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口服通塞脉片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的影响。方法:将40例发病20~30天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8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22例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通塞脉片治疗。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1月后、2月后采用简式FMA、Barthel指数评分法及MMESE评定疗效。结果:经过早期康复治疗患者的运动功能经FMA评分运动功能明显提高(P〈0.01),日常生活能力经Barthel指数评分也明显提高(P〈0.01),认知功能MMESE评分明显提高(P〈0.01),而治疗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MMESE评分提高更显著(P〈0.01)。研究组各评分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塞脉片联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认知、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能力,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麦粒灸任督脉腧穴配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平分为A、B、C、D组,A组健侧针刺,B组健侧针刺加麦粒灸任督二脉,C组患侧针刺,D组患侧针刺加麦粒灸任督二脉,比较各组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四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B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麦粒灸配合巨刺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赵素萍 《河南中医》2014,(9):1823-182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有效率为92.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明显降低,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恢复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针刺督脉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于入组时、3周末应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和改良巴氏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治疗组给予针刺督脉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康复训练.结果 入组时两组患者BBS和MB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BBS和MBI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刺督脉结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采用改良的Ashworth法(MAS)评价肢体痉挛程度,采用Fugl-Meyer(FMA)评定法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生活自理。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能明显改善肢体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现代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对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6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治疗后康复+针刺组BI、FMA明显优于常规药物组、针刺组。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偏瘫患者功能。  相似文献   

7.
针刺背俞穴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针刺背俞穴、躯干训练和常规治疗,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分别进行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 3种康复治疗方法在改善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方面均有效(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改善FMA评分和MBI评分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针刺背俞穴治疗可以改善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疗效与躯干训练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疗程满2个月后将两组治疗前后BI指数和FMA积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的BI指数和FMA积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这两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运动再学习方案对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运动再学习方案,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两组患者于训练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分评定上肢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并比较两者患者疗效.结果:训练后,治疗组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刺配合运动再学习方案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治疗组予针刺井穴及自拟的上解痉穴,在上肢痉挛即刻缓解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给予康复训练治疗。2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月后肌张力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评定,上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评定。结果:治疗组针刺前肌张力0~I’级3例,Ⅱ~Ⅲ级17例;治疗后肌张力0-I级16g4,II~Ⅲ级4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针刺具有即刻缓解痉挛的效应。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治疗A@FMA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针刺井穴及自拟的上解痉穴对于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有即刻解痉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提高了康复训练的疗效,经济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急性期6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鸣 《新中医》2008,40(1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康复组66例给予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64例不给予任何规范、系统的康复治疗。治疗3月后,观察2组神经功能康复疗效及Fugl—Meyer运动积分(FMA)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量(ADL)评分。结果:经功能康复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4%,对照组为92.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月后,FMA运动积分及ADL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给予系统、规范的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瘫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电针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康复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对照组和电针康复组2组,每组各40例。电针组单纯电针治疗,电针康复组进行电针配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治疗。治疗前后2组均进行疼痛数字评分(NRS)及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患侧肢体疼痛和运动功能。结果:治疗30天后电针康复组NRS评分和FMA评分均优于电针组。结论:电针和康复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均有改善作用,电针康复组疗效优于单纯电针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以肢体功能障碍为主的患者60名,随机分为传统针刺和分期针刺组.两组分别接受传统针刺的辨证取穴治疗和现代康复理论指导下的分期针刺取穴治疗,并同时接受系统现代康复治疗.每日针刺1次,10天为一疗程,治疗6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FMA及MBI评分比较、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期分布比较.结论:传统针刺和分期针刺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均有改善.但从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期分布情况比较,分期针刺组均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且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4.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偏瘫肩的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综合康复组32例、康复组30例、针灸组30例和药物组28例。用Fugl-Meyer(FMA)评分系统评估患者上肢运动能力,用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研究其治疗前后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后FMA’M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之间治疗前后比较,针灸加康复的综合康复组明显优于其它各组(P〈0.01);针灸组与康复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优于单纯药物组。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极大促进脑卒中偏瘫肩的康复,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李建军  王争胜  葛健文 《新中医》2021,53(19):169-172
目的:观察皮内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 例缺血性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 例。2 组均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和上肢功能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加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皮内针治疗。采用改良Ashworth 量表(MAS)、Fugl-Meyer 评定法(FMA)、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指数(BI) 量表对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痉挛情况进行评分。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 组患者上肢MAS 分级均有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 组患者上肢FMA 评分与BI 量表评分均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结论:皮内针疗法可有效缓解缺血性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痉挛程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与常规针刺相比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唐青 《四川中医》2011,(9):117-118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现代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灸结合运动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单纯运动康复组)3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均接受脑血管常规药物治疗。平均发病后四天开始治疗,疗程为四周。以NIHS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治疗后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用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比单纯采用针灸或单纯采用现代康复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配合现代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痉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400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致偏瘫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200例,均按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案给予常规药物治疗,A组患者病情稳定48 h后加用普通针刺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及心理治疗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1个月。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评估患者的痉挛程度,FMA评价法(Fugl-Meyer Assessment)评估患者的运动能力,BI(Barthel Index)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患者发病半年后,A组患者MAS评分显著低于B组,FMA评分和BI评分显著高于B组。结论早期针刺配合现代康复治疗对预防及减轻脑卒中患者痉挛,提高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明确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配合针灸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10例患者随机分为I组、II组、III组,I组采用康复训练配合常规治疗,II组采用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III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第1、3、5个月的FCA综合功能、BRU分期、FMA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在第1、3、5个月,I、II组的FCA综合功能、BRU分期、FMA评分均高于III组(P〈0.05)。结论:对于提高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康复训练配合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配合针灸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李水琴  李小玲 《中医药研究》2010,(11):1320-1322
目的观察中频电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98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48例)在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中频电治疗,治疗时间为一个月。两组在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改良的Fulg-Meyer(FMA)法、Barthel(BI)指数分别评定患侧上肢疼痛、手指水肿程度、关节活动范围、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偏瘫侧肩痛、水肿、关节活动度、FMA-Meyer评分及Barthe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97.92%,对照组78.00%,P〈0.05)。结论中频电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推拿分期治疗脑中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中风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现代康复技术治疗加分期针刺、推拿(治疗组)50例,现代康复方法治疗(对照组)50例。每天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评定。采用国际通用的Brunnstrom评估法、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估法评定患者运动功能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后Brunnstrom、FMA、Barthe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2组之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推拿分期治疗脑中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有显著的疗效,是目前比较科学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