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对5个月生4种不同炼苗密度的尾巨桉优良无性系 DH32-29幼苗树高、地径及各器官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4种不同炼苗密度间苗高无显著差异;而地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并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炼苗密度单株间及各器官生物量均差异显著,单株生物量、叶片、茎干与根系的生物量均随炼苗密度增加而降低;考虑到空间利用率、通风保水性及疾病易感程度综合分析,炼苗密度以45株·盘-1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用0、50、100、200、300mg/L的稀土处理巨尾桉幼苗,以探讨其对巨尾桉苗木生长的影响及生理效应.结果表明稀土能促进苗高和地径的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增加叶片气孔密度和栅栏细胞密度,提高叶片N、P、K以及蛋白质含量.提高苗木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3.
以巨尾桉幼苗为材料,用GGR、IBA和PP333等3种生长调节剂各4种浓度对其处理,采用丙酮乙醇混合液法,用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663nm和645nm)下测定光密度,以研究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对巨尾桉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各处理叶绿素含量都高于对照CK,其中,以IBA20×10-6、IBA40×10-6、IBA80×10-6处理的效果较为明显,叶绿素含量分别为3.02、2.813和2.772mg!g-1。IBA对促进巨尾桉幼苗光合作用比其他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巨尾桉根系分泌物中酚酸对降香黄檀生长的影响,以2年生降香黄檀幼苗为试验材料,参照二代巨尾桉-降香黄檀人工林土壤中6种酚酸含量(X),设置3个酚酸浓度(0.5X、1.0X和2.0X,以蒸馏水作为对照)处理,分析其对降香黄檀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细胞膜透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酚酸处理对降香黄檀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和光合色素含量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在2.0X浓度处理下,降香黄檀幼苗叶片最大荧光产量(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的化感效应指数均小于0;在0.5X和1.0X浓度处理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受到抑制,提高了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而在2.0X浓度处理时,3种酶的化感效应指数均小于0;随着酚酸浓度的增加,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通过综合敏感指数可知,6种酚酸对降香黄檀幼苗产生一定的抑制效应,但不同酚酸的作用方式及强度存在差异,苯甲酸的化感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白皮松容器育苗最适施肥方案,该研究对1年生白皮松开展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处理,测定株高、地径等生长指标和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N︰P︰K=4︰2︰1施肥处理的苗木生长和生理指标均最好,与对照相比,苗高和地径相对生长量均最大,高径比降低,苗木鲜质量最高,叶绿素总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活力分别为21.32 mg·g-1、3.25 mg·g-1和2.13 mg·g-1·h-1。因此,确定N︰P︰K=4︰2︰1施肥处理是白皮松容器苗的最佳施肥方案,可以在今后的苗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尾巨桉无性系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对其生理生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低温胁迫对尾巨桉幼苗的电解质渗出率,随着胁迫持续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叶绿素a的含量、叶绿素b的含量及叶绿素总量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的趋势;SOD酶活性随胁迫时间呈先上升(1~3 d)而后下降(3~9 d);可溶性糖的含量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随之上升。  相似文献   

7.
设立3种根系隔离方式,即尾叶桉和黑木相思的幼苗根系完全隔离、部分隔离和无隔离,研究根系隔离方式对其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树种混合种植6个月后,各处理下的尾叶桉生长速度要快于黑木相思,其生物量是黑木相思的1.14.7倍;而黑木相思氮含量高于尾叶桉1.14.7倍;而黑木相思氮含量高于尾叶桉1.12.6倍;无隔离处理的尾叶桉苗高、地径、生物量等生长指标显著高于部分隔离和完全隔离处理1.12.6倍;无隔离处理的尾叶桉苗高、地径、生物量等生长指标显著高于部分隔离和完全隔离处理1.12.2倍,而部分隔离处理的尾叶桉的生长指标显著高于完全隔离处理1.22.2倍,而部分隔离处理的尾叶桉的生长指标显著高于完全隔离处理1.21.8倍;黑木相思在完全隔离的情况下,其地径、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余2种处理1.31.8倍;黑木相思在完全隔离的情况下,其地径、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余2种处理1.32.0倍。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湿地松幼苗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模拟环境条件下,以硝普钠(SNP)为NO供体,试验研究了外源NO对低温胁迫下湿地松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温(16~25℃)对照处理相比,在低温(4~10℃)处理下,苗木高径生长增量显著下降,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H2O2含量及SOD、POD、CAT活性明显升高。低温下幼苗叶面喷施0~800μmol·L-1SNP,3周后表现为随着SNP浓度增加,叶绿素含量,SOD、POD、CAT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而H2O2含量则逐渐增加。利用苗高增量、地径增量、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等5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数和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法对供试不同浓度NO处理下的幼苗耐低温能力评价结果即SNP浓度(μmol·L-1)为:400>800>200>100>0;外源NO对湿地松幼苗耐低温性具有低促高抑作用,最佳使用浓...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木麻黄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以NH4NO3作为氮肥,分析了盐胁迫下不同浓度施氮处理木麻黄幼苗生长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无盐害正常生长的对照处理相比,在2~10 g·L-1 NaCl处理下幼苗遭受了不同程度盐害,盐害率为4.3%~100%,耐盐阈值6 g·L-1。在6 g·L-1 NaCl处理下,添加0.25~1 g·L1 NH4NO3显著降低了幼苗盐害率,其中以0.75 g·L1 NH4NO3处理下盐害率最低,较未施氮处理降低了52.3%。NH4NO3明显降低了叶片中Na+浓度,而Cl-浓度变化趋势不明显,同时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增大,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减小,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  相似文献   

10.
3种土壤类型下铅胁迫对巨桉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钙质紫色土、酸性紫色土和冲积土3种土壤类型上生长的巨桉幼苗在不同浓度铅胁迫(CK:0 mg.kg-1;T1:200 mg-kg-1; T2:450 mg.kg-1; T3:2 000 mg·kg-1)下的生长和铅富集特性.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铅胁迫可促进巨桉幼苗的生长,而高浓度铅胁迫下巨桉幼苗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各器官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3种土壤上生长的巨桉根、茎和叶的铅含量随土壤铅浓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加,细根的铅含量最大,地下部分的铅含量显著大于地上部分,钙质紫色土中各器官的铅吸收量小于其他土壤;不同铅处理水平下,巨桉幼苗均表现出一定的吸收和富集铅的特性,相对于其他2种土壤,酸性紫色土中生长的巨桉具有较高的富集系数和耐性系数,表明巨桉在酸性土壤上对铅污染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丝瓜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镉(Cd2+)处理对丝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d2+溶液浓度等于5mg/L,可增加株高、主根长、侧根数量和幼苗干重,有利于幼苗生长;Cd2+溶液浓度5~100mg/L对其幼苗生长势和生长量有抑制作用,侧根数少且短小,且随浓度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100mg/L Cd2+处理对株高的长度和茎叶重的有抑制作用,而对主根的长度和根系的抑制作用更大。结论是低浓度(≤5mg/L)的Cd2+处理对丝瓜生长有促进作用,最适于丝瓜生长的Cd2+浓度为5mg/L;Cd2+浓度过高(〉5mg/L)则会产生生理毒害作用,进而影响丝瓜幼苗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2.
以丝瓜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镉(Cd 2+)处理对丝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d溶液浓度等于5 mg/L ,可增加株高、主根长、侧根数量和幼苗干重,有利于幼苗生长;Cd 2+溶液浓度5~100mg/L 对其幼苗生长势和生长量有抑制作用,侧根数少且短小,且随浓度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100mg/L Cd 2+处理对株高的长度和茎叶重的有抑制作用,而对主根的长度和根系的抑制作用更大.结论是低浓度(≤5mg / L)的 Cd 2+处理对丝瓜生长有促进作用,最适于丝瓜生长的 Cd 2+浓度为5mg/L ;Cd 2+浓度过高(>5mg/ L)则会产生生理毒害作用,进而影响丝瓜幼苗的正常生长.2+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法检测不同浓度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 S.T.Blakely落叶水提取液(20,40,60,80mg·m L~(-1))对走马胎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幼苗的生长及其叶片中SOD,POD,CAT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0,60,80 mg·m L~(-1)处理显著降低走马胎幼苗的株高(P0.05),各浓度处理极显著减少走马胎的根长、地下部分干重以及生物量(P0.01),且高浓度与其他浓度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CK)比较,尾叶桉落叶水提取液显著提高了走马胎幼苗的SOD,POD,CAT活性(P0.05)。走马胎幼苗株高、基径、根长、生物量的化感效应指数RI0,且高浓度处理下RI的绝对值最大。综合分析认为,走马胎与尾叶桉存在较强的化感负效应,两者不能进行复合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粗皮桉 ISSR-PCR 优化反应体系,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粗皮桉 ISSR-PCR 5个因素(Mg2+、dNTP、Taq DNA 聚合酶、DNA 模板、引物)的较适宜浓度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对5个因素4个水平进行优化,并用 DPS 软件分析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粗皮桉 ISSR-PCR 的优反应体系为:在25μL 反应体系中,10×PCR buffer 2.5μL、MgCl 2.0 mmol·L-1、dNTPs 0.3 mmol·L-1、Taq DNA 聚合酶1.25 U、DNA 模板60 ng、引物0.8μmol·L-1。通过梯度试验确定的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然后按94℃变性1 min,51℃退火3 min,72℃延伸2 min,进行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5 min,4℃保存。  相似文献   

15.
以毛叶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var.vestita)1年生盆栽苗为对象,研究不同NaCl浓度胁迫对其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毛叶山桐子在NaCl浓度<0.25%处理下,幼苗的形态特征、株高和地径变化趋势与无NaCl处理对照植株一致,生长影响不大;在NaCl浓度≥0.25%处理下,9d后大部分幼苗叶片萎蔫凋落,18d后大部分植株死亡。叶片中叶绿素a、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HASA)、蔗糖含量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丙二醛(MDA)、可溶性总糖变化与对照差异不显著,NaCl浓度的变化与光合色素和蔗糖含量的变化具有显著负相关。毛叶山桐子幼苗耐盐临界浓度在0.1%左右。  相似文献   

16.
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Gamble)N. Chao ex H. W. Li)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也是我国特有、盛产天然芳香油的经济林木,而目前油樟种子研究较少,通过赤霉素处理后油樟种子萌芽率及其生理指标如何变化目前还未有深入研究。通过赤霉素(Gibberellins,GAs)处理油樟种子以期促进油樟种子快速萌发,通过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与形态结构的观察,进一步丰富油樟种子萌芽的理论基础。以油樟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0.2、0.4、0.6、1 g·L-1)和不同时间(24 h、48 h)处理,对比不同处理生理指标以及种胚发育情况,0.4 g·L-1的赤霉素处理可显著提升油樟种子SOD、CAT活性,显著降低油樟种子MDA含量,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胚的形态发育明显优于其他处理,胚乳细胞连接密度较小、脂滴含量较多、细胞壁较薄。因此0.4 g·L-1赤霉素浸种48 h有利于促进油樟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7.
刨花润楠对硝酸铅胁迫的生长和生理响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刨花润楠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不同浓度硝酸铅处理下的地上和地下生长指标、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叶绿素含量以及电导率等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浓度(300 mg/L)的胁迫对刨花润楠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过高浓度的胁迫则抑制生长.刨花润楠幼苗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以及保护酶SOD活性均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电导率、丙二醛含量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呈现出先略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刨花润楠幼苗对硝酸铅具有一定的抗性,适宜在一些硝酸铅污染地区进行推广栽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供硼量培养条件下,黑木相思生长指标、生理生化特性和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揭示黑木相思对硼胁迫环境的响应模式。[方法]以1月龄黑木相思无性系SR17幼苗为材料,利用含0、0.1、1、2 mmol·L-1硼酸的营养液培养2个月后,测定黑木相思的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生理活性物质含量、氧化还原酶活性和营养元素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基于主成分与隶属函数分析,综合评价各指标对黑木相思响应不同供硼量的贡献率,比较黑木相思幼苗对不同供硼量的适应性。[结果]试验结果表明,0、1和2 mmol·L-1供硼量抑制了黑木相思幼苗株高和根长的增加,降低了地上部分叶绿素的含量,引起叶片失绿、黄化甚至脱落的表型。0 mmol·L-1供硼量使黑木相思的主根和侧根呈白色且增粗,1、2 mmol·L-1供硼量使根系褐化。0、1、2 mmol·L-1供硼量降低了黑木相思体内抗坏血酸(AsA)的含量,引起了氧化反应;增加了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引起体内脂质氧化水平升高和渗透胁迫;...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法,研究4个不同pH(3.0、4.0、5.0、5.6)的模拟酸雨对巨尾桉9号苗木叶片苗高、地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以探讨不同pH的模拟酸雨对桉树苗木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巨尾桉9号苗木苗高相对生长量及地径相对生长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分别在pH 3.0、pH 4.0时达到最小;不同pH的酸雨处理下,生物量变化不明显;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及叶绿素a/b、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总体呈上升趋势,在pH 3.0时,达到最大;随着模拟酸雨的pH的降低,巨尾桉9号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均在pH4.0时达到最高,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逐渐上升;苗高相对生长量与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地径相对生长量与相对电导率间呈显著负相关。轻度模拟酸雨可促进巨尾桉9号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的积累,pH 4.0时,其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多种抗氧化酶活性达到最高,模拟酸雨对细胞膜产生了一定伤害,但对其生长影响不明显,说明巨尾桉9号对酸雨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氮磷钾配方施肥对圆齿野鸦椿幼苗形态和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以1年生圆齿野鸦椿盆栽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设计L9(33)研究N、P、K不同配比施肥对幼苗生长和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可以改善苗木的生长特性,优化苗木的生理指标.其中,处理5的苗高、地径增长量和可溶性糖积累量最高,分别为72.67%、130.44%、6.94%,处理3的叶绿素含量最高,为37.17 mg·g-1,处理1的生物量和可溶性蛋白累积量最高分别达到7.52 g和45.02 mg·g-1.分析可知N、P、K配比保持在中低浓度对生理指标改良促进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圆齿野鸦椿幼苗的各方面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