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台湾“行政院主计处”8月17日公布,由于全球景气降温度超乎预期,出口不振,内需减缓,导致台湾今年出现1952年以来经济增长率首次负增长。  相似文献   

2.
2006年的台湾经济,虽然景气低迷、消费不足、投资不振,落座四小龙之未,但由于外贸出口强劲增长,全年整体经济增长率仍能保持4.39%。这种“内冷外热”的经济表现,完全是因为全球市场景气热络,且新台币汇率持续抑低,使出口成长超乎预期,从而拉高了景气分数。这充分反映出岛内经济体质的日益虚弱。2007年台湾的经济前景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3.
90年代景气循环特点及中长期战略性对策杜辉90年代后期到下世纪初,是我国经济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经济景气循环将日益呈现“隐性滞胀”的特点。为此,把握景气波动的特点,适时调整对策,对于减少波动损失、加快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进人80年代以来,我国以...  相似文献   

4.
论90年代“生长型”景气循环杜辉,胡健大连舰艇学院,西安石油学院景气循环,是市场经济中经济周期运动的形象化说法,尤其是用于描述长期持续繁荣时期的尤格拉类型周期波动。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快速成长时期,其尤格拉周期性波动也呈现出“生长型”景气循环...  相似文献   

5.
一、台湾首季经济景气对策灯号大幅走低。据台湾经济部门3月28日公布的数字,2月景气灯号综合分数由1月份的24降至23分维持在绿灯区。呈现连续五个月走低,领先指针为107.1,较1月修正值108.5下滑。景气综合分数在2004年5月创下39分后,开始快速走低,2月份九项构成项目中,非农业部门就业变动率、工业生产指数变动率,分数各增加1分;  相似文献   

6.
一、台湾经济尚未完全复苏台湾 2009年第一季度的经济统计资料显示,台湾经济尚未复苏。台湾经济情况比预估的要糟一倍都不止,“主计处”在去年年底做的估计,今年各季经济成长率分别为:-6.51%、-6.85%、-2.67%、+4.5%,全年成长率为-2.7%。但是今年的第一季的表现远远不如预期,“主计处”预估第一季出口衰退是31.81%,实际衰退了36.6%。加上民间投资不振,内需疲弱,预估第一季民间消费成长应该有0.64%。  相似文献   

7.
2008年日本经济受从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二战后持续最长的景气扩大完结,景气后退变得显著。世界范围的景气恶化,导致日本出口大幅减少,生产也出现低迷。由汽车和电器制造行业雇用的非正式员工被大量裁员,就业情况恶化,消费低迷。日本一切经济指标均大幅恶化。本文旨在论述危机下日本经济现状、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未来经济形势之预见,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1)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在我国新时期经济运行进入景气上升阶段,指导人们正确处理经济生活中的矛盾,引导推动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文件。《决定》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现状和走势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科学评判,指  相似文献   

9.
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流通业发育成长的条件不一样,从而其功能和结构也不同。在工业化中后期,流通业承担着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连通供求、实现销售等职能,为了实现这一系列职能,流通体系结构就必然要随之优化、调整和升级。流通渠道体系的严重缺失、流通传导机制发育成长的滞后是制约我国流通业进步的最大瓶颈。当前我国流通体系结构优化调整的突破口是流通业的技术进步,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流通技术结构的优化尤为突出。基于扩大内需导向的优化流通体系结构的相关政策建议是:盘活流通地区结构,缩小内需差距;拓展业态结构,丰富内需渠道;抓好流通企业结构,布局内需网络。  相似文献   

10.
西对当前台湾攻经形势危机,台湾各界人士尤其是业界人士对政治局势无不充满忧虑。民进党执政6个多月来,政经形势发生了十几年来少有的震荡,唐飞“新内阁”成立四个月倒台,股汇市重挫,在国际一片荣景中,台湾9月份股市下滑指数居世界之冠,竞争力也由原来的第四位滑落至世界第11位.景气领先指标已连续6个月下挫。台湾“行政院主计处”8月份预测,2000年经济成长率可能达6.57%,明年则为6.48%。面对景气“向下沉沦“的未来趋势,已引起岛内民众的严重不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内需结构存在四大失衡,需要一个有效的机制加以突破,平衡中国内需结构,实现"结构调整、扩内内需和保增长"的战略目标,需要公共服务的拉动.但当前公共服务的支撑点、关键点和突破点方面存在不足,因而需要在公共财政体制的构建、推动公共服务下乡和治理模式向"多中心"治理跃进方面大力深化和扩展.  相似文献   

12.
自2008年9月份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经济进入企稳回升的关键期。从前期实际表现来看,这些经济刺激计划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通过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形成了对大企业、大项目和基础设施的倾斜支持和投资推动,蓄积成自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保增长、扩内需的第一波推动力。但是,这种保增长、扩内需的成效能否持续,中国经济复苏的过程能否稳定形成,仅仅依靠政府的经济刺激,仅仅依靠大企业、大项目和基础设施的投资推动,还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际油价与原物料价格飙涨、粮食与饲料等作物依旧短缺,加之国际间通货膨胀压力持续,以及近期美国次级房贷后续效应再次引爆,使得台湾股市、房市因信心不足而快速下滑。继6月景气灯号亮出黄蓝灯,显示岛内经济处于衰退边缘之后,台湾经济研究部门、高校信心指数调查等总体指针显示,岛内总体消费面持续萎缩,投资也低迷不振,台湾民间对经济前瞻的看法相当悲观。这些因素再三导致台湾民众对岛内经济状况、个人财务信心处于低迷状态。  相似文献   

14.
自1986年11月至1991年4月,日本经济经历了一次人们所始料不及的高速增长,时间长达53个月,其保持高速增长时间之长,增长率之高确出人意料,这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史上第11次周期的上升期,被称为“平成景气”.这次长达53个月的经济繁荣,使日本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外需主导型增长转为内需主导型增长,并且实现了“没有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这是经济上最理想的增长模式.但是,“平成景气”最终也导致了“泡沫经济”的发生.“泡沫经济”是平成景气中伴生的独特经济现象,它是指由于股票、土地等资产价格暴涨,使经济象泡沫一样膨胀,形成一种虚假的繁荣.企业收益增加,经营良好,其股票价格自然上涨,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民间设备投资增加,扩建工厂,新设企业,对土地需求扩大,不可避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景气扩张及两岸经贸关系快速发展的带动下,2004年台湾经济复苏加快,上半年好于下半年,主要是上半年受前一年度SARS的影响,上半年基础偏低,因此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达6.68%与7.67%,上半年平均增长7.2%,是近年来少见的高增长。下半年经济增长幅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一、经济增长逐月下跌,竞争力一滑再滑 在岛内政局混乱等因素的冲击下,2005年台湾经济形势不如预期,全年经济增长率3.8%,未能达到台当局修正后的保四目标。由于下半年起经济景气开始回温,去年底,对2006年台湾经济增速各有关部门都作了预测。台“中研院”经济研究所预计台湾2006年GDP增长为4.25%。台“中经院”预估全年经济GDP成长率为4.11%。台湾规模达3400亿美元的经济体,在亚洲主要国家中,增长率仅高于日本。台湾官方预期2006年经济增长率为4.28%,而部份经济分析师则预测增长率会低于4%。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主张以日元贬值来增加出口,刺激国内景气。但是日元贬值将对亚洲国家造成巨大打击,基结果是日本对亚洲的出口不仅难以增加,反而还会减少。日元贬值还会使日本的贸易条件恶化,并降低银行的融资能力,对日本国内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况且日元对美国汇率并不是日本单方面可以决定的。在美国经济明显减速的情况下,美国当局也不得不修正其容忍美元升值、日本贬值的政策。但是如果考虑到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关系基本上是互补性的而不是竞争性的话,就不能理解人民币升值对日本来说未必是好事。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正处在走向成熟的经济成长阶段 ,必须把握好融入全球化的机会 ,使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外溢效应。目前 ,中国出现了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齐头并进的局面 ,这种格局将对中国的房地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 ,中国新一轮的房地产业增长周期已经展开 ,并将持续更长的景气时期。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对房地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要解决在房地产业的高速成长中东道国如何提高竞争力获得更多利益的问题。因此 ,必须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提高本土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建立完善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和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虚拟经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而迅猛发展,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表明研究虚拟资产运行规律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对应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有关对策,论述了我国应加强对虚拟资产运行加强监管和从出口导向型向内需型产业结构转型的意义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存在收入分配结构、内需结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的"四大"失衡,因而需要构建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均衡发展的机制.公共服务具有调节收入分配效应、调整内需经济结构效应、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效应和城乡结构效应,能够成为破解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机制,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和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等措施,发挥公共服务的宏观经济结构效应,使之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均衡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