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崇高是一个古老的美学范畴,自从古罗马学者朗吉纳斯在《论崇高》一文中提出后即引起历代美学家的关注。崇高既存在于艺术形式之中,同时又存在于自然形式之中,崇高的自然形式包含有自然的崇高和精神的崇高。崇高是人类理性力量的凝聚,现代社会依然需要崇高。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崇高"的含义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演变过程.美学史上对"崇高"的论述往往是孤立地对其本体特征进行描述,而普遍忽视了它作为审美感受、情绪体验等方面的解释.结合心理学与人学视角重识"崇高",它就是人性追求与发展历程中特有的、必然的精神现象;揭示其"呼唤""超越"等功能,将有助于探析"崇高"应有的本真内涵及其对当代人的生存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在一度的娱乐化、碎片化、功利化的声浪面前,超拔的崇高美被弱化,甚至被污名化。欠缺了崇高,不仅对于美学来说是不完整的,对于以塑造完全人格为己任的美育来说也是不完整的。而这次以武汉人民为中心的全中国人民的抗疫壮举,从美学美育的意义上看,就是崇高在崛起,是崇高在现实生活中的一次无比坚决的突围。1崇高美,在西方美学那里,是一种"刚性的""振奋性的"美,它"使人感动",从内心"激发人们的尊敬","在松弛的人身上恢复张力"。而在中国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4.
崇高是人类的一个古老的美学范畴,自从古希腊学者朗吉纳斯在《论崇高》一文中提出后即受到历代美学家的关注和肯定。艺术形式的崇高包含有悲剧的崇高和喜剧的崇高。崇高是人类思维的凝聚,现代社会的崇高是对于古典崇高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美学基本原理,对’98抗洪抢险进行审美,论述了抗洪精神蕴含的壮美、崇高、悲壮等美学特征及其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低潮使苦闷中的席勒转向了康德美学。他用艺术的自由游戏来改造康德的"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的普遍使人愉快的对象"这一命题,认为艺术可以培育完美的人性;用悲剧的崇高改造康德的另一命题"美是道德的象征",认为崇高和悲剧都是对感性痛苦的超越而引起的道德提升,使人在精神中得到自由和完善,并有助于人的审美教育。席勒美学通过提倡艺术和审美教育作用于社会与生活,使分裂的真善美走向统一,使悲剧与崇高等范畴真正进入美学的范畴体系,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康德美学的先天的抽象性和纯粹的思辨性。  相似文献   

7.
正通过艺术欣赏提高审美能力,是艺术美育实施的重要途径,虽然不少艺术既包含着美也包含着恶,但美学理论只是研究艺术中美的美育作用,而对艺术中恶的美育作用却很少提及。比如艺术崇高使人崇拜、敬畏,艺术悲剧使人愤怒振奋,但崇高、悲剧是由伟大、正义与恶共同构成的,只是在与恶的激烈冲突中,崇高、悲剧才会显露出自己的伟大、正义。在以艺术崇高、艺术悲剧  相似文献   

8.
<正>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风云纪录,是继承和发扬我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而创作出来的独具光彩的珍品。 毛泽东诗词博大精深,绚烂多彩,其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其实出表现就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崇高美。这正如毛泽东自己所言,他的兴趣是不废婉约,偏于豪放。(曾三:《作为一个读者的感受》) “崇高”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都很宽泛,从作为风格特征的崇高体到作为审美形态的崇高美,都统称为崇高。前者,象“伟大”、“雄伟”、“壮丽”、“庄严”、“高远”、“遒劲”、“威严”、“劲健”、“豪放”等等都与崇高异词同义。“崇高”源于古罗马时代的郎格诺斯。他从修辞学角度对崇高风格进行了阐述,认为崇高首先是洋溢着“庄严伟大的思想”和“慷慨激昂的感情”,“崇高的风  相似文献   

9.
真、善、美是崇高的美学范畴,从和谐高校工会的独特性、必然性、和谐性出发,论述了和谐高校工会真善美的内核,并围绕建设和谐高校工会的奋斗目标,立足我国高校的实情,论述了高校工会求真与务实、求善与执着、求美与和谐的价值取向及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
西方的宇宙观是实体的宇宙观,实体的宇宙观确立了西方艺术的发展模式和美学特征,从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到近代欧洲艺术再到现代西方艺术,一直在遵循这样的宇宙观不断的创新、发展并演绎出了西方艺术美学的理论与艺术实践,显示出了不同于中国艺术的西方艺术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针对利用现行规范公式计算PHC管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值存在结果偏低的问题,根据竖向静载荷文献资料,基于灰色理论GM(1,1)模型和Usher曲线模型预测单桩的极限承载力,并采用MATLAB软件实现预测模型算法.工程实例分析表明:灰色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与竖向静载试验数据级数选取、预测距离有密切关系;Usher曲线模型对桩极限承载力的预测精度大大高于灰色模型,此结果可为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PHC管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英语教学让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补充。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陶冶情操,升华人文精神,从而使素质和语言技能得到了提高。这应当是职高英语教学中重要任务和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目的和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境界"说的思想精华,它融会并发展了康德对"优美"和"崇高"这对美学范畴所作出的审美判断和叔本华强调的"审美直观"说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写意的舞台艺术,把无限丰富的生活内容浓缩为有限的舞台形象,其写意的特点使实境升华为意境,为观众留下很大的艺术再创造的空间。论述了写意性的美学原则贯穿于中国传统戏曲始终,使中国戏曲跨上了艺术美的高度,中国传统戏曲也使写意这种艺术风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相似文献   

15.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建党精神的重要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向当代大学生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光辉历史,不仅要以丰富的长征史实来爬梳历史脉络,认识其来龙去脉,更重要的是要升华长征精神,提升爱党爱国情怀和培养个人意志品质,自觉抵制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长征不良猜忌带来的负面影响,自觉践行“强国有我”的伟大誓言。  相似文献   

16.
大学本身就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文化现象。大学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载体。但大学并非与生俱来就有文化,因为文化的创造积累既需要主动设计创造,又需要一定的条件、时机。先进发达的文化既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又要深深植根于民族肥沃土壤。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成就总体上是值得肯定的,这是因为建国以来,大学文化始终是在先进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但同时要看到我国大学文化存在缺损,长期以来大学文化建设中由于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不够,以致于崇高的思想理论与价值认定体系难以找到合适的民族文化土壤,其原因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华文化的发展创造的时机渐已成熟,从而也为大学文化的创新建设提供了极好的时机。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虽然只写了短短的前五回,但它却是中国小说史上别开生面的创新之作,是古代小说向现代小说转型的代表作,标志着近代意义的“新小说”的诞生和中国小说史新纪元的到来,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美国优秀女作家波特的短篇小说《偷窃》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作品,拟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从人称代词、定冠词、隐喻、象似性等几个角度对小说的文体风格、主题意义及语篇连贯做了认知文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