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叶楠  王军  王陶  唐诗添  石波  扬衡  张定伟  江婷 《现代保健》2011,(27):164-165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及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64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n=32)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VSD治疗,对照组(n=32)采用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例(93.8%)骨折愈合为优,对照组26例(8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1例出现伤口感染,对照组3例浅表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固定及VSD负压引流用于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治疗中,能提供有效固定,安全地封闭创腔以控制感染,促进骨折愈合,该法操作简单、损伤小、费用低廉,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在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治疗方法的操作要点。方法利用小切口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246例,其中闭合性骨折98例,开放性骨折148例。结果随访时间8~16个月,1例骨不连行二次手术,2例延迟愈合,243例临床愈合,临床疗效满意。平均拆除外固定支架时间为6.3个月。结论利用小切口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可早期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粘连和肌肉萎缩,避免二次手术等优点。对开放性骨折和复杂性骨折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6,(8):1003-1004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应用于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急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80例,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单边外固定治疗,给予观察组外固定支架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断钉数量、愈合时间以及感染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骨折愈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急诊治疗中,给予患者外固定支架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加压钢板内固定组42例,外固定支架组42例。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感染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骨折延迟愈合及不连率进行统计。结果外固定组治疗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内固定组且骨折感染率、骨折延迟愈合及不连率明显低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对组织损伤小,骨折感染率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外固定器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术降低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0月胫腓骨骨折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纳入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试验组采用外固定器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照组采用外固定器联合传统持续灌注冲洗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效果、术后感染率、创面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骨髓炎发生率、骨折不愈合率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果试验组骨折愈合临床治愈率70.37%、总有效率98.15%,高于对照组临床治愈率53.70%、总有效率81.48%(P <0.05);试验组术后感染率9.26%、骨髓炎发生率1.85%、骨折不愈合率1.85%,均低于对照组的25.93%、20.37%、18.52%(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创面清洁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第3、5、7、14天的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外固定器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能显著降低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率,更好地促进创面愈合与骨折愈合,优于传统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刘玉虎  任志鹏  刘东  刘伟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468-3469,3472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于烧伤合并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7例烧伤合并胫腓骨开放骨折的患者并分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17例,分析比较传统清创换药并二期内固定、植皮等(对照组)治疗方式与负压封闭引流后一期内固定并二期植皮等(观察组)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经比较,观察组植皮前所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并发症如肌腱坏死、局部皮肤瘙痒过敏、局部感染等,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SD治疗方法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了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外固定支架、延期交锁髓内钉两种固定方法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86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36例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外固定支架组),50例采用延期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延期交锁髓内钉组).按吴岳嵩和徐伯诚制定标准结合Johner-Wruh评分评定标准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6.0±2.4)个月.外固定支架组优良率80.6%(29/36),延期交锁髓内钉组优良率88.0%(44/5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03,P>0.05).结论 对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而言,延期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可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同外固定支架一起,作为重要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8.
姜东菊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279-3280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支架固定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愈合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与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愈合率高达98.6%,对照组患者的愈合率为48.7%。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胫腓骨骨折患者,实施骨外固定支架治疗,需加强术中的操作与护理,方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及护理干预在预防开放性骨折及软组织感染中的疗效,给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医院就诊的开放性骨折患者60例,按数学随机方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骨折复位内固定或外支架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并且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术后只实施常规护理,记录对比两组感染情况及愈合时间,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感染3例,感染率10.00%,对照组患者中感染11例,感染率36.67%;患者治愈时间观察组为(17.48±1.24)d,对照组为(49.89±2.0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及护理干预在预防开放性骨折及软组织感染中效果确切,能降低感染率,加快愈合速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骨外固定支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开放性骨折后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提高临床治愈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医院诊治的66例开放性骨折后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骨外固定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VSD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外固定拆除时间以及功能康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8%(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开放性骨折后感染患者在骨外固定治疗基础上联合VSD治疗效果理想,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了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进行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4月-2016年04月在我院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经费骨骨折患者80例,根据护理方式差异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每一组40例,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干预组患者使用临床护理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常规组骨性平均的愈合时间明显比干预组长,比较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进行临床护,可以提高患者愈合的时间,提高患者护理的满意度,具有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应用VSD配合内(外)固定对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25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清创,切开复位内(外)固定并I期应用负压引流(VSD)治疗创面,Ⅱ期行植皮或皮瓣转移修补缺损,进行护理观察。结果 25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配合内(外)固定治疗的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创面缩小,肉芽新鲜,创腔内肉芽亦生长良好,血循环良好,无肌腱骨骼外露,创面愈合良好,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手术后维持有效的负压吸引,维持患者适当的体位,密切的护理观察和引流管的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1年6月收治的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患者43例,先行小切口复位,螺旋形骨折与斜行骨折用加压螺钉固定,粉碎性骨折骨片用钢丝捆扎,再行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固定。术中可直视检查骨折复位固定情况,术后可主动练习膝踝关节功能,随时查看固定情况,一周左右持拐不负重下床活动。结果本组43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X线复查骨折处,均基本恢复正常解剖关系。42例2~6个月愈合,平均3.7个月愈合,1例延迟愈合,经配合中药治疗1年后愈合。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可实现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文章主要研究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外固定架处理在胫腓骨急诊开放性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情况,探究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3月间医院急诊科收治并于骨外科住院治疗的急诊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共计96例,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基础上加用封闭负压引流进行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总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中总出血量及创面闭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神经损伤及固定失败等并发症产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外固定架处理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与AO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应用AO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随访1年,应用Johner-Wruh胫骨干骨折评定标准对2组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具有固定牢靠、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开放性胫腓骨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对象为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诊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运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情况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72.5%,两组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愈合时长上,观察组(22.42±3.97)周显著短于对照组(37.96±4.84)周,两组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并发症率上,观察组为7.5%,对照组为32.5%,两组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开放性胫腓骨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加快恢复速度,减少感染等治疗后并发症,有助于治疗整体效果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实施外固定器的基础上配合实施封闭负压引流技术,针对治疗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72例实施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导致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和对照组,普通组实施局部换药,对照组实施实施外固定器基础上加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观察记录恢复状况,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有效率普通组为91.67%、对照组为100.00%,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有8例患者实施再次清创,占22.22%,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6.87±3.01)个月,有6例患者发生了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占16.67%;对照组再次清创的患者为0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5.34±2.22)个月,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实施外固定器的基础上配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恢复状态理想,应用价值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情况及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后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指标水平变化及对患肢微循环恢复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出现感染者62例为A组;另选取同期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未感染者62例为B组;两组均行内固定或外固定支架治疗,根据术后骨折感染的治疗方法不同将A组分为A1、A2患者各31例,A2患者术后行抗感染药物常规治疗,同时行骨折创面消毒及无菌敷料更换等,A1患者行VSD治疗;观察骨折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比较分析A、B两组的细胞间黏附因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核因子KB的指标水平;比较A1、A2患者的相关指标水平检测,同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62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19株,以革兰阳性菌73株占61.34%为主;治疗后2d、4d、6d,A1患者的流态积分、管襻积分、襻周积分、总积分、白微栓率、管襻畸形率低于A2组,而A1组的襻顶血管直径、管襻长度均高于A2组(P<0.05)。结论对于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患者行VSD治疗,可有效清除骨折区域坏死组织及控制感染,对创面的愈合、肢体微循环修复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结合骨水泥抗生素链珠在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早期感染的效果,总结有效的处理措施,预防及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2年8月入住医院经病理学诊断为胫腓骨骨折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骨水泥抗生素链珠外加负压封闭引流等方法加以治疗,其中21例患者行保留内固定装置进行治疗,剩余11例患者行更换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结果 32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于术后12~36个月,平均为21个月获得随访,所有感染均得到控制,其中28例患者无复发,骨折最终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9个月,平均为6.7个月,复发率极低,仅为3.45%;随访的29例患者中,仅1例出现畸形愈合,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结合骨水泥抗生素链珠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早期感染的发生率较低,是一种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早期感染的有效方法,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20.
石秀娟 《现代养生》2014,(18):122-123
目的:探讨内固定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44例胫腓骨骨折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内固定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治疗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反复清创换药治疗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创面修复和骨折愈合情况良好,住院时间、换药次数、而且创面修复时间以及创面感染率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地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联合负压吸引技术在治疗胫腓骨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征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感染率,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