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台州市椒江区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的水平及分布状况。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1200例0~6岁儿童静脉血中铜、锌、铁、钙、镁、铅元素进行测定。结果:微量元素缺乏率依次为钙15.92%、锌16.67%、铁14.41%、铜1.58%、镁0.67%,铅中毒率为3.75%;婴幼儿组铜、锌、铁、钙、镁缺乏率均显著高于学龄前组(P<0.05),但铅中毒率显著低于学龄前组(P<0.05);ADHD患儿血铅的含量高于健康体检儿童(P<0.05),血锌的含量低于健康体检儿童(P<0.05)。结论:ADHD患儿存在血铅、血锌异常现象;婴幼儿期和学龄前儿童应重点防治钙缺乏和锌缺乏,同时学龄前儿童还应重点预防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吴惠兰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8):1179-1181
目的:了解台州市城乡0~3岁儿童血铅及其他微量元素的水平,并探讨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博晖原子吸收光谱仪,用原子吸收法测定1 122例0~3岁儿童的全血铅、锌、铁、钙、铜、镁的含量。结果:各年龄组血镁、铜、铁元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锌、血铅含量随年龄增长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各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含量随年龄增长有下降的趋势,各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中毒儿童的锌、铁、钙、铜值均低于非铅中毒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认识血铅及微量元素的作用,及时纠正微量元素缺乏,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铅中毒,以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李毅  李启亮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1639-1640
目的:了解北京市体检儿童微量元素水平,探讨微量元素与儿童健康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进行健康体检的0~12岁儿童1 064例,按年龄分成5组,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末梢血中铜、锌、钙、镁、铁的含量。结果:不同性别儿童血铜、钙、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锌、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血铜、钙、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锌、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锌水平1~12月儿童最低,6~11岁儿童最高;铁水平1~12月儿童最低,>11岁儿童最高。锌缺乏率在1~12月年龄组最高,>11岁年龄组最低,锌缺乏率由高至低排列为:1~12月、>1~3岁、>3~6岁、>6~11岁、>11岁;铁缺乏率由高至低排列为:1~12月、>1~3岁、>3~6岁。儿童铜、钙、镁缺乏率较低,在1~12月组锌、铁缺乏率均最高。结论:北京市儿童微量元素缺乏以锌、铁为主,锌、铁缺乏率均以1~12月组居首位。各年龄段儿童应定期检测微量元素,并给予针对性的营养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3个月~3岁婴幼儿血中微量元素钙、铁、锌、铜含量,探讨微量元素缺乏的相关因素。方法:取婴幼儿手指末梢血,采用微量元素分析仪对584例3个月~3岁婴幼儿微量元素进行检测。结果:钙、铁、锌、铜4种微量元素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锌缺乏居首位,占22.09%,钙缺乏占14.72%,铁缺乏占14.21%,铜缺乏占3.42%,不同年(月)龄组婴幼儿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不同性别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微量元素缺乏与婴儿喂养方式及母亲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P<0.01)。婴幼儿微量元素缺乏会影响其智商水平(P<0.001)。结论:微量元素检测可以及早发现婴幼儿微量元素缺乏,指导合理补充微量元素以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聊城地区0岁~3岁婴幼儿微量元素的水平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间的差异,为婴幼儿科学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H5200S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对36 454例0岁~3岁的婴幼儿进行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检测,并按性别、年龄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聊城地区0岁~3岁婴幼儿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的缺乏率分别为0.08%、24.55%、14.28%、0.00%、29.30%,锌、钙、铁缺乏在不同性别婴幼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岁~2岁的锌缺乏率明显高于2岁~3岁(P0.05)。结论聊城地区0岁~3岁婴幼儿铁缺乏最为严重,其次为锌和钙,铜、镁缺乏较少,应加强婴幼儿保健,加大婴幼儿微量元素监测力度,做到科学合理补充微量元素,以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昆明市0~12岁健康儿童血清钙磷及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了解该地区儿童血清元素含量情况,为儿童营养指导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特需门诊健康体检的416名0~12岁儿童,检测血清钙、磷、铅、锌、铁、铜元素含量,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血清微量元素情况。 结果 不同年龄段儿童血清钙、磷、锌、铁元素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钙、磷含量呈下降趋势,锌、铁含量呈上升趋势。受检者未检测到铜元素缺乏及铅元素超标的情况,其他钙、磷、锌、铁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情况,其中不同年龄组儿童钙缺乏、磷缺乏、锌缺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儿童血清磷元素的含量及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元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昆明市不同年龄段儿童血清元素含量不同,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情况,应在医师指导下改善膳食结构、合理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目前广东河源地区儿童体内钙、铁、镁、锌、铜、铅6种微量元素含量情况,为儿童科学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22554例儿童进行钙、铁、镁、锌、铜、铅6种微量元素检测,并按0~1岁、1~2岁、2~3岁、3~4岁、4~5岁、5~6岁、6~7岁、7~8岁八个年龄组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广东河源地区儿童钙、铁、镁、锌、铜5种微量元素缺乏率分别为0.16%、37.35%、42.66%、26.76%、0.33%,其中血铅的中毒率为1.60%。除镁外,钙、铁、锌、铜缺乏率和铅中毒率在不同性别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铁、镁、锌、铜5种元素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铅的含量在5~6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为2.60%。结论:河源地区儿童镁缺乏最为严重,其次为铁和锌,铅中毒较少。提示各级政府医疗卫生保健单位应加强儿童保健,加大儿童微量元素监测力度,做到科学合理补充微量元素,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同地区人群血液中锌、钙、铁、镁、铜含量缺乏情况。方法收集山西迪安医学检验中心2018年1月-11月大同地区体检者1 442例,按年龄分为0岁~13岁的少年组、14岁~28岁的青年组、29岁~49岁的壮年组和≥50岁的老年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微量元素,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1 442例体检者中5种微量元素缺乏率分别为18.79%(钙)、15.05%(锌)、8.25%(铁)、0.14%(镁)和0.21%(铜),钙缺乏以老年组最严重,锌缺乏以少儿组最严重;铁缺乏以壮年组最严重,其他微量元素缺乏率不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铁缺乏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微量元素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同地区人群体内微量元素缺乏以钙、锌、铁为主,其中以钙缺乏最严重,建议加强该地区健康教育,注意合理饮食。  相似文献   

9.
不同年龄儿童全血锌铅钙铁值的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华  韦明  张俊红  尹燕兰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9):4158-4160
目的:了解近几年北京市海淀区儿童全血锌、铅、钙、铁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以提高儿童保健水平。方法:随机选取海淀区健康儿童544名,按不同年龄段分为4个年龄组。采集静脉血1 ml,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血锌、钙、铁含量,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铅含量。结果:①血铅水平≥0.1μg/ml者占43.2%,男女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血铅水平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0~1岁组血铅最低,3~6岁组血铅最高;②血锌、钙、铁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血锌6~12岁组明显高于1~3岁组,血钙、铁6~12岁组明显高于0~1岁组,男女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③血铅增高率与血钙缺乏率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血锌与血铁缺乏率各组之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①由于环境、生活习惯、空气污染等各方面的影响,学龄前儿童的血铅水平较高;②婴幼儿期是锌、钙、铁营养不良的防治重点;③随年龄增长,饮食多样化,锌、钙、铁营养状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儿童全血锌铁钙铅检测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该市儿童锌、铁、钙、铅体内含量现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营养补充品和排铅品。方法:对门诊健康体检和营养咨询的238名儿童进行血锌、铁、钙、铅4种元素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238名儿童中锌、铁、钙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标人群,其中锌低标人群比例最高,占73.1%,P<0.05,铁和钙低标儿童仅有16.0%和22.7%。锌和铁的低标人群均以7岁以下年龄组较高,P<0.05,铁有15.1%的人群超标;钙低标人群以0~3岁组比例较高,P<0.05;铅中毒儿童占46.2%;铅中毒与锌缺乏率有明显相关性,与铁和钙缺乏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儿童锌、铁、钙均有不同程度低标人群,锌缺乏和铅中毒的流行率较高,服用锌、铁、钙补充品应参照膳食结构和体内元素含量,不可盲目补充,同时应防治铅中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全血微量元素的现状,为制定合理的膳食结构,保障学龄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预防严重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2 000名学龄前儿童末梢全血锌、钙、镁、铁、铜含量。对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进行t检验,并对铁、钙及锌的全血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 000名学龄前儿童中以铁、锌、钙缺乏为主,铁缺乏占42.17%,锌缺乏占38.83%,钙缺乏占20.83%。微量元素缺乏在不同性别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乡儿童各种微量元素缺乏分别占31.33%和47.65%,并以钙、铁缺乏的差异显著(P<0.05)。全血中钙含量和锌含量之间呈负相关(P<0.01),回归系数为-25.093,相关系数为0.225;锌含量和铁含量之间呈正相关(P<0.01),回归系数为6.328,相关系数为0.749。结论:学龄前儿童锌、铁、钙缺乏较为普遍,且农村多于城市。全血中锌和铁以及锌和钙含量之间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检测0~12岁少儿血中钙、铁、锌、镁、铜、铅和镉水平,为预防疾病,科学合理的膳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灞桥区0~12岁少儿手指血样4 210例,进行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检测,分为4个年龄组,分别为0~1岁,1~3岁,3~7岁,7~12岁,进行资料收集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0~12岁儿童钙、铁和锌元素的总体缺乏率分别为24.94%,19.19%和1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镁和铜元素的缺乏率在不同年龄段中无统计学差异;未见铅镉水平超标;男童和女童在钙、铁、锌元素的缺乏率上存在差异,镁和铜元素在男女童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灞桥区儿童钙、铁缺乏较为明显,锌其次,铜和镁元素基本不缺乏。应提高家长和民众对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认识,同时发现微量元素的缺乏,应该尽早纠正,科学补充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3.
张宏 《职业与健康》2012,28(3):359-360
目的为了解包钢所属托幼园所2~6岁儿童微量元素缺乏情况,指导选择最佳时段给儿童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方法随机抽查入园健康检查的2~6岁集居儿童662例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抽查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微量元素缺乏情况,其中铁、锌、钙缺乏情况最为严重,缺乏率分别为25.53%、22.51%、10.42%,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儿童微量元素缺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儿即学龄前期为生长发育最快时期,易缺乏铁、锌、钙元素,各托幼园所应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按照营养比例合理制作食谱;妇幼保健机构应加强管理,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4.
潘建英  严佳斌  张杰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771-2772
目的:了解盛泽地区幼儿铜、锌、钙、镁、铁五项微量元素的含量情况,并建立正常参考区间。方法:使用多通道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对2009年"迎六.一"幼儿体检中的各幼儿园幼儿末梢血进行铜、锌、钙、镁、铁的检测。结果:在盛泽地区幼儿中铜均不缺乏,缺锌率为5.2%,缺钙率为4.7%,缺铁率为3.0%,缺镁率为2.0%。铜、锌、钙、镁、铁的过高率分别为0.4%、0.3%、1.5%、0.2%和0.1%。用正常幼儿的五项微量元素的含量建立正常值参考区间,小班、中班、大班三组的铜、钙、镁、铁的含量基本一致,锌的含量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小班、中班、大班分别为(88.53±15.80)μmol/L、(95.34±17.21)μmol/L和(103.15±16.81)μmol/L。结论:盛泽地区幼儿铜、锌、钙、镁、铁五项微量元素的情况基本良好,铜、钙、镁、铁的含量在三组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锌的含量随年龄升高有递增趋势,适宜建立不同年龄的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婴幼儿微量元素与体格发育的相关性和造成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抽取868例0~2岁婴幼儿血锌、铜、钙、铁、镁、铅检测结果与体格发育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 锌、铁、钙缺乏症和高血铅症患儿生长迟缓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婴幼儿,发病风险分别为正常儿童的4.04、3.20、2.61、3.00倍(P均<0.05)。锌、铁、钙缺乏症和铅中毒症患儿低体重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婴幼儿,发病风险分别为正常儿童的2.49、4.52、2.46、1.63倍(P均<0.05)。锌、铁、钙缺乏症和铅中毒症患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婴幼儿,发病风险分别为正常婴幼儿的5.02、3.67、2.29、3.82倍(P均<0.05)。 【结论】 婴幼儿体格发育与微量元素锌、铁、钙、铅水平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深圳市早孕妇女微量元素含量,指导孕妇合理补充。方法:应用元素分析仪,监测105例早孕妇女血清微量元素铜、锌、铁、钙、镁、铅、镉等含量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正常妇女105例作为对照组,对照分析两组微量元素缺乏的种类及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铜、锌平均含量高于对照组,钙、镁、铁则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缺锌发生率均较高,达21.90%和23.81%;研究组缺铁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缺铜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深圳市早孕妇女以缺铁、缺锌、缺铜为主,缺钙者不多,通过饮食补充微量元素是最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2013年和2017年西安市灞桥区1~7岁儿童钙、铁、锌三种微量元素的缺乏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当地儿童的合理膳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西安市灞桥区2013年和2017年在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正常保健体检的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数据,按年龄分>0~1岁;>1~3岁;>3~7岁,分析不同年龄段和年份学龄前儿童三种微量元素情况。结果 2013年与2017年的结果分析均显示,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钙、铁、锌元素的平均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的检测结果显示,灞桥区学龄前儿童的钙、铁、锌元素的总体缺乏率为42.42%、16.36%和0.26%;2017年的结果显示,灞桥区学龄前儿童的钙、铁、锌元素的总体缺乏率为25.41%、19.14%和13.16%。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钙、铁和锌元素的缺乏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年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灞桥区儿童的钙缺乏情况有所好转,铁元素的缺乏情况有所下降,而锌元素的缺乏比例显著增加,接下来应该继续推进合理补充钙、铁元素的膳食计划,并且增加人们对锌元素的认识,积极宣传补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苏州市相城区周岁儿童体内锌、铁、钙、铗和铜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探讨其缺乏情况,及其与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关系.方法 用五元素原子吸收光谱检测法,对448例婴幼儿进行静脉血微量元素的检测;用电子秤由儿保科医生称量其体重和身高,皮尺测头围.结果 448名周岁儿童检测结果显示,缺铁占首位,为45.98%,男女童缺铁比例分别为48.22%、43.08%;缺锌占第二位,为27.00%,男女童缺锌比例分别为25.21%、29.23%;缺钙占第三位,为9.82%,男女童缺钙比例分别为9.49%、10.46%.镁、铜两种微量元素缺乏较少.从发育指标来看,身高低于正常值范围的比例男女童分别为13.44%、8.72%,体重男女童的比例分别为13.44%、7.69%,头围男女童的比例分别为3.04%、1.54%.对于血浆中微量元素含量和发育状况之间的关系为,缺钙与否对体格发育评价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缺锌与否对身高的评价有统计学意义,缺铁与否对血色素的含量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缺乏铁、锌和钙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并且这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对儿童生长发育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提示家长对儿童血液微量元素含量应定期检测,发挥儿保医务人员的指导作用并制定合理的调控措施,做到合理膳食、营养均衡,确保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0~14岁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其异常的原因,探讨干预措施及纠正方法。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2 963例正常儿童全血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铅、镉)含量,比较年龄、性别对微量元素异常的影响。结果:成都地区正常体检儿童血锌、钙、铁和铅的异常率相对较高,血铅有随年龄增加异常率增加的趋势,血铁及血钙5岁以下组与5岁以上组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微量元素测定结果无性别差异。结论:儿童微量元素含量与生理周期及喂养习惯有密切关系,婴儿期应注意补铁,幼儿期侧重补钙,良好的生活环境及个人卫生习惯可以预防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