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应用 Meta 分析系统评价儿童白血病发病与环境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方法检索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大医医学网,PubMed 数据库中关于环境危险因素与中国儿童白血病的相关文章,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到2019年8月20日,采用revman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出优势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 结果共纳入25篇关于儿童白血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病例组共 4 307 例患者,对照组共5 15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儿童环境危险因素与儿童白血病发病关联程度较高的前3位因素的OR及95%CI分别为:油漆接触史OR(5.75),95%CI(3.17,10.44);有毒化学物质接触史OR(3.46),95%CI(2.00,6.00);家族遗传病史OR(3.32),95%CI(2.52,4.38)。母亲孕前或孕期环境危险因素与儿童白血病发病关联程度较高的前3位因素的OR及95%CI分别为:房屋装修或新置家具OR(3.19),95%CI(1.63,6.27);有毒化学物质接触史OR(2.44),95%CI(1.81,3.30);流产史OR(2.15),95%CI(1.28,3.61)。父亲在孕前或孕期环境危险因素与儿童白血病发病关联程度较高因素分别为:吸烟史OR(2.18),95%CI(1.19,4.01);有毒化学物质接触史OR(1.52),95%CI(1.25,1.85)。 结论儿童白血病发病与患儿本身、母亲和父亲均密切相关,改善家庭居住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预防儿童白血病提供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住院并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的孕产妇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住院的健康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分析影响妊娠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比较发现,年龄≥35岁(OR=2.22,95%CI:1.07~2.98)、孕前体质指数(BMI)≥28 kg/m2(OR=1.66,95%CI:1.23~2.65)、流产次数≥2次(OR=1.71,95%CI:1.24~2.71)和高血压家族史(OR=1.88,95%CI:1.22~3.31)是妊娠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年龄≥35岁(OR=2.224,95%CI:1.356~3.237)、流产次数(OR=1.308,95%CI:1.025~1.914)、高血压家族史(OR=1.774,95%CI:1.312~3.669)和孕前BMI≥28 kg/m2(OR=1.698,95%CI:1.234~2.564)为妊娠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孕期超重、高血压家族史是妊娠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针对重点人群应该加强控制,预防妊娠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充分利用廊坊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平台,提高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筛查质量,分析研究本地区儿童CHD发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当地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望诊、听诊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相结合的方法对辖区内儿童进行监测。对确诊阳性患儿采用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筛选危险因素。结果廊坊市儿童CHD发病率为2.299%,其中孕早期感冒(OR=4.983)、妊娠合并症(OR=5.32)、孕早期情绪状况(OR=7.9)、孕早期接触农药(OR=7.812)、孕期被动吸烟(OR=5.23)是危险因素,孕前检查(OR=0.167)、孕期服用多种维生素(OR=0.033)是保护因素。结论母亲孕早期感冒、情绪差、接触农药、妊娠合并症、被动吸烟可增加新生儿患CHD的危险,而母亲孕前检查、及孕早期服用多种维生素则可以降低婴儿患CHD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的围孕期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国内多家医疗保健机构确诊的181例1~5岁孤独症患儿及与其地区、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81例健康儿童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行为及相关因素调查表》对儿童的主要监护人进行妊娠期相关因素的回顾性调查。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比(OR)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儿童孤独症与早产(OR=6.92,95%CI=1.80~26.67)、经产妇(OR=2.29,95%CI=1.14~4.58)、孕前/孕早期补充叶酸(OR=0.07,95%CI=0.01~0.41)、孕早期精神刺激(OR=16.16,95%CI=3.37~77.45)、孕早期患病(OR=9.74,95%CI=1.77~53.52)、孕中期产检异常(OR=6.00,95%CI=1.03~34.80)和孕晚期住院安胎(OR=3.15,95%CI=1.36~7.29)等存在相关性。结论母亲围孕期叶酸补充、精神刺激、患病、住院安胎等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孤独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与早产的关系。方法: 以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74例早产儿为病例,382例足月儿为对照,收集孕妇身高、孕前体重、分娩前最后一次体重、孕周、家族史、疾病史以及孕期并发症等信息,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混杂因素,分析孕前BMI等因素与早产的关系,并估计调整后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 通过对早产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孕前肥胖是早产的危险因素,调整后的OR值为2.461(95% CI:1.174~5.159, P=0.017),未发现孕前超重或孕前偏瘦与早产的关联;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和早产儿家族史是早产的危险因素,调整后的OR值分别为1.781(95% CI:1.025~3.095, P=0.040)、3.831(95% CI:2.044~7.180, P<0.001)和3.675(95% CI:1.358~9.942, P=0.010)。结论: 孕前肥胖是早产的危险因素,为了降低早产的发病率,孕妇需要加强孕前保健,在备孕期应控制孕前BMI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赣州市儿童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对影响儿童出生缺陷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方法: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165例病例、330例对照进行调查;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调查因素有:孕前有毒物质接触史(OR=5.75)、母亲妊娠期感冒(OR=2.02)、母亲不良精神刺激(OR=10.23)、父亲饮酒(OR=0.59)、父亲职业有害接触(OR=2.14)、参加婚前检查(OR=0.65)、服用叶酸类药物(OR=4.23)、妊娠期吃鱼蛋类食品(OR=0.33)。结论:母亲孕前有毒物质接触史、母亲妊娠期感冒、母亲不良精神刺激,父亲饮酒、父亲职业有害接触是导致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参加婚前检查、母亲服用叶酸、妊娠期多吃鱼蛋类食品是防止出生缺陷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efects, CHD)的环境危险因素,为深入研究CHD表型的危险因素提供方向,为预防CHD积累证据。方法:使用广东省CHD监测网2004年至2012年登记的来自于17个地市、34家医疗机构的3 038例CHD活产儿及其1∶1对照儿数据,先后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6类CHD的环境危险因素。结果:左向右分流类CHD的危险因素包括低出生体重(OR=2.63,95%CI:2.04~3.39)或巨大儿(OR=2.21,95%CI:1.47~3.32),早产(OR=1.95,95%CI:1.53~2.49),多胎(OR=1.99,95%CI: 1.22~3.26),产母教育程度低、产母为工厂工人(OR=1.62,95%CI:1.32~1.98),产次≥2(OR=1.38,95%CI:1.13~1.69),有异常生育史(OR=2.29,95%CI: 1.75~3.01),孕早期3个月曾有发烧(OR=2.38,95%CI: 1.26~4.48),病毒感染(OR=1.80,95%CI: 1.29~2.51),使用药物(OR=1.73,95%CI: 1.11~2.69),被动吸烟(OR=1.69,95%CI: 1.26~2.29),接触化学制剂(OR=8.71,95%CI: 2.33~32.58),居住装修6个月内的居室(OR=2.56,95%CI: 1.60~4.09)或居室距主要马路<50 m(OR=1.40,95%CI: 1.14~1.72),父亲为工厂工人(OR=1.46,95%CI: 1.23~1.73)。肺动脉流出道梗阻类CHD的危险因素包括活产儿低出生体重(OR=5.98,95%CI: 2.88~12.44)或巨大儿(OR=6.56,95%CI: 1.19~36.26),产母教育程度低、产次≥2(OR=2.08,95%CI: 1.03~4.22),孕早期病毒感染(OR=4.30,95%CI: 1.27~13.45)。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类CHD危险因素为父亲为工厂工人(OR=6.01,95%CI: 1.05~34.59)。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 TGA)的危险因素包括活产儿低出生体重(OR=12.93,95%CI: 1.14~146.26),产母教育程度低、职业为工厂工人(OR=3.69,95%CI: 1.53~8.91)。合并心内分流型CHD的危险因素包括产次=2(OR=3.45,95%CI: 1.42~8.38)。其他类CHD的危险因素包括巨大儿(OR=4.87,95%CI: 1.19~19.94)、产母既往有异常生育史(OR=2.96,95%CI: 1.14~7.68)、孕早期3个月有病毒感染(OR=4.92,95%CI: 1.56~15.47)、用药(OR=4.90,95%CI: 1.22~19.77)、被动吸烟(OR=10.31,95%CI: 1.25~85.05)。结论:不同CHD类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深入研究CHD的相关环境危险因素及其影响机制需有针对性,预防CHD需特别注意避免影响多类CHD或临床治疗效果较差CHD类的环境危险因素暴露,并加强已暴露人群的产前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妇女妊娠后不同孕期中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危险因素,以深入认识PCOS合并GDM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孕妇在孕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产科诊断为PCOS并接受规范治疗,并在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该科接受产前检查。根据孕中期(孕24周)、孕晚期(孕32周)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GDM组)和正常组(非GDM组),其中GDM组孕妇在孕中期和孕晚期分别有20和28例,非GDM组孕妇在孕中期和孕晚期分别有77和69例,比较不同组别间孕妇的基本情况及雄激素、胰岛素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中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孕中期,GDM组与非GDM组的孕期增加体质量、胰岛素水平有统计学差异[GDM组孕期增加体质量(5.54±1.32) kg,非GDM组孕期增加体质量(4.08±0.91) kg,t=2.487,P=0.015;GDM组胰岛素为(30.35±8.70) pmol/L,非GDM组胰岛素为(25.47±7.56) pmol/L,t=3.289,P=0.001];在孕晚期,GDM组与非GDM组的孕期增加体质量、糖尿病家族史、睾酮及胰岛素水平有明显差异[GDM组孕期增加体质量(9.83±0.91) kg,非GDM组孕期增加体质量(8.61±1.23) kg,t=2.283,P=0.025;GDM组有糖尿病家族史10例,非GDM组胰岛素有糖尿病家族史9例, ?字2=3.939,P=0.047;GDM组睾酮为(3.49±1.65) nmol/L,非GDM组睾酮为(2.46±1.17) nmol/L,t=2.542,P=0.013;GDM组胰岛素为(33.78±7.01) pmol/L,非GDM组胰岛素为(27.12±6.39) pmol/L,t=4.108,P=0.000]。logistics分析提示,较高的孕期增加体质量、胰岛素水平是PCOS孕妇在孕中期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67,95%CI=1.912~3.355,P=0.029;OR=1.565,95%CI=1.287~1.921,P=0.007);较高的孕周增加体质量、睾酮和胰岛素水平是PCOS孕妇在孕晚期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40,95%CI=2.392~3.588,P=0.033;OR=1.587,95%CI=1.103~3.307,P=0.045;OR=2.735,95%CI=1.182~4.803,P=0.001)。结论:在孕中、晚期,较高的孕期增加体质量和胰岛素水平都是PCOS孕妇发生GDM的危险因素;较高的睾酮水平仅在孕晚期是PCOS孕妇发生GDM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的室内外环境危险因素.方法 2007年9月~2008年8月,对115例0~15岁新发急性白血病患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28例)进行相同性别和年龄及入住相同医院的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患儿父母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一般情况和可能的危险因素(室内和室外相关环境因素).运用Logistic模型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 母亲孕前和(或)孕期化学物质接触史(OR=2.68, 95%CI 1.22~5.90)、父亲既往医源性放射性物质接触史(OR=2.78, 95%CI 1.24~6.23)、居室周围高压变电器和(或)电线分布(OR=3.35, 95%CI 1.38~8.17)、居室内非实木地板装修(OR=1.91, 95%CI 1.04~3.51)、儿童冬季睡眠时门窗关闭(OR=3.30, 95%CI 1.80~6.06)和儿童经常使用解热镇痛药和(或)抗生素(β=-1.011,OR=0.36, 95%CI 0.19~0.72)与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相关.亚型分析中,上述6项因素除居室内非实木地板装修外均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相关;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母亲孕前和(或)孕期化学物质接触史、居室周围有工业三废、儿童冬季睡眠时门窗关闭.结论 室内外环境因素是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对不同亚型急性白血病发病的影响作用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的室内外环境危险因素.方法 2007年9月~2008年8月,对115例0~15岁新发急性白血病患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28例)进行相同性别和年龄及入住相同医院的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患儿父母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一般情况和可能的危险因素(室内和室外相关环境因素).运用Logistic模型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 母亲孕前和(或)孕期化学物质接触史(OR=2.68, 95%CI 1.22~5.90)、父亲既往医源性放射性物质接触史(OR=2.78, 95%CI 1.24~6.23)、居室周围高压变电器和(或)电线分布(OR=3.35, 95%CI 1.38~8.17)、居室内非实木地板装修(OR=1.91, 95%CI 1.04~3.51)、儿童冬季睡眠时门窗关闭(OR=3.30, 95%CI 1.80~6.06)和儿童经常使用解热镇痛药和(或)抗生素(β=-1.011,OR=0.36, 95%CI 0.19~0.72)与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相关.亚型分析中,上述6项因素除居室内非实木地板装修外均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相关;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母亲孕前和(或)孕期化学物质接触史、居室周围有工业三废、儿童冬季睡眠时门窗关闭.结论 室内外环境因素是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对不同亚型急性白血病发病的影响作用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沙市妇女妊娠期贫血的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长沙市开福区3个街道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分娩的713例产妇,建立队列,于产后15 d内回顾性收集其孕期健康信息。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贫血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长沙市妇女妊娠期贫血患病率为9.96%。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高(OR=0.632,P=0.020)、文化程度高(OR=0.276,P=0.033)、补叶酸(OR=0.248,P=0.050)、补铁(OR=0.272,P<0.001)及食用血制品(OR=0.588,P=0.044)是妊娠期贫血发生的保护因素,经产妇(OR=2.917,P=0.003)、孕前月经持续时间长(OR=1.335,P=0.041)、住房新装修(OR=3.690,P=0.045)及饮茶(OR=1.365,P=0.094)是妊娠期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长沙市妇女妊娠期贫血的患病率处于中下水平。妊娠期贫血的发生与妇女的经济水平与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孕产妇加强孕期营养及居室环境监测,少喝浓茶,改善铁的营养状况,可预防或降低妊娠期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农村婴儿死亡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贵州省农村婴儿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农村婴儿死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2年死亡的婴儿作为病例组,同期存活婴儿作为对照组,进行成组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妇幼卫生服务利用(产前检查、住院分娩、产后访视等3项同时利用)校正OR为0.255(95%CI 0.076~0.665),定期体检校正OR为0.501(95%CI 0.449~0.886),体重低于2.5 kg的校正为OR10.231(95%CI 3.854~27.155),出生缺陷的校正OR为9.971(95%CI 2.380~41.78),孕期负性事件的校正OR为2.146(95%CI 1.249~4.855),母亲年龄>35岁的校正OR为3.11(95%CI 1.180~6.134),怀孕前3月感冒与发烧2.345(95%CI 1.184~4.642),父亲的文化程度为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与文盲比)的校正OR值均小于1.结论:低体重儿、出生缺陷、孕期负性事件、怀孕前3月感冒与发烧、高龄孕产妇是贵州省农村地区婴儿死亡的高危因素;而母亲同时接受产前检查、住院分娩、产后访视3项卫生服务及父亲文化程度高、婴儿定期体检是婴儿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6省及自治区小儿脑性瘫痪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中国1~6岁小儿脑瘫的危险因素,为病因和防治措施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1997年5月至1998年12月在中国江苏等6个省(自治区)对1~6岁小儿脑性瘫痪进行了以人群为基础的1∶2病例对照研究. 结果: 共调查1~6岁儿童1 047 327名,发现1~6岁儿童脑瘫病例共2 009例;对1 968例脑瘫及其对照者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脑瘫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28个,其中分娩前期15个,分娩过程5个,新生儿期8个;新生儿期危险因素包括缺氧缺血性脑病(OR=26.4, 95%CI=4.6, 152.2)、高胆红素脑病(OR=14.2,95%CI=5.3,38.2)、新生儿脑膜炎(OR=267.6, 95%CI=21.2,3 372)和颅内出血(OR=133.1,95%CI=25.4,697.7)等与脑瘫关联最强,分娩过程因素其次,分娩前因素最弱.分娩前因素包括父母是近亲(OR=3.1,95%CI=1.4,6.8)、亲属中有智力低下者(OR=5.4,95%CI=3.1,9.4)、胎儿宫内发育迟缓(OR=6.6,95%CI=2.5,16.7)、出生体重轻(OR=5.3,95%CI=3.2,8.9)、出生孕周小(OR=7.6,95%CI=4.2,13.7)、母孕期服用药品(OR=7.9,95%CI=2.6,23.2)等,虽然与脑瘫关联程度有限,但数目多,而且可能与新生儿期危险因素有因果关系. 结论:新生儿期危险因素与脑瘫的关联程度较强,但分娩前及分娩中有关危险因素与新生儿期某些不利表现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过敏高风险婴儿罹患过敏性疾病的多因素分析及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过敏高风险婴儿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及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对具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父母一方或双方)的新生儿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对影响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选取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4名婴儿中,有114例在生后1年内出现1种或多种过敏症状。单因素分析中有12项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7项指标入选logistic逐步回归方程,分别为母孕期过敏性疾病发作史(OR=2.523,95%CI为1.263~5.041,P<0.01)、双亲有过敏性疾病史(OR=6.116,95%CI为2.546~14.692,P<0.01)、母亲血清IgE值(OR=2.413,95%CI为1.710~3.404,P<0.01)、被动吸烟(OR=2.778,95%CI为1.402~5.502,P<0.01)、出生后6个月内添加鸡蛋(OR=2.693,95%CI为1.238~5.859,P<0.05)、纯母乳喂养(OR=0.196,95%CI为0.086~0.447,P<0.01)和部分水解配方奶(pHF)喂养(OR=0.099,95%CI为0.038~0.255,P<0.01)。结论妊娠期加强对有过敏史妇女的保护,防止过敏性疾病的复发,避免过敏高风险婴儿过早接触香烟、过早添加鸡蛋,母乳喂养及pHE喂养等综合措施可减少过敏高风险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抑郁情绪与新生儿出生体重间的关系,验证两者关系是否受分娩时孕周及新生儿性别调节.方法 以1 800例在孕32~36周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调查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统计学信息并进行抑郁症状评价.分娩后获得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性别等出生结局.结果 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对于足月孕产妇,妊娠晚期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早产孕产妇,妊娠晚期抑郁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低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以无妊娠晚期抑郁孕妇分娩的男婴为对照,妊娠晚期抑郁孕妇分娩的男婴小于胎龄儿(SGA)发生风险无显著增加(OR=0.86, 95%CI:0.20~3.76),而妊娠晚期抑郁孕妇分娩的女婴SGA风险显著增加(OR=4.37, 95%CI: 2.08~9.18).结论 孕32~36周高水平抑郁情绪可能显著减少早产儿出生体重,特别是女婴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沙市8月龄婴儿缺铁性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8月龄规范 化血常规检测明确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的105例婴儿纳入病例组,按1:4个体匹配,发生1个新病例的同时选取4例同 一街道、同一性别按相同标准诊断未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婴儿作入对照组,收集相关资料,运用χ2检验、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长沙市8月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14.7%。8月龄婴儿发生缺 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包括:母亲孕晚期贫血(OR=3.540,95% CI:1.898~6.601)、6月龄内混合喂养(OR=1.682,95% CI:1.099~2.574)、6月龄内人工喂养(OR=4.162,95% CI:1.343~12.896)、6月龄前添加辅食(OR=1.423,95% CI: 1.022~1.982)、7月龄及以后添加辅食(OR=4.415,95% CI:2.150~9.064)、 8月龄内反复呼吸道感染(OR=2.878,95% CI:1.224~6.764)、8月龄内反复腹泻(OR=3.710,95% CI:1.533~8.980)。结论:长沙市8月龄婴儿缺铁性贫血仍有一定 的发生率,应改善母亲孕期贫血,提倡科学喂养,鼓励纯母乳喂养至6月龄,并及时合理添加辅食,积极治疗罹患呼 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的患儿,预防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产科并发症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并计算相对危险度和95%的可信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孕期并发症(OR=4.63,95%CI=1.27-20.66)、生产并发症(OR=3.29,95%CI=1.06-11.29)达到统计学意义。特别分层分析,男性生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因素分析,孕期营养差、孕期并发症与精神分裂症有密切的关系,OR(95%CI)分别为3.98(1.13-14.07),4.93(1.44-16.86)。结论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孕期、生产期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孕期、生产期损伤者为精神分裂症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8.
李俊  康中强 《循证医学》2012,12(3):169-174
目的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群,并手工检索相关领域其他杂志。纳入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或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研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个研究,共计7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缩短[加权均数差=-15.16,95%可信区间(-22.11,-8.20),P〈0.05],手术后住院天数缩短[加权均数差=-1.59,95%可信区间(-2.83,-0.34),P〈0.05]。手术后伤口感染发生没有明显差异[加权均数差=O.84,95%可信区间(O.44,1.59),P〉0.05]。阴囊血肿[比值比=0.77,95%可信区间(0.39,1.51),P〉0.05]、腹股沟区血清肿[比值比=3.80,95%可信区间(0.91,15.91),P〉0.05]及尿潴留发生[比值比=0.62,95%可信区间(0.32,1.22),P〉0.05]没有明显差别,术后远期复发率较传统疝修补术低f比值tE=0.14,95%可信区间(0.06,0.33),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无肠管坏死物切除的腹股沟嵌顿疝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住院分娩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收集Apgar评分及可能影响评分的产妇一般资料、产妇的临床特点及新生儿的临床特点等3方面因素,并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孕妇年龄(P=0.014,OR=2.296,95%CI=1.964~3.157)、分娩方式(P=0.021,OR=2.757,95%CI=2.514~3.872)、妊高症产生情况(P=0.000 1,OR=3.377,95%CI=3.014~4.564)、分娩并发症情况(P=0.000 1,OR=3.475,95%CI=3.171~4.671)、新生儿体重(p=0.019,OR=2.130,95%CI=1.846~3.014)和新生儿出生畸形情况(P=0.0001,OR=3.885,95%CI=3.518~5.146)是影响新生儿1 minApgar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产妇、产钳分娩、妊高症、分娩并发症、低体重儿、出生畸形是影响新生儿1 minApgar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及早病因预防有望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