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即重叠综合征(OS)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分析OSAHS对于COPD患者病情程度的影响,为OS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病情不同,选取COPD患者55例(COPD组)、OS患者32例(OS组),测定其颈围,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进行多导睡眠监测、静态肺功能、血气分析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COPD组与OS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相匹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组患者的颈围、BMI显著高于COPD组(P0.05);睡眠呼吸紊乱主要指标:OS组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LAT)显著高于COPD组(P0.01),夜间最低氧饱和度(LSaO_2)、夜间平均氧饱和度(MSaO_2)明显低于COPD组(P0.05),OS组患者血氧饱和度(SaO_2)90%占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Ts 90%)明显高于COPD组(P0.05);血气分析指标:OS组SaO_2、氧分压(PaO_2)明显低于COPD组(P0.05),两组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检查:OS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FEV1%)、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明显低于COPD组(P0.05);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收缩压(PASP),OS组高于COPD组(P0.05),OS组肺动脉高压(PASP≥40 mm Hg)患病率46.9%(15/32),COPD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病率7.3%(4/55),OS组肺动脉高压患病率46.9%(15/32),OS组肺动脉高压患病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伴有肥胖COPD患者更易患OS;老年OS患者低氧血症、睡眠质量、肺功能减退程度以及日间低氧血症较COPD患者更严重;OS患者更容易发生肺动脉高压。应提高对老年OS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脂肪炎症因子Apelin、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水平与COPD所致肺心病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肺心病,未出现心衰患者30例(肺动脉高压组),单纯COPD患者30例(COPD组),COPD合并心衰患者30例(心衰组),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肺功能检测仪检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抽取静脉血进行Apelin、NO、NOS水平测定,比较四组间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动脉高压组、COPD组、心衰组FEV1/FVC、LVEF均明显降低,且肺动脉高压组、心衰组低于COPD组(P<0.05);COPD组Apelin、NOS、NO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高压组和心衰组Apelin、NOS、NO水平较对照组和COPD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压与Apelin、NO、NOS存在负相关性。结论 Apelin、NOS、NO可能是肺循环稳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痰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52例稳定期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A组)、60例单纯稳定期COPD患者(B组)以及50例健康查体者(C组)痰液中VEGF水平.并对其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进行检测.结果 A、B、C三组VEGF水平分别为(4.30±0.93)、(2.64±0.57)、( 1.48±0.32)μg/L,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612,P<0.0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分别为(48.68±10.53)%、(67.56±14.61)%、( 101.60±21.97)%,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983,P<0.01);PASP分别为(55.02±11.90)、(23.50±5.08)、(16.16±3.49)mm Hg(1 mm Hg =0.133 kPa),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87,P<0.01);而各组之间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59、3.167,P>0.05).VEGF水平与FEV1%呈显著负相关(r=-0.562,P<0.05),VEGF水平与PASP呈显著正相关(r=0.783,P<0.05),而VEGF水平与PaO2、PaCO2无相关性(r=-0.318、0.275,P> 0.05).结论 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痰液中存在VEGF的高表达,VEGF水平与肺功能、PASP显著相关,VEGF在COPD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PTB)患者免疫功能、凝血功能与肺功能相关因子的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84例COPD合并PTB(合并组)及同期收治的77例COPD(COPD组)、62例PTB(PTB组)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体检的6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免疫功能指标(外周血CD4+、CD8+、CD4+/CD8+,血清IgA、IgG、IgM)、凝血功能指标(血清IFN-γ和sIL-2R,血浆D-D、FIB)和肺功能指标[第1s用力呼气量(FEV1)、第1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对结果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合并组、COPD组及PTB组免疫功能指标CD4+、CD4+/CD8+均低于对照组,CD8+均高于对照组;合并组、PTB组血清IgA、IgG均高于对照组;COPD组CD4+、IgA、IgG均低于合并组与PTB组;合并组CD4+/CD8+均低于PTB组;合并组、COPD组及PTB组凝血功能指标IFN-γ、sIL-2R、D-D、FIB均高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TB组凝血功能指标IFN-γ、sIL-2R低于COPD组、合并组,COPD组血浆D-D、FIB低于合并组,FEV1、FEV1/FVC高于合并组;合并组IFN-γ、sIL-2R、D-D、FIB高于PTB组,FEV1、FEV1/FVC低于PTB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D4+、CD4+/CD8+与FEV1、FEV1/FVC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CD8+、IgA、IgG、IFN-γ、sIL-2R、D-D、FIB与FEV1、FEV01/FVC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IgM与FEV1、FEV1/FVC无相关(P值均>0.05).结论 COPD、PTB及COPD合并PTB患者中均存在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和肺功能异常,COPD合并PTB患者免疫功能、凝血功能紊乱程度更严重,临床上应制定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尘肺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疗效的作用.方法 60例尘肺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针,观察2组临床疗效、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肺动脉平均压(mPAP)、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低分子肝素能缓解尘肺肺心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和血液高凝,降低肺动脉高压;治疗后2组的治疗有效率、FEV1、FVC、FEV1/FVC、mPAP及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对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NT-pro BNP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AECOPD患者78例,按照血浆NT-pro BNP水平分为升高组31例和正常组47例。比较2组患者的用力呼气肺活量(FVC)、用力呼气一秒量(FEV1)、用力呼气一秒率(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及呼气峰值流速(PEF);采用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对NT-pro BNP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升高组患者FVC、FEV1和FEV1/FVC均较正常组降低,MMEF和PEF较正常组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升高组患者SF-36量表的8个维度评分均较正常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浆NT-pro BNP水平与患者LVEF、FVC、FEV1、FEV1/FVC、MMEF、PEF呈负相关(P 0. 05)。结论 NT-pro BNP水平同AE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关系密切,可为病情监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PH)的发生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住院的青海高原地区的562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 PASP)将患者分为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组(PASP≥40mmHg)和非肺动脉高压(Nonpulmonary hypertension, NPH)组(PASP40mmHg)。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结果 562例高原地区COPD患者中,PH的发生率为29.89%(168/562),其中Ⅰ级COPD患者的PH发生率为16.16%,明显低于Ⅱ级(34.40%)和Ⅲ~Ⅳ级COPD患者(4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848,P0.001)。PH组与NPH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血氧饱和度、B型钠尿肽、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 MPV)、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等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EV1%[OR=1.082(95%CI:1.038~1.256)]、MPV[OR=1.696 (95%CI:1.273~2.257)]为高原地区COPD患者合并PH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原地区COPD患者中PH发生率较高,其中FEV1%较低和MPV较高的COPD患者更易发生PH。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克拉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156例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均给予止咳、化痰、吸氧、抗感染及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应用克拉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疗程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1.0%,显著高于对照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呼吸峰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的PEF、FEV1、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5%和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克拉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具有协同作用,可控制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邹秋果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530-4532
目的 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探讨该技术评价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COPD患者84例,对照组70例,心尖四腔观测量右室前壁舒张末期厚度(RvFT)、右房舒张末期内径(RAEDd)、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右室舒张末期面积(RVEDa)、右室收缩末期面积(RVESa).结果根据肺动脉压将COPD患者分为无肺动脉高压组(NPAH)和肺动脉高压组(PAH);与对照组比较,PAH组RVFT显著增厚.RAEDd、RVEDd显著增大,RVFA及三尖瓣口E/A显著减小,NPAH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PAH组和NPAH组右室游离壁和室间隔SRs、SRe与SRe/SRa均显著降低,SRa无显著变化;与NPAH组比较,PAH组右室游离壁和室间隔SRs、SRe与SRe/SRa均显著降低,SRa无显著变化.COPD患者右室游离壁SRs与FEV1/FVC、DLco/VA呈显著正相关;而右室游离璧SRe、RVFA、三尖瓣口E/A与FEV 1/FVC、DLco/VA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OPD患者无论有无肺动脉压增高,其右室功能已经受损;应变率成像技术可便捷、无创检测COPD患者右室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联合有氧运动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肺功能在Ⅱ级的稳定期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31例,规律性吸入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1吸/d,每次18μg,行有氧运动5次/周,每次40Ⅲ级的稳定期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31例,规律性吸入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1吸/d,每次18μg,行有氧运动5次/周,每次4050 min;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间接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ial systolic pressure,PASP)、呼气容积用力(forced vital capacity in the first second,FEV1)和FEV/FVC。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MWD、CAT评分、PASP、FEV1和FEV1/FVC治疗前分别为(271.9±31.2)m、(13.2±3.7)分、(47.3±4.1)mm Hg(1 mm Hg=0.133 kPa)、(40.1±4.3)%、(52.3±4.9)%,治疗后分别为(324.5±41.7)m、(9.8±2.3)分、(39.7±3.4)mm Hg、(42.8±4.1)%、(55.2±5.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23、4.345、7.944、2.530、2.192,均P<0.05)。结论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有氧运动治疗稳定期的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可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疾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康复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2016年9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6例稳定期COP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和氨溴索雾化吸入、低流量吸氧、营养支持及健康宣教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康复训练治疗,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后采用脚踏式功率自行车进行训练。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与其预计值比值(FEV1/preFEV1)、FEV1与FVC比值(FEV1/FVC)、汉密尔顿抑郁(HAMD)、焦虑量表(HAMA)和圣乔治问卷(SGRQ)评分、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动脉氧分压(Pa 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结果 治疗前FEV1/preFEV1与FEV1/FV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preFEV1与FEV1/FVC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Pa CO2、Pa O2与Sa 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除Pa CO2外,Pa O2与Sa O2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A、HAMD及SGR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康复训练是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的有效手段,可促进生存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89例,分为呼吸衰竭组51例和非呼吸衰竭组138例,收集同期COPD缓解期患者39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IL-6、IL-8、C反应蛋白、TNF-α水平;使用肺功能检测仪和动脉血气分析仪测定1秒率(FEV1%)、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水平。结果呼吸衰竭组和非呼吸衰竭组患者血清IL-6、IL-8、C反应蛋白、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衰竭组明显高于非呼吸衰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呼吸衰竭组和非呼吸衰竭组患者FEV1%、FEV1/FVC、P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C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呼吸衰竭组患者FEV1%、FEV1/FVC、PO2水平明显低于非呼吸衰竭组,PCO2水平明显高于非呼吸衰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6、IL-8、C反应蛋白、TNF-α水平与FEV1%、FEV1/FVC、PO2呈负相关(均P<0.05),与PCO2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L-6、IL-8、C反应蛋白、TNF-α水平变化能够评估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衰竭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中感染相关因子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表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120例COPD患者为COPD组,选择同期来医院体检的12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COPD患者根据病程、病情、HRCT检测结果分为各亚组。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2(IL-32)、降钙素原(PCT)水平;即刻免疫层析法检测各组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肺功能测试仪对各组受试者进行肺功能检测,观察患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比值。对COPD患者外周血IL-32、Hs-CRP、PCT水平与肺功能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OPD组血清IL-32、Hs-CRP、PCT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FEV1、FVC、FEV1/FVC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类型COPD患者IL-32、Hs-CRP、PC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越急、病情越严重的COPD患者,血清中IL-32、Hs-CRP、PCT水平越高,肺气肿型的IL-32水平最高,混合型次之,气管炎型最低,混合型患者的Hs-CRP、PCT水平最高,气管炎性次之,肺气肿型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OPD患者外周血IL-32、Hs-CRP、PCT水平均与FEV1、FVC、FEV1/FVC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感染相关因子的表达上调与COPD的病情、分型及肺功能下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107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COPD(AECOPD组) 50例、稳定期COPD(SCOPD组) 57例、另有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学指标HMGB1、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18水平,同时检测肺功能指标第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组间比较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3组研究对象血清学指标和肺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血清学指标和肺功能指标AECOPD组患者明显高于SCOPD组和对照组、SCOP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AE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EV、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血清学指标HMGB1、CRP、IL-6和IL-18水平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MGB1、CRP、IL-6和IL-18水平在AECOPD患者中的显著性增高,可能是导致AECOPD肺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家庭责任制模式访视干预效果,为提高COPD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内蒙古万达卫生社区服务中心抽取8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羧甲司坦片+氨茶碱片的传统内科治疗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传统内科治疗方法基础上增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COPD基础知识知晓情况、治疗依从性以及干预前后活动能力、生活质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COPD患者对COPD基础知识知晓率为100%,高于对照组COPD患者的56.1%(χ^2=7.987,P<0.001);干预后干预组COPD患者对戒烟、规律服药、呼吸训练、家庭氧疗的治疗依从率分别为43.9%、97.6%、96.3%和85.4%,均高于对照组COPD患者的9.8%、46.3%、48.8%和56.1%(均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COPD患者比较,干预前2组患者行为能力、生活质量及FEV1、FVC、MVV肺功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行为能力、生活质量及FEV1、FVC、FEV1/FVC、MVV肺功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结论定期对COPD患者进行家庭责任制模式访视能使其知晓该病的相关基础知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并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状况,促进其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尼可刹米与洛贝林联合小剂量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三局医院6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尼可刹米与洛贝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及动脉血气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 O2)变化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FEV1/FVC较对照组高,观察组PaCO2较对照组低,PaO2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刹米与洛贝林联合小剂量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能明显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提高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10、IL-18与肺功能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就诊的COPD并2型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抽取无糖尿病的50例COPD患者为COPD组,5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组,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IL-10、IL-18水平。肺功能采用6200型体积描记仪测定,包括FVC、FEV1、FEVl/FVC、一氧化碳弥散量(carbon monoxide diffusion capacity,DLCO)/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VA)。比较各组IL-10、IL-18及肺功能,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OPD并糖尿病组IL-10显著低于COPD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IL-18均显著高于COPD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PD并糖尿病组FEV1、FEV1/FVC、一氧化碳弥散量(carbon monoxide diffusion capacity,DLCO)/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VA)均显著低于COPD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FEV1、FEV1/FVC、DLCO/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PD并糖尿病组FEV1、FEV1/FVC、DLCO/VA均显著低于COPD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伴有2型糖尿病的COPD患者炎症反应更加激烈,可能是其肺功能低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邱亚林 《中国校医》2021,35(5):354-356
目的 探讨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采取尼可刹米结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其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3例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予以尼可刹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68%,较对照组(69.05%)高(χ2=7.448,P=0.006);观察组治疗后FVC(2.16±0.27)L、FEV1(2.94±0.36)L、FEV1/FVC(55.39±4.22)%,均高于对照组的(1.64±0.29)L、(2.27±0.43)L、(49.71±4.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PaO2(90.73±7.11)mmHg、SaO2(93.13±5.75)%,均高于对照组的(86.42±7.20)mmHg、(87.10±6.12)%,且PaCO2(41.14±5.17)mmHg,低于对照组的(48.89±5.22)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采取尼可刹米结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调节动脉血气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80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 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 50%(P0. 05);观察组咳嗽、呼吸困难、喘息、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 05);观察组夜间及日间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 05);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 05);观察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相较于布地奈德气雾剂,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可明显提高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和炎症反应,缩短病程,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征及CAT评分对患者右心功能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为COPD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5年8月医院收治的47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气流受限程度分为轻中度组29例,重度组18例,另选同期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名作为对照组;收集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统计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记录各组受试对象肺功能、CAT评分、心功能参数、血气分析指标,并分析CAT评分与右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47例COPD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1例,医院感染率44.7%;共分离出3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5株占38.5%,革兰阴性菌21株占53.8%,真菌3株占7.7%;轻中度组、重度组1s用力呼气容积(FEV1)、1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显著低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右心室基底部横径(RVD)、右心房面积(RAA)、Tei指数、COPD评估测试量表(CAT)、肺动脉压(P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FEV1、FEV1/FVC、SpO2PaO2、SpO2显著低于轻中度组,PaCO2、RVD、RAA、Tei指数、CAT、PAP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5);轻中度组和重度组CAT评分均与FEV1、PaO2、SpO2呈负相关关系,与PaCO2、RVD、RAA、Tei指数、PAP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革兰阴性菌是COPD医院感染病原菌的优势菌;CAT评分能够有助于评估COPD患者的右心功能严重程度,扩展CAT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