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英 《中原医刊》2004,31(6):60-61
气管切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能迅速解除病人呼吸困难、缺氧等症状,便于吸痰使呼吸道通畅,防治肺部感染。气管切开术是急诊急救的重要措施,但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仍有可能出现气管堵塞、脱管、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如观察不及时或处理措施不当,常导致患者死亡。现将我院1992年11月~2002年11月68例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46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充分吸痰、湿化气道、加强各项基础护理、合理选用抗生素及控制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是控制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魏翠珍 《河北医学》1996,2(5):518-519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067300)河北省兴隆县医院外二科魏翠珍我科于1995年共救治重度颅脑损伤38例,其中行气管切开术18例。针对气管切开术后造成肺部感染的因素,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无一例发生肺部感染。现介绍如下:1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预防切口感染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方法:以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98例气管切开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综合、精细护理,统计比较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气管切开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4.08%,对照组为18.37%,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医院应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重症颅脑疾病患者气管切开术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5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颅脑疾病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要点和方法。结果:80例患者在气管切开期间,感染72例(90%),肺部感染7 例(8.6%),1例(1.3%)病情极其严重患者死亡。结论:采取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综合优质护理,可显著改善重症颅脑疾病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近年来气管切开病人呼吸道的护理经验。方法:积极同医生配合,加强套管的护理;充分气道湿化;正确有效的排痰和控制医源性呼吸道感染等措施的实施。结果:通过对186例气管切开病人呼吸道的全面护理和身心整体护理,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本组成活160例,占86.02%,结论: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而加强呼吸道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肺内感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的肺部感染进行预防性护理的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8例行气管切开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的54例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对观察组的54例患者针对其可能出现的肺部感染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措施,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9%,对照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4.8%,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其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气管切开术后医源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42例行气管切开手术患者,其中有22例患者在术后发生医源性感染(感染组),20例患者未感染(非感染组),采取单因素分析对气管切开术后发生医源性感染涉及的年龄、抗菌药物使用、机械通气、住院时间、插管保留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2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有22例发生医源性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52.38%。从单因素分析结果得知,行气管切开术后发生医源性感染和插管保留时间、机械通气、三代头孢使用有着紧密联系。结论在手术治疗中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使用,控制呼吸辅助器械,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发生医源性感染几率。与此同时临床护理人员也需要积极学习各项预防和控制感染规章制度,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消毒规程,提高医院控制感染意识的同时达到预防医院感染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护理措施良好,未发生肺部感染。结论:气管切开术后良好的护理可大大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张燕丰 《基层医学论坛》2014,(33):4582-4583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后的医院感染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抽取2010年2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65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选择可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感染率。结果护理干预前,感染率为61.54%,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后的12.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该选择可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并及时采取医院感染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口腔感染、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1.
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秀葵 《医学文选》2005,24(1):71-72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呼吸道梗阻的一种有效的措施,特别是无吞咽反射、不能自行将分泌物咳出的昏迷病人,气管切开后容易将呼吸道内分泌物吸出,使呼吸道保持通畅。但由于气管切开术后伤口是开放的,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合并肺部感染。为了预防气管切开术后合并感染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康复。作者对2002年9月至2004年9月,19例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68例不同基础疾病的气管切开术后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和探讨。结果44例医院肺部感染,占气管切开病例的64.7%。结论气管切开时间、基础疾病严重程度、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不同气管管理方法均与肺部感染密切相关,而彻底吸痰、气道湿化、口腔护理、营养支持、消毒隔离是预防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气管切开术后的安全性分类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飞  谢秋萍  王豪 《河北医学》2004,10(5):439-44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的安全性分类及相应防范措施以减少气管切开术后因堵管或脱管或无名动脉出血而致窒息死亡的发生。方法:对从1998年6月至2003年9月行气管切开术的346例患者,依其气管切开以上气道是否阻塞(包括医源性及病变自身),患者年龄、精神状态及自救能力进行安全性分类,共分为危险类(包括永久性和暂时性)和相对危险类安全类3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护理措施。结果:危险类17例,其中永久性危险类12例,暂时危险类5例;相对危险类169例;安全类160例;采用相对的对策和护理措施后,住院期间所有病例均无套管脱落、脱管、无名动脉出血致窒息死亡发生。结论:对气管切开术后的安全性分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通过采用相应的对策及护理,可明显降低术后窒息死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ICU内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重症监护病房接诊的90例行气管切开手术的病人的肺部感染资料进行了总结.结果:90例患者中,30例发生了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3.33%.分离培养出48株病原菌,其中30株革兰氏阴性菌和13株革兰氏阳性菌及6株真菌,耐药性的革兰氏阴性菌的混合菌群是引起肺部感染的主要病菌.结论:ICU内行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是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菌群多样,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2006年12月~2009年6月收治的28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进行精心护理。结果:GCS15分20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2例,植物生浮1例,合并肺部感染1例。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预防肺部感染与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96例行气管切开术病人的护理经验。结果:肺部感染24例,术后切口出血1例。结论:气管切开术是解除梗阻性呼吸困难及协助抢救危重病人的措施,故术后护理要点应为各科护士所掌握。  相似文献   

17.
高冬梅 《吉林医学》2008,29(16):1380-1380
气管切开术常用于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阻塞,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的呼吸困难。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严格气道管理,对于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挽救和延续患者的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自2006年5月-2007年10月对多种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的老年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共22例,现将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淑芬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3):755-756
肺部感染是气管切开患者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其预后较差,有资料表明并发症的病死率高达50%.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充分吸痰、湿化气道、加强各项基础护理、合理选用抗生素及控制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是控制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对策。方法:针对气管切开术后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护理措施得当,则患者预后好。结论:气管切开术出现意外情况的预测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很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气管切开术后继发肺炎的影响,降低气管切开术后继发肺炎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护理干预情况。结果:患者气管切开后72小时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采用合理护理干预,应用适时吸痰法和微量泵持续滴入气道湿化液,可有效减轻对气管粘膜的刺激,降低气管切开术后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