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华 《临床医学》2012,32(8):11-13,128
目的 分析腰背肌锻炼仪辅助训练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卧床期的作用.方法 自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对151例65岁以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并观察患者在卧床期使用腰背肌锻炼仪辅助训练(实验组)与"五点支撑法"腰背肌锻炼(对照组)在治疗效果上的差异,并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腰背肌群后伸肌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2周的运动功能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侧位X线片骨小梁数目的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自行设计的腰背肌锻炼仪辅助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卧床期进行训练,有阻力可调的优点,更易被接受,锻炼更为有效,在促进肌力恢复、缓解疼痛、改善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挺胸收背法功能锻炼对胸腰段椎体单纯性压缩性骨折患者腰背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6例胸腰段椎体单纯性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早期挺胸收背法功能锻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腰背肌功能恢复效果、住院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腰背肌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挺胸收背法功能锻炼联合常规护理能够促进胸腰椎体单纯性压缩性骨折患者腰背肌功能的恢复,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快速复位分期康复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分析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快速复位、分期康复法。方法:对90例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3例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早期采用快速复位、被动锻炼、对症治疗,中期严格督促腰背肌功能锻炼,后期继续康复锻炼,并根据3期特点辅以垫枕、中药调理为治疗组;27例采用单纯垫枕复位加指导腰背肌功能锻炼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疗效总优良率98.4%,对照组总优良率82.2%。结论:对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要争取早期充分快速复位,强调腰背肌功能锻炼,规范化分期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7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68例症状明显改善,椎体高度及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3例疼痛症状缓解不明显,2例发生骨水泥侧漏。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快速减轻疼痛症状,能很好的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减少卧床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自1997年2月~1999年12月,共收治腰椎不稳症病人127例,采用非手术康复疗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腰椎不稳症病人127例,男68例,女59例;年龄23~76岁,平均49.5岁。方法:1急性期让患者卧床休息,减轻椎间关节和腰背肌的承载负荷是基本治疗方法,有的无须其它治疗,仅绝对卧床就可使症状缓解。2如卧床后疼痛已消失,训练和鼓励患者持久地进行腰背肌功能练习,以强有力的腰背肌恢复不稳节段的稳定性。方法:腰背肌锻炼,由五点式到三点式,开始由100次/d,逐渐增至300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97例(139个椎体),均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结果本组术前VAS评分为75~95分,术后24hVAS评分0~25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次日疼痛完全缓解82例、部分缓解13例、无缓解2例,治疗有效率97.9%;骨水泥外渗发生率10.07%;随访6~24个月,椎体高度无丢失,无疼痛加剧及迟发性神经损伤表现。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庆  徐峰  刘曦明 《中国康复》2006,21(2):117-11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A组术后接受系统的功能锻炼,包括卧床位下肢肌肉锻炼、腰背肌及腹肌锻炼;B组仅由护士讲授卧床位的功能锻炼方法,不强调运动强度,术后3个月评定2组患者腰、臀、下肢残余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目测类比评分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功能锻炼是防止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胸腰椎压缩骨折在脊柱骨折中最为常见,多为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即胸11、12和腰1、2,常合并有脊髓损伤及其他系统的并发症。治疗上主张绝对卧床休息,时间为4~6周,结合腰背肌功能锻炼。及时正确的护理计划、科学的护理措施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至关重要。因此我科根据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特点,制订了一套护理方案,在2000~2006年收治的324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中,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出血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大部分老年患者可以耐受等特点,但其只是一种治疗手段,并不能有效预防老年患者术后再次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目的: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37例(198个治疗椎体),其中女111例,男26例,年龄(75.55±6.96)岁,行椎体内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治疗后连续3个月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3个月检查目测类比评分、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及椎体压缩性骨折再发生率。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治疗后1周、治疗后3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7%,3个月随访期间未再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表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可有效治疗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肿瘤的早期临床效果、适应证与禁忌证、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22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的25个椎体以及5例椎体肿瘤7个椎体,经皮椎弓根向椎体内穿针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结果:27例病人平均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4、5mL,X线检查骨水泥充填良好,骨折复位满意。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所有病例经平均12.3个月随访,疼痛未明显加重,椎体高度无继续丢失。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椎体肿瘤,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增加椎体的强度和脊柱的稳定性,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1.
蓝桂森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7):3335-3335
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2例,20例采取药物及理疗为对照组,22例在常规治疗措施上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为治疗组。疼痛基本缓解时间、正常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腰背肌功能锻炼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PKP术与保守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48例.A组采取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组采取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Cobb角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与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6个月的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 A组疼痛缓解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5);A组医疗费用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1周A组Cobb角与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6.02±4.97)°与(2.77±1.25)分,显著低于B组(22.24±6.88)°与(5.85±1.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4周的功能恢复优良率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41.67%(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1.67%与7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操作简单、创伤小、可快速缓解疼痛及矫正畸形,治疗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收效良好,近期功能恢复优于保守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程海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3904-3905
目的 研究指导患者腰背肌功能锻炼对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04-2008-11于秦皇岛市第三院行医用臭氧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实验组74例.对照组采用术后一般常规心理及生活护理;实验组采用术后责任护士指导并督导患者行腰背肌功能锻炼,观察患者恢复劳动能力时间及效果.结果 指导腰背肌功能锻炼后,实验组患者恢复劳动能力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缩短(P<0.05).结论 术后指导患者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可加快恢复患者工作能力及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上主张绝对平卧硬板床休息4~6周,结合腰背肌功能锻炼、内外用药等,若失治或误治会遗留腰背部疼痛、畸形及椎体滑脱等后遗症。我科根据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特点,制订了一套护理方案,经2000~2004年收治的387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运用,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金婕 《天津护理》2007,15(6):332-333
伴随着老年人口增加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逐步增多,传统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包括:卧硬板床、止痛药物及腰围的应用,但这些方法对疼痛的缓解较慢〔1〕。用经皮椎体成形(PVP)术治疗压缩性骨折,是在透视下通过经皮穿刺注入骨水泥来提高脊柱稳定性,以达到缓解或消除疼痛为目的。该术式是近年兴起的微创治疗新技术,它具有创伤小,疼痛缓解率、功能改善率高等优点〔2〕。术后采取规范、系统的康复训练,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更好地促进腰背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自2005年6月起,采用PVP治疗压缩性胸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使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骨质疏松症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使用球囊扩张椎体成形器行椎体成形术,比较术前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与Cobb角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椎体前缘高度与Cobb角有显著变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一经诊断,应尽早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既可达到疼痛缓解的效果,又能矫正后凸畸形恢复病变椎体高度。  相似文献   

17.
背景:椎体成形治疗脆性骨折止痛效果确切,但中、长期疗效欠佳,术后有必要开展腰背肌锻炼以改善其临床疗效。目的:评价系统性腰背肌锻炼对改善中、远期椎体成形治疗脆性骨折临床疗效的作用。方法:将接受椎体成形治疗的60例脆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均进行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实验组患者额外接受系统性腰背肌锻炼,先行五点法训练,五点法完成良好者,改三点法,三点法完成良好者改一点法(飞燕式)。结果与结论:42例患者成功完成2年随访,其中对照组20例,实验组22例。实验组治疗后6个月、1年及2年的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年的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系统性腰背肌锻炼对改善椎体成形临床疗效的作用需要6个月得以体现,起效时间较长,但能够长期维持,是椎体成形后必不可少的康复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原因特别是老龄化或激素应用所导致的骨质疏松、脊柱的转移瘤、骨髓瘤、侵袭性血管瘤和骨巨细胞瘤,均是造成骨质丢失,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VCF)的常见原因。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剧痛、脊髓麻痹、神经功能障碍、肺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等。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治疗原发疾病、卧床休息、应用止痛药物等。然而持续卧床会加重骨质丢失、肌肉僵硬及局部疼痛,同时因原发疾病的治疗起效较慢,疼痛难以在短期内缓解。  相似文献   

19.
多方位牵引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一例周希东岳寿伟黄丽雯患者女,62岁,腰背剧裂疼痛5天。5天前患者晨起做饭,侧身看炉火时突感腰痛,随即卧床休息,疼痛不缓解,且腰背部疼痛加剧,呈持续性,翻身及活动受限。体检:腰背肌紧张,广泛压痛,以腰4、5棘旁左侧为重...  相似文献   

20.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发生率越来越高,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城市老年妇女本病发生率为15%[1],临床以剧烈腰背痛、丧失劳动能力与生活自理能力为特征,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可大大缩短患者的寿命.椎体压缩性骨折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为卧床休息、口服止痛药和应用钙剂等,但长期卧床可引起机体功能的丧失,导致肺不张、肺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和肺栓塞,导致骨质进一步脱钙疏松,形成恶性循环[2].近年来临床上采用微创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可缓解疼痛和稳定骨折椎体[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