同时对MAP具有积极的提升和稳定作用,能提高CPR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常见的急症,抢救复苏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我院自1988年~2008年成功地进行了17例心跳呼吸骤停息者的心肺复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心肺复苏学是急诊医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心搏骤停和心肺复苏过程的病理生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完善各种复苏急救措施以提高心跳骤停患者生存率和改善复苏后生活质量,目前已成为多学科共同参与独特学科.  相似文献   

15.
对于心搏骤停,现场徒手抢救一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是两项重要措施。目前各医疗机构都加强了第一线抢救,使复苏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故提出供同道参考。三心肺复苏亚.三心肺复苏指心搏或呼吸骤停,在开放气道下,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将带有氧合血液运送到全身各部,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根据1985年全美复苏会议和1986年日本急救医学会的心肺复苏实施法,分为三期九步骤。重点是第一期为基本生命支持期即紧急供应期,包括三步骤:气道畅通、呼吸支持、循环支持。1.2心搏骤停判断三.2.且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高莉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4):137-137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心肌梗死后心搏骤停32例,均采用通畅呼吸道,建立静脉通道等,并进行正确详细护理对策。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治疗成功27例,成功率达84.38%;出现严重脑功能障碍6例(18.8%);出现死亡5例(15.63%),分别死于循环系统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心肺复苏抢救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争取时间和采取有效措施,重要是心肺复苏和复苏后正确护理。护理人员应特别重视和加强心肺复苏术学习与技能培训,运用成功新方法可使心搏骤停救治存活率上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作用及对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给予参附注射液联合肾上腺素治疗,对照组60例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给予肾上腺素治疗,比较2组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复苏后48 h和96 h患者存活率以及复苏0,5,10,20 min患者pET(CO2)水平。结果复苏后10 min和20 min,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为(8.41±4.79)min,较对照组(10.11±5.78)min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复苏后48 h和96 h存活率均为72%,而对照组分别为53%和52%,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复苏过程中pET(CO2)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复苏后5,10,20 min时观察组pET(C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心肺复苏过程中应用参附注射液可缩短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提高ROSC率和稳定性,提高pET(CO2),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在急诊内科应用自动心肺复苏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病因心脏病、中毒及创伤等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患者应用自动心肺复苏系统救治;结果:本组12例患者救治时间最短30min,最长110min,均恢复窦性心律及正常血压;其中8例患者亦同时恢复自主呼吸,4例患者自主呼吸未恢复;转至重症监护病房继续进行心肺脑复苏后有2例患者复苏成功后康复出院;结论:自动心肺复苏系统较之人工心肺复苏更加标准、规范且可靠性高,能有效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肌及脑组织血液灌注量,可显著提高临床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正>心搏骤停(CA)是指心脏突然丧失有效的排血功能,而致循环和呼吸停顿的临床状态,病死率高,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是心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48例心搏骤停成功复苏患者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8例患者是我院2004年5月—2010年8月住院患者,均符合心搏骤停诊断标准,并经心电图证实为心室颤动、心脏停搏、无脉性心电活动,无脉性心室速。男  相似文献   

20.
心跳呼吸骤停是急诊中常见危重症。本文报告1例急性心肌梗塞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中西医结合救治情况。1资料患者男性,62岁,以往曾有高血压史及短时心前区疼痛史,于2000年4月14日14:30在家人扶持下步入诊室。就诊时尚能自诉病情,主诉心前区持续性疼痛2h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