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与置"T"管引流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6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其中一期缝合32例,T管引流31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均短于"T"管引流组,住院费用低于引流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格掌握一期缝合适应证的条件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后一期缝合较"T"管引流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的适应证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136例.结果 其中95例手术成功;26例腹腔镜下T管引流术;15例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除一例因腹腔引流管脱落至胆汁性腹膜炎再次手术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具有不带T管,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比较安全、可靠、有效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与置“T”管引流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6月-2010年6月为29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其中一期缝合135例,“T”管引流16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T”管引流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一期缝合适应证的条件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后一期缝合较“T”管引流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间四川省人民医院温江分院外一科实施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53例,不置T管引流.结果手术成功53例(100%),手术时间100~180 min,术后住院时间6~12 d,发生胆漏4例(7.5%),经腹腔引流治愈,所有病例随访2~14个月,无胆漏、胆管狭窄、胆道出血及残余结石发生.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条件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更加微创、康复更快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至2006年6月75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75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胆总管切开取石后置T管引流58例,胆总管切开取石后Ⅰ期缝合17例,1例发生术后胆漏。结论只要掌握好适应证,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是可行、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腹腔镜配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的临床应用经验,探讨手术方法,术中注意事项,及临床应用的优缺点。方法 (1)腹腔镜配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置“T”管引流;(2)经增粗的胆囊管胆道镜取石;(3)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结果 109例腹腔镜配合胆道镜取石,均获成功。结论 腹腔镜配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外科术式,但应掌握适应证和具有熟练的腔内缝合打结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7.
彭智明  陈鹏  杨君 《安徽医学》2014,(12):1728-1730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一期胆管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对照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T管引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严格把握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适应证,在满足一期缝合的条件时,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引流疗效优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T管引流。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及T管引流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栋  杨震  董锡钧 《吉林医学》2009,30(15):1620-162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结石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对45例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实施了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或胆总管“T”型管引流,回顾分析治疗效果。结果:45例中27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18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T”型管引流,术后随访2~28个月未见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结论: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可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实施胆总管一期缝合或胆总管“T”型管引流。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一期缝合术的临床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云 《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30(10):106-108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临床用价值与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3月腹腔镜165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的临床疗效,其中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共76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89例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腹腔引流管引流时间、胆漏、残石率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术后住院时间及输液量比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缝合组比引流组住院时间更短、输液量更少,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是一种安全较简便经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6):548-550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后T管引流和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其适应证的差异,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9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结合T管引流组(T管引流组,52例)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结合胆总管一期缝合组(一期缝合组,45例);评价两组手术时间、一期手术治愈率、残石率、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97例患者手术均成功,两组残石率及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一期缝合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T管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管引流组和一期缝合组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确切,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精细手术操作的前提下,一期缝合组更加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125例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12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胆道镜取石失败中转手术外,余124例全部手术成功,术后6~8周造影正常拔管,并发症少.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安全,只要掌握手术方式及适应症,腹腔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0年10月22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00220 min,平均142 min,术中出血20100 ml,平均40 ml。22例均行T管引流术。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微胆漏,保守治疗5 d后痊愈,其余患者无胆漏及其它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611 d,平均7.8 d。术后T管造影均未发现胆管内有残留结石。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和熟练掌握腔镜基本功的前提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是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两种微创治疗方案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重庆维普、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LC+LCBDE与EST+LC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疗效的RCT,检索时限均为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使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例研究,共179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LC+LCBDE与EST+LC在手术成功率方面与手术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EST+LC相比,LC+LCBDE手术总时间较短、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术后住院费用较低。结论:在患者自身和医疗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LC+LCBDE比EST+LC更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LCBDE LC与ERCP LC两种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胆总管结石病人采用两种治疗方法,即LCBDE LC和ERCP LC,观察其手术疗效、时间、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 共收治了93例胆总管结石病人,有52例行LCBDE LC,41例行ERCP LC。LCBDE LC与ERCP LC相比,手术时间稍长,但住院时间无差异,住院费用低,并发症少而轻。结论 选择合适的病例,行LCBDE LC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和微创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腹腔镜联合胆道镜(LCBDE)并一期缝合治疗158例肝外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总医院2008年9月~2012年7月158例肝外胆管结石行开腹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同期158例患者行LCBDE并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愈148例,治愈率为93.67%,好转6例,4例中转开腹.对照组治愈123例,治愈率为77.8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石残留4例,残留率为2.53%,对照组结石残留35例,残留率为22.1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BDE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并一期缝合给患者造成创伤小,治愈率得到很大提高,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5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方法治疗。结果:52例患者手术顺利,未出现出血、黄疸、胆汁漏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10 d出院,随访3~6个月,52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做好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梅锋  李春平  黄爱飞 《当代医学》2010,16(18):78-80
目的对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手术方式进行改进,使手术难度降低,方便操作。方法前期通过动物实验训练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安置T管、缝合等技术,并设计胆道镜的通路,后对49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实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传统LCBDE(c)组25例,改进LCBDE(g)组24例,回顾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LCBDE手术均获成功,患者恢复良好。c组术后有3例并发胆漏,经纹氏孔旁引流管引流及保守治疗后愈合。两组术后2~4周经T管胆道造影胆管无残余结石,造影后夹管1d拔除T管。患者手术时间、取石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镇痛药使用次数、术后卧床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胆漏g组均少于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胆管残余结石、住院费用,g组低于c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LCBDE中通过长25cm直径5mmtrocar建立胆道镜通路及应用取石网篮来探查胆总管通畅情况,可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减小手术创伤、使患者尽快恢复,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10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1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胆总管切口不同处理方式分为一期缝合组和T管引流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一期缝合组和T管引流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术后住院时间较T管引流组明显缩短 (P<0.01),两组术后随访未见结石复发及胆道狭窄.结论 严格把握手术的适应证,选择正确缝合材料,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性的,能避免放置T管相关并发症风险,术后住院时间短、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适应证、方法及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空军总医院肝胆外科22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成功行LCBDE,1例术中发现为Mirizzi综合征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5±4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2.0)d,T管引流2~4周拔管。22例均无胆瘘、残余结石,随访2~18个月无残余结石及胆管狭窄。结论 LCBDE具有微创、并发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