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引言核动力工厂、研究性反应堆、燃料元件加工厂、放射性废物库或加工厂等核设施,可能排放一些放射性残渣物到各自的环境中。这些放射性物质发射出的辐射可能使人们受到外照射和内照射。核设施的放射性辐射物只是公众受到的人为辐照的一部分。公众受到的辐照主要还是来源于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电离辐射源和X射线的应用,以及地面上进行核武器试验的落下灰。  相似文献   

2.
<正>对核设施烟囱放射性气态流出物排放进行监测,获得核设施向环境排放的放射性物质的量,判断流出物排放是否满足管理限值要求并及时发现异常,是保障核设施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对核设施烟囱内的气态流出物需连续取样,采取在线监测或实验室分析测量;由于排放的放射性物质在烟囱中分布可能不均匀,在取样管道中发生沉  相似文献   

3.
反应堆等其他重要核设施所产生的气载放射性微粒物(P)、放射性碘(I)和放射性气体(G),通常简称为PIG.这类气载放射性物质,不仅存在于场所空气中,是场所空气的重要放射性污染源;也存在于核设施各类排放空气流中,是烟囱排放的重要监测对象.对于PIG的监测,通常是智能化的"在线"式自动监测,用采样与测量同时进行的累积式监测方法.对这种监测方法给以简单介绍后,主要对这类监测中放射性微粒物的数据处理方法,也即对如何正确报告放射性微粒物的监测结果的方法给予了研究和讨论.弄清这些问题,不仅是PIG监测仪器研制中正确设计运作模式和数据处理软件的基础,也是检测或验证PIG监测系统是否正确运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1989-1991年环境辐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北京市1989-1991年环境辐射监测的方法和结果。监测结果表明,环境γ辐射水平、土壤和水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与北京市(1986-1987年)环境放射性水平调查结果无明显差异。对本市有关核设施和同位素应用单位的监测结果表明,其环境放射性属正常本底水平,只有个别单位的局部地区,土壤和水受到轻微污染,均作了妥善处理,防止和清除了放射性物质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
【英国《核能》1984年2月号第3页报道】根据1960年放射性物质法的要求,英国洛斯托夫特水产研究所一直监测向海中排放的放射性废物。这种监测独立于核设施经营者所进行的类似监测。后者是核设施向海  相似文献   

6.
模块化γ和中子放射性物质检测装置主要用于核设施、机场、海关以及其它重要设施和单位的出入口处,用于对通过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放射性检测,以检查通过的人员和车辆是否携带含有γ和中子的放射性物质。  相似文献   

7.
本项研究探讨和设计了各种不同放射自显影术在体内污染放射性物质的代谢研究中的运用。考虑针对污染放射性物质的代谢特点和行径动态的不同,可以设计具体运用不同水平的放射自显影术,如整体水平的、脏器水平的、细胞水平的和亚细胞水平的各种放射自显影术来观察体内污染放射性物质的代谢研究。应该指出,为了揭示放射性污染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的存在形式,需要运用不同的组织固定操作法,如在石蜡包埋组织固定放射自显影术的操作中,可充分洗脱在组织中呈游离态的放射性污染物,而只保留与蛋白质呈牢固结合态的;至于在冰冻组织固定放射自显影术的操作中,则可完全防止放射性污染物在组织中的扩散或易位,可以保留机体在生存状态时的放射性物质代谢的确切行径和强度。尤其是摸索成功双标记放射自显影术和荧光增敏放射自显影术在代谢研究中的运用,显著提高了对体内污染放射性物质代谢检测的灵敏度和分辨力。至于色层分析放射自显影术在探讨体内污染放射性物质的分解代谢产物中的运用,更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华龙一号"核电厂严重事故下气载放射性排放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先进性,开展了"华龙一号"严重事故下气载放射性排放控制研究。首先,介绍了核电厂中放射性物质的产生及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的4个途径。其次,阐述了放射性物质的主要去除机制,包括自然沉积、池式洗涤、过滤和喷淋等,以及各去除机制所涉及的气溶胶行为如气溶胶凝聚、气溶胶沉积和吸湿效应、碘化学反应等,和各去除机制所应用的设备或系统。然后,梳理了"华龙一号"在严重事故工况下所采用的几种放射性释放控制和管理措施,包括双层安全壳与环形空间通风系统、安全壳喷淋系统、安全壳过滤排放系统和严重事故管理导则中针对安全壳旁通释放的管理策略,并对不同措施控制放射性释放的效果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显示采用相关放射性释放控制措施比未采用时向环境的放射性物质释放能够降低1~3个数量级,说明"华龙一号"的设计及严重事故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事故下的放射性后果,从而减少气载放射性排放对公众和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包头市环境陆地γ剂量率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包头市所属白云鄂博矿平均伴生0.04%和0.001%铀放射性物质,是典型伴生矿。在采矿、选矿、钢铁和稀土冶炼等生产中,钍元素随烟尘、废水和废渣排放至环境中,造成放射性污染。本文根据1996-1998年对包头市陆地γ辐射剂量率进行的调查监测结果,对包头市及白云鄂博矿区环境放射性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核能工业和核技术应用的发展 ,人们对放射性物质向环境排放的管理越来越重视 ,要求对处置放射性废物过程中可能对人和野生动植物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要对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所致辐照剂量进行评价 ,一定型式的环境评价模式是必不可少的。本文综合近年来辐射防护和放射生态学研究的进展 ,对建立辐射剂量评价模式的基本要求和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初步归纳。  相似文献   

11.
随着核能工业和核技术应用的发展,人们对放射性物质向环境排放的管理越来越重视,要求对处置放射性废物过程中可能对人和野生动植物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要对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所致辐照剂量进行评价,一定形式的环境评价模式是必不可少的。本文综合近年来辐射防护和放射生态学研究的进展,对建立辐射剂量评价模式的基本要求和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初步归纳。  相似文献   

12.
随着核能工业和核技术应用的发展,人们对放射性物质向环境排放的管理越来越重视,要求对处置放射性废物过程中可能对人和野生动植物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要对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所致辐照剂量进行评价,一定型式的环境评价模式是必不可少的。本文综合近年来辐射防护和放射生态学研究的进展,对建立辐射剂量评价模式的基本要求和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初步归纳。  相似文献   

13.
根据核电站、铀矿山采冶地区周围环境和没有大型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对照区环境大气气溶胶的放射性监测结果,统计分析了广东省内大亚湾核电、阳江核电、铀矿山、广州市、茂名市、韶关市、台山核电(暂未运行)周围环境大气气溶胶总α、总β和7Be的活度浓度,比较了核设施运行前后和日本核事故期间环境大气气溶胶放射性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在黑暗环境中显示仪表指示常采用荧光技术.某工厂夜光车间是利用掺人放射性物质的荧光粉对玻璃制品进行涂抹、描绘等工艺加工的生产车间.由于荧光粉中掺人放射性物质226Ra、40K,226Ra、40K在自发衰变过程中会放出α、β、γ射线,对人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大剂量或累计照射会对人类造成一定辐射影响.因此,工作时应严防人为等意外因素可能造成超安全计量的放射性损害.为确保夜光车间工作人员和公众人身健康与安全,必须定期对夜光车间及周围环境进行放射性监测与评价.通过环境放射性监测,分析环境辐射水平,寻找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保障人体健康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杨佳音  王勇 《辐射防护》2018,38(2):123-131
中国实验快堆是我国建设的第一座钠冷快中子反应堆,2014年实现满功率运行。本文主要阐述中国实验快堆气载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堆内迁移以及向环境释放的路径,得出正常工况以及事故工况下放射性物质通过哪些路径向环境排放,目的是有助于了解中国实验快堆通过哪些路径对环境产生放射性影响,从而建立并保持对放射性危害的有效防御,以保护人员、社会和环境免受危害,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接受超剂量的放射性照射。  相似文献   

16.
模块化放射性检测装置是一种用来检测人员和车辆是否非法携带核材料或其它放射性物质的装置。该装置可用于核设施的出入口处,也可用于机场、海关、火车站以及其他重要场所,对进出的人员和车辆等进行放射性检查。  相似文献   

17.
核电链生命周期的放射性物质排放,不仅包括铀矿开采和水冶、铀纯化和转化、铀同位素分离、核燃料元件制造、核电站运行、后处理和固体废物处置等活动的直接排放,也包括水泥、钢铁和电能消耗的间接排放。本文结合厂址环境特征,对核电链生命周期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放射性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2001-2005年、2006-2010年和2011-2013年期间,我国核电链生命周期流出物排放(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所致的归一化公众集体剂量分别为7.88、6.31、4.63 人•Sv•(GW•a)-1。直接排放所致剂量水平远高于间接排放,其中,集体剂量的90%来自铀矿开采和水冶,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有必要进一步提高我国采铀工艺技术,减少放射性物质向环境的排放。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职业受照人群的健康状况,实现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的宏观管理,对我国部分放射性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职业受照人群死亡率调查,采用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死因追踪调查,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比;慢性病发病率调查指标为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健康状况调查的指标主要包括眼晶体混浊,细胞遗传学指标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肝脏损伤指标,免疫球蛋白,肾功能检测等。调查结果表明,职业受照人群死亡率低于全国或当地水平;慢性病发病率低于或与全国慢性病发病水平接近;个别职工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超出实验室正常值。初步认为,在目前的防护条件下的放射性作业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M310改进型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排放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电厂放射性气态流出物是通过核电厂烟囱向环境排放,放射性废水通过核电厂废水排放渠向受纳水体(如大海、河流、湖泊)排放,此外还可能通过车辆或人员从核电厂带出少量污染物。为对上述排向环境的废物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设计了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监测设备。M310改进型核电厂对放射性物质向环境的释放管理和控制是严格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解读核设施放射性流出物释放的ALARA和BAT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核设施放射性流出物释放最优化方面的ALARA和BAT这两个重要概念的理解,结合现存核设施放射性流出物的特征和污染消减技术,本文阐述了核设施放射性流出物排放的浓度控制原则,即以流出物消减的最佳可行技术为前提,引入良好的工程实践,适当考虑厂址条件等外部因素对流出物释放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