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上海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从地理学角度对上海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现象进行探讨,根据行业类型的不同对上海的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行分类,认为上海的创意产业中设计类行业空间集聚最明显。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区位特征表现在,集聚区集中分布在市中心区域,内紧外松、内小外大行业集聚的空间分异明显,高校创意产业集聚群已显现。本文还为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规划师》2015,(7)
宋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作为城乡交接地区的文化产业集聚地,具有自发集聚、自主建设及长期游离于规划体系之外等特点,在城乡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其发展面临困境,传统的规划方法已难以满足其发展需求。研究借鉴弹性规划理念,选取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小堡村北部片区为规划区域,在物质空间规划方面,提出土地利用的刚性及弹性控制策略;在规划管理方面,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空间开发模式以引导地块的具体开发;在规划实施方面,制定灵活的分期实施计划,以期引导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化创意产业包含多种类型,空间集 聚呈现异质性,成因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 以北京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和量 化分析确定了各类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中 心,并揭示了其分异成因,依据成因主导类型 的不同将文化创意产业重新分为三类:文化 主导类、创意主导类和既有存续类。最后依 据集聚规律和差异化发展提出了三个空间优 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上海中心城区前4批69家市属创意产业园区,从改造发展和创意集聚两个方面的多项指标展开绩效评价表明,创意产业园区总体发挥了积极促进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作用,创意产业的行业分布呈现出明显地与传统优势产业和现实国家及地区产业紧密相关的特征,空间分布上则呈现出偏离城市公共中心的内城多点集聚的高绩效园区分布特征、苏州河沿线较低绩效的多点分布、黄浦江沿线点状分布等特征。提出应当从国家和地区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阶段趋势角度挖掘创意主导部门,以及确保空间政策的灵活性和弹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长沙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的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英平 《华中建筑》2010,28(7):92-94
该文简要介绍了创意产业和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的概念,分析了长沙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空间集聚特征,就如何引导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创意产业、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创意城市等相关概念的梳理,介绍其在中外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发展,揭示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即市场不确定、使用者数量最大化、劳动力市场灵活和生产组织不固定,并探讨城市规划及城市公共政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作用。在理论综述的基础上,梳理并分析了以市场因素为主导的温哥华影视业的发展和以政府力量为主导的新加坡建设全球文化艺术城市的实践,以期为当今中国正面临产业转型城市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创意设计产业是创意经济中具有较高活力与创造力的门类,国内对于其中观层面的集群发展实证研究尚显不足。本研究聚焦欧洲一处成熟的创意设计产业集群——柏林夏洛滕堡地区,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描述了其总体特征,并从社区氛围、历史文化、城市更新、院校氛围与合作平台五个方面的影响要素进行实证研究,剖析影响其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总结了其产业集群组织模式与空间集聚模式,为国内相似区域及所在城市未来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策略导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化创意园集聚区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之逐步在上海经济建设中占据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这些建筑形式空间生产衍生出来的产业价值的背景入手,着重分析了发展和形成这两个方面,并分别以泰康路田子坊和莫干山路 M50创意园个案来分析这种城市肌理的特色语汇,并描述其相关设施的改善以及政府的支持力度辅助形成的当前格局.  相似文献   

9.
伦敦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创意产业的增长及其集聚已经成为发生在国际大都市内部最为重要的经济空间现象之一。英国作为全球创意产业的发源地,其首都伦敦始终以各种创新理念站在当今时代的最前沿。以伦敦为研究对象,在厘清伦敦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E-G指数的计量方法分析了伦敦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程度和特征,并深入剖析了伦敦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动力机制,以期为国内外大都市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大城市中的发展和竞争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论文研究的重点在于揭示顺义文化创意产业空间现状特征及问题,采用产业经济理论分析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的深层原因,并以北京顺义为例,提出文创产业合理的空间布局原则和产业支撑体系空间优化方法,达到优化城市空间与提振文创产业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1.
何晓裕 《福建建筑》2014,(1):97-100
"文创产业园"作为一种相关文化科技创意设计产业聚集的载体,它的崛起是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提升、经济繁荣的重要表现。本文在概述厦门文创产业发展现状后,以厦门市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规划设计为例,归纳设计过程中有关项目设计功能定位、总体布局、服务设施、流线组织、开放空间、开发模式和环境营造等问题,总结本次设计时所采用的规划策略,提出设计者对文创产业园规划设计的几点看法,以期为其他文创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文章试图结合上海嘉定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着重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和路径,并提出在郊区的城市化进程中,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和城市融合的催化剂。同时,强调要警惕文化创意产业的泡沫化发展和文化工业的消极影响,呼吁对文化生态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王少斌 《华中建筑》2010,28(12):32-34
文化艺术建设是现代城市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为城市带来经济上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丰富了现代城市的文化形象。当今文艺创意产园区的规划大都利用废旧厂房厂区进行布局规划,但由于其建筑形式结构及设备过于陈旧落后,在某种意义上不能适应高端群体的使用。因此,通过成都市"城市方舟"的策划与设计,提出"创意产业"、"总部基地"的概念,是对现有创意产业园区的布局状态作必要的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14.
邱宁  李泽  韩欣宇 《南方建筑》2020,(1):115-120
摘要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分布深刻影响着城市的社会体系及经济结构,受到持续关注。以 2017 年文化创意企业时空 大数据作为研究基础数据,运用 Kernel 核密度算法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北京市主城区各类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分 布特征。依据各类产业与北京老城的空间关系,将其归纳总结分为中心型、空心型、离散型 3 类,分别阐述其分异成因。 北京市主城区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分布在老城和老城外围地区,呈现三圈层、多节点的产业结构,各类产业分异成因受 重要功能单元位置影响,也有政策导向、既有市场、创意人才、文化氛围、房价租金、基础设施等方面因素。最后进 行各圈层特征总结及形成机制主要因素分析,并在评价基础上提出了各圈层的空间优化建议,包括打造重要功能单位 品牌效应、提供产业联动空间支撑和政策和市场双向驱动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韩洋 《中外建筑》2014,(8):65-67
本文通过对漳州寒江雪文化创意园的建筑方案设计的分析,以博物馆为主体的文化创意园的功能和定位出发,从建筑环境的角度,探讨了文化创意园及文化产业新发展趋势的问题。研究了该方案以时间到空间的转换为基轴,将创意和文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文化产业园在传统空间处理手法里与新型文化特质相互融合,探索建筑形态与创意产业发展关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蒋建科 《城市建筑》2013,(14):23-24
本文阐述了上虞青瓷文化创意基地的创作历程,立足当地的历史人文及青瓷文化并结合各地案例,提出了在新时期文化产业建设中,应坚持政策上以政府引导为主,在规划推进中充分发挥民间文化产业力量,从而带动旅游资源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7.
城市文化产业布局与城市的定位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上海未来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应该体现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顺应紧凑型、精明型、智慧型发展的趋势,实施"一轴、两河、沿海、多组团"的大布局,把优良的空间向富有创新价值的业态和组团倾斜,体现优良产业、优质资源、优秀品牌和优化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张羽 《工业建筑》2014,(12):53-56
在南通唐闸工业遗迹的复兴规划中,确定规划目标是将其打造为中国当代传统手工业创意产业区。一期开发中,将油脂厂和造纸厂作为先锋示范区,对此处工业遗迹进行全面整治,以带动后续建设。在对油脂厂、造纸厂现状调研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开发的对策。首先,通过置入传统手工业创意产业项目,对工业遗迹进行职能转化;其次,在保护历史空间格局的前提下,对场地进行规划,整合空间结构以及景观设计和建筑的修缮与改造。  相似文献   

19.
李小鸥  彭俊 《华中建筑》2011,29(12):103-106
新城市主义思想中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对当前中国城市的规划与发展有着直接和现实的借鉴意义.该文通过作者在宁波国家高新区核心地块概念规划设计中将“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进行方案创作的实践过程,试图为“人本主义”理念在我国城市规划设计领域的运用提供一个案例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梅  朱建达 《华中建筑》2010,28(9):49-52
网络产业园的理念核心是"创新",包括自然"网络",人文"网络",创意"网络"和和谐"网络"。规划设计以道路网络做载体,通过建筑实体围合呈螺旋格局来营造结构网络;以水的流动和张力形态表达各个功能组团围绕核心旋转的动态的空间网络特征;结合生态理念构建景观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