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某小净距隧道的工程概况,从洞身开挖、爆破减震、岩柱加固注浆、预应力对拉锚杆设置等方面,阐述了小净距隧道的主要施工方法,旨在提高小净距隧道的施工质量,促进小净距隧道在交通工程中的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2.
小净距盾构隧道管片结构的内力、位移等受相邻盾构隧道管片的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对软岩地区小净距曲线(最小转弯半径为80m)盾构隧道的三维数值模拟的受力特性分析,得出了小净距曲线盾构隧道管片的内力、位移变化特性,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小半径、小净距、长距离重叠隧道施工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掘进过程中会对周边土体产生剧烈扰动,重叠隧道间的相互影响较大,施工过程中如控制不当,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结合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朝阳广场站—新民路站区间上下重叠隧道施工的成功案例,从重叠隧道的注浆加固措施、严格控制掘进参数、盾构姿态调整、加强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等方面介绍了小半径、小净距、长距离重叠隧道盾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对同类工程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小净距公路拱隧道中夹岩施工方式的选择,阐述了中夹岩施工关键技术,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公路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5.
朱文民 《山西建筑》2012,38(13):216-217,288
在盾构隧道小净距下穿既有隧道,未对既有隧道内及周边进行加固的情况下,利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模拟计算了地表、既有隧道的沉降变形及二者间的土层最大主应力,参考数值计算的结果优化了盾构施工参数,当施工进入盾构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影响范围内时对既有隧道进行自动化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一步调整盾构推进参数,使得盾构隧道安全、快速通过了既有隧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大岭头隧道进口段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分析了城市复杂环境下小净距大跨度隧道的特点,探讨了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案、支护特点、中夹岩加固以及爆破减震降噪措施。  相似文献   

7.
傅常庆 《广东建材》2009,32(12):42-44
文章以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八号线延长线为背景,详细介绍了在盾构隧道小净距施工的情况下采取的加固措施,并通过各种监测表明,这些措施能够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小净距隧道建设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结合国内小净距隧道建设现状,笔者认为其设计施工关键技术主要在于小净距隧道的合理净距、支护参数、施工方法、中夹岩加固技术等。由此,本文总结了小净距隧道建设的研究现状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地铁盾构小净距平行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地铁10号线11标段为背景,详细介绍了在盾构隧道小净距施工的情况下采取的加固措施,并通过各种监测表明,这些措施能够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穿越繁华地区的情况逐渐增多。受既有重要建(构)筑物的限制,地铁的空间修建条件十分有限,导致上下重叠盾构隧道不断出现。由于双线间距小,相互影响明显,小净距重叠隧道盾构接收技术难度往往较大。依托苏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盾构区间上下重叠隧道工程,从端头加固施工、接托支架施工与受力验算、洞门凿除施工及盾构接收过程等方面,对富水粉砂地层重叠隧道掘进及接收技术进行归纳总结,为后续在类似地层中同类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可借鉴的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11.
如何解决两条盾构隧道近距离施工,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面临的难题。结合西安地铁三号线某区间施工的成功案例,从严格控制掘进参数、盾构姿态调整和加强同步注浆、监测等方面介绍了复杂条件下小净距隧道盾构施工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小净距隧道的施工质量对整个隧道施工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为了避免小隧道施工对整个隧道结构造成的不良影响,笔者对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施工技术处理措施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希望能对同仁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小净距平行盾构隧道施工先行隧道管片附加应力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现场监测,研究揭示小净距平行盾构隧道施工中后行隧道掘进引起的先行隧道管片附加应力的变化规律.介绍了管片附加应力测点布置及监测方法,分析给出了管片附加应力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了附加应力与后行隧道掘进距离的关系,对管片附加应力的最大值和稳定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当后行隧道掘进到监测断面附近时,附加应力有突变量,水平直径处环向受到压力作用,环向应力的量值比纵向应力大.以期能为评价小净距盾构隧道施工相互影响程度及该类盾构隧道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济南地铁R1线、R2线盾构隧道小曲线、小净距、叠落下穿京沪高铁桥为工程背景,提出了多区间隧道下穿施工主动控制技术体系。研究表明:(1)多区间隧道下穿施工主动控制技术体系包含盾构叠落下穿施工顺序优选、主动隔离控制、管片结构加强、交叠区洞内加固控制、下穿高铁桥减隔振控制5项技术;(2)盾构叠落下穿施工顺序优选原则为叠落区域隧道按自下而上顺序施工,同一平面按与既有隧道由远而近顺序施工;(3)主动隔离控制技术为施做钻孔灌注桩作隔离桩,袖阀管注浆作桩间止水;(4)交叠区洞内加固控制技术采用管片增设预留注浆孔对交叠区夹层进行注浆预加固、下方隧道架设台车支撑加强整体刚度;(5)全自动变形监测表明4条盾构区间穿越施工桥墩最大沉降量仅为0. 4mm,变形控制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介绍了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之江路)工程中交叉口渐变段大跨段隧道、小净距隧道、下穿匝道隧道的施工工艺流程。渐变段大跨段隧道施工,利用匝道上台阶作为超前导洞,完成超前导洞后再横向扩挖至设计断面,最后进行纵向开挖。小净距隧道施工,净距小于1.5m时,采用C35混凝土对下部岩柱换填,净距大于1.5m时,对两相邻隧道间的岩柱进行对拉锚杆和注浆处理。下穿匝道隧道施工,先对围岩进行预先加固,采用管棚并注浆加固围岩,开挖时,采用CD工法开挖并及时进行钢架支护。  相似文献   

16.
董敏忠 《市政技术》2015,33(1):98-101,124
天津地铁3号线金狮桥站—中山路站盾构区间左右线最小净距仅为2.48 m,且位于小曲线半径上,左右线隧道施工过程中势必相互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引起隧道变形或整体移位。笔者根据模型计算进行分析评估,提出确保区间隧道安全的施工措施。研究证明盾构在小净距、小半径平行隧道间长距离施工时,合理采取施工措施、控制好盾构参数能避免左右线隧道相互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并设小净距隧道中岩墙力学特征及加固措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姚勇  田志宇 《工业建筑》2006,36(4):57-60,84
采用二维弹性、弹塑性数值计算方法,对Ⅲ~Ⅴ级围岩条件下平行布设的双洞隧道中夹岩墙受力、变形特点随隧道间距变化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对于两隧道间距较小的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墙的受力、变形极为不利,是设计、施工和监控量测的关键部位。同时,研究了不同隧道埋深以及不同岩柱加固措施对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墙受力、变形特点的影响,为小净距隧道的支护设计、开挖方式选取、岩墙加固方式选取以及现场监控量测方案制定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门窗》2014,(2)
本文以岩门口隧道花垣段为例,阐述了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原则,同时对小净距隧道的洞口设计、超前支护、隧道开挖、衬砌设计及施工、监测量测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控制要点进行介绍,从而促进小净距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小净距隧道开挖及中夹岩墙加固施工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玉成 《山西建筑》2005,31(10):81-82
结合京福高速公路里洋小净距隧道施工实践,介绍了小净距隧道开挖和中夹岩墙加固施工技术,并就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加以说明,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既有小净距病害隧道是隧道结构施工中存在的较大安全隐患。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产生隐患的原因,并采取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隧道外观质量进行监测、减少施工时对既有隧道产生的围岩压力、调整炮眼布置及使用药量等措施,有效控制了既有小净距病害隧道裂缝长度变形增长率,顺利完成了长安隧道的开挖作业,解决了既有小净距病害隧道结构安全施工难题,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