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误诊情况及原因分析,其中7例属无痛型或疼痛部位不典型心梗,3例属疼痛性心梗,提醒急救医生要注意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的非典型表现及加强医院急诊室建设。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误诊、漏诊原因,降低临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总参保健处在2011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18例老年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误诊、漏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误诊、漏诊患者中误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2例,心功能不全2例,急性上腹痛2例,脑血管病2例,肺源性心脏病2例,感染性休克1例,急性咽痛1例,急性肠炎1例;仅诊断其他部位心肌梗死而漏诊急性右室心肌梗死者5例。结论老年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发生误诊、漏诊,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警惕,仔细辨认尽力减少误漏诊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并不少见,因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长期以来一直是心血管内科医师在急诊工作中重视的问题。及时、正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典型心肌梗死发作者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结合心电图等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但非典型心绞痛患者延误诊断亦非罕见。一般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非典型心绞痛型达1/6~1/3。而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非典型心绞痛型的发病率可为30.2%,无症状型更是高达42%,而典型心绞痛型仅占20%。  相似文献   

4.
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附30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0例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进行临床分析并随机与30例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和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相比,非典型急件心肌梗死泵衰竭作为首发病状增多(66.3%,P<0.01),并发心源性休克显增多(P<0.05),多伴有糖尿病(26.7%,6.7%,P<0.05),以老年人多见,病死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结果说明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很严重,必须积极而又慎重地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5.
古丽巴哈  罗仁  杜晓强 《山东医药》2010,50(32):109-109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不典型表现以非典型胸痛、呼吸困难多见,少数可表现为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出汗、头晕及认知障碍等,易造成漏诊及误诊。2003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内科住院治疗误、漏诊老年AMI患者8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逐渐增多,而老年AMI的临床表现常常不典型,易误诊漏诊,且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要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尤其是心电图中不常见的非典型MI诊断水平十分重要,兹报告1例V2~V4导联出现缺血型ST段压低的右后侧壁MI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逐渐增多,而老年AMI的临床表现常常不典型,易误诊漏诊,且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要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尤其是心电图中不常见的非典型MI诊断水平十分重要,兹报告1例V2~V4导联出现缺血型ST段压低的右后侧壁MI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0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表现为无痛性梗死多(27%),合并心力衰竭多(30%),合并意识障碍多(10%),再梗死多(21%),病死率高(17%)。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多不典型,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并不少见,因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长期以来一直是急诊内科医师在急诊工作中重视的问题。及时、正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对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典型心肌梗死发作者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结合心电图等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但非典犁心绞痛患者延误诊断亦非罕见。一般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非典型心绞痛型达1/6-1/3。而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非典型心绞痛型的发病率可为30.2%,无症状型更是高达42%,而典型心绞痛型仅占20%。  相似文献   

10.
1994年4月-2006年6月我院门诊及住院共治疗19例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病例,现将其病例资料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老年心肌梗死常因多种合并症而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临床上遇到上腹痛的老年患者,即使平时心电图正常,也应考虑不稳定型心绞痛。笔者曾遇1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为溃疡病患者,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多不明显,易与临床其他疾病误诊、误治,现将我院误诊的3例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方法全部病例为我院近5年问所收治392例AMI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非老年(〈60岁)98例,老年(≥60岁)294例,老年临床表现典型者219例,非典型者75例,并着重对非典型患者的资料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老年非典型AMI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归纳为8个亚型,分别是:(1)无痛型26例(34.6%),(2)异位痛型22例(29.3%),(3)心衰型6例(8.0%),(4)心律失常型5例(6.6%),(5)中枢型5例(6.6%),(6)周围型4例(5.3%),(7)肺型4例(5.3%),(8)腹型3例(4.0%);本组病例误(漏)诊情况:非老年病例门(急)诊正确诊断率100%,老年典型病例,误(漏)诊9例(4.1%),老年非典型病例,误(漏)诊13例(17.3%);预后:非老年组全部临床治愈出院,老年典型组死亡16例(7.3%),老年非典型组死亡12例(16.0%)。结论充分认识老年AMI患者中的不典型表现,只有将临床表现、ECG演变、心肌酶学改变进行综合性分析.才能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的原因。方法选取1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按年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0例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对照组92例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下,对患者的胸痛、并发症、心肌梗死的部位、心电图改变以及病死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对照组胸痛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病发中急性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肺内感染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病死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高于年轻患者,加强心电图的检查和运用,对帮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确认病情和减少误诊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筱文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1):1081-1082
近年来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有所增加,但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困难,易误诊。本文对96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性肺心病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3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伴有较多其它系统的症状,心电图常不典型,非Q波急性心肌梗死8例,占21.5%。38例患者,治愈30例,死亡8例,治愈率78.9,死亡率21.1%。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不典型,常无典型胸痛,非Q波急性心肌梗死常见,以其它系统症状较突出,并发病多,误诊率高,死亡率高,预后差,及早诊断采取预见性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误诊原因,提出处理对策。方法 对306例已确诊的AMI分为老年组(≥60岁A组)及非老年组(<59岁B组),分析两组的发病特点、心电图(ECG)改变、误诊原因、误诊率。结果 A组非典型胸痛发生率较高(28.2%),以意识障碍等症状为主要发病特点,常常误诊为心脏以外的疾病,非Q波ST段抬高明显高于B组(P<0.025)。结论 A组常缺乏典型胸痛,造成误诊率明显增高;及时做心电图及酶学检查,可防止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心肌梗死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29例(43.28%)和肿瘤18例(26.87%)最常见,急性胃粘膜病变12例(17.91%)也占有重要地位。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首发症状不典型,无痛性心肌梗死34例(50.75%)和无Q波急性心肌梗死51例(76.12%)多见,易于漏诊、误诊而影响其预后;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的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前(73.13%),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心律失常47例(70.15%);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25例(37.31%);急性脑血管意外19例(28.36%);多脏器功能衰竭11例(16、42%);死亡15例(22.39%)。结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不典型,无痛性心肌梗死和无Q波急性心肌梗死多见,易于漏诊、误诊。在治疗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过程中,应警惕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积极加强病因、支持治疗,防治并发症,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心内科2001年1月~2005年9月收治的6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16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后12h内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率、4周病死率及溶栓治疗的并发症。结果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例,冠脉再通7例,再通率43.8%。急性心肌梗死4h内溶栓再通率最高,差异有显著性。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栓治疗出血并发症轻微,无中重度出血并发症。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降低4周病死率,溶栓距发病4h内血管再通效果最好。溶栓出血并发症轻微,针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正>急性心肌梗死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都有着严重的威胁,然而临床有一半左右的患者会由于该病症的不明显性而发生误诊或漏诊等问题〔1〕。本文就急诊复苏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的老年患者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老年患者80例。男47例,女33例;年龄6087(平均72.5)岁。所有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