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不仅在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其养生思想对保护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孔子一生奔波劳碌,屡遭困顿,但他讲究饮食起居,乐而忘忧,有坚强的意志,得以颐齐天年。  相似文献   

2.
一提起孔子,许多人误认为他是一位“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其实不然,孔子是一位身材高大、体格健壮、文武双全的能人。人们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是,在距今2500年前,人均寿命还不到30岁的年代,孔子就活了72岁。而且,孔子的一生在终日辛劳、东奔西走、周游列国中度过的。这说明孔子的养生是多么卓有成效。1、不息则久以老子为首的道家养生观是“清净无为”,而儒家的养生观则是  相似文献   

3.
王春华 《气功》2009,(5):402-404
《论语》是古代孔子和其弟子们的伟大著作,历来被世人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论语》又是一本养生保健的百科全书。从《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养生理论的核心是“中庸”:孔子养生理论的特色是“身心并修”;孔子养生理论的精髓是“仁者寿”。  相似文献   

4.
感恩贫困     
1950年,韩国有一个男孩15岁。不断升级的战争带走了他童年生活中的快乐和无忧,贫困成了他生活的主题。 他卖过冰棍,卖过萝卜,但却难以维继温饱,于是他又开始了卖报生涯。他卖报既用力、又用  相似文献   

5.
儒家文化的鼻祖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同时还是杰出的养生大师。这不仅因为他生活在生产力相当低下的春秋战国时代 ,仍注重养生而安享“古稀”高年 ,更重要的是他颇具有真知灼见的养生思想为中医养生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 孔子的养生思想1 1 养身葆形养心葆神 孔子指出 :“夫寝处不时 ,饮食不节 ,劳逸过度者 ,疾共杀之 ;居下位而上干其君 ,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 ,刑共杀之 ;以少犯众 ,以弱侮强 ,忿怒不息 ,动不量力 ,兵共杀之。此三者 ,死于非命也 ,人自取之。若夫智士仁人 ,将身有节 ,动静以义 ,喜怒以时 ,无害其性 ,…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养生思想和儒家的养生思想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正如孔子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关系一样。两千年来孔予的思想被发喂得连孔子再生也会吃惊。这里谈的孔子的养生思想并不完全是儒家的养生思想,虽然它们之间有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的美誉。杜甫在天宝六年(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35岁的杜甫来到长安,也参加了考试。本想通过考试施展政治抱负的杜甫,却被奸相李林甫所害。由于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  相似文献   

8.
孔子养生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不仅在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其养生思想对保护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孔子一生奔波劳碌,屡遭困顿,但他讲究饮食起居,乐而忘忧,有坚强的意志,得以颐养天年.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养生观是孔子思想的组成部分,对中国养生学有一定启迪作用。孔子身强力健,享年73岁之寿,与其高深的修养和良好的生活不无关系。他讲究饮食卫生、重视自我保护;在精神生活上注重道德和艺术修养,并积极体育锻炼。这些养生经验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东坡留给后人数量空前、堪称“苏海”的文化遗产中,有许多养生的精华值得我们研究、继承和发扬光大.东坡养生的论著和经验极为丰富,重视修身养性,是他养生之道的一大特色.“思无邪”乃是东坡十分喜爱的养心诀和座右铭.“思无邪”三字为后世所注目,源于孔子评价《诗经》的名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古今学者对孔子这句话的解释和评价甚多,且不尽相同.而东坡则对此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相关的论著有:论思之“思无邪”(《思堂记》)、养生之“思无邪”(《续养生论》)、心斋之“思无邪”(《思无邪斋铭并叙》)、内丹之“思无邪”(《思无邪丹赞》)等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养生观念渊源甚远,孔子作为儒家的师祖,虽无专门论述养生的著作,但《论语》、《中庸》、《大学》等书籍中蕴含了孔子的养生观念,在修身养德、中庸之道、饮食起居、音乐运动等方面都有关于养生思想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中医养生思想,而中医养生思想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中国传统养生观对现代生活有一定的启迪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论语》把生命看作实现理想的载体,所蕴含的养生思想是儒家基本思想的反映,修身同时也是养生实践。古人认为“恬愉”、“恬俄”是符合人的本性的,有助于保养生命。《论语》提倡“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中心概念,及儒家伦理学说最重要的规范。“仁者寿”的观点是孔子养生思想最为集中和典型的表现。学习《论语》修身思想的精华,对于树立健康的人生态度,实践健康的养生行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庄子·人间世》中有一段孔子和他的学生颜回关于修身养性的对话,从中可以看出,孔子不但对修身养性造诣颇深,也为儒家养生开了先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和者寿     
“和”,是我们老祖宗大力宣扬的一种哲学思想,也是古人热情提倡的一种道德规范,同时还是千百年来人们的一种政治理想。对于养生来说,“和”,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和”是养生理论的基础和核心。离了和,就谈不到养生;离了和,人就不能健康的生活。 我国的先哲告诫我们:“和为贵。”它贵在什么地方呢?  相似文献   

15.
孔子同颜回谈养生王在文《气功报》1995年第七期转载了《老年文摘》上的《孔子养生的秘诀》:“孔子提倡豁达乐观,不忧愁、不畏惧;修身养性;不贪色;防止好胜喜斗;要知足常乐;注意饮食卫生;欣赏音乐。”当然这是延年益寿的好方法。但儒家学术思想统治了中国两千...  相似文献   

16.
有的人身居陋室,但认为“生活是美好的”;有的人生活豪华富贵却觉得“活着没有意思”,甚至认为“不如死了好”。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由此可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特征,前者为“积极进取”,后者为“消极颓废”。积极进取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淡泊宁静、少私寡欲虽然貌似不同,但殊途同归,它们分别通过“静神”和“动神”两个途径来“调神”,最终获得养生效益。  相似文献   

17.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经历了许多生活纷扰,大部分时间很不得志,可谓历尽磨难,然而却能年逾古稀,这与他平时注意心理健康、讲究科学膳食、精通养生之道是颇有关系的。从《论语》来看,孔子的养生秘诀主要有四:1.豁达开朗、修身砺性面对战乱纷呈的环境,孔子总是保持非常宽广的胸襟和豁达大度的气质。有一回,叶公向孔子的得意弟子打听他的为人,子路有所难,觉得不好妄自评论尊师。孔子得知后曰“汝溪(同奚,何意)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可见豁达、开朗、乐观是孔子长寿的原因之一。孔子还提出了“仁者寿”的老…  相似文献   

18.
仁者寿     
相传孔子活到73岁,孟子活到84岁,这在当时,都是了不起的寿星了。孔子在他的长寿思想中有一个核心,即在《礼记·中庸》中提出的“大德必得其寿”,亦即《论语·雍也》所说的“知者动,仁者静;动者乐,仁者寿”。我国传统养生理论历来重视身心兼养,而养心之中又首重养德,认为品德高尚的人可以长生高寿,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现在出版的有关养生书籍林林总总,但几乎都把养德遗忘了,似乎养德是可有可无的,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生态医学思想溯源(续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功定 《山西中医》2005,21(3):41-42
2.3儒家的影响:先秦文化的生态思想对儒家的生态环境意识产生了深刻影响,但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影响并不局限在生态环境意识方面。特别是孔子学说,倡导仁与礼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内容。孔子“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等仁爱之语虽然没有在《内经》中出现,但要求医生要用仁爱之心对待患者,在《内经》中却有类似论述。说明仁爱思想在当时已经形成强大的社会思潮,以致后世医家不仅发扬光大,而且简直视医儒为同道。孔子许多思想直接影响了《内经》的医学思想。养生方面,孔子言“仁者寿”(《论语·壅也》)…  相似文献   

20.
人云:自古才子多风流。我们在郁钧剑的人生经历中,看到的是他多面的丰富人生。但他不因恃才而傲物,不因得志而忘形,不因岁月流失而惆怅,人生要做到精彩一次也许并不难,但难的是精彩之后的平静和理智,让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精彩,这样才是健康的人生观。[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