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向中国境内派遣了大批间谍,其中,日军特工总部打入国民党中央政府核心的间谍对中国初期战局威胁最大,造成中国军队封锁江阴要塞全歼日舰于长江水面的军事计划破产,几乎置蒋介石于死地,英国驻华大使许阁森则付出了生命代价。三案并发,震惊中枢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军很快占领平、津及华北广大地区,侵略矛头明显指向南方。上海、南京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南京。身任中国最高军事统帅的蒋介石,根据日军最新动向,经过反复谋划,在8月5日召开的紧急军事会议上决定先发制人:立即采取闪电军事行动,密令海军突然封锁长江…  相似文献   

2.
2013年是日军拉开侵略华北序幕的80周年.1933年日军在占领了中国东北之后.开始准备把罪恶的黑手伸向关内.而山海关是连接东北华北的要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为此,日军于1933年初。开展了对榆关的可耻进攻。本期要公布的河北省国家档案馆的珍贵档案.是抗战时期的河北省反帝大同盟执行委员会的一份告兵士书.号召士兵们团结起来停止内战共同抗击日军侵略。档案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3.
1937年11月5日。日军第十军在军舰的掩护下在金山卫登陆,9日。上海中国军队全线撤退。11月29日,日军陷常州、宜兴,并进犯江阴要塞,兵分三路,向南京推进.一批美国记者留在南京城中采访战况。其中活跃的有美联社的麦克丹尼、合众社的爱泼斯坦、《纽约时报》的窦登、《芝加哥日报》的史蒂尔等人。12月上旬,南京城郊炮声隆隆,日军己逼近郊区,《纽约时报》记者窦登开着汽车出中华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1930年代前期,为了保卫南京,民国政府制定了以中国中部(北起黄河,南迄甬江)为中心,以长江为重点的《要塞五年整备计划》.该计划实施缓慢,到1936年,长江流域仅江宁、江阴、镇江三座要塞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扩建增筑并增设要塞备炮.笔者检索文献,截至2015年6月,关于南京保卫战中的江阴和江宁要塞已经分别有多篇论文进行研讨,惟有镇江要塞尚无专文探讨.  相似文献   

5.
卫宝山,痛击日军 上海吴淞口内有个半岛,三面环海,形如楔子,名叫宝山县,离上海市大约25公里.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日军大举向上海宝山进攻.我军设防据守,离日军阵地只有300米,隔着一条像小河的巷子,由一座自生桥相连.我军早在自生桥上布了电网.每天两军炮火互攻,但我军炮火不力,重炮比敌军少,只能全隐藏在一条战时掩备体内,每两人一个防护洞,阻击日军.  相似文献   

6.
张园 《湖北档案》2008,(8):40-42
1938年10月,日军攻占广州,使香港成为失去大陆依托的孤岛。1941年12月8日,日本又以陆海空三军进攻几龙,13日得手,香港形势骤然险峻。在此危局之下.曾任虎门要塞司令,时任国民政府驻港军事代表的陈策将军,毅然带领港英军政官员,发动香港同胞抗击日军,保卫香港。  相似文献   

7.
<正>1938年3月,继上海、南京失陷,日军以排山倒海之势进犯津浦线,日军华北方面司令官西尾寿造指挥七八万兵力向山东南部发起进攻,左路第五坂垣师团自青岛直趋临沂,右路矶谷师团沿津浦路南下,企图会师台儿庄,攻取华东重镇徐州,使日军南北兵力会合,并沿陇海路西进,一举攻占武汉,迫使蒋介石政府投降。台儿庄位于枣庄与潍坊公路的交叉点上,扼运河的咽喉,是徐州的门户,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日军一旦得手,便可策  相似文献   

8.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东郊丛葬地,位于南京中山陵园灵谷寺东(原西洼子村),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之一,也是中山陵园中唯一反映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遗迹. 最初修建的“无主孤魂墓”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同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后,兵分三路,攻向南京.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城后,为用武力迫使“中国畏服”,妄图达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目的,竟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大肆搜捕、屠杀市民和已解除武装的中国军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  相似文献   

9.
《档案天地》2004,(6):45-46
策  划揭开被掩盖的历史真实———华北的“73 1”———日军 (甲 )   1 85 5细菌部队揭秘谢忠厚 1 4“慰安妇” :这一页屈辱黑暗的历史———日军在华北实施“慰安妇”制度  罪行史证晓 苏 2 4日军在华北的战俘劳工集中营何天义 3 4保健医生眼中的邓小平傅志义 4 4邓小平在太行历 时 4 6河北战俘劳工在中苏边境东宁要塞的抗日暴动何天义 范媛媛 5 4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出版前后杨广富 6 4历史记忆毛泽东在石家庄休养的日子里马彦春 1 1 0英国向清政府派出的第一个外交使团山 冉 1 1 2记忆中的河北干部南下崔金亮 2 1 0告…  相似文献   

10.
乍平嘉线,指乍浦经平湖至嘉善的国防军事设施群,与吴福线(苏州至福山)、锡澄线(无锡至江阴)一起,构成整个京沪防御阵地,是抵御日军从上海侵略南京的最主要军事设施。乍平嘉线经历过城防工事、军事要塞、步兵阵地等三个发展阶段,沿线现有小炮、轻重机枪、指挥所、掩蔽部、观测所、弹药库等多种用途的掩体569座。南京国民政府最早从1930年即开始谋划建造保卫南京的军事设施。1934年开始建造乍浦和澉浦要塞。1936至1937年分两期建造了乍平嘉线步兵和炮兵工事。步兵阵地可分成四条线路,其中大部分掩体位于主要河道西侧,以抵御东来之敌。1937年11月5日至11月21日,依托这批国防工事,第十集团军曾在嘉兴地区与日军进行过激烈战斗。这批国防工事呈点状线性分布,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民国军事设施,也是见证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自称是"八路军朋友"的日本人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军为确保其占领区的安全,基本停止了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把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华北等占领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按照日本侵略者的意图,要将华北地区变成继续南进乃至侵略全亚洲的战略根据地和兵站基地。为此,"确保华北治安"始终是日本侵略者的重要任务。1940年7月26日,日本新上任的近卫内阁,进一步把"建立东亚新秩序"扩大为"建立大东亚新秩序"。此时,  相似文献   

12.
血泪与抗争     
1933年1月10日,日本关东军骑兵第十联队占领东宁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和进攻苏联,便将东宁作为军事据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修筑各种配套齐全的军事设施,骗招、抓捕了大量中国劳工为其进行边境"筑城计划"。通过近几年的调查,日军在东宁边境一带构筑了大片军事要塞。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著的《关东军》一书记载:“东宁筑垒的规模在全国境阵地中最大”。  相似文献   

13.
浴血东瓜守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最终确立.日军野心勃勃,继续向南太平洋推进,占领菲、马、新、印尼后,又向缅、泰、印进攻.  相似文献   

14.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为实现其全面侵略中国的野心,悍然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向中国驻军发动进攻。随后,又于8月13日,向上海发动军事进攻。上海沦陷后,日军便沿沪宁铁路、苏嘉铁路和平湖公路长驱直入,于11月11日,日军侵占吴江地区,疯狂地烧杀抢掠,在烽火连天的八年抗战中,吴江人民受尽日寇烧杀之灾,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现发表的这组史料反映了抗战时期,日军在吴江的侵略罪行。其中第一件系碌碌所撰,发表于吴江爱国进步人士马希仁、共产党员肖心正等创办的《义旗》第一卷上;第二件是当时的基层组织应国民党吴江县党部的要求所作的汇报;第三件、第四件均为国民党吴江县党部所做的调查。这些文件现存于吴江县档案馆,现予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5.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以1名士兵失踪为借口.炮轰宛平城.进攻卢沟桥.挑起了侵华战争。7月29日.北平城内中国军队撤出.7月30日.中国军队从天津撤出.口军占领平津。几周内.日军调集30万兵力到华北.进攻各交通枢纽城市。9月14日起.日机陆续轰炸石门。9月24日。攻陷保定。10月4日.日机轰炸了石门电报局、电话局、铁路大厂、商会、大桥街和大石桥。10月5日.日军谷寿夫(战犯)部下,侵入正定县。10月8日,正定城失陷。中国守军商震部的2000名将士全部殉国。日军报复性屠杀正定村民1515人。  相似文献   

16.
万森 《湖北档案》2009,(11):45-46
1932年1月28日夜,日军突然出动海军陆战队,进攻长江门户上海。同时,几艘日舰驶至南京,不作任何声明就停泊在下关江面,舰上炮口对准总统府方向。  相似文献   

17.
日军侵略中国期间,曾动用百万劳工在中苏中蒙边境修筑十四座军事要塞,位于牡丹江市的东宁要塞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参加军事要塞施工的劳工,有的是被骗招、摊派的中国民众,有的是日军在作战中的俘虏和抓捕的抗日军民。日本关东军给他们冠以“特种工人”或“特殊工人”的头衔,实际是强掳的民众及战俘作为劳工在日本的军事工程中进行强制劳动,他们不仅饱受虐待和奴役,而且在秘密工程结束时。都被秘密处死。  相似文献   

18.
《大公报》渝馆总编辑王芸生撰写了一篇题为《为晋南战事作一种呼吁》的社评,发表在1941年5月21日的《大公报》重庆版上。为此,当时正在重庆的周恩来同志连夜疾书一信致《大公报》负责人,对社评涉及的在山西南部中条山战役中有损八路军的言论给予澄清。由此引起的“笔墨交锋”,曾经轰动山城重庆。1940年秋,八路军在华北发起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日军在重新检讨了自己的作战方略后,制定了《剿共办法纲要》,决定采取一切措施,剿灭共产党的势力。但在1941年的上半年,日军在选择打击目标时,却改变了原有计划。日军决定首先击破晋南国民党军队后再全力对付八路军。1941年3月,日军进犯中条山的迹象已很明显,各地不断有敌情上报,然而,驻守中条山的国民党军却未引起警惕,未作应变准备。日军于5月7日下午开始全面进攻中条山国民党军队。在这次中条山战役中,中国守军损失惨重,日军以极小代价占领了中条山地区。日军在军事进攻的同时,还到处散布谣言,以混淆视听。日语对华广播说:“以中条山为中心盘踞于山西省东南之第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主力,于我军攻击重庆军时,不但始终持对岸观火态度,且出动游击队威吓重庆军侧面,并乘机解除败残军之武...  相似文献   

19.
<正>淞沪会战"七七事变"爆发37天后,日本侵略军又向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寻找借口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以及陆续调集的6个集团军70余万人奋起抵抗。随后,日军加强上海派遣军力量,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9月30日拂晓,日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攻,中国守备部队伤亡惨重。10月26日晚,中国军队第88师400  相似文献   

20.
范用 《出版史料》2003,(4):101-103
65年前,1938年在上海出版了三部辉煌的巨著:《鲁迅全集》、《资本论》中译本和《西行漫记》。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8月,日军进攻上海,冬天中国军队西撤,上海租界沦为孤岛。在孤岛留下的文化人,其中不乏不畏敌伪恐吓、绑架、暗杀,坚守新闻出版阵地的志士。在他们的艰苦努力下,出版了三部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