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爱德华·哈莱特·卡尔(Edward Hallett Cart 1892--1982)是一位蜚声世界的英国学者。他一生著作等身。主要从事国际关系、苏联史与历史哲学的研究。尤其是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卡尔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从他开始,国际关系的研究重点从理想主义转向现实主义。也正是由于卡尔揭示了理想主义的重大缺陷,提出了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思想,因此美国学者肯尼思·汤普森称卡尔对国际关系研究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为政治现实主义奠定了基础,这个评价应该说是恰如其分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球政治经济秩序正面临着变革的问题,而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却未能有效地捕捉到现实的变化。英国学者莱斯利·斯克莱尔根据全球政治经济的变化进行了大胆的理论探索与实证考察,从而形成了全球体系中的跨国资本家阶层理论。本文试图在剖析其理论的基础上,加深对全球政治经济的理解和把握,揭示出全球政治经济中存在的阶层性。进而,对我们自己的理论构建进行了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如同“人生来本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世界政治中的主权国家也十分珍视国家“生来自由平等”,近400年的国际关系史,就是各主权国家追求主权平等,独立自主的历史。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加速了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的步伐,但其进一步发展仍面临许多障碍。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含义、发展历程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阻碍因素,论述了几种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阿瑟·奥肯的<平等与效率>一书以超越经济领域的视角对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及抉择问题进行价值分析和判断,从而形成了其颇具特色的抉择理论"以多元取向相统一"为抉择的出发点,以"效率优先,增进平等"为抉择方法,以"恰当的政府干预措施"为抉择的机制.由此本文还阐述了对当代中国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及抉择问题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国际关系和交往中的政治伦理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和全方位外交的政策,国际地位获得了空前的提高.中国的形象赢得世界人民的称赞和信任.邓小平的国际关系伦理思想包括四点和平共处;责任、信义与合作;公正与平等;国格、国权与人权.它对未来中国继续搞好外交关系,促进全世界人民的友谊,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具体的研究领域和问题入手,对最近十余年中国国际关系学的学科发展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透视。大至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研究、现实主义理论、国际制度学说、建构主义流派、国际战略探讨、全球化问题追踪、国际政治经济学、联合国研究、民族主义、地区主义、女权主义等主流或热门理论,小到政治文化分析、生态政治学、国际关系伦理学、英国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等边缘或支流学派,乃至主权研究、安全研究、国家利益研究、方法论研究、“中国特色”研究等核心问题,可以说这些年中国国际关系学界探讨的主要内容,均受到作者的关注和点评。论文既简明提示了所获进步的主要内容及其背景,更扼要检讨了现有问题的各个方面和下步发展的方向,着重强调了这一学科在当今中国的“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具体的研究领域和问题入手,对最近十余年中国国际关系学的学科发展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透视。大至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研究、现实主义理论、国际制度学说、建构主义流派、国际战略探讨、全球化问题追踪、国际政治经济学、联合国研究、民族主义、地区主义、女权主义等主流或热门理论,小到政治文化分析、生态政治学、国际关系伦理学、英国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等边缘或支流学派,乃至主权研究、安全研究、国家利益研究、方法论研究、“中国特色”研究等核心问题,可以说这些年中国国际关系学界探讨的主要内容,均受到作者的关注和点评。论文既简明提示了所获进步的主要内容及其背景,更扼要检讨了现有问题的各个方面和下步发展的方向,着重强调了这一学科在当今中国的“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具体的研究领域和问题入手,对最近十余年中国国际关系学的学科发展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透视。大至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研究、现实主义理论、国际制度学说、建构主义流派、国际战略探讨、全球化问题追踪、国际政治经济学、联合国研究、民族主义、地区主义、女权主义等主流或热门理论,小到政治文化分析、生态政治学、国际关系伦理学、英国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等边缘或支流学派,乃至主权研究、安全研究、国家利益研究、方法论研究、“中国特色”研究等核心问题,可以说这些年中国国际关系学界探讨的主要内容,均受到作者的关注和点评。论文既简明提示了所获进步的主要内容及其背景,更扼要检讨了现有问题的各个方面和下步发展的方向,着重强调了这一学科在当今中国的“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英国著名的现代派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非个人化"艺术理论及其在作品<海浪>中的具体应用,论证了伍尔夫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索小说形式的革新,探索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0.
何为"自然状态",对此,霍布斯和洛克有着截然不同的认识.霍布斯认为人"性本恶",人与人的关系始终处于战争状态.结束这种状态的唯一出路是建立强大无比的公共权威"利维坦".洛克则认为人"性本善",人类生活的"自然状态"是自由、平等、和平、美好和互助的有序状态.霍布斯把国际关系的无政府状态类比为人类的"自然状态",为研究国际关系的后来者提供了至今都无法超越的理论前提.两住先哲对人性和"自然状态"的不同认识,被当代国际关系理论家所借鉴和发展,产生了理论基点完全不同的国际关系理论.由此衍生出了国际关系学的两大学派——现实主义和理性主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组织随着国际关系的转型经历着新的变化。全球治理理念的兴起,强化了国际组织作为独立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意义,国际组织的触角不断深入国家主权的管辖范围。新兴国家的迅速崛起,推动着国际体系结构的转变,冲击了西方国家主导下的国际组织体系。以此为契机,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也在不断加深、调整和重构。国际组织不仅是中国实现、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而且是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重要平台。中国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为进一步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着眼于长远发展,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仍亟需从外交战略高度加以全面谋划,切实增强议程设定能力,重点推进周边的地区性国际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国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最为重要和突出的一种关系,而国际法是国家之间的法律,是调整国际关系的制度、法规及习惯的法律。二者在国际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然而从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发展史来看,大国关系都在一定意义和程度上影响或制约了国际法的产生、发展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国际法作为规范国家间交往的行为准则,与国内法相比在效力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影响国际法效力的因素很多,但主要体现在国际政治关系、国际经济状况和公共利益等几个方面。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考察,要使国际法的效力得以真正发挥,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根除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相似文献   

14.
论以国际组织为载体的国际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来,以国际组织为载体的国际干预的频繁程度大大提高,“干预”与“干涉”有着明显的区别,干预有着专横干预与善意干预之分。专横干预才是干涉,而以国际组织为载体的国际干预应是善意干预。这种善意干预有其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如何使国际干预沿着合法性的轨道发展,应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澶渊之盟"签订后,辽与中原政权长达数十年的战争状态随之结束,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深入。"澶渊之盟"不仅对辽经济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还对辽的社会构成、民族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澶渊之盟"对辽朝的影响,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辽朝经济文化、社会构成、民族关系政策变化的内因。  相似文献   

16.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由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两个部分组成.它主要研究国际间的商品与劳务交换以及与此相关的反映国际间货币信用关系的国际金融问题.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很强实践性特点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国际贸易与金融学科本身的特点,尝试使用案例教学法,建立"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以使教学成为一种整体性的、师生交互作用的动态实践过程,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国际政治中,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主要通过压力集团、舆论的建构以及独立行动等技术参与国际事务,并积极介入国际社会网络.除了西方学界已提出的"回飞镖模式"或"螺旋模式"外,某些以自由主义神学为基础的基督教和天主教组织,以及多宗教联合的组织还可能采用一种更主动、直接的参与方式.他们的超越性、权威性和有效性是其国际参与的优势,但作用的大小还取决于其自身网络的质量、利用网络的能力、干预的对象以及主流神学思想等.在其积极作用发挥的同时,他们的理念和资金来源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其陷入发展悖论.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重视,即货物的风险转移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世界各国法律、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和我国《合同法》都有所规定,但又存在区别。《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在国际间使用最广泛关于货物买卖的公约。本通过我国《合同法》中关于货物风险转移的有关规定与《公约》中的相关规定简单的比较,对我国对外贸易中货物风险转移问题作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张文彬 《天中学刊》2012,27(5):15-18
二战后,美国的最初目标是使日本解体,由美国占领日本本土,但亚洲地区国家间关系的变化使美国调整了对日政策。1952年在美国的授意下吉田茂政府完成了《日台和平条约》的签字,彻底断绝了中日间的官方往来渠道。然而,日本并没有放弃与中国接触的思想,并形成了"政经分离"的对华政策。这一政策一直影响着战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发展。虽然在最终目标的达成方面中日两国存在分歧,但在重视民间力量的作用,维持中日关系不被美国的禁运政策束缚而中断方面,两国政府的出发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阿姆斯特丹条约》在一定范围内首次赋予了欧共体采取协调或统一各成员国国际私法的措施的权力,这是欧洲国际私法统一化进程中从未实现的一个重大突破。基于欧盟基础条约解释上的实践经验,考虑到国际私法领域在欧盟法律统一化整体进程中的滞后状态,应以积极、开放的态度理解这些新增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