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人们已经很习惯于用“水泥森林”这个称谓来描述自己所生活的都市环境,虽然现在很多居住建筑都被冠以诸如“花园”、“豪庭”的优雅名号.但最终却都难以给人留下生动深切的印象。人们只是无奈地把它们当作一般的生活容器来接受。1984年在荷兰的鹿特丹,建筑师皮耶特-布洛姆(Piet Blom)也曾经营造了一片“树林”式的住宅.至今20年过去了,但那一片“树林”却一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胖"的工作是阅读一件历史的素材;"平"是希望通过这些看的策略研究中国当代城市化很常见的扁平化现象;"飘"是一次扁平城市的空间介入。王辉:今天我们的讨论从你的"胖,平,飘展览"开始,你先介绍一下?范凌;展览内容是工作前的工作,建筑前的建筑,希望通过这个展览来宣布自己工作——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广西城镇建设》2011,(10):22-22
华东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蔡镇钰认为,建设低碳城市,首先要重塑对城市和建筑的认识,建立起统一的环境观,也就是说,要把城市和建筑首先当作一个整体环境来看待。这个环境观包含两重含义:一是将城市、建筑视作各种各样的环境来进行建设,体现生态观;二是注重与地域性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经典茶座     
“在哪里”、“这里、那里”和“这个、那个”——G.库赖的“城镇景观简编》”阅读城镇”是这十几年来流行在西方城镇设计业界的一句时髦话,来自德里达(Jacques Deruida)的”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其实.在德里达之前.早有一位以”阅读”城镇而享誉盛名的英国城镇规划设计师和建筑师.他就是G.库赖先生《Gordon Cullen)。G.库赖生于1914年.卒于1994年。他既是一个从事实践的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也是城市设计理论的开创者。在G.库赖看来,城镇景观不是一个场地或某个地方的景观.而是整个城镇的景观。城镇设计就是如何把建筑、街道和空间在视觉上结合到一起.把看似杂乱的建筑环境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具有视觉艺术的设计。那么,究竟什么是城镇景观呢7G.库赖在((城镇景观简编》《The Concise Townscape,Architectural Press,1971)中有一句名言,”一座建筑是建筑.而两座建筑就是城镇景观”。  相似文献   

5.
风水起源于我国古代先民的择地定居,他们把村落和都城的选址,当作安居乐业和国富民强的大事,非常认真地进行。距今六千多年的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建筑遗址,座落在泸河东岸的高地平台上,南依风景秀丽、林木茂盛的白鹿原,泸水流淌着清澈的河水,穿流而过。半坡村总面积五万多平方米,由居住区、制陶作坊和公共墓地组成。居住区在临河高地,可以避免洪水灾害,适于农业、渔业、狩猎等的生产,人们在此安居乐业,过着原始社会恬静的田园生活,这样的村落布局,说明是经过选择并预先就规划好的。可以认为,择地定居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就开始实行了。  相似文献   

6.
黄金年代     
北京798艺术新区由一系列无意识的行为开始,以再生工业废墟的全新姿态进入人们的视野。在此基础上.当代艺术得到了高度关注.并开启了艺术市场化的序幕。当代艺术的发展和中国当代建筑与设计实践总是如影相随,特别是当市场化的矛头指向艺术的同时.建筑与设计得到催生。2002年的一系列实验性设计成果的实现,在某种程度上是这一机制的产物。然而,设计亦会存一定程度上被艺术和商业的拉锯所左右。  相似文献   

7.
个性化居住     
本期杂志探讨居住,居住空间的个性化问题。 每每提到“居住”,人们通常会简单地把“居住”和“住宅建筑”之间划一等号.这其实是一种误读。大约是因为“居住”的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太过紧密,反而使我们忽视了对其认真的思考,“居住”是一种人居行为,  相似文献   

8.
应急照明灯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周桂祥应急照明设计对于建筑电气设计人员来说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而且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应急照明设计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在具体工程中如何科学地、完善地设计好应急照明系统也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去年年底,在江苏省建委组织的设计质...  相似文献   

9.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而不是事情。一件事情如果你只把它当作一件事情,它就只是一件事情,做完就脱手。如果把它当作一项事业,你就会设计它的未来,把每天的每一步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你把教育当作事业去做,你就会付出自己的精力和心血,而且会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你就会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就会热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你把教育当作事业去做了,你就会自觉加大工作的力度和情感投入。我是这么想的:我们都知道,一个学生,如果是被动地学习,把读书当作是一件苦差事,那么,他就很难学好,一定要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才有可能把学习搞好。同样,作为班主任也一样,如果把当班主任当作是一件苦差事,那么,他就缺乏工作的积极性,时时事事都会被动地去做,工作就难以做好。因此,我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增强工作责任心,时时为学生着想,无偿地奉献一点自己的劳动,快乐着自己的快乐,尽力做好份内的每件事情。  相似文献   

10.
姜林涛  郑涛 《山西建筑》2007,33(14):23-25
通过对菲利普.约翰逊的代表作品——潘索尔大厦和水晶教堂的介绍,诠释了菲利普.约翰逊把建筑当成一件雕塑作品来看待的设计理念,他将雕塑语言运用到建筑中,将雕塑的象征性用在建筑的功能、空间等方面,使雕塑作品、雕塑式建筑成为一种公共艺术,这种设计理念值得我国建筑师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住区》2011,(5):17-17
“追求标新立异从来是世博建筑的一个传统……有业主要求按照世博会场馆的式样来设计建筑,这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因为把建筑当作‘式样’的这种思想,正是早已被世博建筑打倒了的旧思想旧文化,而这种思想文化在我国还有很大市场。”  相似文献   

12.
BIM说到底,核心就是怎么把设计做好,怎么把房子建好,怎么把房子管理好,其实是一件很“白”的事情。BIM不是大家用来炫技的一个工具,它是为工程建设服务的。  相似文献   

13.
Robert  Vale  黄宁 《百年建筑》2005,(10):16-19
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些行为,使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只有建造更多可持续性的建筑,同时教育这些建筑使用者按照可持续的原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能更好地生活在这个资源有限的地球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我们一直订阅《建筑》,这两年越办越好了,与其他业内期刊相比。《建筑》在栏目设计、内容质量方面明显有优势。但感觉有一点美中不足的是.彩插广告放前面导致找目录不方便,不利于阅读,能不能彩页广告分散放在刊物的中间,或者放在栏目的分界位置,这样还可以起到调节阅读节奏的效果。不知道我的想法对不对.提出来供参考。祝《建筑》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15.
风光旖旎的悉尼港口,屹立着一座洁白的雕塑样的建筑,这组建筑既像“风帆’,又像“贝壳”,与海湾的环境非常协调、和谐,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然而自从1957年选定方案后,却产生了无穷的争论,在经济上、人事上、建筑上……。更多的争论出现在建筑思想和理论方面。建筑师J·Utzon着眼于建筑与环境的结合,用的是象征的手法,背弃了现代主义的“形式因循功能”的准则;有人把这个设计当作结构不合理,造价浪费,形式与内容不一致的标本;也有人热情赞扬,认为它充满浪漫色彩,富有诗意,是一个杰出的艺术品。这些数十年来已广为人知。然而其室内设计与声学科学之间一波三折的关系,则鲜为人知,现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虽然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快速发展,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也得到了明显提升,但当前装配式建筑仍普遍存在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工业化的思维做装配式建筑,把建筑当作“工业化产品”来打造。从标准化设计、一体化协同、数字化管理 3 个维度,构建了做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化思维模式,指出标准化设计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一体化协同是实现工业化的核心、数字化管理是实现工业化的保障,并结合典型工程案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7.
荐书阁     
《今日工程机械》2011,(10):130-130
人们总是习惯把新的科技革命叫做“浪潮”。近100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大浪驶过,有的企业随着浪潮一路赚得盆满钵满,有些企业则是被拍在了沙滩之上。然而在这十几年间,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  相似文献   

18.
荐书阁     
《今日工程机械》2011,(19):130-130
人们总是习惯把新的科技革命叫做“浪潮”。近100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大浪驶过,有的企业随着浪潮一路赚得盆满钵满,有些企业则是被拍在了沙滩之上。然而在这十几年间,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  相似文献   

19.
《家饰》2009,(4):97-101
阅读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到底占据了多少份额?有的人愿意早起一个小时.阅读最新的实事资讯,也有人选择在家读书度过周末时光.因此,在家阅读这件事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20.
面对一座建筑,人们往往惊异于其外表的瑰丽及内饰的华贵,而并不经意其蕴含的材料与技术。但对一个设计师来说,真实的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建筑的魅力是通过建筑的物质实体来表达、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