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ICD的原则编制两个围产儿死因类目表.表1对围产儿本身死因进行分类,表2对围产儿死亡所受的母体影响进行分类,供各类医务人员统计分析使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994年1月1日至1997年12月31日出生的死亡围产儿进行调查、分析.目的在于探讨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寻找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对策,以提高围产期保健的工作质量.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围产儿活产和死亡报告资料来自济南市历下区省级2所、市级2所和区级1所综合医院.围产儿属济南市历下区内常驻户口.1.2 方法 由各医院填写“围产儿死亡报告卡”,并专人审核,补正漏项及错误.对每例死因进行分析,以孕满28周,出生7d内,体重达1000g,身高达35cm以上的围产儿(不包括计划生育引产)死因作分类统计.2 结果2.1 死亡率 围产儿死亡率平均为9.09%0,4年死亡率见表1.  相似文献   

3.
根据ICD的原则编制两个围产儿死因类目表。表1对围产儿本身死因进行分类,表2对围产儿死亡所受的母体影响进行分类,供各类医务人员统计分析使用。  相似文献   

4.
78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我院 1994年~ 1999年 863 2例活产儿进行监测 ,并对其中发生的 78例围产儿死亡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  1994年 1月~ 1999年 12月本辖区 78例围产儿死亡报告卡、死亡病例以及围产保健手册、围产期保健统计报表等。1.2 方法 根据死因进行分类 ,依据临床诊断 ,如X线、B超、血型、CT检查判断死因的 5 4例 ,有尸检报告的 2 3例。对不同年龄、不同体重死亡围产儿及其孕母职业、年龄关系进行分析。2 结 果2 .1 围产儿死亡率  1994年~ 1999年参加系统围产保健的分娩人数为 863 2例 ,其中死亡 78例 ,死亡率为 9…  相似文献   

5.
150例围产儿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 《中国妇幼保健》1999,14(8):506-506
对我区1990~1997年150例围产儿死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1990年1月~1997年12月本辖区150例围产儿死亡报告卡、死亡病例及协作组讨论评审记录,以及围产期保健手册、围产期保健统计报表。1.2方法根据死因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北京市城区1985年~1988年的围产儿死亡率及死因变化进行了调查,并以1985年为基线进行了逐年比较和分析。结果城区围产儿死亡率由1985年的13.74%下降至1987年的11.21%,1988年回升到12.31%;经预测,北京市城区围产儿死亡率将于1992年前后下降到9%,早产新生儿死亡将占围产儿死亡的49.3~51.7%。1985年~1988年北京市城区围产儿死亡的前10位临床死因变化不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天河区2003~2005年围产儿死亡率及死因相关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2005年辖区内医疗保健机构上报的围产儿死亡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围产儿死亡率为10.05‰,2003年为12.01‰,2004年为10.54‰,2005年为8.41‰,呈逐年下降趋势;围产儿死因分类中死胎占67.66%,3年中呈上升趋势;死产及早期新生儿死亡各占11.52%与20.82%,3年中逐年下降;围产儿死亡人群集中于外地流动人口孕产妇,75.84%未经正规的产前检查,两者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的围产期宣传与保健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围产儿死因及其影响因素 ,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 ,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对 1 988年 1月~ 1 999年 1 2月死亡的 90 7例围产儿死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围产儿死亡前五位的死因分别是脐带因素 (1 9.77% )、新生儿肺部疾患 (1 6 .67% )、原因不明 (1 3 .91 % )、先天性畸形 (1 3 .33 % )、早产低出生体重 (1 0 .92 % ) ,主要影响因素是外来流动人口增加而干预措施不得力。因此 ,只有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围产保健工作 ,才能有效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312例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我区围产儿死亡常见相关因素,提出相应预防措施及建议,旨在提高围产医学水平,进一步降低国产儿死亡率。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按围产期Ⅰ标准,即孕周满28周,或出生体重≥1000g的死胎、死产及出生7日内的新生儿死亡病例为研究对象,我区10间医院围产儿死亡病例共计312例。1.2 统计处理 312例围产儿死亡病历及区围产快作组围产儿死亡评审结案资料对围产儿死亡情况、主要死因及相关因素分类,数据采用方差分析X~2检验。  相似文献   

10.
从1983~1996年,我院发生围产儿死亡203例,本文重点对围产儿死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资料来自1983~1996年在我院出生的围产儿,按WHO规定、孕满28周(或出生体重>1000克)至出生后7天为围产儿标准、死因分类参照第一次全国围产新生儿学术会议的分类法。2结果2.1因产儿病死率14年来我院分娩产妇12312人,双胎妊娠86例,出生围产地12598例,围产儿死亡203例,围产儿病死率1637%,围产儿死亡构成为死胎40例,占19.70%;死产58例,占28.57%;新生儿死亡105例,占51.72%。将14年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成前后两个阶段对比(…  相似文献   

11.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溧阳市 1996 - 2 0 0 0年出生死亡的围产儿 ,即胎龄满 2 8周 ,体重大于 10 0 0 g的死胎、死产和出生 7天内死亡的新生儿。资料来源于溧阳市围产儿死亡监测材料。1.2 方法 根据《江苏省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法》中具体要求实施监测。死因分类及诊断原则主要根据国际疾病分类 (ICD- 9) ,参考实用儿科 (第 4版 )中全国统一诊断名称进行。按《江苏省儿童死亡监测漏报调查方案》中要求进行质控。2 结果2 .1 一般情况  1996 - 2 0 0 0年我市共出生2 86 2 0围产儿。围产儿死亡 387例 ,死亡率 13.5 2‰。围产儿死…  相似文献   

12.
安阳市人民医院围产儿死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产儿死亡状况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卫生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研究其死因 ,针对性进行预防 ,是提高围产医学质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对我院 5年间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1995年元月——— 1999年 12月底我院围产儿死亡登记卡和围产儿死亡评审记录。1.2 方法 按WHO公布的围产期I的计算方法 ,即孕期满 2 8周 (出生体重≥ 10 0 0g)到出生后 7天为止的新生儿为围产儿。依据临床诊断、死亡原因进行分类。个别病例进行了尸检。2 结果2 .1 围产儿死亡率 (见表 1)。5年间围…  相似文献   

13.
浅析围产儿死亡评审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围产儿死亡评审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作用,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青岛市1990~2001年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1996年为界,评审前后的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构成有显著差异(P<0.001).说明开展围产儿死亡评审工作对降低青岛市的围产儿死亡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评审发现围产儿的主要死因,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孙卫平 《中国保健》2007,15(13):95-95
本文通过对死亡的856例围产儿死因进行回顾调查分析,表明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是高危因素占77.2%.高危因素中,导致围产儿死亡的第一位因素是早产,占22.5%,其次是产程延长及脐带因素.同时,本文就如何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总结围产儿死因及围产儿死亡的不良后果,指导今后临床工作。方法:采用围生期Ⅰ的管理标准,对该院近10年的围产儿死亡评审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该院围产儿死因前6位分别为:畸形,早产,脐带、胎盘因素,重度窒息,新生儿肺部疾患,母体合并症,还有10%不明原因死亡。20例死亡围产儿行尸体解剖,均找到明确死因,临床及社会满意度好。结论:医院需全方位提高产科工作质量,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发生,对已发生的围产儿死亡病例应及时进行评审、自查自纠,避免严重医疗纠纷的发生,为临床产科创造良好的医疗秩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进一步降低我市围产儿死亡率,为主管部门制定相应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市2003~2005年度172例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市2003~2005年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9.35‰,围产儿死因排位依次为脐带因素、先天畸形、缺氧窒息、早产、死因不明等,而且围产儿死亡与孕母户口地址、计生状况、高危及孕期保健情况相关。结论:加大孕期保健宣教力度,提高婚检和产检质量,加强流动人口保健管理和高危三级转诊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余杭区围产儿死亡监测分析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余杭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采取干预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方法:对余杭区2003-2007年围产儿死亡率及构成比、本地户口与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发生围产儿死亡的孕产妇基本情况、围产儿死亡情况、围产儿死因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流动人口、常住农村的、低文化程度的、产检次数低下的孕妇是我区围产儿死亡的高危因素;排列围产儿死亡第一位死因的是出生缺陷,其次是脐带因素、胎儿因素、新生儿疾病、母亲因素。结论:近5年来,我们所采取的一系列干预措施,使围产儿死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说明干预措施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密云地区175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 ,我们对密云地区 175例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 ,为今后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1998年 1月 1日~ 2 0 0 0年 12月 31日 ,密云县 2 3家医疗保健单位上报的围产儿资料。1.2 监测对象 :具有密云县户口 ,在医院和家庭出生的妊娠满 2 8w至产后 7d的围产儿。1.3 监测方法 :依据北京市围产儿死亡监测办法、标准进行监测 ,死因按国际疾病 ICD- 9分类。1.4 质量控制 :固定监测人员 ,统一进行培训 ,实行月报 ,由我院保健部专人审核。每季度进行一次死亡核实 ,确保监测质量。2 结果2 .…  相似文献   

19.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该地区医疗水平和妇幼保健状况的主要指标。作者对酒泉市肃州区2000~2006年死亡之532例围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2000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由18个乡卫生院和4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专干上报的围产儿死亡报告卡。由区妇幼站收集、复核并登记,每年作漏报调查1次。1.2方法以围生期I为统计标准,围产儿死因[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以临床诊断的首要死因为依据。1.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围产儿死亡率及…  相似文献   

20.
158例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灯塔市2000-2002年158例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畸形、呼吸系统疾病是前4位死因,占总死因构成比的78%,是均可预防性死因。由于提倡住院分娩,取消家庭接生,2002年围产儿死在自家和途中为零。加强孕期卫生宣教,提高孕期,产期保健质量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