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据晚二迭世沉积相展布和各相带特征分析,南盘江地区晚二迭世可分为大陆、滨海·亚浅海和浅到半深海沉积区,相应地发育了两种类型的碳酸盐台地,台地边缘生物礁和深水海槽相沉积。沉积海盆的上述特性,同区域板块构造发展史有关,并直接受区内古断裂活动的控制。从本区的构造活动性提出了石油勘探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生屑灰岩段的主要沉积相类型划分为滨岸相和碳酸盐台地相两大类。通过分析建立了碎屑滨岸至碳酸盐台地和碳酸盐台地内部两种沉积模式。碎屑滨岸和混积滨岸相区主要分布于塔北地区 ,蒸发台地相区分布于塔中 4井以东地区和曲苦恰克地区 ,并且是优质白云岩储层的主要分布地区 ,其它地区则属于局限台地和半局限台地相区。最后论述了生屑灰岩段的沉积相演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平果地区二叠纪、早三叠世孤立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做了详细研究,将二叠纪古台地沉积相分为台地中心相、台地边缘相、斜坡-槽盆相。早三叠世分为碳酸盐台地相、碎屑岩槽盆相。它论述了各相的岩石学特征、古生物学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平果古台地二叠纪、早三叠世各相带的展布,并对构造控制、沉积作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文中以系统论的观点总结了台地相与槽盆相的差别及各相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二叠纪至早三叠世平果台地沉积体系之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马家沟期层序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下奥陶统马家沟组Osq7、Osq8和Osq9层序,以体系域作为成图单元,采用体系域压缩法进行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实践,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早奥陶世马家沟期层序岩相古地理的特征及演化.研究表明:下奥陶统地层主要由巨厚的海相碳酸盐岩和蒸发岩组成,可划分为19个三级层序,其中的马家沟组包含了8个三级层序,而且大多数属于Ⅱ型层序,主要由陆架边缘-陆架内低位、海侵、高位体系域构成.陆架边缘-陆架内低位域以中央古隆起出露海面成为规模较大的古陆为特色;海侵域以发育碳酸盐台地相以及出现碳酸盐陆棚、斜坡、海槽相为特征;高位域以云坪扩大、碳酸盐台地增生以及台内浅滩出现为典型特征.在盆地西部中央古隆起、贺兰拗拉槽等组成的古构造格局以及海平面升降变化的控制下,该区早奥陶世马家沟期层序岩相古地理总体上呈现出自西向东依次为海槽、斜坡、陆棚、台地/古陆、陆架内盆地边缘等错落有序的相带展布格局.  相似文献   

5.
桂林泥盆系上统桂林组(D_3g)为碳酸盐台地泻湖相,融县组(D_3r)为潮坪相,榴江组(D_3L)为碳酸盐台地内的盆地相。 文中叙述了桂林上泥盆统碳酸盐沉积相特征,建立了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6.
桂林地区下石炭统岩关阶沉积相可以划分为碳酸盐台地相、台地前缘斜坡相和粘土岩硅质岩台盆相,具断裂陡崖沉积模式和缓斜坡沉积模式,桂林南边村剖面台地前缘斜坡相的发现和研究,揭开了本区台地相与台盆相之间相变关系之谜。  相似文献   

7.
西南地区晚古生代时位于华南陆板块的南部被动大陆边缘及陆内。自早泥盆世中晚期开始发生裂陷运动,在滇东、黔南和广西地区发生沿北西向为主,北东向为次的拉张裂陷沉降,最终形成由狭长的台问海槽和弧立碳酸盐台地相间排列的古地貌格局。由于浊流的发育、洋流作用,使深水海槽内海水局部混和充氧,各海槽内海水不完全停滞,不同于黑海式全封闭的阻隔式盆地。不同深度的海槽内具有不同的古生物组合,从浅到深,可归入充氧生物相,充氧──贫氧生物相,贫氧──厌氧生物相及厌氧生物相.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达累斯萨拉姆附近珊瑚礁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相带。讨论了达累斯萨拉姆附近潮坪及红树林沼泽滩。提出了台地边缘生物礁相—局限海台地相模式。最后,运用“将今论古”地质学中这条著名原则,再次探讨了广西合山组“海相成煤环境”与“海相碳酸盐岩型含煤建造”为碳酸盐潮坪沉积。  相似文献   

9.
晚古生代右江盆地分布有众多规模不等的孤立碳酸盐岩台地, 对台地形成与演化的研究对于认识右江盆地的构造演化、全球海平面变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隆或台地研究认为, 盆地-台地间可划分为孤立台地相及斜坡-盆地相两大相区, 并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浅滩、台地边缘礁、台沟、台地前缘斜坡及深水盆地相7 种沉积相类型。台地孕育于早泥盆世晚期, 并逐步演化发展,至早三叠世最终消亡, 可划分为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孕育阶段(D1—D2 )、 孤立碳酸盐岩台地成型阶段(D3 )、孤立碳酸盐岩台地持续演化阶段(C1—P2)和孤立碳酸盐岩台地淹没收缩阶段(P3—T1)等4 个阶段。 隆或台地是右江盆地在晚古生代发生了强烈的扩张、 沉降, 扬子台地边缘破裂形成规模不等的块体逐步向盆地内滑移并接受沉积形成的, 其后逐步发展演化直到  相似文献   

10.
川西南寒武系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盆地川西南地区寒武系分布广泛,主要由海相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及其过渡岩类组成.根据钻井、录井和测井等资料以及沉积相标志的综合分析,指出本区寒武纪早期(筇竹寺期和沧浪铺期)发育海相陆源碎屑沉积体系,主要包含陆源碎屑滨岸和浅海陆棚两种沉积相;晚期以发育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为特色,主要由碳酸盐潮坪、混积潮坪、半局限~局限海台地相组成.沉积特征和沉积相分布研究表明,区内物源主要来自西侧的康滇古陆,海域总体上表现出西北浅东南深的变化趋势,沉积相带呈北西-南东向错落有序分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南方在泥盆、石炭纪时,裂陷运动在被动陆缘和陆内产生许多裂陷槽,形成相对于浅水碳酸盐台地的台间斜坡——海槽深水沉积环境。台间海槽可分为继承性深水台间海槽和泥盆纪时发育起来的台间海槽;台缘斜坡分为跌积边缘型和沉积边缘型。文章描述了上述各深水环境相特征。从区域构造背景和海槽分布方向性、分组性、火山活动、断裂差异升降方面论述了斜坡——海槽的构造活动性。斜坡——海槽的深水沉积环境和岩相,提供了油气生成、储集、运移、圈闭、聚集和保存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滇黔桂“金三角”是世界著名的卡林型金矿矿集区之一。该区现有成矿研究多集中在孤立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很少涉及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内部,导致台地内部的矿体就位因素与控矿模型还不清楚。详细研究了桂西隆林地区隆或金矿这一典型的台地内部金矿床,深入解析矿体控矿构造,构建控矿模型。结果表明隆或金矿区构造运动主要分为3期:第一期为海西期,形成NE向F0同生断层,并形成台沟相隔的古地理格局,其中在台沟相区沉积了薄层硅质岩-泥岩-粉砂岩组合,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地层条件; 第二期为印支期,形成了隆或穹隆及其NW向的磨毫次级背斜,为成矿提供了构造准备; 第三期为燕山期,表现为F0断层的重新活动,成为矿区主要的热液流体通道(导矿构造),其西侧发育大量的平行次级正断层及伴生的牵引褶皱,并逐渐向西减弱为节理带和劈理带,这些次级断层-节理-劈理带共同组成了矿区的配矿构造系统,引导成矿流体在磨毫次级背斜核部的下石炭统英塘组硅质岩-碳质泥岩-凝灰岩中交代、充填形成层状矿体。因此,隆或金矿主要受岩性和构造联合控制。根据控矿模型并结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资料,可以预测:NE向F0断层西侧附近,隆或金矿深部的次级背斜核部是有利的深部找矿靶区,含矿层位为下石炭统英塘组; F0断层与隆或穹隆核部的交汇部位是外围有利找矿靶区,含矿层位为下泥盆统郁江组,特别是与寒武系接触的不整合面附近。  相似文献   

13.
四川及邻区上二叠纯吴家坪组石灰岩属于碳酸盐缓坡沉积,与北、东及东北方向的同期盆地相沉积渐变过渡;在西南近滨地区发育浅水高能带,与同期龙潭组陆源沉积过渡,形成特殊的陆源碎屑——碳酸盐混合沉积。由于持续的海侵及碳酸盐的快速沉积作用,碳酸盐缓坡逐渐向台地转化。最终形成该区晚二叠晚期的碳酸盐台地。吴家坪碳酸盐缓坡的古地理控制着该区上二叠统不同类型生物礁油气藏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
南盘江地区二、三迭纪碳酸盐角砾岩分布广泛。据角砾灰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其与围岩地层的组合关系,该角砾岩主要属岩屑流和浊流沉积的深水碳酸盐岩。东吴运动形成了本区多方向断裂控制的断陷盆地,台地和断槽区的岩相和地貌分异十分明显,为碳酸盐重力流发育创造了地质条件。碳酸盐角砾岩的沉积模式是当时古构造地貌环境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5.
早石炭世,桂林及其附近地区存在一组NE-NNE向的同沉积基底断裂。在断裂下降一侧,沉陷为海水水体较深的台沟,沉积有硅质岩、黑色页岩或炭质页岩组合类型;而在断裂相对上升一侧,则形成覆水较浅的碳酸盐台地,沉积有石灰岩和白云岩组合类型。在台地与台沟交接部位形成台地前缘斜坡相带。桂林南边村一带处于台地与台沟过渡地带的台地前缘斜坡相带,该区碳酸盐重力流沉积比较发育。按照碳酸盐重力流沉积物的沉积构造和岩石结构所反映的沉积物流动支撑机制,可以将本区的碳酸盐重力流划分为碳酸盐浊流沉积、碳酸盐颗粒流沉积和碳酸盐碎屑流沉积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威远—安岳地区下二叠统碳酸盐岩岩性致密,生产资料显示气藏储层段与岩溶、裂缝密切相关,古地形地貌是控制古岩溶发育与分布的主要因素,恢复该地区古地貌并研究古地貌与油气富集关系有助于指导下一步油气勘探。在研究古地貌恢复方法的基础上,分析钻井、测井、地震资料及区域构造史,最终选用印模法恢复出了该地区下二叠统古地貌。研究表明,古岩溶残丘和古岩溶陡坡是勘探的有利区域,古沟槽亦是勘探中应重点兼顾的区域,古岩溶缓坡和古岩溶台地是勘探不太理想的区域。  相似文献   

17.
在系统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本区有特殊意义的复合沉积体系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相。根据海退旋回的相组合形式提出并阐述了复合潮坪型、台地─障壁岛型、台地─泻湖型和台地─三角洲型4种复合沉积体系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本区太原组地层是特征典型、类型多样的硅质碎屑与碳酸盐复合含煤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8.
南盘江坳陷泥盆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盘江坳陷泥盆系划分为18个三级层序,下、中、上泥盆统分别包括7、5、6个三级层序,平均每个层序延续时限为2.87Ma。按界面性质可将三级层序划分为10个Ⅰ型层序,8个Ⅱ型层序。上述18个三级层序构成二个超层序(二级层序)。盆地腹部泥盆系层序发育齐全,而靠近继承性古陆边缘或沉积高地的浅水区则通常缺失下部1—4层序或顶部17—18层序,并具有自南部钦防海槽向中部右江地区和北部扬子古陆南缘,底部缺失层序增多的趋势。SS1低水位时期形成六盘水-南丹、曲靖-开远两个次级陆源碎屑浅海盆地,滇东曲靖-宜良一带为河-湖环境,而钦防海槽则为次深海海槽环境。海进时期,南盘江坳陷初步形成台-盆相阃格局。高水位时期,盆地古地理环境分异较大,边缘形成三角洲环境、滨浅海环境及碳酸盐岩潮坪-泻湖环境;内部发育混积台地、盆地环境。台-盆相间的古地理格局进一步明显。SS2沉积时期,滇东北及黔中南地区形成碳酸盐岩台地;广西地区呈现出台-盆相阃格局,常见生物礁及礁前塌积;钦防海槽则演化成统一的陆内裂谷盆地。在SS2沉积未期,滇东北、黔中南地区演化为广泛分布的局限台地。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野外露头和岩芯的精细观察描述,分析开江—梁平海槽南段飞仙关组二段的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认为该区飞仙关组二段处于海退时期,以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和台地边缘为主,且鲕粒灰岩与泥晶灰岩互层出现,鲕滩在海槽的西南部开阔台地和台地边缘相带发育充分,向台地内部鲕滩的数量与规模缩减,其中台缘滩分布较广且厚度较大,局部可见台内滩。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震旦纪—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震旦纪至早古生代中期(寒武纪、奥陶纪),差异性构造升降活动,使塔里木盆地的古地理格局发生了重大演化。震旦纪,盆地性质具滨、浅海及局限海盆特征;寒武纪,盆地古地理特征的总趋势是西高东低,依次为碳酸盐台地~斜坡~深海盆地;奥陶纪,大规模海侵使中~西部的碳酸盐台地转化为混积陆棚,深海盆地也由寒武纪时期的欠补偿性演化为奥陶纪的补偿性盆地。到晚奥陶世晚期,早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海水几乎全部退出塔里木盆地,结束了盆地范围内震旦纪~奥陶纪沉积古地理发展演化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