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许志伟 《小氮肥》2011,(11):9-12
0前言 目前,氮肥企业中半水煤气、变换气脱硫广泛采用湿式氧化法。随着煤化工产业规模化的整合,大批以煤为原料的氮肥企业从“18·30”系统扩大到“24·40”或“40·60”系统,部分企业脱硫系统配置已不能与其相适应,导致原料气压缩机换热器和变换气体换热器堵塞,氨系统负荷达不到设计能力,设备腐蚀严重,脱硫催化剂和吸附剂消耗高;有的企业脱硫系统存在脱硫效率低、出口气体中硫化氢含量不稳定、脱硫塔压差高、被迫停车清塔等现象。笔者就3家氮肥企业脱硫系统的工艺、主要消耗数据及运行情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造气是氮肥企业的“龙头”工序,在整个合成氨生产过程中60%以上的能耗是在造气消耗掉的,故其古据的成本比重较人,造气工序运行的好坏、消耗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成本和效益的高低。而影响造气原料消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原料方而的原因,也有设备及操作上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小氮肥企业煤气炉发气量高、消耗低,与中型氮肥企业相比优势明显,前者在工艺和设备上形成了一个合理的体系,这个“造气体系”的形成有着它独特的历史和背景,中氮企业在向小氮企业学习,实施技术改造和革新的过程中,应把小氮肥企业造气经验作为一个体系加以分析。指出中氮肥企业造气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可从改善炉箅破渣和炉下排渣能力、调整时间分配,降低上部温度,提高下部温度,增加煤气炉高度,提高碳层高度以及工艺流程4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小氮肥企业煤气炉发气量高、消耗低,与中型氮肥企业相比优势明显,前者在工艺和设备上形成了一个合理的体系,这个"造气体系"的形成有着它独特的历史和背景,中氮企业在向小氮企业学习,实施技术改造和革新的过程中,应把小氮肥企业造气经验作为一个体系加以分析。指出中氮肥企业造气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可从改善炉箅破渣和炉下排渣能力、调整时间分配,降低上部温度,提高下部温度,增加煤气炉高度,提高碳层高度以及工艺流程4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0前言湖南宜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湖南宜化公司)主要采用Φ3 000 mm和Φ3 300 mm造气炉。改造前,以腐植酸煤棒为原料,采用固定层间歇式煤气化,工艺流程沿用20世纪50至60年代普遍采用的模式,因设备庞杂、流程冗长、系统热损失大和阻力大,故煤气炉气化强度低、消耗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与小氮肥企业相比,中氮肥企业煤耗普遍较高,其原因之一是小氮肥企业普遍采用低上行温度(低于340℃)操作,同时采用先进的显热回收  相似文献   

6.
化肥生产形势自1997年第3次滑坡以来,一直处于低谷。特别是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以后,化肥形势更加严峻。为了生存和发展,许多企业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从降低化肥生产成本着手,狠抓造气技术改造工作。尤其是中氮肥煤造气工序中,存在工艺流程落后,设备陈旧、余热回收不完全等诸多缺陷,因而煤耗高、气化强度低,长期影响着中氮肥生产的发展和企业的效益。近年来,个别厂对中氮肥余热回收装置和工艺流程以及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在技术改造时,重点放在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上。原化工部化肥司负责人王文善司长在2001年11月厦门全国化肥会议上指出:“中氮肥行业必须进行技术改造,不断造就是等死,改造得不好就是找死,一定要改造得好才有出路,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7.
间歇式造气的最佳温度及控制方法白宝珍刘良龙(河北省石油化工研究所石家庄市050031石家庄化肥厂石家庄市050041)间歇式造气在氮肥工业半水煤气生产中占很大的比例,在合成氨成本中,造气成本也高达60%左右。因此,降低造气消耗是降低合成氨成本之举足轻...  相似文献   

8.
胡新田  田建军 《小氮肥》2002,30(1):9-11
近几年来化肥价值不断下滑,白煤价格却又持续上涨,对小氮肥行业无疑是雪上加霜,造气能耗要占化肥厂总能耗的60%,如何用新技术对造气进行改造以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无疑是目前各小氮肥厂得以生存的首选道路,更改原料路线虽然所产化肥成本降低,但一次性投资太大,小氮肥企业无力承受,我公司经过多方调研,并与多家高校联系,最终决定采用河北科技大学德隆技术开发公司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加煤技术对造气工段进行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9.
0 前言 当前我国小型氮肥企业和部分大、中型氮肥企业仍以煤为原料进行氨的合成.20世纪60~70年代氮肥企业刚刚兴建时,合成1 t氨需要消耗2.0~2.5 t的焦炭,后来经过一系列设备、工艺及原料等的改造,原料煤(无烟煤)的吨氨消耗量大多降到1.3~1.4 t以下.  相似文献   

10.
对萃取精制三聚甲醛生产工艺中苯溶液消耗过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引起苯消耗过高的主要原因分层器界位波动提出改造方案,通过在三聚甲醛生产设备苯水分层器中增加聚结器,提高萃取精馏过程中苯水分层效率,以达到降低聚甲醛装置中苯的消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氮肥行业的现状,制定节能减排的目标,阐述只有采用创新技术才能推动氮肥行业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道路,并介绍4个节能减排先进化肥企业。  相似文献   

12.
徐先荣 《气体净化》2009,9(3):18-21
本文简要介绍了粉煤气化配套装置低温甲醇洗工艺,对装置运行过程中的甲醇消耗过高问题进行分析并改造,结果表明:放空尾气夹带甲醇是消耗高的主要原因,工艺参数的控制也是甲醇消耗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技术改造和工艺参数优化降低了甲醇消耗。  相似文献   

13.
1 概述目前,我国小氮肥造气炉程序控制绝大部分采用机械式控制机、气动逻辑式控制机和其它类型的电子式和电子—机械式控制机。启动阀门动作的动力源基本分为两大类:水压式0.8MPa和气压式0.8MPa,这些控制技术虽然能满足主产上的需要,但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a.电能消耗大,水压系统一般动力消耗为30~50kw,气压系统一般动力消耗为45~75kw;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省小氮肥厂的产量占全省氮肥总产量的70%以上,为发展农业生产作出了较大贡献。但是,小氮肥厂的两煤消耗是相当高的。据去年十个地区的不完全统计,每吨合成氨平均两煤消耗达3.5~4.5吨左右,其中燃料煤消耗达1.5~2吨左右。全国小氮肥第四次技术改造经验交流会议暂定的消耗先进指标为:每吨合成氨两煤消耗小于2.5吨,其中原料煤小于1.6吨,燃料煤小于0.9吨。可见,我们的差距是很大的。其主要原因之一,与现有锅炉炉型及其燃用的煤种不相适应有很大的关系。现就此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在以煤为原料的氮肥企业中,造气工段消耗占整个合成氨系统消耗的60%~70%。我公司建于2008年3月的6台Ф2 800 mm煤气发生炉由于设计不合理,运行一直不正常。2010年3月,公司利用化肥需求淡季对该6台炉进行了彻底的技术改造。现将煤气炉改造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浅谈煤造气新技术应用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恒 《化肥工业》2001,28(3):9-14,17
介绍了近年内中小型氮肥厂在煤造气工序中技术改造所取得的成果,并重点对中氮肥工艺流程存在的问题和小氮肥工艺流程改造后的优点,煤气炉扩径后附属设备的配套,专用炉算的选用,空气鼓风机选型,微机换代,余热锅炉更新,自动加焦机的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小氮肥生产企业造气工段的设备概况,提出了造气过程中采用微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及主要设计技术,并对系统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18.
我省小氮肥是支援农业的一支重要力量,粉碎“四人帮”以来,产量不断上升,消耗与成本不断下降,79年产量将仍占总量的2/3左右,但由于工艺设备上的原因,原材料、电力、备品备件、维修材料供应上的困难,加之管理上的问题,致使小氮肥目前还存在着消耗高、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事故多等不良状况,为了改变这一状态,化肥战线上的同志们群策群力,做了许多工作,这里仅提一些管见,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我区小氮肥节能工作概况 我区现有小氮肥厂11个,合成氨生产能力13.5万吨,每年消耗能源量共计30万吨标煤左右。是自治区耗能大户之一。煤电是小氮肥厂的主要原料和动力。其消耗占产品成本的70%左右。因此,节能降耗是提高小氮肥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几年来,全区小氮肥坚持以节能降耗为中心,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方针,从83年起分期分批进行了节能技术改造。淘汰了耗能高,能力小的设备与落后工艺流程。目前各厂基本上形成了较经济合理的规模。技  相似文献   

20.
据美国里奇兰的一个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贝里说,藻类也许可作为氮肥的代用品。在全部农用工业品的生产消耗能量中,氮肥生产的耗能量约占80%,如果藻类代替氮肥获得成功,便可将这些能量节省下来。目前他们正在对几种兰——绿藻进行观察,这种藻可从空气中捕获氮素,并使其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