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国以来中长期科技规划的理念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规划理念反映了人们对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和科技规划自身规律的理解。从规划文本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建国以来中长期科技规划功利性理念占主导地位。功利性理念源于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结果,并由中国科学技术的实际状况决定。中国科技规划采取功利性理念是种现实性选择,但是也存在较大的偏失,在谋求近期效用的同时,却不利于科学技术的长远发展。对科技规划功利性理念的理解要做精细化分析,同时需要引入更多地哲学思维。  相似文献   

2.
《1963-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是于1963年制定的第二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对中国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重要规划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1963-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年科技规划》)是在《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以下简称《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所确定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的基础上,于1963年制定的第二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聂荣臻在回顾该规划的制定及执行情况时说:"当时制定新的《十年科技规划》,总的目标就是要赶上60年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1956年制定的"十二年科技规划",使中国在短短七八年时间内,跨入现代科学几乎所有领域的大门,但其"台前幕后"的故事至今鲜为人知. 1956年1月,中共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 同年开始实施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下称"十二年科技规划")成为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新起点. "'十二年科技规划'被公认为中国科技发展规划史上的成功案例.但在制定这一规划过程中发生在'台前幕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吴明瑜说.  相似文献   

4.
影响深远的《1963-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3-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是在<1956-1967年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所确定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的基础上,于1963年制定的第二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该规划的实施虽然被"文化大革命"打断,但是这个规划是经历了"反右"、"大跃进"和苏联单方面撕毁援助合同等曲折后中国科研工作的一个新的起点.规划方向明确,目标、任务合理,切实可行,执行措施有力,对指导我国科技事业的稳定发展,起到重要的历史作用.经过60年代初期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广大科技人员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勇敢地挑起重担,努力开展规划规定的研究工作.从总体来看,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在执行的初期,进展顺利,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使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高.1966年6月开始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冲击使规划的执行基本陷入停顿,但<十年科学规划>的一些指导思想和为实现<十年科学规划>所制定的一些措施,其发生作用的时间并不局限在执行规划的那三年,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十年科学规划>一直影响着中国科技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科学技术的规划和计划起了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央集中的计划的利弊得失,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对于计划是否会妨碍科学上的自由思想,也有人有疑虑。本文想就中国制订科技发展规划的做法及其效果,作一些探讨。同时,规划也是一系列目标抉择的集中体现,从中可以看出重大研究与发展项目的决策过程。科技发展的三次长期规划中国曾经编制过三次全国性的科学技术发展长期规划,这就是一九五六年的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一九六三年的一九六三——一九七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  相似文献   

6.
<正>我主要谈973计划和国家新型基础研究支持体系。1997年3月2日在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上,朱光亚先生回顾了1956年制定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过程,总结了在规划指导下"两弹一星"等科技领域的历史性突破。与会科技界的政协委员一致强烈呼吁加强基础研究,遵循科学规律,制定独立指导我国基础科研发展的规划。同年6月4日,原国家科技领导小组决定制定《国家重点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诞生在科学的春天里,自此,我国科学技术名词事业蓬勃兴起,我国科技名词统一工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统一的科技名词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经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审定、公布科技名词。它的任务是制定我国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原则和规划;组织科学技术各领域的名词审定、公布及协调、应用推广工作;开展海峡两岸及华语地区科学技术名词的交流、协调和统一工作;组织开展中国  相似文献   

8.
科技发展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规划便成为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管理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模式,曾经并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截至目前,国内科技发展规划的理论研究却远远落后于实践发展。本文首先构建了科技发展规划的基本模型,进而,以此模型为基础,认为科技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公共政策学理论以及科学技术哲学与技术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以保证科技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次科技规划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中国成立后已有过7个科技发展规划,这些规划对中国科技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作用,已有对这些规划的研究主要集中于<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和<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文章从科技政策史的取向对相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规划的个案研究、规划的演变研究和其他专题研究三方面尚待深入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科技要闻     
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发布科技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研究制订的《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日前正式发布。该规划的核心要务是全面部署和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各项重点任务。该规划提出了“一条主线、五项突破、六个统筹”的总体思路,即以自主创新为主线;力争在约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制约我国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薄弱环节、限制自主创新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阻碍自主创新的政策束缚、不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制约等五方面实现突破;同时坚持统筹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统筹科…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科技奖励制度是国家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科技奖励制度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无疑会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本文试对我国现行科技奖励制度的现状作一初步分析,并根据科技奖励的一般社会功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提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发展科技的指导思想:从延安时期到建国初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讨论了延安时期和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发展科技的指导思想。作者认为,这两个时期共产党发展科技的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即:强调发展科学技术为现实需要和国家建设服务。其原因在于:在这两个时期共产党面临着相似的严峻形势,同时延安时期培养的科技干部在建国以后的科技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这一强调科学技术功利性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还指出:延安时期就已萌发的对科技工作统一规划和管理的思想,在建国初期吸收了苏联的科技规划工作经验后,终于使科技发展规划成为了整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还论及中国共产党为更好地领导科技事业而对知识分子进行改造和利用所作的尝试和努力。  相似文献   

13.
科技要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3(1)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3(1)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结果公布…………………………3(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3(2)今后15年我国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目标及总体部署………3(2)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3(2)我国基础研究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将部署六大任务……………3(2)胡锦…  相似文献   

14.
《1963—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是在《1956—1967年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所确定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的基础上,于1963年制定的第二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该规划的实施虽然被“文化大革命”打断,但是这个规划是经历了“反右”、“大跃进”和苏联单方面撕毁援助合同等曲折后中国科研工作的一个新的起点。规划方向明确,目标、任务合理,切实可行,执行措施有力,对指导我国科技事业的稳定发展,起到重要的历史作用。经过60年代初期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广大科技人员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勇敢地挑起重担,努力开展规划规定的研究工作。从总体来看,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在执行的初期,进展顺利,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使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高。1966年6月开始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冲击使规划的执行基本陷入停顿,但《十年科学规划》的一些指导思想和为实现《十年科学规划》所制定的一些措施,其发生作用的时间并不局限在执行规划的那三年,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十年科学规划》一直影响着中国科技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1950年代中期开始,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我国制定了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部署了一批科学技术的发展任务。这次规划,打破了常规的按学科分类组织科学技术研究机构的方法,而是按国家建设的需要,提出需要完成的科学技术"任务",并以此为核心,组织科研力量,建设科研机构,承担这些"任务"。并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建设起诸多学科的基础。这种科研活动的组织方法被称为"以任务带学科",曾被我国的许多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采用。"任务"能为学科的发展带来资源,能为学科的发展引导方向,但也可能限制学科的发展。本文以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初期发展为例,考察任务带学科的实际过程,并对任务与学科的关系进行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讨论了延安时期和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发展科技的指导思想。作者认为,这两个时期共产党发展的科技的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即:强调发展科学技术为现实需要和国家建设服务。其原因在于:在这两个时期共产党面临着相似的严峻形势,同时延安时期培养的科技干部在建国以后的科技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这一强调科学技术功利性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还指出:延安时期就已萌发的对科技工作统一规划和管理的思想,在建国初期吸收了苏联的科技规划工作经验后,终于使科技发展规划成为整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还论及中国共产党为更好地领导科技事业而对知识分子进行改造和利用所作的尝试和努力。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1997年6月4日,原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决定制定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原国家科委会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组织专家深入研究了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对科学技术的战略需求,分析了现代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制定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并于1998年开始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973计划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公共安全和科技发展中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在世界科学发展的前沿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原始性创新成果,为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3):61-63
浙江省国境安全检验检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为"国境平台")始建于2006年,是浙江省科技系统为贯彻落实<2004~1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和<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与"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政府搭建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为总体要求而投入搭建的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创新服务平台之一,也是地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记者:请您谈一下科技名词规范化对当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 路甬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名词工作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根据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需要,1985年由科学技术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建立了我国专门负责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公布工作的机构——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  相似文献   

20.
正全国科技名词委编纂《中华科学技术大词典》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是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领域取得的一个新成果、拓展的一条新路径。全国科技名词委自1985年成立至今,已经在基础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审定公布了140多种科技名词,出版了30多种海峡两岸科技名词书,初步形成了我国的科学技术名词体系。为此,广大专家学者付出了巨大的智慧与辛勤的劳作,这些成果需要通过各种形式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