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和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106例子宫肌瘤患者中行UAE的66例患者纳入栓塞组,行子宫切除术的40例患者纳入切除组,术后随访2年,比较术后卵巢排卵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殖激素变化情况。[结果]栓塞组66例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1.2%,子宫切除组为1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接受子宫动脉栓塞的66例患者出血停止的有效率是96.97%(64/66)。栓塞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除组术后6月、术后12月、术后24月FSH、LH水平依次升高,E2水平依次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组与栓塞组血清FSH、LH、E2水平在术后6月、术后12月、术后24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术后3个月内卵巢排卵功能恢复率为42.42%,明显高于切除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可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卵巢功能造成明显影响,而UAE治疗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抑肽酶应用于脑肿瘤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6例行脑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于术前12 h~术后24 h给予抑肽酶加入林格氏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单纯林格氏液静脉滴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麻醉诱导前(T_1)、切开硬脑膜(T_2)、术后24 h(T3)的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脑水肿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T_2、T_3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T_1(P〈0.05),其中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抑肽酶应用于脑肿瘤手术中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及术后脑水肿的发生,改善血清TNF-α、IL-6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机体应急反应的影响。[方法]2007年9月~2008年9月6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30例和开腹手术组30例。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3、5d内皮素(ET)、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腹腔镜组术后第1dET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3d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开腹组手术前后ET无显著性变化。两组患者术后IL-6、CRP水平均增高(P〈0.01),且开腹组显著高于腹腔镜组(P〈0.01),术后第5d腹腔镜组IL-6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第5d两组CRP水平仍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且开腹组显著高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相比开腹手术应急反应轻.强度小.持续时间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卡尼复合征(Carney complex)心脏黏液瘤与散发心脏黏液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结果,为Carney complex心脏黏液瘤提供诊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372例接受心脏黏液瘤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确诊为Carney complex心脏黏液瘤。7例中男2例,女5例;年龄7~50岁,平均(2857±1326)岁;均接受外科手术切除。术后随访54~94个月,平均(7686±1549)个月。比较Carney complex心脏黏液瘤和散发心脏黏液瘤在年龄、性别、术前动脉栓塞率、心脏黏液瘤多发性和心脏黏液瘤切除术后的复发率。 结果 手术切除Carney complex心脏黏液瘤在总体心脏黏液瘤中的发病率为188%,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左房。所有7例Carney complex心脏黏液瘤术后没有早期死亡,随访期间无死亡。Carney complex心脏黏液瘤与散发性心脏黏液瘤在年龄、术前动脉栓塞率、心脏黏液瘤多发率及心脏黏液瘤术后复发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arney complex心脏黏液瘤可取得良好的外科疗效。与散发心脏黏液瘤相比,Carney complex心脏黏液瘤发病年龄更早,术前动脉栓塞率更高,常见多发肿瘤,术后复发率更高。对于Carney complex心脏黏液瘤,外科手术应更积极,术后应更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管癌根治术对胆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270例胆管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200)和观察组(n=70),对照组患者采取经皮经肝胆道引流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胆管癌根治术,两组患者均予以预见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去甲肾上腺素(NE)]、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95.7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患者的血清Cor、NE、IL-6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患者的血清Cor、NE、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两组患者的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观察组患者的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5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50%,差异有...  相似文献   

6.
陈志军 《肿瘤学杂志》2011,17(6):419-421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使用肠内营养液对食管及胃底贲门癌患者营养状态和炎性反应影响。[方法]我院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间因食管及胃底贲门癌拟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前及术后双程肠内营养组(n=47);B组,术后单程肠内营养组(n=41)。A组术前10d辅助使用肠内营养制剂补充能量,3d内达到400ml/d并维持至术前1d。术后24h两组均使用肠内营养制剂,3d内达到400ml/d并维持至术后7d,辅以肠外营养支持。术前10d、1d,术后第1d、8d检测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血清IL-6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10d时均有营养不良表现,A组患者经过辅助肠内营养支持,术前1d营养状况较B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术前炎性反应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d、8d的A组比B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浓度显著增加(P〈0.05),血清IL-6、CRP浓度显著下降(P〈0.01)。[结论]食管及胃底贲门癌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双程肠内营养可以改善围手术期营养不良情况,缓解急性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两种手术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30例腹腔镜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30例开腹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h检测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但腹腔镜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能够减少炎症介质TNF-α和IL-6的释放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钉座反穿吻合法联合经自然腔道取标本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化法(1:1)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43例,2组患者于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并经自然腔道取标本,对照组联合传统荷包式缝合固定,研究组联合钉座反穿吻合法固定。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初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免疫因子[免疫球蛋白G(lgG)]、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血清CRP、TNF-α水平及对照组lgG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研究组术后血清CRP、TNF-α、lg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血清MDA水平均高于术前,SOD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研究组术后血清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钉座反穿吻合法联合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稳定各项血清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临床疗效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的患者30例,分为2组(每组n=15):丁丙诺啡组(B组)与芬太尼组(F组)。术毕均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镇痛时间为48h。两组分别于术前2h,术后2h、1d、3d和5d各记录一次。并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IL-6水平。评估术后病人镇痛4个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病人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各观察时点的IL-2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各观察时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IL-6水平术后2h与术前相比显著升高(P〈0.01),术后1d和3d与术后2h相比逐渐下降(P〈0.01),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5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间相应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有效消除术后疼痛,对术后患者血清中IL-2水平无明显影响,能抑制IL-6水平的明显升高。提示丁丙诺啡与芬太尼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镇痛,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体内细胞因子及内环境的稳定,能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减轻术后免疫功能抑制,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bFGF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军合  范学政 《肿瘤学杂志》2008,14(10):798-799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患者放射治疗前后外周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变化。[方法]42例NPC患者作为放疗组予以放射治疗。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放疗前后NPC患者外周血清VEGF和bFGF的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放疗前NPC患者血清VEGF和bFGF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疗后3个月NPC患者血清VEGF和bFGF明显下降,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放疗后1年复发者血清VEGF和bFGF水平持续异常(P〈0.01),未复发者血清VEGF和bFGF水平恢复正常(P〉0.05)。放疗前后患者血清VEGF和bFGF的浓度变化呈正相关(P=0.0011,r=0.7981)。[结论]NPC患者血清中VEGF和bFGF高表达,测定NPC患者血清中VEGF和bFGF的变化对临床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