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地球动力学和全球构造观点来探讨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中—新生代弧后盆地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大地构造学涵义和油气藏分布规律。根据现代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多学科的综合分析,将弧后盆地划分为五种成因类型:(1)弧后硅铝层上裂陷盆地;(2)弧后前陆盆地;(3)边缘海盆地;(4)弧间盆地;(5)弧后拉分盆地。此外,还讨论了近年来弧后盆地构造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1999年度新批准的我校 1 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括 :城市与资源学系汤国安副教授的“数字高程模型不确定性及其对应用影响的研究”( 1 5万元 ) ;地质学系舒德干教授的“主要后口动物门类的起源研究”( 1 9万元 ) ;地质学系张云翔教授的“陕北、陇东三趾马动物群层序及其年代”( 1 6万元 ) ;地质学系赫英教授的“岩浆去气形成富二氧化碳含金流体的机制研究”( 1 5万元 ) ;地质学系车自成教授的“阿尔金高压变质岩带的岩石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2 0万元 ) ;地质学系周鼎武教授的“南天山东段高压麻粒岩相地体形成及折返的构造动力学…  相似文献   

3.
超越板块构造--大陆地质研究新机遇评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较为详尽地评介了美国构造地质学界新近召开的题为"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的新航程"构造研讨会上所提出的当代构造地质学所面临的4个重大课题(超越板块构造:流变学与大陆造山作用;丢失的联结:从地震到造山作用;大地构造、气候和地表系统的动态相互作用;地球和生命的协同演化)中第一个课题,即"超越板块构造:流变学与大陆造山作用"的研究趋向,并列出了未来10年具有科学意义的研究机会与命题.  相似文献   

4.
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和地震等资料,探究鄂尔多斯地区中新元古代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以便恢复研究区中新元古界的原始构造沉积格局和开展深层油气勘探。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中新元古代长城纪、蓟县纪、青白口纪和震旦纪经历了4个构造-沉积演化阶段:裂谷阶段、被动大陆边缘阶段、边缘沉降阶段和边缘坳陷阶段。研究后认为,长城系主要为一套陆相—滨海相石英砂岩沉积建造,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海、浅海和深海等沉积相。蓟县系主要为浅水陆表海沉积,发育砂坪、云坪、燧石云坪、开阔台地和浅海等沉积相。青白口系主要为滞留海盆和大陆斜坡等沉积环境。震旦系主要为冰川沉积,发育大陆冰川、滨岸、陆棚等沉积相。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14年度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评审结果,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董云鹏教授负责的"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创新群体喜获资助,资助期限为6年,资助经费1200万元。这是西北大学首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此类项目资助。  相似文献   

6.
新疆地壳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新疆地区的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调查资料,详细研究了新疆地区的大陆地壳模型。新疆地区有五个大地构造单元,它们是阿尔泰褶皱系、准噶尔褶皱系、天山褶皱系,塔里木地台和西昆仑褶皱系。在地壳模型和岩石化学资料基础上,计算和研究了新疆地壳的平均化学成分和主要元素丰度。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早中寒武世张裂构造及沉积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地区中下寒武统发育半地堑和正断裂,说明早中寒武世塔里木盆地为张裂构造环境;半地堑在平面上呈带状分布,纵向发育具有继承性;正断层的平面组合形态呈侧列式和雁列式,断层断距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张裂构造是离散大陆边缘形成时强烈拉张作用的产物,半地堑的形成与塔西南被动大陆边缘和塔东克拉通边缘拗陷的形成有关,受盆地东北缘三叉裂谷系发育的影响更为明显。断裂体系控制着盆地的沉积格局和充填演化,盆地整体呈现台地相—斜坡相—半深海盆地相的沉积格局,而半地堑的走向呈NW—SE向,与隐伏基底断裂走向一致,其沉积模式为灰岩—云岩—膏岩—盐岩—红层沉积。  相似文献   

8.
《科技导报(北京)》2013,31(24):13-13
花岗岩浆指示北秦岭早古生代大陆碰撞过程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张成立等研究发现,北秦岭构造带存在与500Ma高压-超高压变质、450Ma中压麻粒岩相和420Ma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分别对应的3期花岗岩浆作用,指示北秦岭在早古生代期间经历了由大陆碰撞到碰撞后再造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9.
孙勇,陕西南郑人,生于1950年5月,197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岩石矿物学专业,同年分配至原西安地质学院地质勘探系任教。1978年考入西北大学地质系攻读构造地质学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现任西北大学副校长(主持工作)、地质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主任、国家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学部委员、西安市科协副主席、《高校地质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矿业协会常务理事。曾任西北大学地质系主任。任教期间,他主要从事地质学基础教学,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过岩石学…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地质学系张国伟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秦岭勉略构造带的组成、演化及其动力学特征”研究 ,经 4年协力攻关 ,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成果 ,日前在京通过了专家组的结题验收。4年来 ,项目组在大量实际调研和综合测试分析与理论概括总结研究的基础上 ,从中国大陆地质实际及其关键重要区域构造问题出发 ,在当代地学发展前沿领域的大陆动力学和中国大陆地质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 ,主要表现在 :一是建立了勉略构造带现今三维构造几何学框架模型。二是恢复重建和确定了晚古生带—中生代初秦岭 -大别南缘…  相似文献   

11.
哀牢山和右江西部是华南板块古大陆边缘海西—印支期火山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文章通过对该区火山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综合分析,认为火山岩产于洋盆裂谷系、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系、不成熟岛弧和弧后盆地裂谷系四种不同的板块构造环境中。有意义的是古特提斯洋板块相对华南板块于海西期扩张和印支期俯冲,哀牢山和右江西部的火山岩和板块构造环境出现相对应的同步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12.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创建于1939年,是中国设立最早的综合性大学地质学系之一。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石油地质专业人才,为国家的石油地质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2013年4月9日至11日,由地质学系和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的"岩石学与陆壳演化"发展动向与战略研讨会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区召开。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9月21日-24日,由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冈瓦纳研究协会共同举办的"极端变质作用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xtreme Metamorphism)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区隆重召开。研讨会开幕式由地质学系主任华洪教授主持,学校副校长常江代表学校简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植物区系与热带植被性质的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历史植物地理为背景,比较了海南岛与热带东南亚的生态气候图解特征、植物区系和植被,认为海南岛的植物区系应属印度—马来西亚区系,但因其边缘热带性质而同属种的丰富度较小,它与第四纪前中国南大陆的亲缘关系密切,并在第四纪与大陆分离后具有自己的种形成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廿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地质学的大进展——板块构造学说的兴起和应用,火山作用是岛弧、活动大陆边缘、大陆裂谷带以及洋中脊、大洋岛屿等地区的同期或非同期火山碎屑物的主要来源,从而构成了两种主要类型的火山碎屑物:一是由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碎屑物(或称火成碎屑物);另一是由已团结的火山岩经破坏而成的陆源火山碎  相似文献   

17.
地质专家宣告:我国秦岭、大别山、苏北以北的华北地块和它以南的扬子江地块原来是彼此独立的陆地,中间隔着海洋。这两块陆地最早在距今八亿年,最晚六亿年发生碰撞而形成中国大陆主体。 这项研究将对发展地质学理论和寻找新矿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陆南缘经历了太平洋板块和特提斯板块与欧亚板块会聚作用的复杂过程,并在不晚于早第三纪早期,已经由活动的大陆边缘转换为不活动的,具有典型的不活动边缘的重力效应特征。根据构造演化分析,大陆南缘的陆缘盆地属不活动边缘拉裂盆地,南海中央海金则属于边缘海盆地。本文阐述了亚洲大陆南缘的主要转换断裂系统,讨论了这些断裂系统所反映的太平洋—特提斯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板块边界的应力机制和活动方式,认为在特提斯—印度洋域,这些转换断裂系统从西向东延伸,分别属于右旋和左旋滑移。它们对中国大陆南缘边缘构造带和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和地质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科技日报》近期刊载通讯员杨文生、记者过国忠撰写的消息,报道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与相关合作单位取得的科研新进展和科研新成果。2004年4月22日《科技日报》以《最新发现与创新:我高温岩浆熔体研究获新进展》为题,报道记者从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获悉,我国在高温硅酸盐熔体Si-O网络的分数维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目前已成功获得纳米尺度定量描述低维硅酸盐熔体(或材料)分子网络结构蠕变的模型。来自国内一些科研院所的专家认为,这项成果对岩浆熔体作用机理、冶金炉渣控制和纳米材料改性等提供了新的依据。岩浆熔体结构是国内外地质学界…  相似文献   

20.
边缘陆块型火山岩的建立与大陆边缘涌动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实际资料为基础,经综合分析对比,首次提出并论证了出露在我国东部的中生代火山岩系属于一种新的成因类型,称为边缘陆块型,它有别于大陆裂谷型和消减带型。文章还提出大陆边缘涌动构造用以解释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