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加紧建设中的“希望号”实验舱是日本为国际空间站建造的,预定在2009年完成。无论组建还是使用这个实验舱,都需要平时生活在地面的航天员到那里去工作。航天员长期逗留在太空,他们的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保证他们的健康,在这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就是“太空医学”。前不久,甚至已经研制出了专门供航天员使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匀诸 《广东科技》2003,(12):47-47
吃饭、喝水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是一件最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在失重环境下的太空生活,航天员的饮食就变得十分复杂而且特别奇妙。可以说,航天员的营养需求、食品制备、供给和他们的进食方式等都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他们在地面生活的饮食有着很大的不同。 早期的太空食品主要是糊状食品、复水食品和“一口吃”食品,由于口感不好、不易软化、碎屑多,基本被淘汰。如今航天员的菜单上已有80多种可口的食品和  相似文献   

3.
正人类不断超越的自然极限莫过于上天入地,从飞天、奔月的古老传说到近日神舟十号顺利升空,人类古老的愿望一步一步成为现实。在这里让我们一同揭秘真实版的"天庭"太空生活北京时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13日16时17分,神舟十号航天员成功开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舱门,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以漂浮姿态进入天宫一号。入驻"新家"后,航天员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活动,开始了他们为期15天的太空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别看宇航员们离开了地球,可他们毕竟不是神仙,吃喝拉撒睡依然是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4.
天宫课堂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浩瀚太空中,我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在距离地面约300公里的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进行了一次太空授课,这使她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这是全球第二次太空授课,第一次是2007年,美国女航天员芭芭拉·摩根(Barbara Morgan)在国际空间站上通过视频给地面上的学生们上了25分钟课,主要是展示航天员在太空怎样运动、如何喝水等情景。而此次王亚平的太空授课,着重通过实验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的一些物理现象。地面课堂设在人大附中,来自北京16所学校的335名学生参加了太空授课,  相似文献   

5.
突然有一天,地球上出现了好多外星人,他们慢慢地成为我们的朋友,可是他们的生活习惯是怎样的呢?你能接受他们奇特的生活方式吗?快来看看同学们的超级想象吧!  相似文献   

6.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22,(9):78-79
<正>“太空出差三人组”凯旋2022年4月16日,在历经183天太空生涯后,太空“出差”三人组顺利凯旋,平安降落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2021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他们也创下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在轨期间,三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支持下,圆满完成了两次出舱活动、两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与20余项在轨科学实验,为后续建造空间站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  相似文献   

7.
秦天 《少儿科技》2008,(11):39-40
你想当航天员吗?当然想。当航天员多神气啊!可以进入辽阔的太空,真实地感受宇宙的宏大;可以体验没有任何重力束缚,翱翔在空中的玄妙感;还可以上电视,成为大家的偶像……可是,你知道航天员是怎样炼成的吗?  相似文献   

8.
正航天员英姿飒爽,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你和我一样好奇他们穿的衣服吗?我国航天员的服装主要分为在轨系列、地面系列和服装配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在轨系列航天服啦!在轨系列航天服是保护航天员在太空不受低温、射线等侵害,并提供人类生存所需的氧气和气压的个人装备。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在轨系列航天服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  相似文献   

9.
《自然科学进展》2009,(2):130-130
2008年9月27日,我国“神舟七号”航天员首次执行了舱外太空行走任务,航天员所穿的舱外航天服要比舱内航天服复杂得多。其中作为航天员观察太空世界的宇航服面窗,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郑州大学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自主研制,在此次太空行走中经受了各种特殊的环境条件的考验。  相似文献   

10.
今年6月13日,“天宫一号”空间实验站又迎来了三位地球客人。两天前,三位航天员搭乘着“神舟十号”飞船升空,并成功和“天宫一号”实现对接。接下来的十多天,他们便一直生活在“天宫”之中。说到这儿,你是否也和小编一样好奇,到底他们的“宫中生活”是怎么样的。他们又做了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中国空间站举世瞩目瞩目,航天员在"太空家园"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的心。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们的情况吧下他们的情况吧!农家出身的航天员都很帅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指令长聂海胜,是从湖北枣阳一个普通农家走出的航天英雄,这次已经是他第3次执行神舟飞船载人飞行任务。他是首位进入太空的将军航天员,被誉为"飞将军"。如今,年近60岁的聂海胜再次出征。为此,他特意染黑了鬓角的白发。  相似文献   

12.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绕地球108分钟,标志着人类太空时代的到来。经过近50年的奋斗,太空探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航天员在轨连续飞行最高已达437天,火星载人飞行和月球基地建设也都提上了议事日程。太空探索的发展,提供了生命体一个前所未有的环境,这个环境的主要特征就是微重力和高宇宙辐射。载人飞行的经验告诉我们,航天员在长期的航天飞行中,将产生一系列与衰老相似的生理变化。这主要表现在: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心血管系统失调,立位耐受性下降,航天飞行性贫血及免疫系统特别是细胞免疫系统的抑制。以骨质疏松为例…  相似文献   

13.
《少儿科技》2012,(8):8-8
三名航天员,三个“第一” 这次“神九”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三名航天员都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一:刘洋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景海鹏是第一位两进太空的航天员,刘旺是第一位真正操控飞船的人。  相似文献   

14.
《少儿科技》2012,(7):6-6
北京时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人预定轨道,顺利将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我国出征太空的首位女航天员刘洋送上太空。  相似文献   

15.
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交会对接,开启了中国的空间站时代,航天员在太空的饮食起居与地球上有什么不同?本文就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多角度的太空生活图景。"厨房""空调"一个不少只要将分装好的大米放入一个银白色的立体容器内,轻轻按下电源开关,再耐心地等上30分钟,一份香喷喷的米饭便冒着热  相似文献   

16.
追风人物     
正神州十三号航天员将在太空"出差"六个月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此次飞行任务中,中国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同时,航天员乘组将在太空"出差"六个月,"刷新"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相似文献   

17.
郑永辉 《科技潮》2000,(7):46-46
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使人类太空旅游变成现实。如果给你这样一个机会你准备好了吗?这里讲述“太空人”(目前仅指宇航员)的生活趣闻,也许会使你对人类有可能开始的太空旅游作些思想准备。怎样吃喝太空是个失重的环境,由于没有重力,所以在太空中吃喝饮食就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据悉,宇航员通常是站着吃食物和喝饮料的。但在太空舱中站住并非易事,要靠穿在脚上的鞋子的“吸盘”将身体吸在地板上才行;如果没有特殊的座椅,千万不能坐着进食与饮用,因为你的上半身会很自然地向后仰,试想,这样进食是很困难也很危险的。由于在失重的状态下吃喝不易,所以要求  相似文献   

18.
读书     
《中国神舟——从载人飞天到太空漫步》杨利伟成功翱翔太空两年后,又有两位航天员乘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飞上太空,3年后,又有3位航天员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并由一人实现太空行走。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正不断创造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展示了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吴丽颖 《青年科学》2008,(11):12-13
专家解读出舱"小插曲"飞船轨道舱的舱门从开启到完全打开,足足用了6分钟的时间。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说:"地面训练开门,不需要这么长时间。航天员在地面上虽然进行了大量模拟训练,但地面是无法完全模拟太空的失重和真空环境的,因而操作过程肯定会有差别。但这个过程加强了我们对太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随着“神舟”原列飞船一次又一升空,杨利伟、聂海胜这些男航天员是火了一个又一个。这次缍轮到女航天员啦,今年六月份,我国的“神舟九号”飞船就成功搭载一名女航天员上太空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