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闵行区某校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影响因素,为开展干预建立基础数据库。方法对闵行区某学校一~八年级在校学生开展视力监测和建档工作。结果该校在校一~八年级学生共1,674人,其中男生864人(51.6%),女生为810人(48.4%)。中小学生作业时间为60~120 min的占28.7%,121~180 min的占44.9%;在学习日每天有0~60 min课外活动时间的占87.5%,在周末能参加课外0~60 min运动的占40.8%,61~120 min的占34.5%。学生视力不良情况与运动时间、学习作业时间、持续用眼30~40 min、过度低头等不良用眼习惯相关。结论青少年用眼时间较长,课外活动和艺术类活动时间不足,用眼习惯不良,导致学生视力不良。需加强对学生用眼习惯的健康教育、加强学生体质监测,增加课外活动时间,从而改善学生视力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及规律,为做好保护视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华南师范大学1910名大学生进行裸眼视力及屈光不正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4.71%,重度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5.81%。屈光不正主要原因为近视,构成比高达97.10%。乡村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3.75%,城市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6.02%,城乡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8.46%,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80.77%,男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学生视力情况不容乐观,且以重度视力不良为主,应加强大学生用眼卫生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小学生视力不良与屈光状态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顺义区2所小学所有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利用标准视力表灯箱和电脑自动验光仪进行视力和屈光状态的检查。结果在调查的1 713名小学生中,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2.0%。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男生(χ2=4.025,P0.05)。719名视力不良学生中,屈光不正患者占75.9%。其中近视患者占73.4%,远视患者占2.5%。随着年级的增长,近视患者占视力不良比例逐渐增加。结论调查对象视力不良率较高为42.0%,近视是视力不良的主要构因,儿童早期视力保护工作应加强。  相似文献   

4.
张志华  马力扬 《中国校医》2011,25(5):389+391-389,391
目的对2006—2010年郑州市育红小学常规体检资料进行动态分析,从而了解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及变化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育红小学2006—2010年健康监测资料,对小学生视力不良、龋齿、营养不良、体质量超标、肥胖等常见病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生视力不良、龋齿、体质量超标和肥胖情况仍较严峻,营养不良处于较低且稳定水平,视力不良连续5年检出率均为女生高于男生,肥胖检出率则为男生高于女生。结论应加强学校、家长及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增强孩子的保健意识,促使小学生常见病的患病情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综合干预措施对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影响.方法 选择鹤壁市城区2所条件相似小学校所有学生为研究对象,对1所学校学生施行视力不良防控综合干预,另1所学校学生接受常规防控措施,一年后,比较两个学校学生视力不良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25.31%,对照组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2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840,P=0.011);两校学生视力分布情况比较,干预组学生视力在正常等级的比例较高,对照组学生的视力在中、重度视力不良等级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11,P=0.003).结论 小学阶段开展视力不良防控综合干预,对改善学生视力不良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京市小学生视力不良空间分布特征,为制定干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对数视力表,对北京市全体在校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应用Arcgis10.2软件对北京市小学生视力不良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7年北京市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6.8%(361 183/771 392),其中女生检出率高于男生(χ2=67.721,P<0.01),城市高于郊区(χ2=1.550,P<0.01)。小学低年级视力不良检出率为36.4%,以轻度和中度视力不良为主,小学高年级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8.6%,以中度和重度视力不良为主。全局Moran′s I指数为0.377,Z值4.191,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昌平区学生视力不良呈现高-高集聚现象,怀柔区和其周围呈现低-低集聚的空间联系。结论 北京市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且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的空间自相关关系。视力不良检出率在城市核心区呈现较高水平,在核心区以外的周边地区视力不良率水平有所降低,而在东北以及西南部地区最低。  相似文献   

7.
了解天津市家庭相关环境因素对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影响,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天津市3所小学一~六年级的1404名小学生进行调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对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对学生或家长采用自编“天津市学生用眼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总体视力不良率为43.1%,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之间视力不良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5,81.3,P值均<0.01).是否独生子女(x2=19.9)、父母文化程度(x2值分别为20.5,32.4)、父母视力不良情况(x2=35.9)、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地方(x2=14.0)、学习时开灯情况(x2=21.3)、睡觉时开夜灯情况(x2=5.5)、家长是否会注意孩子读写习惯(x2=6.9)、家长是否带孩子接受阳光照射(x2 =29.0)均与视力不良有关(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女生、父母至少一方患有视力不良是小学生发生视力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父母带孩子外出接受阳光照射是视力不良发生的保护因素(P值均<0.05).结论 小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有随年级逐渐升高的趋势,家庭相关因素对视力不良的发生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自贡市6~18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自贡市2个城区和1个乡镇各抽取3所小学、4所中学(初中2所,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各1所),对抽中学校的所有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视力不良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11 992名自贡市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年龄6~18岁,男女性别比为1.12∶1。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6 715例,检出率为55.9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间<8 h/d(OR=2.757)、年龄越大(OR=2.654)、城市生源(OR=3.152)、使用电子设备时间≥2 h/d(OR=3.062)的中小学生发生视力不良的风险较高,学校每年组织视力筛查(OR=0.389)、体育锻炼时间1~2 h/d(OR=0.614)、学校每年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活动(OR=0.407)的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发生风险较小。结论 自贡市6~18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较高,主要与年龄、所在地、睡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学校每年组织视力筛查、使用电子设备、学校每年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活动等有关,建议学校及相关部门重视,采取措施保障中小学生视力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视力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学生视力及其影响因素,为视力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后结合学生的用眼时间、体育活动次数等情况进行调查,然后作统计分析。结果用眼时间长、缺乏运动学生的平均视力低于用眼时间短、爱运动学生的平均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眼时间和运动状况与视力存在相关,减少用眼时间、适量运动对视力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视力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学生视力及其影响因素,为视力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后结合学生的用眼时间、体育活动次数等情况进行调查,然后作统计分析。结果用眼时间长、缺乏运动学生的平均视力低于用眼时间短、爱运动学生的平均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眼时间和运动状况与视力存在相关,减少用眼时间、适量运动对视力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河南省四至六年级小学生视力不良、配镜和屈光检查情况,为对学生视力采取精准干预措施和准确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17个省辖市29 187名四至六年级学生进行远视力检查和问卷调查。  结果  四至六年级学生总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3.6%,女生(69.0%)高于男生(59.0%),城区学生(65.3%)高于郊县学生(62.5%)(χ2值分别为312.6,23.6,P值均 < 0.01);重度视力不良检出率为28.5%;随着年级的升高,视力不良和重度视力不良检出率呈上升趋势(χ趋势2值分别为278.7,775.4,P值均 < 0.01)。13.2%的学生过去1年内没有做过视力检查;视力不良学生戴镜率为27.0%,单眼视力不良学生戴镜率为3.2%;46.8%的戴镜学生配镜前接受了散瞳验光。  结论  河南省四到六年级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需要加强视力监测和眼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孔芳芳  腾国兴  乔莹 《职业与健康》2011,27(20):2276+2401-F0002,F0003
目的了解苏州市沧浪区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常见病患病情况的现状,为长期监测提供基线资料,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2009年抽取苏州市沧浪区4所小学校2 898名小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和分析评价。结果小学生中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2.08%,超重检出率为11.94%,肥胖检出率为10.21%,视力低下检出率为48.93%,龋齿患病率为56.42%。结论苏州市沧浪区小学生的超重与肥胖患病率较高,营养不良状况也较为严重,视力不良检出率和龋齿患病率也不容乐观。根据小学生各年龄段健康现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需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开封市小学生近视与龋患情况,为早期预防近视、龋齿以及更好地指导学校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开封市485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本年度第二学期体检表,进行了近视和龋患情况调查分析。结果开封市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12.16%。男女儿童乳龋患率为48.66%,恒龋患率为6.39%。结论开封市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不容乐观,口腔保健水平较低,应引起足够重视,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青浦区某农村全日制小学的学生视力不良情况,为开展视力监测和防控收集基线资料.方法 按照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的要求,对在校学生开展视力监测,并调查他们的基本健康信息、用眼习惯以及家长的视力情况.结果 在校学生中,一年级有71.2%的学生视力正常.随着年级的上升,视力正常率逐渐下降.五年级学生仅有50.9%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2012年许昌县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找出视力不良现象发生的一般规律并分析其原因,为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共调查学生14 570名,通过问卷调查的办法,对造成不良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参与调查的14 570名学生中,视力不良的检出率为33.00%。其中女生视力不良的检出率高于男生(x2=419.13,P<0.01)。中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小学生(x2=762.2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力不良随学生年级的升高呈现加重趋势。结论许昌县中小学生的视力不良情况堪忧,应该采取预防措施,尽早发现视力不良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普及视力保健知识,避免学生视力的严重下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和分析城市低龄学生视力不良与家庭相关因素的关系,为视力干预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肇庆市2所城市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视力状况进行裸眼(远)视力检测,并调查家庭学习环境、用眼行为习惯等相关因素。结果调查的546名学生中有180人视力不良,视力不良率为33.0%,持续读写时间过长与视力不良的发生有关(19〈0.05),大部分被调查学生业余爱好为练习写字。结论遏制视力不良发生低龄化趋势,亟需把传统的学校健康用眼教育重点转移家庭教育(含学前家教和幼教),指导家长构建科学用眼环境和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用眼行为,严格控制低龄学生用眼负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杭州低年级小学生用眼卫生与视力的关系及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视力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8年8-12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杭州市余杭区3所学校小学三年级的980名学生,开展视力测量与问卷调查,问卷采用自制结构问卷包括基本情况、用眼知识、态度、行为等,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用眼知识、态度、行为、总视力得分及其他因素与视力不良之间的关系。 结果 杭州市余杭区低年级小学三年级视力不良率为42.99%;不同类型学校之间在视力不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89,P=0.150),在类型视力不良分布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72,P=0.000);视力不良学生在用眼知识得分、用眼行为得分、总得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6、15.619、10.033,均P<0.001);不同视力等级学生在用眼知识得分、用眼行为得分、总得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69、117.400、51.994,均P<0.001);父母是否近视、用眼知识、用眼行为与视力不良发生相关(OR=1.370、0.973、0.924,95%CI=1.130~1.659、0.960~0.986、0.912~0.936);用眼行为因子中视力下降及时到医院治疗检查、趴着看书字写或使用电子产品、躺着看书字写或使用电子产品、在光线昏暗的地方看书字写或使用电子产品、连续用眼30 min后让眼睛休息(往远处看、闭眼等)是视力不良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低年级小学生用眼卫生知信行得分与视力不良发生率呈负相关,得分越高视力不良发生率越低,尤其是在用眼知识与用眼行为方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用眼卫生习惯对学生视力影响,为提高学生视力制订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广西北海市小学、初中在校学生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用眼卫生习惯对学生视力影响情况。结果对青少年视力有影响的是:看书做功课、看电视和计算机是否注意每隔40~50min休息10min;回家后连续看书写作业的时间;是否经常躺着看书或在晃动的车内看书;每天做眼保操的次数。视力不良除与遗传有关外,主要与用眼时间、用眼习惯有关。结论帮助学生掌握用眼卫生知识是预防学生视力不良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禹州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的现状及特点,为保护青少年视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研究检测细则》的要求,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禹州市中小学生12 882人进行检测。结果 2009年禹州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0.13%,与2000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相比上升明显(P<0.01)。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区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力不良程度的构成,随学段的升高,中、重度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结论应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有效控制和降低青少年视力不良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林兴秀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1):1404-1405
分析宁德市2006-2012年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情况,为学生视力不良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6-2012年宁德市1所小学监测点校的体质健康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宁德市2006-2012年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1.5%,女生(57.9%)高于男生(46.4%),各年份、各年级视力不良检出率均为女生高于男生;轻、中、重度视力不良构成比分别为32.1%,43.7%,24.2%;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及严重程度随年级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 小学生视力不良问题严重,应重视视力不良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