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植物抗冷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温度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然而低温却是限制作物生产的重要因素,为此,各国政府及研究部门一直都把植物低温适应性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按照低温的不同程度,植物的低温伤害可分为冷害(chilling injury;零上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和冻害(freezing injury;零下低温对植物的伤害)两大类。早期关于植物冷害机理和抗冷机理的研究,是从比较冷敏感(chilling-sensitive)植物和抗冷(chilling-insensitive)植物或比较未经冷驯化的植物(non-cold-ac…  相似文献   

2.
目前人们仍不清楚温度是如何影响发育中的大豆(Glycine max L.)种子蛋白质和脂肪积累过程以及基因型不同的大豆是否对温度具有相同的反应。研究拟通过对3个基因型大豆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的积累模式研究,以了解温度对种子组分的调节机理。3个基因型大豆品种(Evans,PI132.217,和Proto)种子盆栽在温度为27/20%(中温)的生长箱中生长到开花。在开花后第10天,将其中的一个生长箱的温度调节到35/27℃(高温);另一个调到20/12℃(低温)。生长在高温和中温条件下的大豆,在开花的第21天开始收集豆荚,每3d取1次样。生长在低温条件下的大豆,在开花的第25天开始收集豆荚,每5d取1次样。结果表明,3个基因型大豆种子均在高温下生长快,成熟早,在中温下生长速率最大,低温下生长速率低但种子生长期延长。当种子获得60%-70%总干重时种子脂肪含量达到最大(中温),高温使其提前出现,低温则被推后。在低温下,种子中蛋白质和脂肪两者积累模式相同,但蛋白质积累速率低。在高温和中温条件下,种子蛋白质和脂肪的积累模式不同。在种子获得60%~70%的总干重之前,蛋白质和脂肪积累模式相同,但在种子获得60%~70%的总干重之后,蛋白质积累呈上升趋势,而脂肪积累停止或下降。同时在种子发育的晚期伴随着蛋白质含量增加,淀粉和蔗糖含量快速下降。虽然3个基因型大豆种子的蛋白质和脂肪积累模式均明显受温度影响,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和不同生长阶段中高蛋白质品种Proto和PI132.217(蛋白质稳定型)蛋白质含量总是高于低蛋白质品种Evans,而且两者差异显著。这一研究表明温度不能改变品种在蛋白质和脂肪合成上的遗传特性。遗传育种在提高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上仍起决定作用,但是合理的播种时期在提高大豆种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上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温度和盐度对浒苔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海水盐度和温度对大型海藻光合生理影响的复合效应,选取浒苔(Ulva prolifera)为实验材料,探讨不同温度(22℃和15℃)和不同盐度(25和10)对浒苔的相对生长速率、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盐度对浒苔生长的影响不显著,而在正常温度条件下,盐度降低显著降低了浒苔的生长;在低盐条件下,尽管差异不显著,温度降低呈现出促进浒苔生长的趋势,但在正常盐度条件下,低温降低了浒苔的生长。相对于温度变化,盐度变化对浒苔潜在的光合效率(Fv/Fm)影响不明显,但低温低盐处理下浒苔具有较高的效光化学效率(Fv’/Fm’)、光能利用效率(α)、非光化学淬灭(NPQ)、SOD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4.
环境条件对水网藻(Hydrodictyon reticulatum)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温度、光照强度及N、P浓度与水网藻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网藻能在较大的温度范围(10~31℃)、光照强度(300~5300Lx)和N浓度(1.0~84.0mg·L-1)和P浓度(0.05~3.72mg·L-1)等条件下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当光照强度大于1300Lx,N、P含量分别为16.8~50.4和0.744~2.23mg·L-1时,水网藻生长良好.低温有利于水网藻忍耐低光照和低N低P.  相似文献   

5.
低温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辛明秀 《微生物学报》1998,38(5):400-403
低温微生物指生活在低温环境下的微生物。这类微生物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必须生活在低温条件下,在0℃可生长繁殖,最适温度不超过15℃,最高温度不超过20℃的微生物,称之为嗜冷菌(邱yeh叶加ies)。另一类是能在低温条件下生长,在0—5℃可生长繁殖,最高温度可达20℃以上的微生物,称之为耐冷菌(psyChrotrophS)。这两类微生物的生态分布和低温生物学特性均存在差异,它们以独特的生理功能适应环境。研究这类微生物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已经产生了日益明显的经济意义,同时它们是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发展的十分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西藏不同种植区青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揭示特定环境下根际细菌生物标志物,为发掘研究优异根际促生菌及其作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了西藏5个市青稞种植区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差异,分析了青稞根际细菌生物标志物及群落结构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通过测序45个根际土壤样品获得10 715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共43门、1 244属、2 783种,其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粘球菌门(Myxococcota)和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为优势菌门,相对丰度占比94.92%-96.56%。五个市的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R=0.226 9,P=0.001),其中放线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和髌骨细菌门丰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五个市青稞根际土壤存在潜在生物标志物,拉萨和山南只有3个和6个特有细菌进化支,共现网络更为复杂、OTUs间联系更为紧密。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是青稞根际土壤中主要的关键细菌门,内生菌门、Methylomirabilota和蓝细菌分别是林芝市、日喀则市和山南市的特有关键类群。青稞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主要与环境因子pH、全钾(total potassium,TK)、速效钾(available potassium,AK)、碳磷比(C:P)和海拔有关,其中TK是影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最重要的因子(r2=0.621 4,P=0.001)。【结论】西藏青稞根际细菌多样性丰富,5市间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生长区青稞根际具有特有的生物标志物,为进一步研究特有根际细菌在青稞生长和环境适应中的作用,发掘优异根际促生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尝试比较不同温度对念珠藻(Nostocsp.)细胞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主要内容是分别在10℃、25℃、35℃和40℃环境中对念珠藻进行9 d的室内培养,然后测定不同温度下念珠藻的生物量、光合活性、总多糖、总蛋白质和总脂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低温(10℃)对念珠藻细胞生长的促进与光合活性的提高基本无影响;而高温(35℃、40℃)会促进藻细胞的生长和光合活性的提升。也就是说,低温时念珠藻细胞的多糖含量几乎不变,蛋白质含量与脂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而高温时多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质含量降低。以上结果说明温度胁迫会使念珠藻对生物大分子物质进行调控用于抵抗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8.
羊草无性系构件在不同环境下的可塑性变化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对温室内栽培羊草,人为控制温度及光照强度的条件,观测无性系构件的生长与分化的结果表明,羊草的无性系构件生长存在明显的可塑性变化,长时间的低温显著抑制羊草根茎和无性小株的分化(P<0.05),而对分蘖无明显抑制作用.遮荫显著抑制根茎和无性小株的分化(P<0.05),但对分蘖的影响并不显著.羊草的这种生态适应特征有利于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相似文献   

9.
中国弯颈霉ZN923菌株分离自蔗褐蠹蛾PhragmatoeciacastaneaeHubner虫尸。其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最适pH6~7,在富氮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茂盛、洁白,有香气。药理试验表明,该菌株培养物具有镇静、抗炎、增强耐缺氧能力、扩张气管和雄性激素样作用,急性毒性试验以80g/kg(最大允许容积)剂量对小鼠一次灌胃,未见不良作用。中国弯颈霉是与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无性型密切相关的真菌。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利用A-PAGE(acid-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法对来自中国青藏高原地区67份青稞品种进行了醇溶蛋白位点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共分离出29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条带,多态性为100%。所有材料在Ⅰ、Ⅱ和Ⅲ醇溶蛋白位点分别发现了36、46和7种等位变异类型,总变异数以四川材料为最高,甘肃材料为最少,等位变异类型频率在地区间的分布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4个青稞群体醇溶蛋白Ⅰ、Ⅱ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均略大于Ⅲ位点的遗传多样性,4个地区材料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7份材料可分成A、B、C、D、E、F、G和H8类,材料聚类与其生长的地区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Ibis》1930,72(S1):458-461
A part from considerations as to where it is best wedged into the linear sequence, the brachyptera group is defined in general terms as a compact group of four small or very small species which resemble one another in many important specific characters and the other thirty-six species classified here as Cisticola in so many ways of form, coloration and behaviour as to make them best understood by classifying them also under that generic name.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