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经历地震自然灾害后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和轻灾区2所中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纵向设计方案对其进行为期2年共5次追踪调查,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框架下的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次调查均参加的学生共977人,男生占49%,女生占51%.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分析显示,极重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自尊、积极应对始终低于轻灾区(P<0.05),2个灾区学生消极应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健康、自尊有下降趋势,消极应对有上升趋势(P<0.05).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结果显示,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有自尊、积极的应对方式(P<0.05);消极应对方式阻碍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P<0.05).男生心理健康水平均高于女生(P<0.05),但男女生心理健康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地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但是可以通过内部调节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地震灾区初中生心理弹性及影响因素,为灾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汶川地震重灾区绵竹和轻灾区成都郊区各1所中学的初中一年级全体学生1 260名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弹性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地震中家庭财产受损严重、处于重灾区的青少年的心理弹性水平较低(P<0.01).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为性别、母亲的文化程度、父母关系、看护人的要求、震中房屋受损程度、自评健康程度、自评受老师和州学喜欢程度、自尊、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积极应对方式(P<0.05).结论 应从寻求保护因素人手来提高灾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弹性,从而提高其应对困境的能力,同时应重点关注心理弹性低的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变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汶川地震重灾区(绵竹市)和轻灾区(成都市郊)的各1所中学的初一学生为研究对象,用纵向设计方案从2010年10月开始每隔6个月对其进行5次追踪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青少年的人口特征信息、青少年心理健康、自尊、社会支持及同伴关系等。研究纳入5次均参与调查的研究对象,共970人。其中重灾区415人(男生48.2%,女生51.8%),轻灾区555人(男生49.2%,女生50.8%)。第一次调查时研究对象平均年龄(11.6±0.5)岁。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体上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在初中阶段有下降趋势(F=9.1,P0.05),且轻灾区的心理健康状况始终好于重灾区(F=135.9,P0.05),重灾区青少年的自尊、同伴关系略低于轻灾区(F依次为17.7和3.8,P0.05),而社会支持高于轻灾区(F=7.8,P0.05)。心理健康平均水平和变化受到自尊、同伴关系平均水平和变化的直接的积极的影响,同伴关系越好,自尊水平越高,青少年心理越健康(β=-0.119,-0.526;P均0.05)。同伴关系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还通过提高社会支持水平这个中间变量(β=0.565,P0.001)来提高自尊水平(β=0.334,P0.001)进而间接促进心理健康。结论汶川地震灾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到受灾程度、同伴关系、自尊和社会支持的影响,同伴关系越好,自尊水平越高,受灾程度越轻,社会支持水平越高,青少年心理越健康。  相似文献   

4.
探讨四川省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自尊间的关系以及在不同性别中的差异,为制定心理健康干预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南部浚中县2所农村中学的初一和高一年级26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自尊量表(SES)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生心理健康量表得分为(2.08±0.68)分,低于女生的(2.17±0.64)分;而心理弹性及自尊得分(56.65± 18.13,28.51 ±4.61)高于女生(51.73±17.13,27.87±4.46)(P值均<0.05).结构方程结果显示,心理弹性与自尊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标准化效应分别为-0.094(95%CI=-0.147-0.017)和-0.360(95%CI=-0.405~-0.309);心理弹性是自尊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间变量,中介效应值为-0.052(95% CI=-0.084~0.016),占总效应的12.6%.结构方程模型群组分析结果显示,男女生的比较参数均≤0.005,且路径系数间差异临界比值绝对值均小于1.96.结论 四川省农村中学生心理弹性、自尊均对心理健康有直接保护作用,自尊可通过心理弹性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一年半后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其心理重建制定合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汶川、北川、绵竹3个极重灾区882位居民的调查,对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灾区居民焦虑症状阳性率为22.6%,抑郁症状阳性率为19.7%;地震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依次为:社会特征、生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地震创伤暴露情况、地震后居住状况;其中生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地震创伤暴露情况对灾区居民心理健康有直接作用,社会特征与地震后居住状况对心理健康有间接的影响。结论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需持续关注;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有待加强;灾区居民的心理重建需要卫生保健、家园重建等多方面工作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杨国顺 《现代预防医学》2019,(18):3381-3383
目的 了解新疆南疆农村低保户家庭不同性别青少年心理健康、自尊、心理韧性的现状和差异,为低保户家庭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 在新疆南疆地区对2 784名农村低保户家庭的青少年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自尊量表、心理韧性量表的调查。结果 新疆南疆农村低保户家庭中学生心理健康总分为(2.14±0.67)分;自尊得分为(28.19±4.55)分;心理韧性得分为(54.08±17.79)分。重度心理问题学生占1.01%、中度为10.99%、轻度为43.82%、无心理健康问题为44.18%。结论 新疆南疆农村低保户家庭青少年自尊、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起到直接的保护作用,自尊还可通过心理韧性间接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张晓茹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9):1355-1358
探讨芦山地震重建3年后中学生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在感恩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作用,为灾后中学生心理重建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感恩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对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芦山地震重建3年后的1 136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灾区女生、高中生感恩和心理弹性得分高于男生、初中生(P值均<0.05),重灾区、家庭财产严重受损、有亲属死亡或受伤的学生在感恩、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创伤后成长得分高于轻灾区、家庭财产轻微受损、无亲属死亡或受伤的学生(P值均<0.05).相关分析显示,感恩、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均与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0.35,0.48,P值均<0.05).中介作用分析发现,感恩不仅直接影响创伤后成长,还通过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创伤后成长,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0.1%.结论 灾区中学生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在感恩和创伤后成长间起中介作用.提升震后灾区中学生的感恩水平能够促进心理弹性水平,进而提高创伤后心理成长能力.  相似文献   

8.
探讨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及其发展趋势,为灾后儿童心理健康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四川省轻、重灾区2所中学的所有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为期1.5a的3次追踪研究,采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自我弹性量表适用于灾区青少年.3次测量轻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得分均高于重灾区青少年(P值均<0.01),第2,3次测量男生心理弹性得分高于女生(P<0.05);学生心理弹性得分在1.5a内有上升趋势(P<0.05),且轻灾区青少年相对于重灾区青少年上升速度更快(P<0.05).结论 严重自然灾害中的青少年心理弹性损害严重并恢复缓慢.在自然灾害中青少年心理干预措施制定时应注意心理弹性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习成绩相互关系及心理弹性的保护作用。方法于2010年10月采取近似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在汶川地震重灾区(四川绵竹市)和地震轻灾区(四川成都市郊县)各选取一所初中学校,对初一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弹性量表等),随后每半年开展一次追踪调查。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及非递归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将5次调查均参加的1015名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其中男生占49.3%,轻灾区占57.9%,基线调查时年龄(12.72±0.50)岁,范围11~15岁。在同一个非递归结构方程模型的框架下,心理越健康则学习成绩越好(β=-0.037,P0.001),反之亦然(β=-0.199,P0.001);心理弹性是学习成绩(β=0.199,P0.001)和心理健康(β=-0.282,P0.001)的保护因素。心理弹性对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的中介路径95%CI分别为(0.008~0.017)和(-0.062~-0.025),占总效应分别为5.7%和13.0%。结论心理健康状态与学习成绩有相互影响关系,学习成绩影响心理健康的效应大于心理健康影响学习成绩的效应,心理弹性是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的重要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芦山地震灾区小学生心理干预前后心理健康水平。方法以灾区500名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量表SCL-90、SAS焦虑量表、SDS抑郁量表进行心理干预前后测评。结果对照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SDS、SAS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显著,6~8岁干预前后SCL-90的总分分别是(175.27±33.77、150.26±30.30)、8~10岁(171.34±34.34、148.93±24.23)、10~12岁(166.82±36.02、147.35±24.08)。干预后强迫症状、抑郁、焦虑、SDS总分得到显著改善。结论心理干预在缓解灾区学生心理状况方面有明显效果,及时的心理干预对突发性地震灾难产生的心理问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