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4):4692-4693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8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产妇未实施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管理,观察组产妇实施检验结果报告危急值管理,对比两组产妇的医疗时间、急救发生率、急救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临床指标。观察组产妇的医疗干预时间为13.36±3.99min,对照组为25.57±4.26min,观察组产妇的医疗干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救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抢救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加强检验结果危急报告值管理可以为产科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结果信息,能够有效控制孕产妇病理症状,创造安全分娩机会,为母婴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循环对“危急值”管理制度执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5例危急值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危急值管理)与研究组(43例,给予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危急值回报时间、登记合格率、管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危急值回报时间(8.14±1.25)min,研究组危急值回报时间(4.67±0.16)min。两组危急值回报时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等级合格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5.71%,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危急值”管理制度执行满意度为95.35%,高于对照组76.19%,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可提高“危急值”管理制度执行合格率,能够及时正确处理“危急值”患者,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4年12月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运行情况,将2009年1月-2009年6月检验结果为危急重症的患者398例作为对照组,对危急患者在医疗干预时间、及时干预率、干预成功率、医疗不良结果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建立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后,对危急患者的及时干预率和干预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开始干预时间显著缩短(P0.01),医疗不良结果明显降低(P0.01)。结论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提高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将实施PDCA管理前的2011年1~12月抢救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实施PDCA管理后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进行要素管理、环节管理、终末管理等。分析存在问题,对照工作标准,制定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护士急救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各病种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仪器、设备完好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提高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危急值"报告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ICU病房中的3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实施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后的1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实施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18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急值"报告对于ICU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提高患者抢救时效性和成功率,增加护士的责任感,进一步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急诊化验危急值报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使危重患者检验危急值高效、及时、准确反映到临床,提高抢救成功率,保证病人生命安全.方法 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登记等,根据检验危急值结果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治.结果 检验危机值及时报告给医生,提高了急救工作效率及医疗质量.结论 加强医务人员责任心,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为护士观察患者病情及护理措施提供了依据,提高护理水平;使医生能够得到检验准确信息,提高治疗时效性及抢救成功率,提升了医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急诊生化检验结果回报时间及时率的效果。方法统计2017年8-10月共13 987例急诊生化检验结果回报时间的及时率,分析原因并采取PDCA循环法进行整改,同时统计改善后2018年6-8月共13 215例急诊生化检验结果回报时间的及时率,并对实施措施前后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急诊生化检验结果回报时间的及时率由61.07%上升至84.09%,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可提高急诊生化检验结果回报时间的及时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即时检测(POCT)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与管理。方法对急诊科已开展的POCT项目[血糖、心肌梗死3项联合检测(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D-二聚体]严格执行覆盖整个检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办法,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将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急诊科开展的所有POCT检测项目的患者设为观察组(1 785例),检验科同期急诊检验相同项目的患者设为对照组(1 821例)。分别统计两组的检测标本周转时间(TAT)、复检准确率(血糖除外)和危急值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TAT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检准确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危急值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执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前提下使用急诊医学POCT设备,能在保障检测结果的同时有效缩短TAT和提升急诊危急值抢救成功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危急值报告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0年3月未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时的64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0年4月~2011年3月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后的65例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危急意识进行评估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危急意识优于实施前。结论:危急值报告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强化护理人员的危急意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疆克州人民医院检验科危急值项目临床运用的实效性,为医院危急值的临床应用管理提供真实依据。方法参照先进医院危急值管理标准,建立建全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记录、范围、项目等。结果检验危急值的建立建全及临床实际运用的科学管理,提高了新疆克州人民医院急救危重病人的工作效率及医疗质量。结论强化了临床医生、护士、护理外勤人员、检验人员的医疗安全责任意识,使疾病患者的生命安全有了更大的保障。为护理人员能够快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采取及时必要的护理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确保临床医生能够迅速得到检验结果的准确信息,提高了治疗时效性及抢救成功率,促进了新疆克州人民医院相关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与精细管理相结合对青光眼患者生存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6例青光眼患者分为对照组104例和实验组10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PDCA管理与精细管理相结合的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出院前1 d和出院1个月的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P0.01);出院1个月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DCA循环管理与精细管理相结合能提高青光眼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DCA循环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跟踪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2年1-12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怀化市鹤城区迎丰社区板桥铺街道的7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高血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运用PDCA循环进行社区跟踪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控制、并发症、焦虑、抑郁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3.68%(28/38)、13.16%(5/38),对照组分别为42.11%(16/38)、28.94%(11/3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干预前的SAS、SDS和G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跟踪护理可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CA管理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胃癌手术出院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PDCA管理(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应用PDCA管理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DCA品管圈护理与常规传统输液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00例外伤经清创缝合后需头孢呋辛输液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实施PDCA品管圈输液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传统输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一针见血率、无痛和无肿胀输液率、患者配合度和输液顺利完成率等护理质量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对等候时间、输液技术、护患配合程度和输液效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PDCA品管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输液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有利于融洽护患关系、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6名住院医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DCA组,每组58名,以传统管理方式和PDCA循环法分别进行培训。结果 PDCA组理论、技能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0.446、13.256,P〈0.01)。结论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住院医师培训,可有效提高住院医师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16.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对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采用相应的处理流程。结果使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判断病情快捷准确,提高了医生对护理人员配合满意度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P0.01)。结论对患者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可以提高患者收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法在妇科肿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妇科肿瘤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 PDCA循环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舒适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可实现护理质量的不断循环、不断提高,其不仅能加快妇科肿瘤患者的术后康复,而且能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DCA在急诊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3年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中实施PD-CA模式,选取PDCA实施前的100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PDCA实施后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在基础护理质量、病区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中患者、护士以及医生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将PDCA模式应用于急诊护理质量监控,能够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质量管理循环程序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循环程序(PDCA)在,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们对2008年秋季护理专业149名护理实习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习结束后评价传统教学模式与PDCA循环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PDCA循环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考核成绩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成绩(P〈0.01),教员对学生的临床综合表现满意率在95.5%。结论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采用PDCA循环法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实践的应对能力,并持续改进护理教学质量,使得临床护理教学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抢救小组在抢救病人中的运作方法及作用。方法在全院成立重症抢救小组,应对突发的抢救工作,24h待命。记录和分析125例通过重症抢救小组抢救的成功率。另外,选择130例一般抢救的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结果125例患者中,118例患者抢救获得成功,成功率达94.4%,与对照组的82.3%(107/130)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建立抢救小组明显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