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王海明《新伦理学》一书的出版,是中国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新伦理学》新在哪里呢?它是一种怎样的新伦理?主要看来,新伦理的创新之处有5个方面:一、提出了伦理学的新体系;二、关于道德性质的新定位;三、关于道德标准的新表述;四、新人性论;五、新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2.
一个严肃的伦理学家,总是要构建体现自己个性和时代要求的伦理学方法体系。完整的伦理学方法体系由其哲学方法和研究方法两部分组成。王海明也不例外,他在《新伦理学》所创建的伦理学哲学方法即是当代新功利主义,它的实质内容就是由优良道德之价值体系、目的体系、标准体系、道德原则体系、规则体系和行为类型学说六部分内容整合生成的道德哲学。其具体的研究方法即是发现方法、证明方法、证实方法和建构方法。在这一研究方法体系中,发现方法是获得伦理学知识的基础方法,证明方法是对伦理学知识的真理性的理论的或逻辑的论证方法,证实方法是对伦理学知识的真理性的实践的检验方法。建构法是将通过证明或证实而得来的各种各样的伦理学知识(包括概念、判断、命题)予以创造性整合而构建出伦理学概念体系、理论体系、思想体系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3.
新伦理学的时代使命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质上言,学术始终是生命展开的进程,由此,理论永远没有终结与完美,唯一可以确信的是:学术的探索和理论的构建,始终标识为开始。一种学术,一种思考,一种由思考和思想而生成的理论,惟有当它具备了开始的精神品质与内在动力,它才真正称得上是一种学术、一种思考、一种思想、一种理论。新伦理学亦应如此:它伴随着王海明先生《新伦理学》的问世而开始了自我的神圣时代使命;它不断得到传播、理解、运用、批评及其向更新更广领域拓展的过程,则是担当自我责任迈向新征程的开始:新伦理学作为一种标志,一种象征,一种转向,就蕴含在它不断开始、不断起步这一过程之中。所以,新伦理学不是一种静态的理论,也不是一种已完成的思想,而是一种精神运动、思想运动和方法运动过程,在过程中展开与发展,在过程中丰富和提升、开掘与拓展,这就是新伦理学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4.
内容繁富的新伦理学,自有其严谨的逻辑体系。这个严谨逻辑体系的内在支撑,恰恰是休谟法则。休谟法则之所以具备这个功能,是在于它内蕴了人类伦理公理生成的全部条件。新伦理学就是以人类道德需要为前提,通过道德最终目的这一中介,从伦理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本性中推导出来伦理行为应该如何的伦理公理,然后对此一伦理公理构成的双重前提与结论予以全面确证,新伦理学逻辑展开的整体思路和理论体系的宏观构架在此确证中完整生成。  相似文献   

5.
伦理学就是给人们提供如何生活的知识和怎样为完善生活而行为的方法和途径的学问.因而,使人成为道德的人,构成了伦理学的道德目标.在这一道德目标规范下,伦理学必须为人能够成为道德的人提供必须的知识学和方法论.<新伦理学>同样需要以此为出发点,但它却沿着近代以来的科学伦理学路子,把目标锁定在创建科学的伦理学体系上,所追求的内在目的,是为时代存在发展提供优良道德体系和科学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新伦理学》最杰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创构起了全体的或者说科学的伦理学理论体系。但是,这一科学的伦理学理论体系,却是建立在全体的伦理学思想体系的整合性创造基础上的。没有思想体系的创新,根本不可能有理论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任何思想的生成,都是其历史要求与时代需要的个性化整合,<新伦理学>也不例外.王海明创建新伦理学,既追踪历史的脚步,又回应时代存在发展对人性的艰难复归.前者具体表述为他自觉续接五四以来之未竞"伦理革命"事业,理性反思完全无私的利他主义道德体系的历史谬误;后者展开为对"伦理应该"与"伦理必须"错位所形成的混乱的道德处境的清理,为构建全面引导、促进、激励社会存在发展的当代新功利主义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思想体系扫清道路.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道德伦理的新变化,并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和对信息伦理学的研究。文章对信息伦理学的创立、研究的内涵、职责、发展趋势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王海明在《新伦理学》中把伦理学的原初概念定位为"价值",并确立起"是-应该"之原初概念系统,这种思路显然不符合伦理事实本身。因为一切价值都产生于事实的土壤之中,伦理学的原初事实是人"因生而活、为活而生且生生不息"地谋求其生活之利益,因而,"利益"才构成伦理学的原初概念。伦理学的原初概念系统是以"利益"为核心、以权利与责任对等、利害与爱恨对等为两翼敞开形态,以其原初概念系统为观念土壤,生成"伦理行为",并通过"伦理行为"这个核心概念,生成出伦理学的"是-必须"系统和"必须-应该"系统:由"伦理行为"概念生发出伦理行为类型学说,由"是-必须"系统生发出"使人成为人"的道德规范体系,由"必须-应该"系统生发出"使人成为大人"的美德自励理论。  相似文献   

10.
环境伦理学并非仅仅是对传统伦理学的一种简单应用,它将自身的理论基础确立在科学陈述的事实基础上,因而与一般伦理学之间形成了明显的矛盾,并导致了对传统伦理理性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高校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如何,与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国家新世纪教育发展的战略,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然而,由于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职业道德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也不可回避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的许多问题不但对其自身的全面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阻碍,也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精神,甚至影响了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不利于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新世纪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体育伦理化管理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也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是建立在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之上,以文化为载体、以情感为纽带、以责任为底线的自主管理与民主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推进体育伦理化管理的基本途径是必须构建体育伦理化管理的文化体系、制度体系、政策体系、人才体系和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3.
王符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所著《潜夫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孝道伦理思想,概而言之,包括诸如"以顺志为本,以崇丧为末";"以致养为本,以华观为末";"以孝悌为本,以交游为末"等内容,这些思想在当今新农村伦理道德建设中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人的主体性及其道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主体性一直是西方近现代哲学的中心问题 ,也是现代文明的核心内容。人类主体积极、能动的创造性活动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 ,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的主体性活动由于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 ,必然要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其中 ,道德是主体实践活动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道德一方面制约人的行为 ,另一方面激励人们去追求和发展 ,为主体性的发挥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要具有高尚的师德。加强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体育道德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把体育道德混同于体育伦理,因而常从社会性的角度加以把握,夸大体育道德的社会功效,从而产生从属化、实然化、理想化的失范现象。诚然,人是体育道德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一切体育道德活动的内在依据,体育道德应落实到个人的精神世界,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规范体育道德,规范体育道德须具备纪律性、依恋性、实践性等要素。提出体育道德无须言教、不可积累等观点,旨在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7.
人性是伦理的土壤,每种伦理理论的构建,不管有没有意识到,都必须建立在明确的人性论基石上。《新伦理学》虽然花了很多笔墨来阐述人性问题,但最终没有涉及到人性问题本身。这在于王海明对人性本身的隔膜,在于他认同了道德人性论传统。客观地看,理性和道德都属于认知判断或价值判断,而人性却是生命存在之内在事实。以此来看,人性客观地敞开为生命存在之自然本性和文化本性两个维度六个扇面,由此生成以“生-利-爱”为轴心,以性爱、血缘为基石,以求群、适群、合群为敞开平台,以“生己-利己-爱己”和“生他-利他-爱他”为两翼生存扇面的人性方阵。这一人性方阵的行动敞开朝向,就是懒馋贪与勤俭智的对立统一运动。在这一对立统一运动的人性朝向进程中,人的利益追求行动和生活是适度乃善,逾度则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