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近年来,宽严相济刑事法律政策成为刑事法律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热点话题,而检察机关如何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即从我国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出发,针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提出了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是特殊的犯罪主体,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应该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这既能有效地预防与打击未成年人犯罪,又能最大程度地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获得最好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3.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一项刑事工作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两种误区,未能很好地把握恰当的尺度.本文指出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一定要把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把握好、运用好.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阳城县人民检察院积极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快速化、规范化和人性化的办案机制,一是建立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专人审查制度;二是建立档案制度;三是建立社会调查制度;四是建立联合帮教机制;五是建立保护未成年人诉讼权利制度;  相似文献   

5.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和谐社会对刑事司法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如何贯彻这一政策,对检察机关来讲是一个复杂而重大的课题。从检察工作实践出发,要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未成年犯罪提出的要求,努力探索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未成年人案件办理制度,积极营造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保障未成年人诉讼权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关系社会稳定、同家前途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山西省襄垣县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立足检察职能,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为抓手,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为目标,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尝试并建立了一套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具有教育保障功能的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落实,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尤其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过程中,公检法部门常常陷入过宽或者过严的误区,导致教育挽救意义丧失、判决违反刑法原则等后果。只有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含义,从多层次帮教、暂缓起诉、社区矫治等方面建立未成年人案件机制及预防体系才是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落实,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尤其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过程中,公检法部门常常陷入过宽或者过严的误区,导致教育挽救意义丧失、判决违反刑法原则等后果。只有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含义,从多层次帮教、暂缓起诉、社区矫治等方面建立未成年人案件机制及预防体系才是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刑事和解观念逐渐融入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并在司法机关的监督下谨慎推行。我国对犯罪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因此,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引入刑事和解制度存在其合理性、必要性。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于恢复被害人利益和未成年犯罪人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10.
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置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之下,与我国一贯坚持的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青少年犯罪处罚原则相辅相成,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当具体运用于刑事诉讼各个阶段,应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相关的刑罚制度,以保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与执行。  相似文献   

11.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新的刑事政策。新形势下,如何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法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在校生犯罪作为切入点,对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应然与实然两方面进行了抛砖引玉性的探讨,以期在理论与实务上能对在校生犯罪案件的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要加快完善有利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工作机制和考评机制。继续推进扩大简易程序和简化审理的适用、改进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案方式、建立快速处理轻微刑事案件工作机  相似文献   

13.
暂缓起诉制度在降低司法机关的诉讼压力,提高诉讼效率,预防犯罪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实践效果。从我国检察机关关于暂缓起诉相关制度的实践状况及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而言,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暂缓起诉制度既具必要性又具可行性。我国引入暂缓起诉制度,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符合刑罚人性化的刑事理论,有助于刑罚教育功能的实现,有利于实现与世界法治文明接轨。我国现行宽严相济、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为暂缓起诉制度的施行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缓刑有着天然的联系,我国的未成年犯缓刑适用率不高,有必要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进行改革和完善。本文介绍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未成年人缓刑的关系,分析了我国未成年犯适用缓刑的现状与缺陷,从未成年人缓刑类型、适用条件、执行机关三个方面论述了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缓刑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长期以来司法实践的重要经验总结,贯穿于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全过程,是司法机关惩治犯罪、保障人权、维护国家法律正确实施的指南。检察机关审查逮捕工作中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龙宗智 《法学杂志》2007,28(4):6-10
刑事政策的贯彻,需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来实现.具体有增强程序柔性,通过协商性司法,实现宽严相济;通过刑事和解程序,降低轻微刑事犯罪处置的负面效果;增强程序的独立性,保证司法机关能够有效贯彻刑事政策;增强程序的多样性,设置和实施针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司法审判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诉制度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宽严相济已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刑事司法政策。未成年人首当其冲应成为"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适用对象。对构建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诉制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司法制度是一个国家治理与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专门的司法制度.如何作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查批捕工作,真正贯彻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做到既打击犯罪,又教育挽救,使青少年远离违法犯罪,已经成为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笔者从近年来办理未成年人案件审查批捕的实践出发,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体系的构建和改革角度提出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严打"政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下位政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严重的社会治安形势下所起作用的必然结果,其必须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指导。"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是一项法官量刑政策,而非侦查抑或其它政策。这是因为,从宽从严只应由法官根据客观事实进行判定,在侦查或其它程序中不存在从宽从严的可能性。未成年人刑事政策要受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属于下位刑事政策,体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主旨,虽然其侧重于宽大这一方面,但惩办的一面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20.
在立法和司法中顺利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正确协调司法机关与党委领导和人大监督的关系;二是正确引导媒体对案件客观报道,增强社会公众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认同感;三是做好被害人的安抚工作,增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