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与皮层功能重组、白质纤维束变性程度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就BOLD-fMRI和DTI两种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病人中枢神经功能损伤重建的BOLD-f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病人中枢神经功能损伤重建是近年来医学临床研究的热点课题。以BOLD-fMRI为代表的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出现,使人们对脑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神经机制有了新的理解。就脑卒中恢复机制、BOLD-fMRI基本原理与特点以及BOLD-fMRI在脑卒中后功能重组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病人中枢神经功能损伤重建是近年来医学临床研究的热点课题,以BOLD-fMRI为代表的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出现,使人们对脑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神经机制有了新的理解.就脑卒中恢复机制、BOLD-fMRI基本原理与特点以及BOLD-fMRI在脑卒中后功能重组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DTI和DTT评估脑缺血性卒中所致运动功能损伤康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评价脑缺血性卒中所致皮质脊髓束(CST)损伤程度及与运动功能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对15例急性期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常规MRI、DTI和DTT检查,对数据进行离线后处理,采用dTV.Ⅱ软件处理,获得各向异性分数(FA)图及方向编码彩色网,并重组双侧CST 3D纤维束图.对梗死区及健侧相应区域白质进行FA测量.采用Brunnstorm标准判断脑卒中患者患手肌力.结果 脑卒中患者梗死区FA值显著低于健侧,两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33,P<0.0000).病变侧CST表现为受压、变形、移位和中断,CST损伤程度与患手肌力级别经检验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s=-0.97361,P<0.0001),CST的损伤情况与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相关. 结论 CST损伤严重程度与运动功能的恢复相关,DTI和DTT对观察CST的损害程度、预测恢复程度、指导临床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运动皮质损伤是影响运动功能的主要原因,目前主要通过临床判断结合常规影像学检查,而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则可显示运动功能相关脑区的激活变化情况,用以针对性地评估运动皮质损伤程度且能准确定位病灶,有利于手术治疗和后期恢复性训练的开展.就应用BOLD-fMRI的基础上联合DTI和MRS技术,分别对脑外伤、脑肿瘤和脑卒中所致运动皮质损伤的研究进展及在相关预后分析中的价值进行综述,并提出将来可能联合应用的其他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运动皮质损伤是影响运动功能的主要原因,目前主要通过临床判断结合常规影像学检查,而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则可届示运动功能相关脑区的激活变化情况.用以针对性地评估运动皮质损伤程度且能准确定位病灶,有利于手术治疗和后期恢复性训练的开展。就应用BOLD-fMRI的基础上联合DTI和MRS技术,分别对脑外伤、脑肿瘤和脑卒中所致运动皮质损伤的研究进展及在相关预后分析中的价值进行综述.并提出将来可能联合应用的其他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扩散张量成像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作为无创性评价白质纤维束的影像学方法在临床上已较广泛地应用于脑卒中病人,为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评价及临床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扩散张量成像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作为无创性评价白质纤维束的影像学方法在临床上已较广泛地应用于脑卒中病人.为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评价及临床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所致皮质脊髓束(CST)损伤程度与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对9例急性期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常规MR、DTI和DTT检查,对数据进行离线后处理,采用dTV.II软件处理,获得FA图及方向编码彩色图,并重建双侧皮质脊髓束3D纤维束图。对梗死区及健侧相应区域白质进行FA测量。采用Brunnstorm标准判断脑卒中患者患手肌力。结果在脑卒中病人梗死区FA值显著低于健侧,两侧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570,P<0.001)。病变侧皮质脊髓束表现为受压、变形、移位和中断,皮质脊髓束受累情况与肌力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相关性(rs=0.888,P<0.05)。结论CST损伤严重程度与运动功能的恢复相关,DTI和DTT对观察CST的损害程度、预测恢复程度、指导临床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结合减重平板训练(VR+BWSTT)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早期恢复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1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跑台组(6例)和常规组(5例),分别采用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案,并在康复训练前及训练后3周、3个月和6个月各行一次脑功能成像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定.结果:跑台组步行速度和下肢Fugl-Meyer评分进步程度较常规组显著,跑台组进步较大的患者患肢对侧旁中央小叶(PCL)激活强度较训练前增大较明显;患肢运动激活辅助运动区(SMA)的LI值训练后3周多数为负值;跑台组6名患者中有4名训练后3周患肢运动时出现双侧前额叶皮层多发激活区.结论:VR+BWSTT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常规步态训练;下肢功能恢复的中枢神经机制与上肢不完全相同;VR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双侧前额叶皮质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任碧连 《西南军医》2010,12(1):172-173
目的探讨早期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由护士进行踝关节护理,包括下肢的正确摆放,伸髋、屈膝、背屈踝运动、桥式运动等康复护理。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Bvunnstrom分级评定,分别于入院1、3周时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踝关节康复护理可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和针刺两种治疗手段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针刺组。根据患者偏瘫恢复的不同阶段,康复组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针刺组采用头针加体针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28天。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8天后以及治疗后56天随访时对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运动功能评分,并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康复组和针刺组NDS、FCA运动功能评分在统计学上均未见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8天和第56天随访时,两组NDS、FCA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8天时,两组间NDS、FCA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值无显著性差异,而在第56天随访时,两组间NDS、FCA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差值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康复训练与针刺均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提高患者运动功能,且在第56天随访时康复训练组恢复程度高于针刺组。  相似文献   

13.
健侧顶叶皮层参与卒中急性期脑功能重组:fMRI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脑功能重组特点。资料与方法采用被动单指运动任务,对4例急性皮质下梗死患者和4名正常人进行fMRI研究,比较正常人与卒中患者之问以及每个卒中患者之问fMRI结果的异同。结果正常人被动单指运动激活对侧感觉运动皮层(SMC)、后顶叶皮层(PPC)和双侧辅助运动区(SMA)。卒中患者健手运动fMRI结果基本同正常人;患手运动时,除1例同(健)侧SMC、SMA、前运动皮层(PMC)激活外,4例均呈现出同侧PPC的激活。结论首次应用fMRI技术采用恒定的被动刺激探讨卒中急性期患者运动恢复的神经机制,结果显示了正常人和脑卒中患者之间fMRI结果的显著差异,反映了卒中急性期脑功能的重组情况,也为卒中急性期健侧半球PPC中介运动恢复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组(简称信号组)、传统低频电刺激治疗组(简称低频组)、肌电反馈电刺激治疗组(简称肌电组)以及无电刺激治疗组。入组后,所有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基础的康复治疗。此外,各电刺激组患者予以相应的电刺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0天时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上肢部分)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患者功能进行评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各组两项评分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0天时,各组上肢运动功能都有不同程度恢复,但肌电组、低频组、信号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电刺激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20天后,肌电组、信号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上肢部分)和FCA评分与无电刺激组、低频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信号组与肌电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号式功能电刺激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FCA恢复的效果近似于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但好于国产低频电刺激和无电刺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应用3T高场强功能MRI(fMRI)定位脑运动功能区,及在脑胶质瘤直接皮质电刺激手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26例邻近或累及脑运动功能区的胶质瘤患者术前采用双手握拳刺激策略,根据血氧水平依赖(BOLD)原理进行功能成像。经工作站提供的BOLD功能图像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获得脑运动功能区的激活图像,制定手术方案。所有患者均在唤醒麻醉下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在术前fMRI指导下利用直接皮质电刺激定位运动区。在保护脑功能不受损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切除胶质瘤。术前、术后均行Karnofsky生活状态(KPS)评分,判断患者的状态。结果26例术前BOLD运动fMRI有23例获得良好的手运动脑功能区激活图像。患者在唤醒麻醉下,在术前fMRI指导下利用直接皮质电刺激快捷、准确定位初级运动皮质区,并且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同时术前fMRI提供术中未检测到的脑功能区的信息,相互补充。术前KPS评分80.0~90.0分患者21例(平均85.7分)术后恢复至平均95.2分,术前KPS评分40.0~70.0分患者5例(平均68.0分)术后恢复至平均90.0分。结论术前fMRI可活体和无创地描绘出脑运动功能区与肿瘤的功能解剖位置关系,优化手术方案,在唤醒麻醉下指导直接皮质电刺激定位运动区的手术,实现最大程度保护脑功能,并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6.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独立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将1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入组时、发病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对患者进行功能综合量表(FCA)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与康复组在入组时FCA总得分、运动功能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在统计学上均未见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的FCA总分从发病后1个月、3个月到6个月逐渐增高,但只有1个月和3个月比较时有显著性差异;康复组亦呈现出逐渐恢复的趋势,但其恢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各次评定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FCA运动功能评分只有1个月和3个月比较时有显著性差异,而康复组各次评定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且恢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对照组FCA认知功能评分无明显增加,各次评定之间比较也未见显著性差异;康复组认知功能评分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呈现逐渐增加趋势,但只有1个月与入组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独立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脑卒中患者偏瘫、口角歪斜、语言不利等属难治性后遗症,临床观察近年进行针刺治疗与针刺治疗辅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在临床上是否有差异性,以期总结脑卒中在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有无差异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737例脑卒中患者在脑梗塞和脑出血二个层次上按社区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给予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但一般的常规内科治疗与中医治疗两组相同。分别于入选时,入选2个月末和5个月末采用运动功能评分进行评价。结果: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5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虽然康复组、对照组的运动功能积分在随访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康复组患者各阶段运动功能评分积分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了17.40分,而对照组改善了7.27分。结论:5个月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BOLD-fMRI纵向研究皮质下梗死患者大脑运动激活区的动态变化,探索大脑运动功能重组的规律及与康复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0例皮质下梗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别于发病1周内、1个月和3个月后进行BOLD-fMRI扫描;上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评分.7例年龄相仿的健康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PM5软件后处理,计算双侧初级感觉运动区(SM1)激活体积,并计算偏侧化指数(LI).结果:患肢运动时同(健)侧SM1区激活体积于发病1周内、1个月时明显大于对照组,3个月后随着运动水平恢复而与对照组相仿.LI值发病1周内、1个月时小于对照组,3个月时与对照组相仿.患肢运动时LI值与患者运动功能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皮质下梗死后不仅激活对侧运动传导通路,同侧运动传导通路也有不同程度的激活.随着运动功能的逐渐恢复,由双侧SM1区的广泛激活逐渐趋向于以对侧SM1区激活为主.  相似文献   

20.
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社区康复治疗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ADL)水平的影响。方法  5 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社区康复组 ( 2 6例 )和对照组 ( 2 4例 )。社区康复组采用以康复医师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由康复护士每周 1次到患者家中指导患者进行家庭康复训练 ;对照组康复训练采取自行训练。结果 经过 8周的康复治疗 ,社区康复组MAS及ADL评分均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结论 社区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提高ADL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