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近几年来,恩施市结合山区实际,创新实施“1+4+X”党务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模式,“激活”广大村民“参政议政”的政治意识,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的监督、管理、决策,将农村公共权力运行置于村民和干部监督之下,推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和谐新农村建设。2005年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编发简报在全国推广“1+4+X”模式;  相似文献   

2.
自2010年11月中央要求各地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以来,全国69个县市区的试点单位一年来推进情况如何?《人民日报》2011年11月22日对此作了特别报道。调查显示,在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大背景下,约束"一把手"权力、明确县委"权力清单"、让群众参与决策、完善重大民生事项民主决策机制等探索在各试点单位积极展  相似文献   

3.
<正>"权力清单",是指政府及其部门在对其所行使的公共权力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将职权目录、法律依据、运行程序等以图表或文字的形式列举出来,向社会公开明示,并依此作为政府及工作部门行政行为的规范。2014年,"权力清单"制度在中国的展开呈现出了"中央垂范、地方跟随"的局面。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动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  相似文献   

4.
开县"三资"管理主要做法是建立规章制度为"三资"管理提高制度保证、拓宽管理模式为"三资"管理搭建平台、加强民主建设,形成三资管理长效机制,存在镇代管机构人员少、村会计报酬低、个别村干部素质低责任心不强、村级"三资"历史遗留问题居多等问题,主要是因为忽视对村干部的素质教育、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力量薄弱等因素造成的,主要应加强经管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村干部合谋腐败主要表现为合谋截留、合谋贪污、合谋骗套、合谋造假。村干部合谋腐败的原因是个体腐败无法适应当前农村现实,以及合谋腐败较之个体腐败具有获取高额不正当利益、腐败成本较低和腐败行为较隐蔽等优势。从村干部合谋腐败的形成机理分析,权力观念的异化和群体间"官场规则"的影响使村干部形成合谋团体,村干部之间的声誉机制及腐败行为的重复发生使村干部合谋团体得以维持,制度漏洞、村级腐败查处力度有限、农村现实情况使村干部合谋行为不断社会化。治理村干部合谋腐败,应加强村集体财务审计与管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增加村级政务信息透明度,提升"拍蝇"频率、加大惩处力度,加强基层反腐倡廉教育。  相似文献   

6.
农村基层“微权力”腐败的机理机制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农村基层"微权力"腐败的预防与惩治,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题中应有之义。农村基层"微权力"腐败呈现主体以村"两委"一把手居多、村"两委"班子集体腐败现象突出、经济类腐败案件占主导地位、涉财违纪违法手段多样化等特点。农村基层腐败行为频发的原因在于法治观念淡薄、价值观扭曲,制度操作细则规范性不足、自由裁量空间大,监督行为机制乏力等因素。全面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构建基层贪腐预防与惩治体系,需要针对农村基层干部开展警示教育,增强正向激励;规范用权,建立"小微权力清单";创新村规民约制度安排,推行农村社会公平化管理工作;提升协同监督能力,使农村基层民主运转起来。  相似文献   

7.
正农村社区"微治理"中"软权力"的有效生成遵循着"微事件解决或处理—期望满足—威望或威信生成"的逻辑,而"软权力"的有效运作遵循着"威望或威信的运用—微事件解决或处理—期望满足"的逻辑。虽然近年来农村社区结构的异质化增强,部分农村社区在城镇化进程中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皖中地区DG村的田野调查,分析了主导村委会权力运作的"老板"村干部进行权力运作所依赖的资源:村委会本身拥有的村集体资金、村集体资产、村集体资源等物质性资源;国家给予村委会的国家制度、国家政策以及属于国家职能部门在乡村社会的设施和权力等权威性资源和项目资源;村干部自身拥有的在村庄内部因地缘关系、血缘关系、互惠关系、共同经历以及经济合作关系等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等社会性资源。  相似文献   

9.
正刘良军在《秘书》2014年第10期《治理"小权力"需用"大处方"》一文中指出,手握小权力的人代表基层党委、政府与群众打交道,在群众眼中他是党和政府的代言人,他的所作所为最终影响党委、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因此,对于滥用小权力的行为不能等闲视之,需要制订出详实的"大处方"。首先,要对手握小权力的人开展专题教育与培训,使之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即便是小权力也不能滥用,进而形成不滥用小权力  相似文献   

10.
领导者的"信息权力"能够保障领导科学决策实现、表征领导现代决策内涵、指明领导未来决策方向。领导者在运用"信息权力"进行决策时需要克服虚假信息干扰,注意信息搜集中的选择性倾向陷阱,避免重蹈"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覆辙。同时,领导者可以通过大数据优化领导决策机制、优化"外脑"以提升领导决策能力和水平、注重"信息权力"的"软件"建设三个方面不断强化其"信息权力",更好为领导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权力具有腐蚀性,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权力的暗箱操作创造了以权谋私的可能空间,给权力腐败提供了便利条件。如果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权力公开机制比较健全、权力运行程序比较严密的条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迈进的当下,村干部贪腐已成为基层贪腐治理的重点问题。村干部贪腐特征明显:"1+X"团队式腐败特征突出,时间跨度长、隐蔽性强,初始贪腐时间节点较为典型,渐进式腐败套路明显。这主要是村级政治生态不完善、村务管理程序化不足、村干部权力过大、有效监督体系缺位等原因所致。对此,应做好综合严惩、构建规则与修复政治生态三方面工作,分步骤推进规则体系建构,以系统化制度防治村干部贪腐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微权力,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权力运行体系中那些看似不起眼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小权力。人是权力的载体,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掌握着主体权力,引人注目,而单位普通干部职工也掌握着依附于岗位职责之上的微权力。微权力犹如单位整个权力体系中的毛细血管,遍布于肌体,与主权力共同构建着单位权力生态系统。其看似无足轻重、微不足道,但作用直达、影响直接,既是单位权力运行状况的直观反映,又演绎、催化着单位的整个权力生态系统。权力是把双刃剑,微权力既可以发挥自组织功能,推动单位权力生态良性发展,也可以消极怠工,加速其恶性循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的民主意识、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各级组织在保障公平、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在各部门中存在的权力"棚架"现象不仅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焦点,也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一、权力"棚架"现象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人类进入了信息发送、传播、获取最高效的"互联网+"时代,这让普通职工拥有更强的"员工力"。普通职工的微权力可以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获得更大的能量,对组织产生深刻的影响。然而,权力是把"双刃剑",如果不对微权力进行有效地把控与管理,很有可能出现微权力失灵的状况,对组织发展造成严重的冲击。一、微权力与微权力失灵在组织中,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促进组织的发展,也能阻碍组织的进步。领导拥有组织发  相似文献   

16.
<正>微权力是指权力系统中处于末梢位置,却发挥关键作用的小权力。微权力虽然不像主权力那样直接决定组织的发展方向,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用时间的流逝和量的积累,时刻影响着权力系统内部的生态与对外形象。微权力的实际运行并不是纯粹的、良性的自发状态,而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微权力作为权力系统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一旦失灵,必然会对整个权力系统产生不可忽视的伤害。因此,加强对微权力失灵现象的研究,无疑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级部门对村级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要使村级管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健全村级基础档案,强化村级会计档案管理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由于传统管理模式的根深蒂固,一些村干部认为农村工作每天就是面向农民,讲究的是实效,村级会计档案能建则建,不  相似文献   

18.
"乡村典章"、"夏履程序"和"八郑规程"通过村民的广泛参与,大大地促进了村级民主管理的落实和发展,有效地推动了村干部的廉政建设,实现了村民的民主权益,保障了农村的和谐稳定.但作为一种制度创新,由于传统政治文化的惯性和乡村政治生态的局限,尚需进一步深化民主制度产生机制,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权力制衡机制,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乡...  相似文献   

19.
<正>针对政策文件未明确、依附在岗位上的"隐性"权力,变"潜规则"为"明制度",突出岗位风险,防止暗箱操作。以教为基础,警示提醒常态化;以防为手段,制度约束刚性化;以管为保障,风险管理责任化。针对政策、法律赋予的"显性"权力,变"随意性"为"固定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规范权力运行。抓梳理,所有权力网上公开;抓运行,所有环节刚性固化;抓监督,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影响下,技术资本的出现使得专业力量与管理力量有所结合、执行力量与监督力量有所兼容,且决策群体逐渐向独立个体缩拢,导致管理领域出现"超级权力"。数据与权力的作用方式体现为技术领域的理论突破、技术转变为专业优势、技术资本对市场的抢占、"超级权力"的主导性引领。为避免"超级权力"的垄断危机,要强化技术主体的正向引导与监督制约,严守技术资本涉入领域的底线,确保技术资本服务方式的持续规范,理性辩证审视技术资本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