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湿地不同开垦年限肥力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挠力河流域湿地开垦后不同利用年限的土壤肥力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湿地土壤开垦后的肥力退化显著,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下降。开垦l-2年后有机质下降6.0%,全氮下降3.1%;5年后则分别下降63.6%和62.5%。其他肥力因子的变化也与此有关。增加土壤有机肥料的投入量,防止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下降是防止土壤肥力退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调查研究了福建省主要海岛土壤资源的类型、面积、分布及其肥力状况.全省主要岛屿土壤资源总面积为74013.5hm2,占调查岛屿土地总面积的72.97%,分属5个土纲6个土类,以赤红壤、滨海盐土和风沙土为主,占土壤资源总面积的75.90%.海岛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普遍缺N,P、K水平较高,呈微酸性反应,质地偏轻,保肥供肥能力弱.在分析土壤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全省主要海岛土壤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乾安县苏打盐碱土为例,探讨了不同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4种不同恢复程度苏打盐碱土中的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基本呈现随恢复程度不同上、中、下层明显增加的规律;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盐碱土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调查研究了福建省主要海岛土壤资源的类型、面积、分布及其肥力状况。全省主要岛屿土壤资源总面积为74013.5hm^2,占调查岛屿土地总面积的72.97%,分属5个土纲6个土类,以赤红壤、滨海盐土和风沙土为主,占土壤资源总面积的75.90%,海岛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普遍缺N,P、K水平较高,呈微酸性反应,质地偏轻,保肥供肥能力弱。在分析土壤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全省主要海岛土壤资  相似文献   

5.
豫北平原粮田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豫北平原粮食主产县代表性地块,对耕层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分析,调查玉米产量、农业生产状况和农民施肥习惯,旨在查明豫北平原土壤养分状况,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和指导科学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豫北平原土壤养分状况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5.54 g/kg、1.04 g/kg、63.80 mg/kg、20.72 mg/kg和101.93 mg/kg。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有机质提高了38.75%,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了55.79%,而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了40.63%。应重视施用有机肥和推广秸秆还田,注意减磷补钾平衡施用化肥,重视宣传推广作物专用复合肥和新型缓/控释肥的施用,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和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6.
正且末县将为耕地土壤资源更有效地加以利用及进一步做好且末县土壤改良工作,为农业种植提供指导,对且末县土壤养分分析,提出耕地土壤利用及改良措施。1耕地土壤肥力现状及特点1.1耕地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平均含量为9.74g/kg,全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在6-10 g/kg范围内,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62.3%。从行政区域分布看,巴格艾日克乡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0.03g/kg(变幅6.71-12.76 g/kg),琼库勒乡有机质平均含量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庐山不同海拔土壤下养分含量分布特征。[方法]对不同海拔土壤采样,测定不同海拔不同层次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速效硼、速效铜含量。[结果]庐山土壤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随海拔升高表现为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土壤有机质、全氮与海拔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速效硼表现相同趋势,随海拔升高,先升高后降低,而速效铜含量随海拔升高先降低再升高,且都以1 000 m左右为分界线,说明在高海拔(1 200 m),小气候对土壤养分影响显著;土壤养分随土层加深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该研究为庐山土壤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伊宁市耕地土壤肥力现状及利用与改良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涓 《农村科技》2013,(10):24-26
为了能及早地将伊宁市地力评价工作的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上,使伊宁市耕地土壤资源更有效地加以利用,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伊宁市土壤改良工作,为以后农业区域种植业提供指导,对伊宁市土壤类型分布及养分对比分析,提出耕地土壤利用及改良对策。一、耕地土壤肥力现状1.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1.1~48.5克/千克之间,平均为21.3克/千克。与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时耕层养分测定结果相比,有机质含量1~2级的耕地面积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典型黄壤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异特征,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典型黄壤林地、退耕还林地、园地、旱地、水田和菜地等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检测其pH、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大量元素、中微量元素、重金属元素等21个指标,分析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和质量的影响.[结果]林地共12个...  相似文献   

10.
6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寒冷稻作区的白浆型水稻土上,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稳定,连续施用化肥可相应提高土壤氮、磷、钾的含量,长期不施某种养分,则土壤中该种速效养分含量呈下降趋势。连续施用稻草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特明是稻草加氮磷钾处理,土壤有机质及各种养分的增加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而且后四年的水稻产量均居首位,说明化肥与稻草配合施用有较好的改土肥田作用。在该种土壤上连续单施氮肥亦有稳定而极显著的增产效应,磷钾肥增产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有机肥料用量对低产稻田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3 a在中低产水稻土上进行有机肥料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料使水稻经济产量平均增产25%,而秸秆产量增加效果高达47%;在低量有机肥料处理中,养分的农学效率为6.3 kg,肥料养分利用率36.8%,高量处理中养分的农学效率只有1.7 kg/kg,肥料养分利用率仅为20.8%,有机肥料最佳施用量在15~30 t/hm~2。施用有机肥料可以快速培肥土壤,3 a后,土壤中的OM、全N、全P、有效N、有效P和有效K含量比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8.0%、9.6%、20.0%、8.2%、183.1%和21.5%。其中以增加土壤全P和有效P效果最为明显,有效P平均增加183%,土壤OM也增加8%,全N增加9.6%。有机肥料能够快速培肥稻田土壤和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滇西地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以陇川县为例,参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对耕地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营养元素含量及重金属元素铅、镉、汞、砷、铬、铜总量进行测定分析。采用标准对比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emero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H值介于3.49~7.45之间,均值为5.05,土壤偏酸;各营养元素平均值中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为优良,速效钾含量为中等,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有64.17%、59.34%、75.33%、71.66%的耕地面积达到生产绿色食品土壤肥力要求,分别有35.83%、40.66%、24.67%、28.34%的面积土壤肥力不足;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评价,砷、铬、铜处于清洁状态;有20.27%、2.03%、4.73%的样本铅、镉、汞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1,所代表的面积受到铅、镉、汞轻度污染,镉有1.35%样本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2,所代表的面积受到镉中度污染;综合污染指数评价,4.79%样本达到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3.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养分及紫甘蓝产量、品质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紫甘蓝的产量,改善紫甘蓝的品质。MM,PM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显著,较对照提高36%以上;HM,MM处理土壤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显著,产量增幅在22%以上;SM处理硝酸盐累积量最小。紫甘蓝可食用部分养分平衡指数以氮钾为低,其养分利用率高于磷素。各处理中以MM处理养分平衡指数最低,养分利用率最高。在有机种植过程中,注重粪肥和菇渣、草炭、秸秆等物料的配施将有助于平衡土壤肥力和养分利用率的提高,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能进一步改善作物品质,提高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吴旗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以及酶活性的影响,对农耕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灌木林地和乔木林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进行了调查、样品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和乔木林地0~20cm表层土壤有机质增长率均较大,为36.11%和32.96%,二者碱解氮含量也较高,分别为66.88和69.37 mg/kg;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0~20 cm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均高于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乔木林地速效钾含量最高。乔木林地0~20 cm土层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3种水解酶活性均高于其他4种土地利用方式,0~20 cm土层土壤酶活性均高于20~40 cm土层,表明人工种植乔木林可以使土壤水解酶活性增强,尤其表现在表层土壤。总之,乔木林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酶活性的增强效应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宁夏引黄灌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及养分质量分数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比1985年和2005年两次土壤调查结果,发现宁夏引黄灌区20年来耕地土壤有机质及养分质量分数趋于增加,速效磷质量分数明显增加,速效钾质量分数趋于降低.2005年灌区耕地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平均为14.18g/kg,年增幅平均为0.4%.耕地土壤全氮质量分数趋于增加,2005年灌区耕地土壤全氮质量分数为0.945g/kg,增幅为0.9%.耕地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变化不大,平均为54.48~65.77 mg/kg.2005年灌区耕地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为34.86 mg/kg,增幅为8.6%.耕地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趋于降低.2005年灌区耕地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为150.1 mg/kg,平均年降幅为1.8%.灌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及养分质量分数空间变异以速效磷质量分数变异系数最大,反映出灌区耕地磷肥施用量不均衡.从影响耕地土壤有机质及养分质量分数变化的各种因素方面,阐明了其变异趋势的原因,提出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开展以增施有机肥为中心沃土工程等培肥地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运城市盐湖区农田耕层(0~20cm)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与1990年相比较,全区农田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时空分布基本一致,但在丰缺指标中,有机质、全氮仍处于低水平。因此,在生产中应通过增施有机肥、巧施氮肥来增加有机质、全氮的含量,从而保证土壤养分平衡,使农作物达到高产稳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土壤调理剂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典型红土为供试土壤,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通过小区试验,探究了土壤调理剂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调理剂改变了土壤养分,土壤p H、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效磷含量均显著提高,而碱解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适量添加土壤调理剂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平均吸光值,过量添加反而降低,土壤微生物平均吸光值高低依次为T2T1T3CK;添加0.2%土壤调理剂可以显著提高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和均一性指数,较对照分别提高了5.1%、88.4%;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添加土壤调理剂使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代谢特征产生了差异。综合而言,添加适量的土壤调理剂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以0.2%的添加量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及土壤养分元素特征的变化规律。【方法】在阿克苏地区采集小麦地、枣园、枣麦间作园、荒地枣园和撂荒地等5种典型的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运用土壤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结果】各土壤养分指标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变异系数为0.92%94.00%,均为中等空间变异性。由农田更替为枣园及枣麦间作后,提高了各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020 cm土层各层土壤有机质均显著提高(P<0.05)。由荒地改建为枣园后,各层土壤有机质均有提高,其中010 cm、2030 cm土层显著提高(P<0.05)。0100 cm土层各养分元素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枣麦间作园>枣园>小麦地>荒地枣园>荒地,全氮表现为枣园>枣麦间作园>小麦>荒地枣园>荒地。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各养分元素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阿克苏地区农田或荒地改建为枣园或枣麦间作园后,均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及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基于山东省测土配方施肥相关数据资料,运用层次分析和综合指数法对山东棕壤耕地地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等级耕地的属性、利用方式、养分和限制因素等特征。结果表明:山东棕壤耕地高、中、低等级地面积分别为42.96万、52.53万hm2和32.66万hm2,分别占棕壤耕地总面积的33.52%、41.00%和25.48%,其中高等级地主要分布于鲁中南山地区的西侧和东侧外缘以及东部丘陵区西南、东北侧,中等级地主要分布于鲁东西部、中东部和鲁中南东部、东北部部分地区,低等级地主要分布于鲁东和鲁中南地区中部;各等级耕地土壤属性差异明显。从利用情况看,水浇地主要分布于一、二、三级高等级地,旱地地力等级分布较为宽泛,从三级到八级,灌溉水田则集中分布于五级地和四级地。棕壤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有效磷含量高于全省平均,pH值则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等级地耕地地力主要受土壤钾含量限制,中等级地除土壤速效钾偏低外,还受耕层质地偏砂影响,低等级地则存在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养分含量、灌溉能力等诸多限制。该研究较好理清了山东棕壤耕地地力状况及特征,对棕壤耕地资源持续利用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广西桂南蔗区土壤养分状况,为桂南蔗区土地的合理利用及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GIS技术,采集广西桂南甘蔗种植区的典型土壤类型的耕层土壤样本498份,测定其养分含量状况。【结果】酸性土壤(p H〈6.5)是桂南蔗区的主要类型(占95.5%),其有机质含量6.03-44.58 g/kg、碱解N 14.0-175.0 mg/kg、速效P1.7-95.0 mg/kg、速效K 11.0-358.0 mg/kg,不同的养分含量大多处于中等水平,与高产土壤条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各种微量元素中,B的平均含量为0.24 mg/kg,98%的土壤缺乏B;有效Mg的平均含量为62.34 mg/kg,69.08%的土壤缺Mg;活性Ca的平均含量为592.68mg/kg,54.84%的土壤活性Ca偏低;有效Zn的平均含量为0.93 mg/kg,19.08%的土壤缺Zn;有效Cu的平均含量为0.65mg/kg,7.02%的土壤缺Cu。【结论】广西桂南蔗地土壤肥力总体水平不高,有机质偏低,速效N、P、K含量均处于中下水平,Fe、Mn含量较丰富,大部分土壤有效Cu和有效Zn含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因此生产上应适当增施有机肥、N、P、K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