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临床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具有其他类型急性白血病的一般症状如发热、贫血、出血等,但出血症状较其他类型急性白血病明显且严重,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少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性细胞浸润组织、器官,因而,临床就诊病例多无肝、脾、淋巴结肿大且无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皮肤、口腔、咽喉等损害。本文将1例以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资料和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AP)家族可以抑制凋亡的进行,与白血病发生发展及治疗有密切关系。该家族由多个成员组成,它们在各种白血病中的表达、调节及抗凋亡途径各有特点。IAP家族与白血病关系的深入研究,为白血病的临床诊断、判断预后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静  赵捷  李伟皓 《检验医学》2007,22(5):574-574,577
急性白血病分型对白血病诊断、治疗方案确定及预后判断都具有重要价值,过去多以法、美、英协作组(FAB)分型为依据,国内普遍采用天津会议关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方案,近年正在普及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急性白血病分型方案,新方案比FAB分型更为全面、合理。本室早在1991年曾报道3年间319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分型结果,近年又统计2003年至2005年47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数据,发现15年间急性白血病例数及类型之间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一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保才 《检验医学》2006,21(4):438-439
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是急性白血病中一种少见的类型。发病多为幼儿及青壮年,此病病情凶险,疗效不佳。近年来随着对巨核超微细胞化学及免疫细胞化学的深入研究,诊断技术不断改进与提高,对AMKL认识逐渐加深,本病诊断率在提高。但是以往文献报道的AMKL大多数只是进行文字描述,或强捌原幼巨核细胞缺乏特异的形态特征,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原始细胞难以区别,只能利用电镜观察血小板过氧化物酶反应(PPO)和血小板特异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标记才能识别巨核细胞。本病例巨核细胞形态典型,我们将其描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陈玲 《临床医学》2009,29(8):F0003-F0003
白血病发病率在儿童恶性肿瘤中居首位,是5岁以上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按其病程缓急及白血病细胞分化成熟程度,分为急性和慢性。小儿白血病以急性为主,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约占75%。祖国医学中虽无白血病病名,但根据其发病急,感染发热、出血、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证侯,多将急性白血病归于“热劳”、“急劳”、“血证”之范畴^[1]。中医护理是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为特点。  相似文献   

6.
淋巴肉瘤白血病的发生因素与淋巴瘤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脾脏肿大,年龄因素有关,淋巴肉瘤白血病的特点周围血象白细胞多在2—15万之间,骨髓系以淋巴系统变化明显,粒系统,红系统受抑制,表现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主,多数在1年内死亡。  相似文献   

7.
白血病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通过联合化疗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完全缓解,但是最终不可避免的死于耐药的产生。其中多药耐药(MDR)已成为目前治愈白血病的最大障碍。因此,阐明白血病的MDR机制对于提高白血病的治疗效是以及彻底治愈白血病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年来白血病MDR机制的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1血象1.1红细胞计我、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常为中~重度减少,其贫血多属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1.2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多数急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数增多,分类时可见数量不等的一系列或多系列的白血病细胞。少数患者白细胞数量正常甚至减低,分类时常不易见到白血病细胞而表现为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急性白血病时外周血片可见幼红细胞。1.3血小板计田:血小板数常减低且随病情发展而进行性减低。2骨讪象2.1骨髓增生多为极度活跃。2.2某一系列或多系列原始及幼稚细胞高度增生,原始细胞占非幼红细胞的30%以上。2.3白血病细胞…  相似文献   

9.
重新编程与白血病干/祖细胞的起源与演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体细胞建立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系(iPS)的成功证明重新编程在干细胞生成中的重要作用,引发对白血病干/祖细胞起源的思考。白血病干/祖细胞的起源和演化是白血病发生发展的核心。白血病有两类不同类型,真正的白血病(bona fide leukemia)和非真正的白血病(non—bona fide leukemia),不同类型的白血病有不同起源的白血病干/祖细胞,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表明它们受起源细胞的重新编程状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氯霉素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药耐药(MDR)是影响白血病治疗效果的主要障碍,因耐药机制的复杂性或耐药逆转药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致使目前尚未解决这一难题.研究发现多药耐药细胞可以阻断半胱天冬酶(caspase)途径介导的细胞凋亡,而线粒体介导途径可以绕过线粒体以上的耐药作用位点,完成凋亡过程。我们初步研究发现,线粒体蛋白合成抑制剂氯霉素具有抑制白血病细胞及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生长及周期阻滞作用,为此我们探讨了氯霉素诱导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1.
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成为许多肿瘤治疗成败的关键,也是血液肿瘤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目前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水平对耐药的发生机制、逆转耐药的药物研究及相应的体内外实验等进行研究,指出多药耐药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白血病的不典型耐药机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本文从DNA拓扑异构酶和端粒酶与白血病耐药的关系出发,阐述了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抗凋亡机制,旨在为逆转白血病耐药及开发有效的逆转剂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为巨核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减少,我院发现一例白血病患者,巨核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增多,通过细胞组织化学、免疫学分型以及血小板过氧化物酶等试验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现报道如下。1病历简介患者,女,37岁,因头昏乏力一月余后日渐加重...  相似文献   

13.
慢性白血病(chronicleukemia,CL)是骨髓中某类白细胞呈慢性弥漫性恶性增生,并可浸润各组织器官。其增生的细胞多无明显的成熟障碍,细胞形态亦可基本正常。慢性白血病发病隐袭,起病缓、进展慢,早期患者常无明显自觉症状,可因感冒等就诊,或在体检时查血而被偶然发现,随病程进展可因浅表淋巴结肿大或左上腹包块而就诊。慢性白血病主要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又称慢性髓系白血病CML)CML被证实是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其特点为粒系细胞过度增生,…  相似文献   

14.
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具有高度的精密性,测定数据可靠,既可分析单个细胞,也可区分群体细胞,利用白血病免疫表型标志与正常细胞的不同,通过多参数分析,可从以正常细胞中区分白血病细胞,具有快速、简便、定量和灵敏度高等优点,为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颖可靠的手段,从而给白血病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脑出血是白血病主要合并症,临床上多因病情危重而来不及做CT检查,所以CT证实的机会很少。为了提起临床的重视,更好的开展白血病的治疗,将我院收治的白血病合并脑出血8例,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8例,女性5例,男性3例,年龄4~49岁。其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16.
顿晓熠  张春阳  侯健 《临床荟萃》2009,24(20):1827-1828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以出现多个系统的浸润,以富含淋巴组织的器官,骨髓、肝、脾、淋巴结最为常见。白血病的肾脏浸润并不少见,但多为隐匿性,常在尸检时发现。据文献报告,白血病肾脏浸润在影像学上,可以表现为双肾的多发结节样浸润,也可以表现为双肾的弥漫浸润。以双肾受损为首发突出表现的病例极为少见,应引起重视,我们现报告2例以肾损害为首发症状的ALL。  相似文献   

17.
难治性或老年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是当今临床血液病学的难题之一,治疗比较棘手,患者并发症多,缓解率低,我们应用CAG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4例,老年性急性髓系白血病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小儿急性白血病14例临床误诊分析黄海平226004江苏省南通市狼山医院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小儿起病可急可缓,以缓慢起病者为多,常表现为发热、苍白、食欲不振、乏力,而肝、脾淋巴结无明显肿大,直到进行血液检查后才提示为白血病[1],所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白血病颅内并发症的CT特点,以提高对白血病颅内并发症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8例骨髓穿刺证实的白血病颅内并发症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白血病颅内并发症:脑出血多见,脑梗塞及弥漫性软脑膜浸润少见,脑实质浸润更少见。结论:CT检查对白血病颅内并发症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急性白血病髓外浸润中的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血病细胞的髓外浸润是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白血病患者复发和死亡的重要原因。白血病细胞的髓外浸润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其中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与改变是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的重要条件。能降解细胞外基质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肿瘤侵袭转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类蛋白水解酶,而其中又以明胶酶(Ⅳ型胶原酶,MMP-2,9)尤为重要。本文就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生物学性质及其在白血病髓外浸润中的作用和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