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2年10月的32例HIV感染足月妊娠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剖宫产,分别于术前、术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于麻醉前和术后1、3、5d抽取静脉血,采用BD、FACS Calibur计数方法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3d CD4+、CD8+、CD4+/CD8+比值明显下降,与术后5d无显著差异。HIV感染者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可导致CD4+、CD8+细胞下降,细胞免疫功能受影响,一般5d后将恢复并接近术前水平。因此,手术及麻醉使HIV感染者免疫功能下降,但椎管内麻醉对HIV感染者实施剖宫产,仍为一种安全适用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671-2672
探讨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以及同期健康体检人群各5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抗凝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外周血CD3~+CD4~+以及CD3~+CD8~+T淋巴细胞进行检测,计算CD4~+/CD8~+比值,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比发现,三组受试者外周血CD4~+CD8~+细胞计数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正常对照组CD4~+细胞计数高于HIV组和AIDS组(P0.05),HIV组CD4~+细胞计数高于AIDS组(P0.05);CD8~+细胞计数为HIV组高于对照组和AIDS组(P0.05),AIDS组高于对照组(P0.05);CD4~+/CD8~+比值对照组明显高于HIV组和AIDS组(P0.05),HIV组和AIDS组比值倒置。HIV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以及健康人群的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明显差异,这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免疫受损情况评估以及病情判断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结核病( human immunide.ciency virus/tuberculosis,HIV/TB)并发感染患者的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其与 HIV R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18年 6月~ 2020年 6月在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就诊的 HIV/TB并发感染患者 38例作为 HIV/TB组,另选取单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uman immunode.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e de.ciency syndrome,HIV/AIDS)39例作为 HIV组,单纯 TB患者 35例作为 TB组,体检健康者 3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 CD3+,CD4+,CD8+ T细胞计数和 CD4+/CD8+比值;荧光定量 PCR检测 HIV RNA载量。采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 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 CD3+,CD4+和 CD8+ T细胞数, CD4+/CD8+比值在各组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H=40.758,104.279,9.637和 101.770,均 P< 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TB组 CD3+和 CD8+T细胞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520,-2.972,P=0.012,0.003);HIV组和 HIV/TB组 CD3+,CD4+ T细胞数以及 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 Z=-7.391~-4.325,均 P=0.000)。与 TB组相比, HIV组 CD3+, CD4+ T细胞数和 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138,-7.032和 -7.380,P=0.032,0000和 0.003),但 CD8+ T细胞数明显升高(Z=-2.463,P=0.014);而 HIV/TB组 CD3+和 CD4+ T细胞数以及 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65,-6.907和 -6.759,均 P=0.000)。与 HIV组相比, HIV/TB组的各项流式指标及 HIV RNA载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HIV RNA载量与 CD3+,CD4+,CD8+ T细胞数以及 CD4+/CD8+比值均呈显著负相关( r分别为 -0.327,-0.370,-0.296和 -0.327,均 P <0.05)。结论 HIV/TB并发感染患者外周血 CD3+,CD4+ T细胞数和 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无论有无并发 TB感染,HIV感染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均随着病毒载量的升高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定量分析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感染者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对132例甲型H1N1流感感染者、216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及91名健康对照分别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CD4+/CD8+比值。结果甲型H1N1流感感染组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各项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型H1N1流感感染组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与健康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结论甲型H1N1流感感染可导致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的改变,有关甲型H1N1流感感染对免疫细胞水平CD3+、CD4+、CD8+的影响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应用流式细胞仪研究HIV/AIDS患者的免疫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 (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免疫状况。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 ( flow cytometer,FCM)四色荧光计数 ( CD4 5 +、CD3+、CD4 + 、CD8+ )检测 2 0例正常人、38例 HIV无症状感染者、2 4例 HIV有症状感染者和 2 1例 AIDS患者的外周血 CD4 + 、CD8+ 淋巴细胞 ,结合临床进行分析。 结果  HIV无症状感染者、HIV有症状感染者和 AIDS患者的外周血 CD4 + 细胞数( 45 6± 99.8、2 87± 85 .3、4 5± 4 1 .9)及 CD4 + / CD8+比值 ( 0 .4 6± 0 .1 4、0 .39± 0 .1 5、0 .1 1± 0 .0 9)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的CD4 + 细胞数 ( 84 2± 2 64.1 ) ( P<0 .0 1 )及 CD4 + / CD8+ 比值 ( 1 .79± 0 .5 1 ) ( P<0 .0 1 ) ;二者随病程进展不断下降 ,且不同病程间差异明显。结论 CD4 +细胞绝对数和 CD4 + / CD8+比值可作为检测 HIV感染临床分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感染者外周血指标、生化检测指标和免疫学指标特征,对临床检测和诊断HIV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用SPSS19.0软件对不同年龄段的外周血指标、生化检测指标和免疫学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多组单因素方差分析,并描述异常率。结果外周血指标异常率:白细胞计数(WBC)18.22%、淋巴细胞(Ly)15.21%、血红蛋白(Hb)25.97%和血小板计数(PLT)14.49%。生化检测指标异常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1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7.60%、肌酐(Cr)19.80%和尿素氮(BUN)15.49%。免疫学指标异常率:CD4~+71.02%、CD8~+64.42%、CD4~+/CD8~+36.01%。WBC、Ly、PLT、AST、ALT和CD4~+/CD8~+不同年龄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和BUN青年组与老年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CD4~+和CD8~+在青年组与中年组、青年与老年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细胞计数作为检测HIV/AIDS感染者的主要指标,结合CD8~+细胞数和CD4~+/CD8~+值,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根据CD4~+细胞数发现并筛选HIV/AIDS感染者,不同年龄段应设定不同的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8例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静脉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每组9例。分别于麻醉前1 h(T0)、麻醉后1 h(T1)、术后24 h(T2)及术后7 d(T3)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两组各时间段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值)及NK细胞(CD16+56+)水平,分析两组麻醉手术后各时间点、各指标与T0时相比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T1时与T0时比较,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及NK细胞(CD16+56+)水平均有所降低,其中A组降低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T2时与T0时比较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及NK细胞(CD16+56+)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P < 0.01,B组P < 0.05),组间比较A组下降程度较B组更显著(P < 0.05);两组患者T3时各指标均接近T0水平(P>0.05);各时间点两组患者CD8+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均有一过性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而静脉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的抑制作用较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1年以内感染HIV的感染者(早期感染者,EHI)体内CD+4 CD+25 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及其与疾病进展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51例HIV感染者,依据感染时间及CD+4 T淋巴细胞水平分为3组:EHI组30例、HIV组15例、AIDS组6例,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各组对象的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用EDTA抗凝管采集全血,应用FACSAria流式细胞仪及Foxp3染色试剂盒,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分析EHI者及全部HIV感染者CD+4 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与CD+4T淋巴细胞数量、病毒调定点、病毒载量及淋巴细胞活化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 健康对照组、EHI组、HIV组及AIDS组CD+4C+25Foxp3+T淋巴细胞百分率逐级上升,其中EHI组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百分率[3.79(2.11~5.43)%]低于AIDS组[8.09(4.90~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9,P=0.022);EHI组CD+4 CD+25Foxp3+T淋巴细胞百分率与病毒调定点正相关(r=0.479,P=0.038),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455,P=0.011),与CD+3 HLA+T淋巴细胞呈正相关(r=0.533,P=0.002).结论 中国EHI者CD+4 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百分率高与高病毒调定点及低CD+4 T淋巴细胞数量相关,提示CD+4 CD+25Fox3+调节性T淋巴细胞是加速HIV感染早期疾病进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病毒复制程度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91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31例正常对照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B淋巴细胞百分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感染者HBV-DNA病毒拷贝数,根据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病毒拷贝数,将它们分为DNA阴性组(<103IU/ml)、低拷贝组(10-105IU/ml)、高拷贝组(>106IU/ml).结果 低拷贝组、高拷贝组的CD3+、CD3+CD4+、CD4+/CD8+比值比对照组明显减低;DNA阴性组、低拷贝组、高拷贝组的CD19+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低拷贝组、高拷贝组的CD3+cD4+、CD4+/CD8+比值比DNA阴性组明显减低.而CD3+CD8+、CD3+、CD19+在低、高拷贝组及DNA阴性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存在(P>0.05).结论 HBV感染可导致感染者免疫功能的改变,随着HBV-DNA复制增加,慢性HBV感染者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HIV感染者围手术期脓毒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51例HI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8例,女23例.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和无脓毒症组两组,比较分析两组年龄、手术前后CD4、CD8、CD4/CD8、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等指标.根据手术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0~99 cells/μl (A)、100~199cells/μl(B)、200~349 cells/μl(C)、≥350 cells/μl(D)四组,比较各组围手术期脓毒症发生率,x2分割法对各组进行两两比较.进一步将HIV感染者分为年龄<60岁组与≥60岁组两组,比较两组脓毒症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 脓毒症组与无脓毒症组术前CD4、术后CD4、术后血红蛋白有统计学差异.术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脓毒症组(290.00±194.603)显著高于脓毒症组(174.39±206.411)(P<0.05).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脓毒症发生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19,P =0.000).A、B、C、D四组围手术期脓毒症发生率分别为75.5%、50.9%、28.3%和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1.609,P <0.05).A组与C组、A组与D组、B组与C组、B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V感染者年龄<60岁组与≥60岁组脓毒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s/μl为HIV感染者围手术期脓毒症的高危因素,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作为HIV感染者围手术期脓毒症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婴儿体外循环(CPB)术后实施抚触配合穴位按摩护理对免疫的影响.方法:将152例行CPB手术先心病患儿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各76例,抚触组实施抚触配合穴位按摩护理,对照组实施心外科术后常规护理,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4 d、8 d等时间点抽外周血,检测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比值)、IgG、IgM、IgA及补体C3的变化.结果:术后1 d、4 d两组NK、CD3+、CD4+/CD8+、IgG、IgM、IgA、C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术后8 d对照组NK、IgG、C3及两组IgA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 d、8 d NK、IgG及术后8 d C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心病婴儿于CPB术后实施抚触配合穴位按摩护理,可提高免疫功能,迅速恢复身体机能,改善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 DNA的含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探讨HB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收集60例HBV感染者的血清,用荧光定量PCR仪检测其HBV DNA的含量,按HBV DNA的浓度分为HBV DNA阴性组(<500.00 copy/mL)、HBV DNA低浓度组[(500~1)×105 copy/mL]和HBV DNA高浓度组(1×105~1×108 copy/mL),另外取20例健康人的血清作对照,同时取上述80例的新鲜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他们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及CD3+CD4+/CD3+、CD8+,对其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HBV DNA阴性组和低浓度组的CD3+CD4+、CD3+CD8+和CD3+CD4+/CD3+CD8+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高浓度组的CD3+CD4+、CD3+CD8+和CD3+CD4+/CD3+CD8+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的HBV DNA含量与CD3+CD4+和CD3+CD4+/CD3+CD8+呈现负相关关系,与CD3+CD8+呈现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6、0.69和0.52.结论 HBV DNA对细胞免疫产生了影响,HBV DNA含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于献英 《临床医学》2013,33(3):75-77
目的 研究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后临床疗效和血CD4+、CD4+/CD8+比值的变化.方法 以100例确诊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血CD4+、CD4+/CD8+比值的比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CD4+、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CD4+、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治疗前后血CD4+、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8,P <0.05).结论 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可使血CD4+、CD4+/CD8+比值升高,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CO2激光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HIV/AIDS患者伴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普通尖锐湿疣患者为对照组、HIV/AIDS患者且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 cells/μL以上为试验A组、HIV/AIDS患者且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 cells/μL以下者为试验B组。3组患者均给予CO2激光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结果 CO2激光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HIV/AIDS患者伴尖锐湿疣对试验A组疗效较试验B组好。试验A组患者治疗时间不低于12周,试验B组患者治疗时间大于12周;3组患者治愈率和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CD4+T淋巴细胞小于200 cells/μL的HIV/AIDS患者尽快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可待CD4+T淋巴细胞上升至大于200 cells/μL时,再进行治疗,可以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减少治疗次数。该类患者进行HAART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障碍(POCO)及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比较本院在全身麻醉(A组,n=66)和硬膜外麻醉(B组,n=84)下行腹部手术治疗的150例老年患者术前及术后12 h、d1、d3、d7、d30等时段内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变化情况,比较其术前、术后d1、d3时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术后12 h及d1时MMSE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A组除术后12 h时MMSE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外,其他时段同B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CD3+、CD4+、CD8+、CD4+/CD8+等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A组低于B组(P<0.05);两组外周血IL-1β及HMGB-1则较术前显著提升,且A组高于B组(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相较于全麻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较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HIV/AIDS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8、CD38分子的表达规律,探讨其与艾滋病的相关性。方法 58例HIV/AIDS患者和20例健康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8、CD38分子的表达,通过比较HIV/AIDS患者不同CD4+T淋巴细胞分组CD8+CD28+、CD8+CD38+的表达差异,分析CD8+T淋巴细胞CD28、CD38分子与艾滋病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者比较,HIV/AIDS患者CD8+CD28+T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CD8+CD3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与百分比明显升高;HIV/AIDS患者根据CD4+T淋巴细胞水平进行分组,组间比较显示,随着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降低,CD8+CD28+T淋巴细胞也逐渐降低,且艾滋病患者(CD4200cells/L)明显低于慢性进展者(CD4≥200cells/L);CD8+CD38+T有逐渐升高趋势,且艾滋病患者明显高于慢性进展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患者外周血CD8+CD28+随疾病进展逐渐降低,CD8+CD38+逐渐升高,两者与艾滋病疾病进展均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疾病进展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CD4~+T和CD8~+T淋巴细胞基线值HIV/AIDS患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免疫重建的效果。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100名HIV/AIDS患者治疗前及采用不同CD4~+T和CD8~+T淋巴细胞基线值接受HAART后的CD4~+T和CD8~+T淋巴细胞水平,对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当HIV/AIDS患者治疗前CD4~+T细胞数(个/μL)分别为≤50、50-200、200-350及350-500时,接受HAART后分别升高98.55、73.1、111和102.2(P0.05或0.01);仅治疗前CD8~+T细胞基线水平(个/μL)≤500时HAART后升高39.8(P0.01)。结论治疗前基线CD4~+T或CD8~+T水平影响HAART后免疫重建的效果;定期监测CD4~+T和CD8~+T变化,有助于了解HIV/AIDS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4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均采取胸腔镜手术,对照组给予全麻,观察组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后呼吸功能[分钟通气量(MV)、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麻醉恢复情况、麻醉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3+、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后5 min MV、SpO2高于对照组,R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5 d的CD4+、CD3+、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5 d的CD4+、CD3+、CD4+/CD8+水平逐渐恢复,与麻醉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可显著缩短麻醉恢复时间,减少对呼吸与免疫功能的干扰,有利于加快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两组不同手术方式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术前及术后免疫功能的比较,探讨OSAHS患儿最适合的手术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而不影响患儿的免疫功能。方法选取3~6岁患儿120例,行多导睡眠监测(PSG)诊断为OSAHS,随机分为腭咽成形术组与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组,测定所有入选患儿术前、术后1月、术后3个月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C4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NK值,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监测相同的指标,将2个试验组患儿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数据与对照组的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时,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组与腭咽成形术组的患儿IgA、IgG、IgM及补体C3、C4均较术前1d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接近术前水平。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组与腭咽成形术组比较,术后1个月时,腭咽成形术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NK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腭咽成形术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NK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与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腭咽成形术组与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OSAHS患儿,患儿术后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和术前相比略有下降,但3个月内基本恢复正常;腭咽成形术与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对患儿同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该市2016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IDS)新发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的检测情况,为AIDS抗病毒治疗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6年来该科室随访CD4+T淋巴细胞的964例HIV/AIDS患者的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相对和绝对数量,收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IV/AIDS患者首次检测的CD4+T淋巴细胞均值为(491±245)/μL,其中≤200/μL有104例,占10.79%;201~350/μL有163例,占16.91%;351~500/μL有240例,占20.90%;CD4500/μL有457例,占47.40%。结论目前该市HIV感染者发现较早,随访规律及时,CD4+T淋巴细胞平均数量较高,免疫功能损伤程度较低。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AIDS的重要措施,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及时随访进行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对于把握抗病毒治疗时机,延缓AIDS进展,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