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天津海域水环境质量评价系统建设将对地区海洋水环境信息化、海洋工程环境评价、海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相关业务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为海洋水环境管理与保护决策提供必要依据.文中在对天津海域水环境的主要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系统总体结构进行了研究.采用VB 6.0和SQL Server2000进行系统的开发,此评价系统本着低成本、开发简单、快捷、方便的原则,实现了用户管理、数据管理、以及图表输出等主要功能,满足了目前海洋水环境数据分析、评价和管理的需要,达到了辅助决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谭趣孜  梁文 《广西轻工业》2011,(10):107-108
根据2007年12月对涠洲岛附近海域的水质调查结果,对该海域的水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3%测站的石油类以及17%测站的重金属Pb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该海域水质呈现轻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3.
从上海临港海域采集海水及海泥样品,分离得到170株海洋细菌,经酪蛋白点种法初筛及福林酚显色法复筛筛选到一株高产蛋白酶菌株SE2011.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鳗利斯顿氏菌 . 生长特性研究表明,该菌在15~30℃范围内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0℃;生长盐度范围为0~7%(W/V),最适生长盐度为1%(W/V) 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菌所产蛋白酶在30~90℃范围内有活性,最适温度为55℃;在pH6.0~10.0之间有活性,最适pH为8.0,属碱性蛋白酶范畴.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几年浙江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杭州湾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等多项水体防治工作的开展和落地实施,开展了相关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工作。文章根据收集近年宁波石化区近岸海域海水的调查资料,对海水水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石化区外侧海域海水污染因子主要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均超过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附近海域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均呈下降趋势,海域水质富营养化程度有一定的降低。根据近期和历年的监测数据,附近海域均未检出苯、甲苯、二甲苯、氰化物、丙烯腈等石化特征因子。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上海奉贤区海湾的海洋细菌进行分离、鉴定研究.研究表明以人工海水配制的培养基分离效果较好,筛选出对海水与海泥中细菌的分离效果较好的培养基,本研究共分离到了206株海洋细菌,经细菌学的鉴定,它们是分属6个不同的海洋细菌属.  相似文献   

6.
天津近岸海水悬浮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12月至2007年10月间对天津近岸海水(38°37′03.8″N ~39°12′13.9″N,117°33′14.8″E~118°02′50.1″E)的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悬浮物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该海域悬浮物含量在0.6mg/L~241.8mg/L之间;表层低于底层,近岸高于远岸;且存在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分布规律.调查区中部低值区经历了诞生→发育→收缩→消失的生命历程;高值区位于临港工业区附近.季节的气温差异、风速、海浪、潮流等是造成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膜蒸馏-结晶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兴分离净化技术.文章综述了该技术在废水处理、溶质回收及盐水分离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根据我国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张、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和近岸海域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探讨了利用膜蒸馏-结晶技术对苦卤和海水淡化副产浓海水浓缩利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近岸海域浮游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4年-2007年5月和8月对渤海湾近岸海域30个站位进行了定点采样,并分析了其浮游植物的种类多样性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渤海湾近岸海域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54属106种,硅藻为优势种群,共22属60种,其中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s sp.)和角毛藻属(Chaetoceros sp.)种类最多,分别为12种和14种.2005年渤海湾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物种丰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较高,优势度较低,说明2005年渤海湾近岸海域环境较好,而2007年渤海湾的物种丰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较低,优势度较高,说明2007年渤海湾近岸海域环境较差.渤海湾近岸海域塘沽断面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较低,说明此断面受到的污染较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食品》2022,(2):146-147
海水养殖是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方式,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海产品的需求,而且对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计具有重要意义.但部分地区海水养殖的不规范发展对局部海域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要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加强监管,推进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和要求,现提出如下意...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南海海域海底淤泥中筛选得到一株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菌株JIV-49,该菌产生的活性物质对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烟曲霉、黑曲霉、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等多种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JIV-49菌株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JIV-49为短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不形成芽孢、有单生极鞭毛、无荚膜、不积累PHB作为胞内贮存物、菌体大小为0.4-0.6μm×1.0-1.4μm,无精氨酸双水解酶系统、生长需要海水。根据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JIV-49被鉴定为假交替单胞菌,其生理生化特征与Pseudoalteromonas ruthenica的性状较相似却又不尽相同,因此可能是P.ruthenica的新菌株或变种。  相似文献   

11.
A newly developed real-time PCR assay rapidly quantifies the total bacterial numbers in contaminated ready-to-eat vegetables and fruits compared with the standard plate count method. Primers targeting the rpoB gene, which encodes for the beta subunit of the bacterial RNA polymerase and which is common to most bacterial species, was used instead of the 16S rRNA gene, which has multiple copies and varies among bacterial species. A primer pair specific for rpoB was confirmed to amplify rpoB in a wide range of bacterial species after we assessed 49 strains isolated from five kind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We purchased fruits and vegetables from retail shops and enumerated the bacteria associated with them by use of real-time PCR and compared this to the number found by the culture method. We found a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hreshold PCR cycle number when compared with the plate count culture number. The real-time PCR assay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can enumerate the dominant bacterial species in ready-to-eat fruits and vegetables.  相似文献   

12.
酱油试生产中种曲出现异常,通过对细菌数检验,典型菌落的菌株分离鉴定,控制方法试验,判定为主要是被新生产环境中的粘质沙雷氏菌污染所致,并总结出生产中有效防止杂菌污染的预防措施。应用于生产后,提高了种曲纯度,解决了种曲细菌数严重超标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福建省生产领域近五年的卫生纸进行随机抽样和质量分析,分别检测了产品的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结果显示:卫生纸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福州、漳州、泉州三个地市,企业共占比64.4%;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均未检出,细菌菌落总数共5批次不合格,卫生指标合格率为97.7%;合格产品卫生性能逐年提升,呈现较高质量水平,细菌菌落总数检出率2014年为74.5%,近四年在39.5%~60.0%之间,呈现下降的趋势;细菌菌落总数统计均值,由60.8CFU/g下降至15CFU/g左右,从国标最高限值的10.1%下降到2.5%左右;按地域统计,不合格产品主要分布在福州地区;泉州、三明、厦门三地市生产的卫生纸合格产品质量较高,细菌菌落总数均值分别为14.7CFU/g、16.8CFU/g、12.6CFU/g,分别为国标最高限值的2.5%、2.8%、2.1%。按产品质量等级统计,在所有产品中,卫生纸合格品、一等品、优等品质量等级产品的卫生合格率分别为97.53%、96.97%、1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开发检测B族维生素泡腾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新方法。方法通过物理去除样品抑菌性的方法检测B族维生素泡腾片的微生物,通过实验组、供试品对照组、菌液对照组对薄膜过滤法的检测方法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结果实验组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菌落数的值与菌液对照组菌落数的比值均在0.5~2范围内。结论此法操作简单、科学、准确,可用于B族维生素泡腾片的微生物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分析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菌相构成。方法采用国标方法测定30批次1段、2段、3段婴幼儿配方乳粉菌落总数,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检出的优势菌落进行鉴定。结果 30批次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菌落总数均符合国家限量要求,其中1段乳粉菌落总数显著性低于2段和3段乳粉(P0.05)。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检出的细菌主要为芽孢杆菌属、类芽孢杆菌属、球形芽孢杆菌属、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其中芽孢杆菌属检出率最高。此外, 9批次样品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结论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仍存在一定的风险,监管部门应加强日常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使用t检验法分析3种不同培养基和1种测试片检测水溶性化妆品中菌落总数结果。方法参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使用卵磷脂吐温80营养琼脂、TTC营养琼脂、平板计数琼脂方法进行样品菌落总数检测,然后使用Petrifilm TM菌落测试片检测样品。运用配对t检验法评价4种不同方法对水溶性化妆品中菌落总数计数结果一致性的影响。结果在10~2、10~3 CFU/m L 2种不同浓度,平板计数琼脂法结果波动性最大,无法抑制菌落蔓延,而TTC营养琼脂和菌落测试片相对卵磷脂吐温80营养琼脂,具有抑制菌落蔓延生长、提高计数结果准确性的作用。结论在一定浓度下,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培养基检测水溶性化妆品中菌落总数以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基于16S rDNA V6~V8可变区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分析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减菌处理前后胴体或产品细菌多样性。在预冷环节前采用50 ℃、1.5%乳酸溶液对肉鸡胴体冲淋15 s进行减菌处理,采集屠宰加工环节中减菌处理前后的胴体或分割产品表面样品,提取样品中的细菌总DNA,通过16S rDNA V6~V8可变区的PCR扩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对PCR扩增片段割胶回收、克隆测序分析减菌前后细菌菌相变化。结果表明,减菌前,胴体清洗环节DGGE条带的数量最多、亮度最强,细菌污染最严重,其次是分割环节,而预冷环节细菌种类及数量最少,污染程度最低;减菌后,各屠宰加工环节细菌种类与数量较减菌前均有所减少,其中胴体清洗环节与分割环节细菌的种类与数量减少量最多,预冷环节细菌的种类及数量最少,不同屠宰加工环节细菌种类并不完全一致;乳杆菌属细菌在整个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均有出现,与肠杆菌科和假单胞菌属细菌为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的优势腐败菌。  相似文献   

18.
陈建尧  章佳  钱斌  孙健  秦连 《酿酒科技》2020,(3):124-128
黄酒通过煎酒来杀灭酒体中的微生物确保产品品质,但灌装车间环境微生物控制不当会影响煎酒效果。本研究通过对热灌装车间加工过程中动态环境空气、生产用水、与酒体直接/间接接触设备及员工手部、工作服的菌落总数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黄酒热灌装车间动态环境空气菌落总数为2.33 lg(CFU/m3),与酒体可直接接触设备消毒前菌落总数为灌装机头2.97 lg(CFU/m3),管道2.58 lg(CFU/m3),储酒管壁1.98 lg(CFU/m3),生产用水1.21 lg(CFU/mL),经过热水消毒之后菌落总数呈数量级下降。而与酒体非直接接触设备在生产作业中的菌落总数指标普遍较高。为确保产品品质,有必要对灌酒车间环境菌落总数进行监控,同时加强灌装车间的卫生管理和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中温和高温大曲及其曲房空气细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同时结合环境因素和大曲细菌群落组成,初步验证环境因素对大曲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从中温大曲及空气得到33细菌属,其细菌种类数与发酵温度变化呈相反趋势;从高温大曲及空气得到31个细菌属,其细菌种类数在整个发酵过程呈减少趋势;主成分分析发现,中温大曲及曲房空气细菌群落组成在发酵前期基本相似,高温大曲细菌群落组成在整个发酵过程都比较相似,与空气细菌群落组成在发酵前期较为相似。冗余分析显示,淀粉、水分、酸度、大曲品温等6个因素对大曲群落物种分布的解释率为57.41%,经Monte Carlo置换检验发现,淀粉含量、水分、酸度是影响大曲细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大曲发酵过程曲和空气的细菌群落动态变化规律和相关性,为今后大曲生产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给仔猪喂食微生态制剂,研究微生态制剂对仔猪生长性能、粪便pH值及肠道定植情况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微生态制剂8周后,益生菌可以有效地定植在仔猪肠道内,并能够增加断奶仔猪的日增质量,降低料质量比和腹泻率。并且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有时间效应,在断奶初期效果最佳;可以保持仔猪消化道的偏酸性环境,有利于益生菌的生长;还可以增加肠道中有益菌的数量,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