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把黄宗羲的诗论置于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发展的长河中,以承传与创新为着眼点,从诗歌创作论、诗歌本体论、诗歌功用论与诗歌批评论等几方面对黄宗羲的诗歌理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并对其诗论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给予较为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对于诗歌中的境或景的认识,中国古代诗论历来有所不同,可大致分为造境论与实境论两种。本文试图从诗歌创作与批评的一般规律出发,对诗歌创作中的造境现象与中国古代诗歌批评中的造境理论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政教审美原则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诗歌理论批评对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阐说;二是词学理论批评对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阐说;三是散文理论批评对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阚说。上述三个维面,其论说的内容都主要围绕中和之美、微婉合度、温柔敦厚等论题加以展开。它们相互生发、相互共构、相互融通,共同构建出了我国古代文学批评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骨架。  相似文献   

4.
朝鲜诗家李瀷审美批评视野中的李白诗歌论,包括李白诗歌的源流、李白诗歌的意象、李白与其他诗人的比较等内容,构成了较为完整的诗歌理论批评体系,给我们提供了研究李白的域外的诗评视角与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唐诗评选》中的评语为论唐诗者征引不辍,但对此书整体的批评观,学界却鲜有论及。作为一部诗歌评选著作,《唐诗评选》在诗歌的取舍褒贬之间体现出了“以平为贵”的批评观,此批评观涵摄了诗歌的风格、情感、结构和语言等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6.
钟嵘提出“滋味”说,上承前人乐味论,下启司空图辨味论,对我国古代诗学批评中以味论诗的辨味批评的出现作角重大。钟嵘不仅对“滋味”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而且把其作为自己诗歌批评的标尺,在批评实践中予以贯彻。“滋味”是钟嵘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范畴,在现代批评的语境下,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金泽荣不仅创作了大量反映爱国精神的诗歌与散文,在文学理论方面也建树颇丰。对他的文学范畴论、创作审美论、批评鉴赏论进行研究,可以完善东方文论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8.
宋代诗学批评对欧阳修人格襟怀及其文学成就予以了高标,对其诗歌审美特征进行了探析,对其诗学渊源也予以了辨分。这为后世诗学批评欧阳修论建构出了广阔的空间,也潜在地揭示了宋代诗歌的审美特征及其创作走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解构主义批评理论中意义不确定性论,对20世纪美国"非正式的桂冠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的诗歌进行重新的审视与分析,指出诗歌中大量隐喻、提喻的使用彰显了诗歌语言意义的模糊性,从而使得诗歌主题在语言本身所产生的多义中得到解构。  相似文献   

10.
意象思维是中国古代特有一种思维方式,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诗学评论,即通过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思。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无疑就是其中的美学典范,文本中有着大量的精炼性词组构成的密集意象群,以此来体现古典文人的诗歌创作论和诗歌批评论。同时由于司空图的妙笔生花,《诗品》集诗学与诗歌一体的文本特殊性,又分析了《诗品》意象下所隐含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