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例1 张××,男,13岁,学生。1975年元月8日初诊。盗汗一年,失眠五个月,寐则遍身汗出如洗,醒则汗收。患者消瘦纳少,脉细,舌淡嫩。胸透(一)。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未愈。辨证属先天不足,勤学思虑伤脾,心肾阴虚。治以益脾肾扶正敛汗。处方:熟地9克山药15克金樱子15克白芍15克煅龙骨煅牡蛎各6克炙麻黄根6克。连进10剂,盗汗基本消失,睡眠也渐正常。最近走路过多,有食少、气短、自汗之象。依上方去白芍,加北沙参、白术、大枣连进6剂而愈。  相似文献   

2.
葛花解酲汤首见于《兰室秘藏》,具有温脾胃、消酒积、利湿热之功,为治嗜酒中虚,湿伤脾胃所致的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而设。笔者以其治疗酒后盗汗、泄泻等症,收效颇佳。兹略举验案如下: 例1.丁×,男,37岁,干部。于1985年4月12日初诊。盗汗三载余,酒后加重,浸衣湿被,曾屡次求医而乏效。伴面黄不泽,寐不落寤,多梦,舌淡苔薄腻、脉濡。此为平素伤酒,酒毒湿热上扰神明,心液外泄。治宜分消酒湿、解毒健脾,并嘱其忌酒。乃疏葛花解酲汤方:干葛根30克(代替葛花)、茯苓15克,猪苓10克、泽泻15克、党参10克、焦白术10克、神曲10克、砂仁3克(后下)、青陈皮各3克、淡干姜3克、广木香6克、白蔻仁5克(后下)。水煎服,二剂即瘥。【按】盗汗多属虚劳,尤以阴虚易见,滋  相似文献   

3.
湿热盗汗     
案1 刘××、男、40岁、住院日期:1988年12月2日。患者以畏寒,低热伴咳嫩十五天,X线示右下肺纹理增多紊乱,并可见少量片状模糊阴影、门诊以右下肺炎收入住院。入院后经抗炎、补液、止咳等治疗半月。发烧、咳嗽均愈、但盗汗甚,请中医会诊。每晚及中午午睡后均汗湿衣裤,醒来即止,头闷疼、口干喜饮、夜尿多、脉细弦、苔白厚腻、稍干,辨证:湿热为患、给化湿清热为治。生苡仁30克六一散15克茵陈15克苍白术各10克枳壳10克川连5克陈皮5克生牡力30克白叩10克淡竹叶10克三剂 12月26日二诊:盗汗已止、纳食、二便、睡眠均正常、苔仍白腻、脉小  相似文献   

4.
<正> 治疗方药:白茅根15~30克,牛膝15~20克,龙胆草9~12克,生龙齿30克,夏枯草20~30克,海藻15克,丹参30~50克,主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若肝胆火旺者加黄芩、菊花、栀子等,肝肾阴虚者加麦冬、元参、山萸肉、生地等,肝阳亢甚者加生石决明、珍珠母等,阴虚风动,肢体麻木者加桑枝、桑寄生、钩藤、天麻等。  相似文献   

5.
盗汗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一般多从阴虚论治,然临床湿热为患亦不乏其例。笔者运用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湿热所致盗汗62例;疗效较好,兹报导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年龄最大者55岁,最小者15岁;男性28例。女性34例;病程最长者一年,最短者3天;平素性情急躁者59人;嗜香燥厚味50人;均以湿热内蕴为病理基础。 治疗方法:以清利湿热为主,方用茵陈五苓散加减:茵陈15克,猪苓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小蓟10克,车前子10克。若湿热伤阴者加川断,五味子:湿盛加佩  相似文献   

6.
“月华消瘰汤”,是由“月华丸”和“消瘰丸”化裁而成的汤剂,二方均出自《医学心悟》,经过验证和筛选制定出以养肺阴、杀瘵虫的主方,根据辨证进行加减,疗效较为满意。主方:牡蛎30克,夏枯草、浙贝母、玄参、白芨、天冬、北沙参各15克,百部10克,甘草6克。加减法:吐血加生地、阿胶(烊)各15克,田三七6克;阴虚加百合30克,麦冬、淮山药各15克、潮热盗汗加青蒿、地骨皮各15克;血瘀加当归10克,丹参20克,赤芍15克;纳呆加鸡内金10克。  相似文献   

7.
午后发热的辨误例一、湿热:刘××,男,35岁,1982年7月20日诊。午后发热(37.8℃——38.5℃),历时半月,头昏,胸闷,苔黄,脉濡数。诊为阴虚内热,治以养阴清热,予青蒿鳖甲汤加减:青蒿、丹皮各9克,鳖甲、生地各15克,知母、银柴胡、白薇各6克。三剂后,病情如故。再进三剂,证情增重,乃周密思索,忽有所悟,吴瑭曾在《温病条辨》中说:“午后身热,状若阴虚。”提示湿温与阴虚应予鉴别,不能混为一谈。湿温主要是湿热为患,湿热所致的热型,必伴见头重、胸闷、苔腻、脉濡数等证;阴虚所致的热型,必伴见面红、无苔、盗汗、脉细数、手足心热等证。二者热型虽类似,但其间伴随证则迥然不同。本案伴有头重、胸闷、苔黄、脉濡  相似文献   

8.
一贯煎临床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疝气治验陆××,男,70岁。84年10月10日就诊。患“疝气”睾丸疼痛多年,常一月数发。五天前因生气后疼痛又发,牵引少腹及两胁。刻诊:舌质红苔少,舌面乏津,脉弦细,眠差,头昏晕,心悸,咯白稠痰。此久病阴虚,以致疏泄失调。治拟滋阴柔肝,疏木达郁。用一贯煎化裁: 生地15克、北沙参10克、白芍12克、枸杞10克、当归lO克、炒川楝10克、炒元胡10克、台乌10克、小茴10克、胆星5克、珍珠母30克。服二剂,疼痛缓解,咯痰已除。头昏晕、心悸、失眠等症亦见减轻。继以养阴平肝治之: 钩藤30克、明天麻5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枸杞10克、当归5克、炙远志5克、炒川楝10克、珍珠母30克、牡蛎30克、夜交藤30克。  相似文献   

9.
韩哲仙老中医专治肝胆疾病数十年,对治疗黄疸、臌胀等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就笔者所领悟,分述如下:一、清热解毒法常用药物:穿破石30克、岗稔根30克、蒲公英30克、板蓝根15克、垂盆草30克、六月雪30克、平地木30克、婆婆针15克。主要症状:面色垢浊,心烦口燥,四肢乏力,小溲黄赤,苔黄腻,脉象弦滑带数。案例:庄××,男,24岁。门诊号:7123。1981年7月22日初诊。主诉:1979年12月患急性肝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1981年复发,住某医院隔离  相似文献   

10.
盗汗误治案     
实习期间通盗汗一例。男性陈某,45岁,1983年3月1日初诊。自述盗汗月余,3~5日一次,每次汗出湿衣,睡眠不佳,时有烦躁,饮食二便尚可,余无不适。查舌质偏红,苔薄黄微腻,脉弦细略数。时带教老师不在,实习二月,跃跃欲试,遂建议到药店购药。自以为盗汗虽有阴虚之说,但临症当辨证为是。选龙胆泻肝汤化裁,以观其“桴鼓”之效。处方:龙胆草8克,淡黄芩10克,北柴胡8克,细生地15克,车前仁12克,生甘草3克,川木通8克,煅牡蛎15克,麻黄根12克。二剂。3月3日复诊:患者脸有怒色,自知用药失误,幸老师解围,并由老师诊治。述药后盗汗加重,每晚汗出湿衣,渗及被褥,心烦难眠。伴面赤目胀,两耳搔痒。鼻干冒烟,口燥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其主要症状为多食、多饮、多尿或消瘦无力。病因一是因五脏柔弱、素体不佳,二是生活不慎,过食甘甜,劳累,精神刺激等,其病机属祖国医学的“阴虚阳亢”或“阴阳俱虚”。现将笔者临床多年来应用自制Ⅰ、Ⅱ号治疗糖尿病经验方的体会介绍如下。Ⅰ号方药:党参12克,沙参15克,生熟地各12克,山萸肉15克,山药30克,云苓9克,枸杞子12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花粉30克,五味子12克,黄连9克,知母9克。适应症:口干,烦渴,多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盗汗,五心烦热,失眠,视物不清,便秘,舌质红,有裂纹,无苔,脉滑数。  相似文献   

12.
例1.范××,男,8岁。81年11月10日诊。近一月来,患者入睡后头部及全身出冷汗,湿透衬衣,醒后汗出渐止。伴见体倦神疲,食少便溏,面色萎黄,手足欠温,舌淡苔白,脉缓弱。脉症合参,该盗汗非阴虚所致,乃脾虚气衰,卫阳不固,阴乘阳分,津液外泄而为盗汗。拟温脾益气,固卫敛汗治之。拟理中汤合牡蛎散加味: 党参15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黄芪20克,牡蛎15克,麻黄根10克,浮小麦15克,山药20克,五味子10克,二芽各15克,炙甘草4  相似文献   

13.
(一)肺痨阴虚,误用苦寒周某某,女,50岁。1989年6月5日初诊。咳逆咯血反复发作3年余,经X线摄片诊为右上肺结核,曾断续服用抗结核药同效。近因咳嗽不已,痰中带血,骨蒸盗汗,口燥咽干,求诊于某医,药用:桑白皮15克黄芩9克黄连9克黄柏10  相似文献   

14.
一、滋阴清热法此法适用于阴虚发热之长期午后或夜间潮热,或手足心热,两颧发红,或心烦盗汗,口燥咽干,失眠多梦、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症。治宜滋阴清热。方用清骨散加减。药用银柴胡12克,地骨皮15克,胡黄连10克,知母12克,秦艽12克,丹皮12克,鳖甲10克先煎)。若阴虚较甚者加入生地、玄参以滋阴;失眠较著者,加酸枣仁、  相似文献   

15.
罗××,女,44岁。腹痛时而发作,已半载余,时寒时热,大便时泄时干,便中带血,饮食少思,面色萎黄,身体消瘦,精神萎靡,脉软无力,舌淡苔薄白而润。辨为太阴虚寒证,营卫失和、脾失健运、脾不摄血。法以温中祛寒、调和营卫,建立脾土之气。用小建中汤加味治之。处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煨姜10克,大枣15克,炙甘草6克,饴糖30克,焦白术15  相似文献   

16.
例一,于××,女,28岁。1956年4月20日诊。鼻衄不止两天,并剧烈头痛,汗出如珠,曾用安络血和仙鹤草素治疗不效。现症:盗汗,少寐,五心烦热,脉沉细数,舌质红,少苔。证属阴虚血热,虚火上炎,血溢络外所致。急用当归六散汤加味治之。处方:黄芩15克、黄连10克、黄柏12克、当归20克、黄芪10克、生地黄20克、熟地黄15克、甘草10克。服  相似文献   

17.
例1:刘某,男,34岁。盗汗一周,患病前恶寒发热,头痛,经服速效感冒胶囊恶寒已除,随即发热口渴,盗汗,前额疼痛,唇红且疼,大便正常,舌红苔薄黄,脉浮而数。证属阳明盗汗。治宜清热解肌敛汗:石膏30克,知母15克,栀子9克,豆豉9克,黄芩9克,葛根20克,柴胡12克,连翘15克,银  相似文献   

18.
一、20年无汗案任××,女,21岁,1988年6月10日初诊。患者自幼虽天热或身动亦无汗,自觉身体有烘热感,口干思饮,神疲乏力,饮食二便如常,形体瘦小,舌质红苔薄黄,脉细而数。迭经中西药治疗罔效。责之阴虚为病,以六味地黄丸法调之。用药:大生地15克山萸肉10克淮山药15克粉丹皮10克建泽泻10克云茯苓10克女贞子12克墨旱莲12克嫩白薇18克青蒿梗10克川石斛10克肥知母10克,水煎服。上方10剂后,身烘热感显减,且有微汗出,精神亦振。前法既效,守上方共进30余剂,则汗  相似文献   

19.
1978-1980年间,笔者从肾肝治疗老年性前列腺肥大伴尿潴留10例(老年“癃闭”),取得较好疗效,现简介于下: 一、治疗方法:自拟益元开闸汤:巴戟30克,熟地黄、乌药、桃仁各15克,山药、白芍各10克,黄芪20克,肉桂3-5克,橘核20-30克。偏阴虚热蕴者,减肉桂量,以生地易熟地,以赤芍易白芍“,加女贞子15克、黄柏30克;兼肺气不开者加葶苈子10克;兼脾虚湿阻者加白术10克;瘀重便秘者酌加三棱、牛膝、海藻、大黄之属;尿频者加益智仁。尿闭时,每日电针三阴交(双)、次胶(双)、会阴、长强穴半小时。短期导尿。二、病案举例:冉××,男,61岁,1979年2月14日入院。7年来尿频夜甚,  相似文献   

20.
医案三则     
一、糖尿病初起每饭前饥饿心慌,继而多食善饥、渴饮无度,尿量增多,肌肉削瘦,皮肤干枯,口干唇焦,乏力。舌红少津、脉弦细滑数,某医院化验:血糖180毫克%,尿糖( )。诊断为糖尿病。本病始于阴虚,终于燥热。阴虚责之于肾、燥热表现在肺胃。证属消渴。治宜养阴清热滋燥法。黄芪20克葛根30克石斛30克花粉30克二冬各20克沙参20克玄参15克生地30克生山药30克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