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摸清麻疹爆发的原因及发病特点,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抗体,风疹IgM抗体检测,同时,对孕妇血清标本进行IgG抗体检测。结果408例麻疹疑似病例IgM抗体阳性率为91.18%,风疹IgM抗体全部阴性,0—10、20—30岁年龄组发病较高,分别占45.71%(170/372)、30,38%(113/372)。性别上总体无显著性差异,但20—25岁年龄组,女性发病较高,其发病比例,男女之比为1:2.9(14/41),同时,在疫区采集的未发病的孕妇血清标本,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仅为25%(7/28)。结论应加强0—10、20—30岁年龄组、尤其2岁以下幼儿和育龄妇女的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其次,应加强基层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确保麻疹疫苗的接种质量。同时也要加大麻疹保护性抗体的监测力度,随时掌握全市不同年龄组人群的麻疹免疫水平,为制定全市的麻疹免疫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大利  胡向前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852-1852,1856
目的分析余姚市2000~2006年麻疹患者血清抗体检测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kM抗体。结果2000~2006年共采集疑似麻疹病例血清498例,实验室确诊病例211例,阳性率42.37%。冬春季阳性率高,麻疹IgM抗体阳性最小年龄为3个月12d,最大为42岁,主要集中在小于8月龄组。流动人口麻疹抗体阳性率高于常住人口。结论检测麻疹IgM抗体对病例的快速确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起到关键作用,建议重点对流动人口加强管理,提高麻疹疫苗的接种及时性和接种质量,加强麻疹的常规免疫、强化免疫,适时开展流动儿童的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3.
南昌市2007年麻疹疑似病例麻疹IgM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盈  周顺德 《中国热带医学》2009,9(2):345-345,360
目的了解南昌市2007年麻疹疑似病例IgM抗体阳性率及麻疹流行现状,为制定控制麻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M抗体,对其中麻疹IgM抗体阴性标本测定风疹IgM抗体,所得数据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南昌市2007年122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中,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42.6%;70份麻疹IgM阴性标本中,检出风疹IgM抗体阳性14例。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3-6月份;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8月龄和〉15岁大年龄组阳性构成比较去年均有所增加。结论提高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重点加强大年龄组人群的强化免疫,在消除麻疹阶段应注意控制风疹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开展人群免疫水平监测是麻诊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有重要意义。选择本公司人口为监测对象,分10个年龄组,男女例为1: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共监测398人,抗体阳性率为86.5%,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671.6。<1岁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平均最低。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和GMT水平有显著性差异。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水平有相同变化趋势,麻疹低发病水平使人群接触麻疹病毒的机会减少,引起麻疹抗体反射性增高的可能随之降低,婴儿获得的母体抗体水平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对麻疹疑似病例作出科学诊断。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 1992年以来收集到的187例麻疹疑似病例检测IgM抗体阳性率为45.5%,其中2~6岁阳性率最高(52.6%),19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20.1%,说明麻疹疑似病例中有相当部分为风疹病例。阳性病例中无免疫史的占21.2%。结论 麻疹疑似病例不能单以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应通过实验室检测IgM抗体才能准确诊断。进一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是防止病例发生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不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采集的2044例健康人群血清进行麻疹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和GMT水平分别为74.90%和1499,13岁组的抗体水平最低,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64.06%和1:545;其次为10~15岁组和0—1岁组,抗体阳性率和GMT分别为70.82%、1:456和71.6%、1:522;不同年龄组及不同医院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广州市白云区健康人群对麻疹有一定的免疫力,近期不会发生大面积的麻疹流行,但是应重视麻疹的预防与控制,建议对1-3人群进行麻疹疫苗的加强免疫,提高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7.
IgM抗体检测对麻疹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麻疹病毒IgM抗体对临床诊断麻疹的意义。方法对2000—2006年456例麻疹疑似病例和1999—2004年83例确诊病例,应用酶联免疫(ELISA)捕获法检测麻疹病IgM。结果发病后4—21d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麻疹病毒IgM阳性率分别为92.86%,95.06%,而发病后1—3d和22~42d麻疹病毒IgM阳性检出率明显较低。结论麻疹病毒IgM在发病早期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故对早期诊断麻疹病,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玉溪市适龄儿童麻疹疫苗(MV)常规免疫后抗体水平进行评价,为今后制定相关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674名适龄儿童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抗体IgG。结果 麻疹抗体阳性率90.06%,几何平均滴度(GMT)1:518.26,不同年龄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2.62,P〉0.05),保护率和GMT差异有显著性(χ^2=15.83,F=4.6,P均〈0.05);不同地区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T差异均有显著性(χ1^2=9.39,χ2^2=56.6,F=18.4,P均〈0.01。)(χ^2=9.39,P〈0.01);男女之间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T差异无显著性(χ1^2=0.22,χ2^2=0.28,u=0.39,P均〉0,05)。结论 玉溪市适龄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并形成有效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9.
曾青华 《医学动物防制》2010,(11):1065-1066
目的通过对本次麻疹暴发疑似麻疹病例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了解此次暴发病例的年龄分布情况和采血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疑似病例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麻疹IgM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2例疑似病例血清标本中IgM抗体阳性124份,阳性率为72.09%。不同年龄组疑似病例的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χ=3.08,P0.05)。16岁以上的成人占疑似病例的84.30%,占IgM抗体阳性人数的83.87%。标本采集时间离出疹时间越近抗体阳性率越低(2χ=12.28,P0.01)。结论此次暴发以成人病例为主,标本采集时间对IgM抗体检测结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87年3~8月间,承德市麻疹流行。发病419例,死亡1例,总发病率52.16/10万,病死率0.24%,发病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28岁,大部分为中小学生,占总发病例数的60.14%。流行中采集219例的血液标本270份(其中有51例双份血)。219份急性期血清。采用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CELISA)检测麻疹IgM Ab,阳性率为34.38%(141/219),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麻疹IgG Ab,阳性率为23.75%(52/219);对26例麻疹阴性病例以ELISA法检测了风疹IgG Ab,其阳性率为10.05%(22/219)。51例双份血清分别用麻疹ACELISA=IgM法和ELISA-IgG法检测对比,两法GMT和阳性检出率的结果均有显著差异。麻疹得以早期诊断,前法明显优于后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银川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结合麻疹发病情况,分析发病原因,为进一步制订麻疹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银川市0~29岁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血清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几何平均滴度(GMT)、F检验及x2检验分析。结果本次共检测1312份血清标本,阳性率为73.4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420.58,保护率为51.75%。0~8月龄及25~29岁组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及GMT均较低,2~15岁组则较高;四类人群中城市人群保护率最高为72.88%,农村及流动人群较低,分别为65.82%和66.81%。结论今后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我市0~8月龄和25~29岁年龄段人群麻疹疫苗的接种工作;定期对四类人群的接种效果进行评价,并加强流动及农村人口的强化免疫及麻疹疾病的监测,是控制麻疹流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林其汉  蔡和宋 《中国热带医学》2013,(11):1352-1354,1362
-目的通过对2006~2012年三明市麻疹流行特征及麻疹防控情况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三明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2年三明市累计报告麻疹病例399例,年平均发病率2.17/10万。〈15岁病例占58.90%,年龄别发病率以0岁最高,为21.85/10万;9岁、10~14岁次之,发病率分别为10.38/10万、10.13/10万;病例以学生、散居儿童、农民居多。399例病例中,无免疫史80.20%,免疫史不详5.51%。2009年采取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措施后,人群IgG抗体阳性率、GMT水平显著升高,麻疹年平均发病率较强化前下降97.83%。2006—2012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排除发病率由0.91/10万上升2.48/10万,血清标本采集率由33.03%上升100%,实验室确诊比例由16.49%上升100%。结论扩大麻疹疫苗免疫覆盖率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identify measles vaccine failures in Tianjin, China using a measles virus Ig G avidity assay.Methods The China Information System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ISDCP) was used to collect information about measles cases and blood specimens in Tianjin from 2013 to 2015. Measlesspecific Ig M and Ig G antibodies were detected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Avidity testing for measles Ig G was performed using a commercial enzyme immunoassay(EIA).Results A total of 284 confirmed measles cases were identified. Of this total, 262(92.25%) were in patients aged ≥ 20 years. High avidity was exhibited in 172(60.56%) cases, while 80(28.17%) cases demonstrated low avidity. High avidity was detected in only 21.43% of cases in patients aged 1 year.The proportion of high avidity increased with age, an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aged 30–39 years at 70.07%(χ~2 = 17.27, P = 0.002). Of the 52 measles cases in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vaccinations,41(78.85%) cases showed high avidity, indicating secondary vaccine failures(SVF). In these vaccination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0.05) in clinical severity between high avidity and low avidity cases. However, regardless of vaccination status, clinical severit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high avidity cases(P 0.001) than in low avidity cases. The percentages of positive measles Ig M results in high avidity and low avidity cases were 66.28% and 91.25%, respectively. 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high avidity cases at 33.73 U/m L, compared to 166.07 U/m L in low avidity cases.Conclusions Low clinical severity and inconclusive Ig M antibody results are more likely in high avidity measles cases. Measles cases were more common in adults. Therefore, a further dose of vaccines should be recommended for 30–39 years in Tianj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2005—2008年茂名市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进行IgM抗体检测,为风疹、麻疹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标本中的麻疹和风疹抗体。结果麻疹IgM抗体总阳性率为69.20%,风疹IgM抗体总阳性率为3.6%。麻疹IgM阳性者中,0-9岁年龄组人数最多,占81.85%(708/865)。风疹IgM阳性者中,10—19岁年龄组人数最多,占82.22%(37/45)。不同性别人群麻疹、风疹IgM阳性无统计学意义。在茂名地区,2005、2006年6~7月出现麻疹流行小高峰,2007年6月到2008年6月麻疹持续流行近一年。结论保持疫苗高质量的常规免疫,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加大强化的力度,加强实验室的检测,是控制麻疹、风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后所生婴儿的胎传麻疹抗体的动态变化,并了解其对婴儿接种麻疹疫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300位育龄妇女纳入本研究,检测麻疹IgG抗体后进行随机对照试验(RCT),设立高抗体无疫苗接种组(I组,52例)、高抗体疫苗接种组(II组,53例)、低抗体无疫苗接种组(III组,98例)和低抗体疫苗接种组(IV组,97例)。I组和III组不接种疫苗,II组和IV组接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各组均于待产时检测麻疹IgG抗体。检测育龄妇女所生婴儿出生时、8月龄大时、接种麻疹疫苗后半个月和接种麻疹疫苗后3个月血麻疹IgG抗体,于接种麻疹疫苗后半个月同时检测麻疹IgM抗体。分析育龄妇女待产时麻疹IgG抗体水平与婴儿出生时IgG抗体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婴儿麻疹IgG抗体的动态变化及IgM抗体的情况。结果:对育龄妇女待产时麻疹IgG抗体水平与新生儿脐带血麻疹IgG抗体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为0.85,P=0.00,提示存在相关性。重复测量方法分析结果显示,I组和II组、III组和IV组之间婴儿麻疹IgG抗体变化差均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而I组和III组、II组和IV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11和P=0.45)。接种后3个月各组间比较,F=1.36,P= 0.26,提示各组间此时间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婴儿IgG抗体趋势图显示,婴儿的胎传麻疹抗体水平随时间逐步减少,在接种麻疹疫苗3个月时又明显升高。I~IV组婴儿麻疹IgM抗体样本/临床值比值(S/CO值)经单因素方差分析,F=0.95,P=0.42,提示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可提高所生婴儿胎传麻疹抗体水平,使婴儿在接种麻疹疫苗前获得足够的保护性抗体,也不会影响婴儿接种麻疹疫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徐亮  唐建红  邱灿林 《热带医学杂志》2013,13(7):913-914,922
目的对2007-2011年韶关市疑似麻疹风疹病例进行IgM抗体检测,分析麻疹、风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IgM抗体捕获ELISA法对韶关市2007-2011年疑似麻疹风疹病例血清(n=345)进行IgM抗体检测。结果 5年来韶关市麻疹IgM抗体总阳性率29.56%(102/345),风疹总阳性率17.39%(60/345)。2007-2011年度麻疹阳性率分别为39.81%、52.44%、27.45%、6.25%、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6,P〈0.01);风疹阳性率分别为0.97%、9.76%、29.41%、0.25%、3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8,P〈0.05)。麻疹、风疹阳性病例年龄主要分布在8月龄到30岁,麻疹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9月,风疹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6月。结论 2007-2011年麻疹阳性率逐年降低,说明防控措施有力,而风疹阳性率有升高趋势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葛备  朱月芬  王旭雯 《医学动物防制》2010,(10):950-951,961
目的了解实施扩大儿童免疫规划所用麻腮风联合疫苗的免疫效果,以及了解正常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完善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57名18~24月龄儿童在麻腮风联合疫苗免疫前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3 308.55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免疫后为9 752.15mIU/mL;人群总体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3.69%,抗体水平为1585.25 mIU/mL;比较不同年龄组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岁组阳性率和抗体水平均为最低。结论麻腮风联合疫苗的复种是有意义的,它能大幅提高麻疹抗体水平;要提高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以提高0岁组抗体水平;要通过提高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来提高整个人群的麻疹抗体阳性率。通过这些措施,形成整个人群免疫屏障,减少麻疹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惠州市麻疹发病情况,为麻疹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2009年惠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麻疹疑似病例抗体检测资料,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07~2009年麻疹疑似病例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1.43%、77.23%和47.06%。发病季节高峰为4~8月,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总数的51.59%。1~2岁组阳性病例最多,占总阳性数的17.62%。其次是20~岁年龄组,占总阳性数的13.49%。结论麻疹疫苗接种不及时和免疫空白是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尤其是流动人口接种率,强化免疫屏障是防控麻疹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麻栗坡县中越边境地区各年龄组人群麻疹(Measles virus,MV)抗体水平,为控制和消除边境地区麻疹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调查与越南接壤边境线最长的麻栗坡县边境地区境内、境外1~50岁人群共800人,采血进行麻疹IgG抗体定量检测。结果麻疹IgG抗体综合阳性率为88.25%,其中境内人群为91.75%,越南籍人群为84.75%,境内高于境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P0.05);境内有免疫史者麻疹抗体阳性率93.14%,GMT为1587.11mIU/ml,免疫史不详者麻疹抗体阳性率80.00%,GMT为894.22mIU/ml,有免疫史者高于免疫史不详者,两者麻疹抗体阳性率及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P0.05;F=7.29,P0.05)。结论麻栗坡县境内麻疹抗体阳性率高于境外,切实提高含麻组分疫苗二剂次接种率是巩固边境地区麻疹防控工作,实现如期消除麻疹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