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类二噁英多氯联苯生殖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二噁英多氯联苯(DlPCBs)作为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会干扰接触个体或其后代的内分泌功能,破坏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尤其对生殖系统的影响最为明显,比如对生殖器官的形态与功能、生殖内分泌、原始生殖细胞及其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等产生严重影响,最终导致各种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DlPCBs的蓄积性及半挥发性使其在环境中分布广泛,半衰期长的特点使其将对动物及人类的生存和健康造成难以想象的影响。本文综述了DlPCBs的分类与构成、一般性质、生殖毒性以及其可能的致病机理,并对DlPCBs生殖毒性机理研究的重点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李雁  郭昌胜  侯嵩  高建峰  徐建 《环境化学》2019,38(4):746-759
二噁英作为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具有强毒性和生物累积性而被广泛关注,为减少二噁英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研究环境中二噁英的来源及生成机理尤为重要.固体废物焚烧是二噁英在环境中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综述了固体废物焚烧过程中产生二噁英的浓度水平,着重分析了不同因素对二噁英生成情况的影响,同时结合近年来量子化学在研究燃烧过程中二噁英生成机理方面的应用,系统阐述了典型二噁英前驱物燃烧生成二噁英的反应路径,并对深入研究固体废物焚烧中产生的二噁英对周边环境的危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梅楠  池泉  肖华明  王献 《环境化学》2020,39(1):50-60
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是一类全球广泛存在的有机污染物,由于具有环境持久性,远距离传输,生物可累积性及对生物和人体有毒害效应等特性,是当前环境科学的热点研究对象之一.PBDEs的毒性包括生殖毒性、神经毒性、内分泌干扰、DNA损伤、免疫影响等,对人类以及环境具有潜在的威胁.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是一种配体激活转录因子,诱导许多编码药物代谢酶的基因,可以被二噁英强效激活并引发一系列毒性.PBDEs具有与二噁英相似的结构,而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AhR配体,但是PBDEs通过AhR介导的毒性机理仍然不明确.本文介绍和讨论了近10多年来PBDEs对AhR激活作用的研究,以及诱导的基因表达和毒性效应.虽然各文献的研究手段以及结论不尽相同,大多数研究表明大部分PBDEs对AhR的激活效果较为微弱,但仍有些PBDE需要引起重视.例如,BDE-126在大鼠肝细胞中的激活作用比其同系物更为突出,BDE-99可以激活斑马鱼胚胎中的AhR.此外,大多数羟基化或甲氧基化多溴联苯醚在家禽胚胎肝细胞、大鼠肝癌细胞中可以激活AhR,且可能比PBDEs具有更高的毒性和生物积累性.  相似文献   

4.
二噁英由于持久性、高蓄积性、高毒性为人们所广为关注.它是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类及多氯代呋喃类的简称(PCDD/PCDF),共有210种同分异构体.其中毒性最强的是2,3,7,8TCDD,动物实验表明其对天竺鼠(guineapig)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1μg·kg-1,是迄今为止发现过的致癌性最强的物  相似文献   

5.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引起的疾病数量不断增加,这些疾病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人体长期暴露于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所引起的.农药即属于可以引起免疫系统损害或免疫应答异常的一类污染物.论文介绍了农药免疫毒性的概念,免疫毒性的检验方法,农药与免疫应答,农药对水生动物、陆生动物、哺乳动物以及人类免疫系统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了手性农药免疫毒性问题的重要性和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学诱导荧光素酶表达基因法(chemical activated luciferase gene expression,CALUX)调研了小清河(济南段)主要支流的多种内分泌干扰物综合激素效应,明确了4类内分泌干扰物的含量水平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调研河流的二噁英类、雌激素类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的年平均毒性当量浓度范围为0.020~0.040 ng 2,3,7,8-TCDD TEQ·L-1、0.007~0.050 ng E2-eq·L-1和1.8~9.6 ng Dex-eq·L-1.二噁英类和雌激素类的含量水平相对较低,雄激素类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风险较低,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是其内分泌干扰物污染的最大贡献者.二噁英类检出水平无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差别,雌激素类季节性变化明显,春、冬两季检出率高,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分布的季节性分布不明显,但区域性分布规律明显,农业区支流的检出频次和含量水平明显低于居民区和商业区支流.  相似文献   

7.
二噁英类化合物具有高毒性,来源多样且分布广泛,是持久性有机物的典型代表,二噁英类污染物及其对健康的危害已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一些二噁英类同系物具有代谢稳定性,其毒性效应主要是通过芳香烃受体介导,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二噁英类毒性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在此背景下,综述了近些年在二噁英类毒性作用机制及其代谢途径的新认识,评价比较了主要二噁英类高通量生物检测方法,以期为该类污染物的环境污染物筛查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二噁英及类二噁英物质(dioxin-like compounds,DLCs)是一类高毒性化合物的统称,对其毒理学的研究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已有证据表明,高毒二噁英及DLCs主要通过激活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进而导致一系列生物毒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型有机污染物被发现具有类二噁英分子结构并存在潜在生物毒性或活性。与此同时,如何评估二噁英及DLCs对本土生态生物的危害及其风险也受到更多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发现的新型二噁英物质、二噁英及DLCs的AhR致毒机制、相应的有害结局路径(adverse outcome pathway,AOP)及AOP在指导探索新型物质及物种敏感性方面上的新观点和发现,同时也展望了二噁英及DLCs在生态毒理及风险评估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采用基于液质联用(LC-MS)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多氯联苯(PCBs)和2,3,7,8-四氯二苯并-p-二噁英(TCDD)及联合染毒对大鼠生化代谢的影响.对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连续3 d分别灌胃TCDD(10μg.kg-1)、PCBs(Aroclor 1254,10 mg.kg-1)及其混合溶液(10μg.kg-1 TCDD和10 mg.kg-1 Aroclor1254),采用液质联用法在尿液和血浆样本中分别检测出749个和343个色谱峰.PCBs、TCDD及其联合染毒后引起大鼠生化代谢的显著变化.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毒性的大小是:联合染毒>TCDD>PCBs.采用标准物对照、准确质量数、多级质谱碎片离子图和数据库检索的方法,分别在尿液和血浆样本中鉴定出8个和20个生物标记物,表明PCBs和TCDD能导致免疫系统、肝脏和神经系统障碍、干扰脂代谢.  相似文献   

10.
参照美国环保总局(US EPA)标准方法,应用高分辨率气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仪对广州市大气颗粒物中的二噁英进行分析和检测.结果表明,广州市大气总悬浮颗粒中二噁英的浓度较高.由于受工业活动的影响,广州市荔湾区二噁英的浓度最高,其平均浓度(毒性当量值)为12777fg·m-3(430.5fg Ⅰ-TEQ·m-3).  相似文献   

11.
缺氧对贝类的胁迫效应及对其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缺氧对贝类养殖的危害,从贝类免疫系统角度总结了近年来围绕缺氧胁迫对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系统的相关因子影响的研究。从缺氧对与细胞免疫功能相关的血细胞总数(THC)、吞噬活性和细胞活性氧(ROS)含量、以及参与体液免疫的溶酶体酶、抗氧化物酶、抗氧化因子、酚氧化酶等多种免疫因子的影响,概括了缺氧对贝类免疫系统影响的一般规律。本文不仅能为衡量贝类所在水域的环境变化提供科学依据,还能为围绕贝类在缺氧胁迫下生理适应性机制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牛至挥发油对小鼠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十至(止痢草,土香江,o咕。附岭mL.)主治中暑、感冒、急性胃肠炎、黄疽等症【门,其挥发油(Theydsthe。ifOfOwlhoL,简称VO)对30多株致肠炎常见首均有不同程度的杀菌和抑菌作用【‘」,并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性[3].为了进一步阐明该药抗炎作用的免疫机理,我们观察了VO对小鼠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l材料和方法1.l材料及处理1.1.l动扶昆明种小鼠,由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室提供.脚掌肿胀反应实验的小鼠体重为Zltlg,3,其余的实验皆用25。屹,it兼用.豚鼠,由本院动物房提…  相似文献   

13.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人畜食品中检出率和超标率最高的一种真菌毒素。与核糖体60s亚基的肽基转移酶活性中心结合后会引发核糖体应激反应,诱导细胞凋亡等作用,对肠道、免疫系统造成破坏,并且具有遗传毒性。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笔者将从DON的毒理学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角度入手对近几年新的研究成果做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4.
以壳聚糖复合剂替代抗生素,探讨壳聚糖复合剂对家禽养殖的生长促进,提高动物抗病力的作用.结果表明,壳聚糖复合剂显著提高了鸡的免疫能力,对增强鸡的防病和抗病能力相当于甚至优于抗生素(P<0.1).而且使用壳聚糖复合剂还可以降低饲料的使用量.因此,以壳聚糖复合剂替代抗生素,可以保障家禽产品中抗生素类药物的零残留.  相似文献   

15.
大型猪场传染病流行的新特点与免疫程序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大型猪场疫病流行的新特点有九大类,主要是防疫好口蹄疫、猪瘟、蓝耳、伪狂犬、乙脑、细小病毒及气喘病等.猪群只要疫苗免疫得当,加上合理的药物保健程序,控制好一些继发感染(主要是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等),猪群则会处于较好的保护状态下,没有必要做很多的疫苗.  相似文献   

16.
以鲤鱼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60 d的饲喂试验,研究了硝酸钬对其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实验剂量范围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在肝脏中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OD、GSH-Px酶活性在20 mg·kg~(-1)时,升高显著(P0.05),三者在65 mg·kg~(-1)时都被显著抑制(P0.05);在肾中都被诱导,在65 mg·kg~(-1)升高显著(P0.05)。肝肾中丙二醛(MDA)含量都变化不显著(P0.05)。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和单胺氧化酶(MAO)活性都降低,且在65 mg·kg~(-1)时降低显著(P0.05或P0.01)。因此,在饲料中添加稀土元素钬20、42、65 mg·kg~(-1),能够影响非特异性免疫力,且鲤鱼肝组织比肾脏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研究了添加糖萜素对早期断奶仔猪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机能的影响.选用21日龄左右健康无病、体重基本一致的杜长大猪进行饲喂试验,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8头猪,自由采食和自由饮水.试验设计为:第Ⅰ组为对照组,第Ⅱ、Ⅲ组在每公斤基础日粮中分别加入250rag、500rag糖萜素,第Ⅳ、Ⅴ组在每公斤基础日粮中分别加入250mg糖萜素+4mg黄霉素、4mg黄霉素,结果表明:①糖萜素与黄霉素单用及联用均能提高仔猪血清中’IP、GLO和G/A的值。而以第Ⅲ组的效果最好.②糖萜素与黄霉素单用及联用均能显著提高血清IgA(P〈0.01),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43.21%、104.89%、73.21%、27.74%,IgG(P〈0.05)而对IgM无显著影响(P〉0.05),CD3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③血清中BUN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67%、2.96%、2.8l%、2.52%,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血清中GLU影响不大.④血清中GOT、GPT、ALK(均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LDH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2.7l%、4.02%、2.96%、1.65%,糖萜素与黄霉素的联合应用表现一定的协同作用,但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试验设置了不同浓度亚硝酸盐氮(空白对照、0.75mg·L-1、1.50mg-L-1、3.00mg·L-1和5.00mg·L-1),研究了亚硝酸盐氮胁迫对罗非鱼(GIFTOreochromisniloticus)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补体c3)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罗非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补体C3活性均呈现出随亚硝酸盐氮浓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且当亚硝酸盐氮浓度小于1.50mg·L-1时,罗非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补体C3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低于1.50mg·L-1的亚硝酸盐氮不会对罗非鱼机体免疫力产生显著影响;而高于3.00mg·L-1的亚硝酸盐氮胁迫能够显著(P〈O.05)降低罗非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补体C3活性,最大下降率分别达到31.75%、27.40%、14.43%,从而显示出高浓度亚硝酸盐氮(〉3.00mg·L-1)能够对罗非鱼机体产生强烈的氧化胁迫和免疫损伤,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罗非鱼对致病菌的易感性。本研究认为,3.00mg·L-1可能是亚硝酸盐氮胁迫引起罗非鱼机体免疫力显著降低的阈值。  相似文献   

19.
Androgen hormones of maternal origin contained in the eggs of avian species are considered to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offspring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 However, negative consequences have also been reported, suggesting that mothers may experience a trade-off between beneficial and detrimental effects of egg androgens to offspring fitness.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elevated yolk testosterone (T) concentration on survival, development and phenotype of male and female yellow-legged gull (Larus michahellis) chicks by injecting egg yolks with physiological doses of the hormone. Elevated yolk T resulted in a male-biased post-hatching sex ratio, T-treated clutches producing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males compared to control ones at day 4 post-hatching, likely resulting from a reduction of female embryonic survival, whereas no effect of hormone treatment on hatching success or short-term chick survival was observed. In addition, T depressed post-hatching body mass in both sexes but had no effects on the intensity of the cell-mediated immune response or skeletal growth. No sex differences in egg characteristics or chick phenotype were detected. Time to hatching was not affected by T, but females originating from first laid eggs hatched earlier than males of the same laying order, independently of hormone treatment. However, the implications of sex differences in hatching times are unclear in the study species. Taken together,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female yellow-legged gulls may be constrained in transferring androgens to their eggs by negative consequences on the viability of female offspring and growth of chicks of the two sexes.  相似文献   

20.
通过气管滴注法建立运动大鼠非暴露式损伤模型,以研究体育场馆内不同浓度PM_(2.5)污染对运动大鼠免疫指标的影响。实验选取32只雄性Wistar 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大鼠,随机分为运动对照组(EC)、高剂量运动组(30 mg·kg~(-1))(HPE)、中剂量运动组(15 mg·kg~(-1))(MPE)、低剂量运动组(7.5 mg·kg~(-1))(LPE),采用一次性气管滴注染毒后进行递增负荷跑台训练,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克拉拉细胞蛋白(CC1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大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大鼠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的表达水平。与EC相比,LPE、MPE和HPE中MCP-1、MIP-1α和hs-CRP表现出剂量相关性升高,NE和CC16则呈剂量相关性降低,差异均有统学意义。研究表明,PM_(2.5)气管滴注可以对急性运动大鼠的免疫系统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