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护良好配合对抢救急性腹部大出血的意义。方法66例急性腹部大出血患者,急症行血管造影检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本组66例患者经积极介入诊疗,医护密切配合及优质护理,经1次选择性动脉造影获得明确诊断65例,诊断阳性率98.5%。明确诊断后,一次性栓塞治疗成功率98.5%。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治疗4天后复发,经第二次选择性动脉造影及介入栓塞侧枝供血后成功止血,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急性腹部大出血的抢救成功与否及治疗效果好坏,不仅与术者技术有关,还与护理水平、医护配合密切相关。优质的护理,对保证介入手术顺利、成功,减少和防止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的介入诊断及治疗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4例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血管造影,术中根据不同的出血原因和部位,分别采用动脉栓塞或缩血管药物、止血药物的灌注治疗。结果:动脉栓塞治疗4倒,即时止血率为100%;缩血管药物加止血药物灌注8例,即时止血率100%。1例24小时内再出血;2例进行血管造影明确诊断,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病人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可明确诊断确定出血点,术中同时行动脉栓塞或缩血管药物、止血药物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帮助;若复发出血,亦可为急诊病人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介入技术对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9例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动脉造影,发现出血征象时超选并采用钢圈配合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结果:59例造影发现出血阳性征象28例,栓塞治疗25例,止血成功21例,成功率84%。最终转外科手术10例。结论:动脉造影及栓塞技术可以作为消化道大出血的一项重要诊断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选择性腹腔动脉检塞术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止血作用。方法:36例经胃镜检查确诊的非食道、胃十二指肠静脉性上消化道出血,通过胃镜下止血及常规药物治疗后,仍出血不止的患者,应用超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确定出血部位的血管,随后,注入栓塞剂而达到止血目的。结果:36例患者,每例均经一次栓塞治疗后获得满意的止血效果。结论:超选择性腹腔动脉栓塞术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能够获得迅速止血的作用,是抢救非静脉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方法和价值。方法:报告26例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血管造影诊断及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栓塞剂使用明胶海绵和弹簧圈。结果:26例中23例明确了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其中上消化道出血17例,下消化道出血6例,病变性质为:肿瘤性病变2例,血管性病变13例,非特异性炎症溃疡8例,造影阴性3例。23例中21例栓塞后即刻止血,动脉栓塞成功率为91.3%,无胃肠道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动脉造影对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及定性有重要的价值,动咏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止血措施。  相似文献   

6.
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治疗消化道大出血的对策、方法选择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 15例 ,其中上消化道 4例 ,下消化道 11例。分别采用PVA、明胶海绵、钢丝圈 3种材料进行栓塞。下消化道采用同轴导管法。结果  15例中 14例成功止血 ,共对 16个病灶进行了 17次栓塞 ,止血成功率为 94 .1%。其中 1例术后出现小肠坏死行手术治疗切除肠管。随访 15例 ,1例术后 3个月再次出血 ,手术证实为小肠血管淋巴瘤。 2例小肠恶性肿瘤择期手术。另 1例术中出血速度太快、量太大 ,出现休克 ,以钢丝圈栓塞止血成功 ,术后外科手术证实为小肠良性肿瘤伴大面积出血。结论 使用不同方法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是有效而安全的 ,正确选择栓塞的靶血管和合适的栓塞剂和用量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出血的急诊动脉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创伤性大出血的介入栓塞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22例出血中12例系肝胆系术后出血。10例系刀刺伤出血,均采用急诊动脉造影确定出血部位和原因。创伤性假性动脉瘤18例,动静脉瘘4例。弹簧钢圈栓塞7例,明胶海绵栓塞2例,钢圈+明胶栓塞13例。结果 栓塞治疗后即时止血效果100%,明胶海绵栓塞1例发生再出血,钢圈或/和明胶海绵栓塞病例均无再出血。  相似文献   

8.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介入治疗(附2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血管造影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对介入治疗急性消化道大出血2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Seldinger技术和同轴导管方法,使导管头端超选择至出血部位,用PVA、明胶海绵或弹簧圈栓塞治疗。25例均能确定出血部位且栓塞成功,达到止血目的,治愈率达100%。结论介入方法不仅可确定出血部位,而且可达到止血目的。此法简单,效果确切,明显优于剖腹探查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38例不同部位急性大出血患行急诊栓塞止血的临床观察,评价急诊栓塞在抢救急性大出血患中的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先行选择性血管造影确定出血血管后,超选择插管至该血管。造影证实不存在共于、动静脉瘘、危险吻合后,以相应的栓塞材料包括无水乙醇、明胶海绵、钢圈、聚乙烯醇颗粒等行栓塞,间断造影至满意为止。结果所有患在栓塞后当即止血,有效率100%,无器官坏死等并发症。结论急性大出血患在行一般内科治疗的同时应尽快行栓塞治疗,其方法简单方便,能很快查明出血原因,明确出血部位,迅速有效止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盆腔内急性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5例盆腔内急性大出血病例,以Seldinger's技术单侧股动脉穿刺行双侧髂血管造影,显示出血部位,以明胶海绵对髂内动脉及其分支行栓塞治疗.结果:25例患者行髂内动脉或其分支栓塞术后止血效果满意.结论:髂血管造影栓塞止血是盆腔内急性大出血的安全、迅速、有效的急救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介入诊疗对急性出血的诊断与治疗价值。 方法对67例急性出血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行选择性及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和血管内栓塞术,其中上消化道出血28例,下消化道出血12例,子宫出血17例,肝肾出血5例,急性咯血1例,术后急性腹腔内出血4例。 结果67例患者经一次选择性动脉造影获得明确诊断66例,诊断阳性率98.51%(66/67)。选择性动脉造影显示对比剂外溢出血直接征象37例,直接征象阳性率55.22%(37/67)。发现假性动脉瘤13例,肿瘤供血动脉及肿瘤染色21例,子宫瘢痕染色及孕囊染色12例,血管结构不良出血1例。诊断明确后均成功止血。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治疗4天后复发出血,经第二次选择性动脉造影及介入栓塞侧支供血后成功止血。一次性栓塞治疗成功率98.51%(66/67)。 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及血管内栓塞术对急性出血可明确出血部位,而且可迅速有效止血,是一种安全易行、迅速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栓塞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及鼻咽部大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经血管栓塞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及鼻咽部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 7 例鼻咽癌放疗后鼻及鼻咽部大出血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行双侧颈内、外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及出血动脉,以明胶海绵、弹簧钢圈及可脱球囊等材料进行选择性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及其分支血管栓塞。结果:7 例介入栓塞治疗均获成功。其中有 6例经过介入及临床综合治疗7~10天后治愈出院,1例介入治疗后第2天因消化道应激溃疡出血停用抗凝药及激素后,出现广泛脑梗死死亡。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鼻及鼻咽部大出血采用明胶海绵、弹簧钢圈及可脱性球囊等材料栓塞治疗效果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血管栓塞术在颌面及耳鼻喉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血管栓塞术在颌面及耳鼻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DSA检查证实的19例颌面及耳鼻喉疾病的患经导管施行血管内栓塞术,选择性靶血管和/或患侧颈外动脉主干拴塞。结果:外伤性异出血2例、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3例经栓塞后痊愈,另14例先施行血管内栓塞术,再择期外科手术切除,栓塞后手术野清晰,术中出血减少,实体瘤更易于辨认、切除。结论:血管内栓塞术在颌面外科及耳异喉部的血管性病变中,其效果与外科动脉结扎术相近,且具有少创、快速准确、成功率高、康复快、可重复治疗的优点。在栓堵实体瘤病变中,可有效控制肿瘤增长及术中出血,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诊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49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均出现失血性休克表现)急诊行消化道动脉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用聚乙烯醇颗粒、明胶海绵或弹簧圈栓塞。 结果49例患者全部确定出血部位,其中47例栓塞出血动脉成功止血;1例因出血量大生命体征不平稳,无法行血管栓塞治疗采用急诊手术治疗;1例因高龄且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而死亡。总有效率为95.92%(47/49),术后栓塞成功患者未出现再次出血及严重并发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5天,1例经手术治疗住院2个月。 结论急诊消化道血管造影检查定位率高,出血动脉栓塞治愈率高,从生理和心理上减轻了患者痛苦,是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选择动脉栓塞术在急性动脉性大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急性动脉性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法有效控制出血,对出血部位行选择性DSA,明确出血动脉后行超选择性插管术及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或条。 结果所有病例DSA均显示出血阳性征象,表现为对比剂外溢、血管增粗、扭曲等。栓塞术后21例出血立即停止,1例宫颈癌大出血患者10 h后再次出现大出血,遂行第二次栓塞术,效果满意。1例咯血患者不完全止血,术后配合内科积极治疗后出血停止。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DSA对诊断急性出血有较高价值,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能迅速、有效止血,且并发症少,可作为急性动脉性大出血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急性动脉性出血介入诊疗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对260例急性动脉性出血(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鼻出血、咯血、消化道出血、外伤出血、肿瘤出血、产后出血等)病例进行选择性血管造影,并对其中240例进行栓塞治疗、8例进行血管加压素灌注治疗。结果:经选择性血管造影,260例急性动脉性出血病例中252例发现出血征象,8例无明显异常发现,诊断阳性率为96.9%。8例经导管灌注药物治疗,止血有效率为50%;240例栓塞治疗,止血有效率为95%,本组止血总有效率为93.5%,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是急性动脉性出血最确切的诊断方法;介入治疗是急性动脉性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并发症少,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少数病例虽然不能永久止血,但可为临床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17.
数字电影对急性消化道出血造影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动态研究数字电影血管造影在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应用。方法 对50例急性消化道出血者,采用数字式高速电影血管造影采像,动态观察动脉期,毛细血管期和静脉期。结果 全组50例阳性发现44例,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14例,胆道动脉出血2例,脾动脉出血3例,胃左动脉出血4例,胃网膜右动脉出血5例,肠系膜上动脉出血7例,肠系膜下动脉出血9例。17例行永久栓塞,11例行短期栓塞,9例经出血动脉内灌注止血剂。结论  相似文献   

18.
超选择动脉栓塞术治疗动脉性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讨论超选择动脉栓塞术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对31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动脉造影,发现出血征象时进行超选择插管并采用钢圈配合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结果动脉造影表现为对比剂外溢,假性动脉瘤,血管畸形,肿瘤染色等。栓塞治疗30例,止血成功23例(其中7例行第2次栓塞),成功率76.7%。最终转为外科手术10例。结论超选择动脉栓塞术可有效治疗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是外科治疗的重要补充措施。  相似文献   

19.
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经导管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经DSA诊断的上消化道出血5例,4例采用立止血 明胶海绵栓塞,1例仅灌注立止血。下消化道出血14例,4例采用立止血 明胶海绵栓塞,10例仅灌注立止血。结果:动脉栓塞治疗的病例,止血率为10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灌注立止血的24h内止血率为80%,2例48h后再出血。结论:经动脉栓塞和灌注立止血治疗消化道出血是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无明显副作用,在无法行靶血管栓塞的情况下,局部注入立止血也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