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用强化阿托伐他汀对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周期14d。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值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值明显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脂、ADL评分和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脂、ADL评分和NIHS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用强化阿托伐他汀对进展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试验对象: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2013-03—2015-08收治的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83例患者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两个组别。单一组以常规治疗+氟伐他汀治疗;联合组以常规治疗+氟伐他汀+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指标:①总有效率。②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的差异。③治疗前后患者NIHSS评分、血清IL-6水平、Barthel指数的差异。结果①联合组相比于单一组总有效率更高,χ~2检验结果,P0.05。②治疗前两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相似,t检验结果,P0.05;治疗后联合组相比于单一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改善更显著,t检验结果,P0.05。③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血清IL-6水平、Barthel指数相似,t检验结果,P0.05;治疗后联合组相比于单一组NIHSS评分、血清IL-6水平、Barthel指数改善更显著,t检验结果,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清IL-6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搜风通胶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接诊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抗动脉硬化、保护神经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本院自制搜风通胶囊,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相对黏度、全血低切相对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相对黏度、全血低切相对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搜风通胶囊能够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脑梗死患者的早期防治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05例脑梗死患者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入院确诊后均给予脑梗死基础治疗,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连续服用3个月。在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2周末、治疗3个月后采用脑循环血流动力学检测仪检测患者左、右颈总动脉流速及压力波形,采用专用软件计算出脑循环动力学相关指标,同时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IHSS评分进行评价,并根据NIHSS评分改变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脑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但治疗2周末、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平均血流速度(Vmean)、平均血流量(Qmean)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明显升高,外周阻力(R)、脑血管床特性阻抗(Zc)、管壁弹性波波速(Wv)、动态阻力(DR)、临界压力(CP)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治疗2周末、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及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25%,对照组为55.77%,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氟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因糖尿病肾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4例,随机分为氟伐他汀治疗组及非氟伐他汀治疗组各22例,2组患者治疗前后3个月分别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并与非糖尿病肾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痛肾病透析患者hs-CRP、IL-6、TNF-α、TG、TC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治疗三月后,治疗组hs-CRP、IL-6、TNF-α、TG、TC水平下降,且与治疗前及非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氟伐他汀能改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永久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4例≥60岁的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2组均采用常规的控制心室率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厄贝沙坦75 mg.d-1,7 d后若无低血压则加量至150 mg.d-1,若血压降至90/60 mmHg(1 mmHg=0.133 kPa)则剂量减半;阿托伐他汀20 mg.d-1。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心室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2组治疗后心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全血高切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永久性房颤,可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而改善患者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IL-6、IL-8及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剂、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观察组予阿托伐他汀40 mg/d,2组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6、IL-8、MMP-9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s-CRP、IL-6、IL-8及MMP-9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进一步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RP、IL-6、IL-8及MMP-9水平,减轻脑梗死后脑组织缺血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素E1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前列腺素E1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对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冠心病患者53例,单纯糖尿病患者33例)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并与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前列腺素E1治疗,观察其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升高(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降低(P<0.05),其中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前列腺素E1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痛患者的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前列腺素E1可以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微循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和联合组各40例。阿司匹林组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氯吡格雷组口服氯吡格雷治疗,联合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变化和临床疗效,并随访半年,记录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率、出血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后,3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P0.05);治疗后,3组NIHSS评分、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ADL评分显著高于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的70.00%、75.00%(P0.05);在随访过程中显示,3组出血、死亡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氯吡格雷组、联合组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率为5.00%、2.50%,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的25.00%(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预后,临床用药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蚓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88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及分叉处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l Thickness IMT)。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2mm或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定义为颈动脉斑块。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蚓激酶+阿托伐他汀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治疗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变化(P<0.05)。188例脑梗死患者中治疗组90例,显效39例(43.3%),对照组98例,显效19例(19.3%)。结论:蚓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12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联合组给予通心络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水平(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总有效率达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治疗前,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血清hs-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心绞痛,可有效改善血液黏稠状态,减少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保护心功能,疗效显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灯盏细辛对脑梗死患者近期氧化反应、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缺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血液流变学及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SOD、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丙二醛、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中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细辛可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短期血液高黏和聚集状态,缓解氧化应激反应,且未加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窗后循环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天津市黄河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收入的98例超时间窗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46/49),高于对照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降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20%(5/49),对照组为6.12%(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患者炎性因子、微循环障碍和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40例DN,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两组均治疗6个月。评估治疗后临床效果,检测治疗前后肾功能相关指标[血肌酐、血尿素、尿白蛋白/尿肌酐(ACR)]、炎性因子相关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微循环障碍相关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内皮素-1(ET-1)、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参数[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的水平变化,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尿素、ACR、hs-CRP、IL-1、TNF-α、Fib、ET-1、全血低切黏度、PLT、MPV及PECAM-1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尿素、ACR、hs-CRP、IL-1、TNF-α、Fib、ET-1、全血低切黏度、PLT、MPV及PECAM-1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低血糖1例,自行处理后缓解。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DN的临床效果良好,可对患者炎症反应、微循环障碍及血小板参数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50例轻-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NIHSS评分、低切黏度、高切黏度和凝集指数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能降低血细胞黏滞度,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蚓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防治脑梗死的效果。方法: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改善脑细胞代谢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加服蚓激酶胶囊及阿托伐他汀钙片。结果:治疗15d后,2组甘油三酯、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浓度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0d后,观察组血脂及NIHSS评分仍持续下降,且明显低于15d时,对照组与15d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蚓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防治脑梗死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432-1433
分析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将确诊的80例脑梗塞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运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服用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比较两组血脂、血浆hs-CRP及MMP-9值变化的差异。治疗组TC、TG、HDL-C及LDL-C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hs-CRP、MMP-9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丁苯酞(NBP)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机制。方法选取74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2组均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给予脱水、抗血小板聚集和营养脑细胞等对症支持治疗,此外对照组采用丹参川芎嗪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NBP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 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83. 78%(P 0. 05);治疗2周时,2组美国独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降低(P 0. 05),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显著升高(P 0. 05),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Mo CA评分和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血浆黏度(PSV)、红细胞压积(HCT)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均显著降低(P 0. 05),且观察组HSV、LSV、PSV、HCT及ES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NBP治疗脑梗死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应用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康复期伴高脂血症患者15例,并与同期病情相似15例常规组作比较(两组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相同,对照组不用氟伐他汀)。结果治疗组和常规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治疗组血流动力学及血脂指标除红细胞比容及血沉外均优于常规组。提示氟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血浆黏度,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血塞通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血栓形成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明显调节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稳定颈动脉斑块,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