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抗体同时阳性少见模式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BV感染者HBsAg与抗-HBs共存的不同模式, 与HBV DNA、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HBV标志物;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HBV DNA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结果 83例HBsAg与抗-HBs共存的患者中,HBsAg(+)HBsAb(+) HBeAg(+)HBcAb(+),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与HBsAg(+)HBsAb(+)HBeAb(+)HBcAb(+)三组HBV-DNA 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9,P<0.05).HBV-DNA阳性组肝功能5项指标与对应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将HBV-DNA含量与肝功能5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P均大于0.05. 结论 HBV-M、HBV-DNA、肝功能反映疾病的不同方面,对于乙肝患者来讲三者结合能全面了解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肝损伤的程度,对诊断、治疗及疗效判断都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不同类型HBV免疫标志物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判断标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20例血清标本进行HBV免疫标志物检测,同时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 96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标本中HBV DNA阳性检出率为91.7%(88/96);100例HBsAg(+)/抗-HBe(+)抗-HBc(+)标本中HBV DNA阳性检出率为20.0%(20/100)。HBsAg阳性组与HB-sAg阴性组、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的DNA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Q-PCR可以检测HBV感染的真实性和复制情况,其与ELISA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相结合,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HBV DNA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400例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并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HBV-M,按照不同的HBV-M模式分组进行分析。结果 131例HBeAg阳性标本中HBV DNA阳性率为100.0%,与HBeAg阴性标本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阳性标本和HBsAg阴性标本比较,HBV DNA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V DNA检测在各种模式的HBV-M阳性血清中检出率相差较大,HBeAg和HBsAg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较高。说明仅仅依靠HBV-M进行早期诊断以及判断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是不够的,同时检测HBV DNA和HBV-M有助于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官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3):2866-2867
目的探讨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与HBV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及肝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抽取南平市人民医院肝内科住院的200例HBV携带患者血清样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样本中HBV DNA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样本中HBV标志物含量,同时检测肝功能。3项检测指标使用同一患者标本,分析3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相关性分析,HBV DNA与肝功能指标的r在±0.2以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HBeAg含量与肝功能指标的r在±0.2以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HBeAg含量与HBVDNA含量的r分别为0.457、0.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sAg、HBeAg含量只反映HBV在血清中的复制情况,不能以HBsAg、HBeAg含量及病毒载量的大小作为判断肝功能受损程度的指标;要综合分析HBV DNA含量与HBV标志物定量检测结果及肝功能,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对疾病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erS1-Ag)的检测及其与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275例血清中的HBV-DNA,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同时进行PerS1-Ag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组和HBeAg(-)组中HBV-DNA检测率的分析。结果 PerS1-Ag在HBeAg(+)组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BsAg(+)、抗-HBc(+)组中的检出率高于在HBsAg(+)、HBeAg(+)、抗-HBc(+)组中的检出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rS1-Ag在HBeAg(+)组和HBV-DNA(+)组中的检出率分别为93.75%、96.8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5例HBV-DNA PCR(+)标本中,PreS1(+)48例,HBeAg(+)32例。结论 PerS1-Ag与HBV复制的关系密切,作为HBV复制的一个新的标志物,PerS1-Ag比HBeAg更优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S1抗原(PreS1)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及HBV血清标志物(HBV-M)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58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HBV-M,ELISA法检测PreS1,PCR检测HBV DNA.结果 HBV DNA在HBeAg(+)模式中的阳性率为94.8%,高于在HBeAg(-)模式中的阳性率(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reS1在HBeAg(+)模式中的阳性率为87.9%,高于在HBeAg(-)模式中的阳性率(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 DNA在HBeAg(+)模式中的阳性率高于PreS1在HBeAg(+)模式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者在HBeAg(-)模式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85例标本中,HBV DNA总阳性率为69.1%,比PreS1的总阳性率(63.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与HBV DNA的一致性一般,PreS1与HBV DNA的一致性较好(P<0.05).结论 PreS1能较HBeAg更敏感地反映病毒复制,与HBV DNA有较高的符合率,在无条件开展HBV DNA检测的条件下可作为补充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了解HBV免疫标志物(HBVM)与HBV DNA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乙肝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1156例受检者临床血清标本,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M和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比较HBVM不同血清模式HBV DNA检出率及其含量,分析HBVM与HBV DNA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HBV DNA阳性检出率及其量与HBVM有关,HBsAg、HBeAg抗HBc阳性血清模式组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BeAg与HBV DNA含量明显相关;HBeAg阴性不能代表病毒复制停止。  相似文献   

8.
HBV-DNA定量与HBV-M检测结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HBV-DNA定量检测与HBV血清标志物定性或定量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患者血清中的HBV-DNA,同时运用ELISA法或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HBsAg(+)HBeAg(+)HBcAb(+)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最高为94.62%(176/186),HBsAg(+)HBcAb(+)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42.86%(30/70),HBsAg(+)HBeAb(+)HBcAb(+)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26.17%(56/214),HBsAg(+)HBeAg(+)HBcAb(+)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血清HBV-DNA水平与HBV血清标志物的表现模式有关,HBeAg与HBV-DNA有高度的相关性。HBV-DNA与HBV-M结合能全面了解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也为指导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000例血清样品进行HBV DNA定性检测,其中100份样品采用荧光标记(Ampli5ensor)定量方法.结果 定性PCR与免疫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在不同HBV-M模式中均可检出HBV DNA,其中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HBV DNA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 除HBsAg、HBeAg、抗-HBc阳性者外,其余HBV-M的各项表现形式中,均可存在不同程度的HBV复制,对HBV-M临床意义的认识需进行观念更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HBV DNA检测结果及其同HBV标志物相互关系。方法采用FQ-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50例不同的肝病患者进行HBV DNA定量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检测。结果急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HBV DNA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检出率分别为急性乙型肝炎79.4%、肝硬化81.8%、肝癌80.0%慢性乙型肝炎54.7%。ELISA检测结果为"HBsAg(+)、HBeAg(+)、HBcAb(+)"、"HBsAg(+)、HBeAg(+)"阳性模式者,HBV DNA阳性检出率及体内HBV DNA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模式;e抗原阳性和阴性患者体内HBV DNA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Q-PCR法定量检测HBV DNA可真实反映病毒感染和复制状态,对乙型肝炎的早期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和新药验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HBV基因型和病毒载量(HBV-DNA定量),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6种基因型,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记物,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血清HBV-DNA定量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9例标本中能检出基因型者115例,其中B型28例(24.3%),C型56例(48.7%),D型9例(7.8%),混合型22例(19.1%),没有发现A、E和F型。不同基因型的HBV-DNA定量对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1〉0.05)。不同基因型的HBeAg阳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473〉0.05)。结论东莞部分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要检出型,混合型检出率偏高。HBV病毒复制与病毒基因型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法检测11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eAg舍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血中HBv—DNA含量,采用速率法检测患者血清生化ALT,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BeAg阳性组DNA阳性率100%,平均含量为(7.24±1.45)Ecopies/mL,HBeAg阴性组DNA阳性率82.69%,平均含量为(5.36±1.02)Ecopies/ml,显著低于HBeAg阳性组(P〈001)。患者血清HBeAg和HBV—DNA含量与ALT无相关关系。结论血清中HBeAg阳性和阴性与HBV-DNA含量有一定相关性,与ALT无相关关系,临床中要辩证地看待H13VJb-清标志物及HBV-DNA含量与肝脏炎症程度的关系,应把HBeAg和HBV-DNA、血清生化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病毒复制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检测10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前S1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结果 100例乙型肝炎患者标本中,前S1抗原78例阳性,阳性率为78%;HBV-DNA 86例阳性,阳性率为86%;HBeAg 56例阳性,阳性率为56%,在56例HBeAg阳性中,前S1抗原阳性例数为44例,阳性率为78%,HBV-DNA的阳性例数为49例,阳性率为88%,前S1抗原与HBV-DNA的差异性用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6例HBV-DNA阳性中,前S1抗原阳性例数为74例,阳性率为86%,HBeAg阳性例数为50例,阳性率为58%,前S1抗原与HBeAg的检测结果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DNA高度相关,是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患者HBV-LP、Pre-S1抗原、HBV-DNA载量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探讨反映不同血清学类型患者体内病毒复制及抗病毒疗效监测的最佳指标以及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864例HBV感染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采用ELISA法定性检测HBV-M;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HBV-LP、Pre-S1;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 HBsAg、HBeAg、HBcAb阳性模式组(大三阳)HBV-LP、Pre-S1及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它HBV-M模式组(P〈0.05);HBV-LP与HBV-DNA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Pre-S1的阳性率明显低于HBV-LP与HBV-DNA的阳性率(P〈0.05);HBV-DNA拷贝数与HBV-LP、Pre-S1平均A值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926),而与HBsAg定量值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HBV-LP比Pre-S1试剂效果大大提高,且大蛋白的检出率与血液中病毒DNA的检出高度符合,对于判断病毒复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HBeAg及HBV-DNA的补充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宁夏地区28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与血清学标志物浓度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载量。结果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的HBV-DNA载量较高、较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水平较低(P<0.01);女性的HBeAg和抗-HBe水平均较男性高(P<0.01);30~50岁组CHB患者的HBV-DNA、HBeAg、抗-HBe与小于30岁组、>5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患者中HBV-DNA载量与HBeAg呈正相关(r=0.451,P<0.01),与抗-HBe呈正相关(r=0.434,P<0.01);ALT与HBsAg呈正相关(r=0.131,P<0.05)。结论宁夏地区283例CHB的HBV-DNA载量、ALT与血清学标志物浓度有一定相关性,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 N 端肽(PⅢNP)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 复制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 (RT-PCR)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和 HBV-DNA,以不同临床分型和自然史分期为背景,对兰州地区724例 HBV 感染者的肝纤维化指标和病毒复制作量化检测研究。结果在所有临床类型中,肝纤维化指标和 HBV-DNA 数值均高于正常,且最高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组;CⅣ、PⅢNP 均以 HBeAg(+)CHB 组最高。按乙型肝炎自然史分期,P ⅢNP、CⅣ在免疫清除期最高且 CⅣ在HBeAg 及 HBV-DNA(+)组中均值都高于 HBeAg 及 HBV-DNA(-)组。四项指标均为 HBeAg(+)CHB 组高于 HBeAg(-) CHB 组,但仅有 HA 有统计学差异(P <0.01)。结论 CⅣ与 HBV-DNA 以及 HBV-M 具有一定相关性,提示其可以间接反映肝损害程度以及病毒复制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肝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7例,其中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37例,HBeAg阴性20例;肝组织炎症轻度33例,肝组织炎症中度2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同时定量检测其血清HBVDNA和cccDNA。结果HBeAg阳性组血清HBV cccDNA对数值和阳性率分别高于阴性组,8.1±1.3vs6.5±1.9,73.0%vs30.0%(均P〈0.01)。肝组织炎症轻度组(G1~G2)血清HBVcccDNA对数值低于中度组(G3),7.1±0.4vs8.5±0.4(P〈0.01)。血清cccDNA与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呈正相关(r=0.612、0.632,均P〈0.05)。结论血清HBVcccDNA为病毒复制的标志物,与肝组织细胞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HBeAg阴性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脏组织学变化情况。方法对266例行肝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行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HBsAg、HBcAg的变化;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前S1蛋白、HBV—DNA、HBsAg等的变化。按肝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分组,比较HBeAg阳性和阴性的分布,并比较肝组织中HBsAg、HBcAg在HBeAg阳性和阴性组的阳性率。结果HBeAg阳性和阴性组肝组织炎症程度分布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2.716,P〈0.01)。HBeAg阳性和阴性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Uc=1.493,P〉0.05)。HBeAg阳性组血清前S。蛋白、HBV—DNA及肝组织中的HBsAg、HBcA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χ^2=8.47~41.29,P〈0.01)。结论HBeAg阳性组肝组织炎症程度高于阴性组。HBeAg阳性组血清前s。蛋白、HBV—DNA及肝组织中的HBsAg、HBcAg等病毒复制指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载量与乙肝两对半之间的关系.方法 891例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LightCylcer检测血清HBV-DNA载量.结果 共检出11种血清学模式,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和阴性组的病毒载量分别为106.63 copy/ml和103.13 copy/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HBeAg( )模式组HBV-DNA阳性率最高(100%),平均病毒载量达107.05 copy/ml,其次为HBsAg( )、HBeAg( )、抗-HBc( )模式组,阳性率为97.0%,平均病毒载量为106.14 copy/ml.结论 HBeAg阳性模式HBV载量高于HBeAg阴性模式,HBeAg阳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病毒的复制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BV-LP)在血清HBeAg阴性HBV感染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对162例HBV感染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FQ-PCR定量检测HBV-DNA。结果162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LP与HBV-DNA、HBeAg之间均关联显著(P均〈0.01);HBV-LP与HBV-DNA、HBeAg间阳性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HBV-LP阳性率为84.57%,较HBV-DNA、HBeAg高,分别为62.96%、38.89%(P均〈0.05);血清HBV-LP浓度及其阳性率在HBeAg和HBV-DNA的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HBeAg阳性组中HBV-LP与HBV-DNA间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检测符合率为96.83%;HBeAg阴性组中HBV-LP与HBV-DNA间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HBV-LP阳性率为76.77%,较HBV-DNA高。在58例HBeAg和HBV-DNA共同阴性的HBV感染血清中,检出HBV-LP阳性42例。结论血清HBV-LP是监测血清HBeAg阴性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疾病进程与疗效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