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不同地点和播期对稻米淀粉 RVA谱特性的影响。[方法]以不同生态类型的5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在江苏省4个不同纬度地点,通过分7期播种试验研究稻米淀粉 RVA谱特征值的差异。[结果]峰值时间在地点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外,其他特征值在地点、播期和品种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多数特征值以品种对其影响最大。不同生态条件间淀粉 RVA谱特性差异明显,但随纬度变化趋势不明显。其中,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由大到小均为淮安点>苏州点>连云港点>扬州点。冷胶黏度和回复值呈北高南低趋势。消减值随纬度的升高呈增加趋势。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在不同纬度间变化较小。随播期的推迟,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和峰值时间呈减小趋势,消减值和回复值呈增加趋势,崩解值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糊化温度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 RVA谱特征值在江苏省北部地区受播期影响较大。消减值的变异系数最大,峰值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小。5个品种中以南粳46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最高,消减值和回复值最低,其 RVA谱特性最优,蒸煮食味品质最好。连粳4号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较高,消减值和回复值较低。说明不同播期和地点对不同生态类型粳稻淀粉 RVA谱具有较大影响,不同播期间 RVA谱特性的差异显著,同一品种在适宜种植区域内应尽可能早播。[结论]该研究为江苏省水稻优质生产及食品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地点和播期对稻米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以不同生态类型的5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在江苏省选择4个不同纬度地点,通过分7期播种试验研究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差异。结果表明,8个特征值中除峰值时间在地点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他特征值在地点、播期和品种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多数特征值以品种对其影响最大。不同生态条件间淀粉RVA谱特性差异明显,但随纬度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其中,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等特征值由大到小均依次为淮安点苏州点连云港点扬州点。冷胶黏度和回复值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连云港点和淮安点显著高于扬州点和苏州点。消减值随纬度的升高呈增加趋势,其中苏州点的消减值显著低于其他3个地点。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在不同纬度间变化较小。随播期的推迟,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和峰值时间4个特征值呈减小趋势,而消减值和回复值呈增加趋势,崩解值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糊化温度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RVA谱特征值在不同地点随播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以早播为佳,同时RVA谱特征值在江苏省北部地区受播期的影响较大。8个RVA谱特征值以消减值的变异系数最大,峰值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小。5个品种中以南粳46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最高,而消减值和回复值最低,其RVA谱特性最优,蒸煮食味品质最好。连粳4号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较高,消减值和回复值较低,其RVA谱特性也较好。说明不同播期和地点对不同生态类型粳稻淀粉RVA谱具有较大影响,不同地点间淀粉RVA谱特性差异明显,但随纬度的变化无明显趋势,不同播期间RVA谱特性的差异显著,同一品种在适宜种植区域内要获得较优的RVA谱特性应尽可能早播。  相似文献   

3.
不同地点南粳9108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及RVA谱特征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4年、2015年分别在江苏省18个地区种植的南粳9108稻谷为材料,测定其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快速黏度仪(apid visco-analyzer,简称RVA)谱特征值,对不同地点南粳9108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RVA谱特征值的变异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年不同地点种植的南粳9108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差异明显。纬度最高的东海地区其直链淀粉含量最高,纬度最低的南京地区其直链淀粉含量最低,其他地区的均在10%左右。RVA谱特征值分析结果表明,RVA谱特征值在不同地点和不同年份间也存在差异,2015年RVA谱特征值的变异系数除糊化温度外均明显高于2014年。不同地点RVA谱各特征值变化不一致,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基本比较稳定,差异较小,其他特征值差异均较大,消减值的变异系数最大,2014年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消减值、回复值、崩解值、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峰值黏度、糊化温度、峰值时间,2015年的排序为消减值、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回复值、峰值黏度、峰值时间、糊化温度。2年36个地点种植的南粳9108稻米AC与RVA谱特征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与糊化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回复值、峰值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消减值等呈正相关,与崩解值呈负相关,但均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播期和地点对南粳46稻米品质及RVA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地点对南粳46稻米品质及RVA谱的影响。[方法]大田试验于江苏省5个试点进行,每个试点设置7个播期,成熟后测定 RVA谱各相关指标。[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南粳46稻米加工品质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外观品质变优,蒸煮食用品质下降;随着地点的南移,南粳46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用品质总体均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不同性状对地点和播期的反应不同,糙米率、粒宽、粒长、长宽比、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受影响较小,而垩白率和垩白度受影响较大,糊化温度、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食味值居两者之间。 RVA谱特征值分析表明,崩解值、消减值和起始糊化温度同时受播期和地域环境的影响。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峰值黏度时间受地域环境的影响较大。随播期的推迟,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消减值和起始糊化温度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崩解值先升后降,峰值粘度时间变化规律不明显。随纬度的降低,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和最终黏度总体上均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消减值和峰值黏度时间降低,起始糊化温度升高。[结论]该研究为南粳46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地点对南粳46稻米品质及RVA谱的影响。[方法]大田试验于江苏省5个试点进行,每个试点设置7个播期,成熟后测定RVA谱各相关指标。[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南粳46稻米加工品质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外观品质变优,蒸煮食用品质下降;随着地点的南移,南粳46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用品质总体均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不同性状对地点和播期的反应不同,糙米率、粒宽、粒长、长宽比、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受影响较小,而垩白率和垩白度受影响较大,糊化温度、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食味值居两者之间。RVA谱特征值分析表明,崩解值、消减值和起始糊化温度同时受播期和地域环境的影响。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峰值黏度时间受地域环境的影响较大。随播期的推迟,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消减值和起始糊化温度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崩解值先升后降,峰值粘度时间变化规律不明显。随纬度的降低,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和最终黏度总体上均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消减值和峰值黏度时间降低,起始糊化温度升高。[结论]该研究为南粳46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良食味中熟中粳南粳505为材料,2017年在泗洪石集稻米产业园、东海平明综合展示基地和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宿迁基地开展氮肥运筹试验,设置6个不同施氮量处理和6个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处理,测定稻米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RVA谱特征值,研究施氮量和氮肥施用比例对南粳505稻米蒸煮食用品质相关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RVA谱特征值在各处理间存在差异,其中RVA谱特征值中的峰值时间在地点间和不同施氮量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回复值在地点间和不同施氮比例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对不同氮肥运筹处理南粳505稻米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和RVA谱特征值的变异系数进行分析,施氮量处理和氮肥施用比例处理中变异系数最大的均是最低黏度,变异系数分别为6.270%和3.760%,变异系数最小的是糊化温度.不同施氮量处理间胶稠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和回复值的变异系数较大,各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回复值、胶稠度、峰值黏度、消减值、崩解值、峰值时间、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处理间,直链淀粉含量、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和回复值的变异系数较大,各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最低黏度、回复值、最终黏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峰值黏度、崩解值、消减值、峰值时间、糊化温度.相关分析表明,胶稠度与RVA谱各特征值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直链淀粉含量与RVA谱特征值的最终黏度、回复值和峰值时间显著正相关;RVA谱3个一级指标间均表现极显著正相关;峰值黏度与崩解值、回复值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消减值极显著负相关,最低黏度与峰值时间、回复值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最终黏度与回复值、峰值时间极显著正相关;在二级指标之间,糊化温度与崩解值和回复值显著负相关,与峰值时间极显著正相关,崩解值与消减值和峰值时间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消减值与峰值时间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刘艳阳  蒋达  李伟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174-7175
[目的]为小麦优质生产提供依据。[方法]设计10月15、20、25、30日及11月4、9、14日7个播期,研究播期对强筋小麦9356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播期对强筋小麦9356的淀粉RVA特征值除峰值黏度时间外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小麦结实期的日均温与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回复值、消减值和峰值黏度时间呈正相关;总降雨量与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回复值呈负相关,与消减值、峰值黏度时间、起始糊化温度呈正相关。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和回复值与播期呈线性方程关系,均随播期的推迟呈极显著增加。[结论]推迟播期,峰值黏度增加,有利于小麦的二次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8.
以分别种植在湖南长沙和广东惠州的湘直粳、齐丰占、玉香油占等46个不同遗传背景的水稻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淀粉黏滞谱(RVA谱)特征值,分析RVA谱各特征值之间的关系及其与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沙和惠州2个点的稻米RVA谱特征值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地域稻米RVA谱各特征值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消减值、崩解值、回复值、最终黏度、峰值黏度、最低黏度、峰值时间、糊化温度,其中长沙点的消减值变异系数为137.7%,惠州点的为71.3%,崩解值分别为48.3%和63.1%;长沙点稻米最终黏度与回复值的相关系数最大,达0.952,惠州点的最终黏度与最低黏度相关系数最大,达0.908;长沙和惠州2个点供试水稻的稻米蛋白质含量与其峰值黏度、崩解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消减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可将稻米的峰值黏度、崩解值、消减值作为稻米改良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的辅助评价参考指标,用RVA谱特征值测定方法取代以往需要同时测定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的稻米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的评价方法,从而提高稻米食味与营养品质育种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以淀粉型甘薯品种(系)为试材,采用RVA仪和相关性分析,研究比较了不同淀粉型甘薯品种的全粉糊化特性、各特征值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表明,加与不加硝酸银甘薯全粉RVA谱特征值均具有明显的差异。不加AgNO3甘薯全粉的峰值黏度平均值为484.64RVU,品种间变异系数为58.64%,变幅为68.01~947.50RVU。谷值黏度以徐18最高,为583.00RVU。徐22的崩解值、终值黏度和回复值最小,分别为91.67、46.33和9.00RVU。加AgNO3后全粉的RVA谱特征值均显著提高。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终值黏度和回复值较不加硝酸银各特征值分别增加了1.67、3.94、0.51、4.29和5.29倍。此外,加与不加硝酸银各甘薯品种全粉RVA谱特征值之间均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不加硝酸银全粉的峰值黏度与回复值呈显著正相关;不加硝酸银全粉谷值黏度和终值黏度、崩解值与回复值、终值黏度与回复值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纬度和播期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麦9号为材料,在江苏3个不同纬度点(31.3°N-33.4°N),设置了7个播期,利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分析了纬度和播期对籽粒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纬度和播期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且纬度影响比播期影响大;②随纬度升高,峰值黏度、稀懈值和峰值时间均呈增加趋势,其他指标值变化不一;③随播期推迟,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最终黏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增加趋势;④不同纬度小麦的RVA特征值在播期间的变化幅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利用寒地水稻种质资源,以166份寒地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RVA谱特征值以及直链淀粉含量,并对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为寒地水稻品质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RVA谱特征值之间,变异最大的特征值为消减值,其次为回复值;在直链淀粉含量与RVA谱特征值之间,直链淀粉含量与崩解值无显著相关性,与其余特征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聚类分析中,将供试材料大致分为5类。第1类品种具有热浆黏度、冷浆黏度和回复值的平均值均最高的特点;第2类品种的消减值和回复值较大;第3类品种最高黏度和崩解值最大;第4类品种的崩解值最小,消减值最大;而第5类品种除崩解值外,其余特征值均最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40份杂草稻材料稻米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和RVA谱特征值的测定,分析了RVA谱各特征值之间、杂草稻与栽培稻稻米的RVA谱特征值,以及主要RVA谱特征值(消减值、崩解值、回复值)与外观品质及蒸煮食味各项品质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RVA谱8个特征值之间、最高黏度与热浆黏度、热浆黏度与起浆温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其余特征值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杂草稻的消减值和回复值平均值高于选育品种,崩解值平均值低于选育品种;杂草稻的消减值和崩解值平均值介于地方品种杨和白皮大稻和叶升白皮大稻之间,回复值平均值低于杨和白皮大稻和叶升白皮大稻。RVA谱特征值与外观品质(粒长、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指标相关性不显著,与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碱消值相关性不显著。由此可知,杂草稻稻米的RVA谱特征值高低可以直观反映出其直链淀粉含量高低以及胶稠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测定早造种植收获的42个恢复系和7个不同蒸煮及食味对照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对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研究杂交籼稻恢复系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表现及类型,为恢复系及其杂交稻组合蒸煮及食味品质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如下:(1)恢复系RVA谱特征值变异系数最大是消减值.依次是崩解值、回复值、冷胶粘度、热浆粘度,最小是峰值粘度.(2)各RVA谱特征值表现较好相关性.RVA谱特征值3个基本粘度间,热浆粘度与冷胶粘度表现极显著正相关.峰值粘度与崩解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消减值和回复值均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热浆粘度、冷胶粘度与崩解值分别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热浆粘度、冷胶粘度分别与消减值和回复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崩解值与消减值和回复值均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而消减值和回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3)RVA谱特征值可分为3大类型,区分主要依据消减值,I类型消减值最高(37.4RVU~156.8RVU),Ⅱ类型消减值最低(-141.2RVU~-86.0RVU),而Ⅲ类型消减值介于两者之间(-83.6RRVU~23.7RVU;在两极端类型I类型和II类型之间区分还可依据崩解值和回复值指标.I类型亚类间区分主要依据峰值粘度和冷胶粘度,II类型亚类区分依据峰值粘度,Ⅲ类型亚类区分则比较复杂,依据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崩解值、消减值和回复值指标组合.因此利用RVA谱特征值间接评价稻米蒸煮及食味品质时消减值作为第一和主要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不同海拔条件下两种耐冷型粳稻品种的淀粉RVA谱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环境条件下耐冷性粳米淀粉RVA谱特性的变化规律,以及水稻耐冷性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旨在为云南高原粳稻优质耐冷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个强耐冷型粳稻品种和5个弱耐冷型粳稻品种为材料,分别种植于3个不同海拔生态类型的代表点,比较分析云南高原粳稻区不同海拔条件下不同耐冷性粳稻品种的稻米淀粉RVA谱变化特征。[结果]随种植海拔的升高,弱耐冷性品种的消减值明显增大,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减小,而强耐冷品种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呈先降后升趋势,消减值的变化则表现先升后降趋势。[结论]强耐冷性品种的稻米淀粉RVA谱特性受海拔变化的影响较弱耐冷性品种小,蒸煮食味品质的变化相对较稳定,但弱耐冷性品种的蒸煮食味品质随海拔升高明显呈变劣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科技》2015,(19):313-314
试验选用直链淀粉含量有差别、蛋白质含量差异不大的6个水稻品种,通过二硫苏糖醇(DTT)处理打破蛋白质二硫键后,观察稻米粉快速黏度仪RVA特征谱的形成、特征值,与未处理的精米粉的淀粉RVA谱特征值进行比较,进而研究蛋白质对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院供试品种米粉添加DTT后,其RVA谱的特征值最高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和消减值都出现了显著或极显著下降,说明稻米中二硫键形成的蛋白质网络可能增强糊化液的刚性或蛋白质水合作用而改变淀粉的吸水性能,两者共同作用协同提高RVA的最高黏度和糊化温度等,为稻米品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优质弱筋小麦宁麦9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宁麦9号淀粉RVA特征值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和回复值均随播期的推迟,呈显著或极显著的增加;小麦结实期的日均温度与峰值黏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3种不同穗型品种为试材,设置钵苗机插(行距33cm,A)、毯苗机插(行距30cm,B)、毯苗机插(行距25cm,C)3种机插方式,并在不同机插方式下设置不同株距,研究不同机插方式水稻主要品质性状和淀粉RVA谱特征值对密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密度降低,不同机插方式下不同穗型水稻品种加工品质提高,而垩白度、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呈递减而胶稠度有变长趋势。同一密度下,与毯苗机插相比,钵苗机插加工品质有所提高,垩白度、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较低,胶稠度较长。对淀粉RVA谱分析表明,随密度降低,大穗型品种3种机插方式下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呈递增,消减值呈递减;中穗型品种A、B方式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呈先增后减,C方式峰值黏度呈递增;A、B方式消减值呈先减后增,C方式呈减少趋势;小穗型品种3种机插方式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呈先增后减,消减值呈先减后增。同一密度下,与毯苗机插相比,钵苗机插峰值黏度和崩解值较高,消减值较低。  相似文献   

18.
以11个紫薯品种为研究对象,探究品种间全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加与不加硝酸银各紫薯品种间全粉的RVA谱特征值均有显著差异。不加硝酸银全粉的峰值黏度范围为113.50—1129.00RVU;谷值黏度以渝紫7号最大,为674.50RVU;烟0747和徐2001谷值黏度最小,同为56.50RVU;徐8008崩解值最小,为54.50RVU;渝紫7号终值黏度和回复值最大,分别为945.00、270.50RVu,烟0747终值黏度和回复值最小,分别为71.50RVU和15.00RVU。加入硝酸银后,各紫薯品种全粉的RVA谱特征值均相应地增大。渝紫7号峰值粘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和回复值最大,而烟0747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终值黏度和回复值最小;峰值时间较不加硝酸银平均增加了0.89min;糊化温度较不加硝酸银降低了0.92℃。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该研究旨在研究云南高原粳稻和韩国粳稻在云南不同环境条件下稻米品质的变化特点。[方法]以10个云南粳稻和6个韩国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对云南和韩国粳稻主要品质及RVA谱特性的影响。[结果]云南和韩国粳稻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均以消减值最大。云南粳稻的粒长、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碱消值、最终黏度、消减值和峰值时间的变异系数明显大于韩国粳稻,而其他品质指标则相反。随海拔升高,云南粳稻的粒长、粒宽、长宽比、精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最终黏度和回复值及韩国粳稻的粒长、粒宽、精白度、蛋白质含量、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明显降低,而云南粳稻的垩白率、蛋白质含量、热浆黏度和峰值时间及韩国粳稻的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消减值和回复值明显升高,但韩国粳稻的垩白率无明显变化。云南粳稻的最高黏度、崩解值和糊化温度及韩国粳稻的糊化温度随海拔升高呈先降后升趋势,而云南粳稻的消减值及韩国粳稻的最终黏度和峰值时间则表现相反趋势。[结论]该研究为云南高原粳稻的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收获期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确定不同糯玉米品种的适宜收获期。【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8个品种为主区、4个收获期为副区),研究了不同品种籽粒产量、淀粉含量和RVA特征值在不同收获期(花后30、35、40和45 d)下的变化。【结果】随着收获期延迟,籽粒产量逐渐增加,增加速率以花后35~40 d最快,日增重达5.2%,花后40 d增加缓慢。淀粉含量先升后降,在花后35~40 d达到峰值,后期略有下降。收获期对糊化温度没有影响,而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终值黏度和峰值时间均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呈先升后降趋势,这几项指标在花后40 d最高,回复值此时最低。RVA谱特征值中,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受收获期的影响较小,而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终值黏度和回复值受收获期的影响较大。【结论】综合考虑产量、淀粉含量和RVA特征值在不同收获期间的变化趋势,可认为花后40 d收获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有利于改良糯玉米淀粉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