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通过对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原理进行分析,并对反射系数序列和子波两个基本要素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制作合成记录的三种方法:①密度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的联合作用;②运用频率连续变化的子波;③从实际地震剖面中提取子波。利用这三种方法制作的合成地震记录,可使标定精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塔河油田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石玉 《石油物探》2004,43(4):400-403
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和技术虽然已很成熟,但因各油田的油藏类型和地震地质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的技巧以及采用的措施有着各自的特点,不能一成不变。合成地震记录能否真正反映层位信息,对储层的精细解释和油气的准确预测非常重要。针对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的改进和完善这一问题,根据塔河油田实际地质情况,从基准面校正、声波时差校正、深时转换精度、井旁地震资料提取子波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在塔河地区油藏描述中,利用人机交互对比解释方法,制作了百余口井的合成地震记录,并用于地质层位的标定,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腹部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技术研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精度的合成记录制作是精细层位标定与解释的关键。通过声波与密度测井曲线来提高反射系数序列的精度,用准确的时一深转换来提高合成记录与井旁道的相关性,用时变提取子波、分频滤波宽频合成记录来提高合成记录与地震剖面的吻合程度。研究表明,这种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技术在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层标定中是实用有效的,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合成地震记录中的漂移校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用声波测井资料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的原理及方法,并对溧移校正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从而提高了合成地震记录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合成地震记录在塔中地区火山岩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原理的基础上,讨论了多种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方法,探讨了声波与电阻率的关系,以及借助于电阻率转声波时差来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的可行性。首先通过塔中地区10口井法斯特经验常数的统计,得到塔中地区电阻率与声波时差的转换关系式;然后把法斯特经验公式推广到塔中邻区,对塔中地区及其邻区没有声波测井资料的井利用电阻率曲线制作了合成地震记录,同时分析了电阻率转声波时差的精度和影响因素;最后对火山岩顶底进行了标定和追踪,作出了塔中地区二叠系火山岩分布图,并对下二叠统火山岩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应用GRIStation综合交互解释软件,圆满地完成了中牟凹陷二维地震资料解释。通过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反偏移、二次偏移等功能模块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7.
基于常规的合成地震记录井-震对比方法,通过合成地震记录分别与各种叠加剖面、CRP道集、角度道集的对比分析,展示了合成地震记录在与不同地震资料对比方面所存在的一些差异。对这些差异性的认识不仅可以提高合成地震记录制作的精度,更有助于对AVO现象的认识和改进异常响应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合成地震记录制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人工合成记录在地震资料的解释和储层预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从5个方面论述了合成记录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即①褶积模型建立;②子波参数选择;③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的匹配;④层位标定与地震记录的极性;⑤反射系数的精确提取等。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合成记录的翩作精度,而精确的合成记录又是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的重要前提。提出了用相关系数、声波曲线对比和求剩余记录等方法来检查合成记录制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合成地震记录的改进方法讨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首先叙述了合成地震记录制作的一般方法,并由此出发讨论了合成地震记录的改进方法,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改进意见;①在做合成记录之前要进行测井资料、地震资料的基准面校正和声波时差校正等基础工作;②采用变频的理想子波;③在际 取反纱数时摈弃均匀采样的算法,而改用非均匀采样算法。实际资料实验表明,用改进后的方法合成井旁地震道不但在精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0.
合成地震记录的人机交互制作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文中阐述了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原理,介绍了利用测井曲线、井旁地震道人机交互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工作流程。通过测井、钻井和地震资料的基准面校正、子波参数调整、AGC窗口调整、声波时差校正等技术提高了合成地震记录的质量。并在塔里木盆地的工作中,应用文中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确定合成地震记录子波主频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合成地震记录质量不高导致层位标定解释、构造解释、储层反演精度低的问题.基于模型正演研究认为合成地震记录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地震子波主频与实际地震子波主频不一致造成的;研究据此提出了基于模型建立地震子波主频与实际地震记录主频两者的差异之间的关系,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根据已建立的差异关系和实际地震记录主频可以获得比较准确的地震子波主频,利用这样的主频子波进行合成可获得较好的合成地震记录质量。  相似文献   

12.
井间地震资料层位标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制作高精度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是实现井间地震资料层位标定的关键。介绍了采用深度域不对称子波算子求取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即对已有的测井曲线,利用有效地震地质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层位划分并建立深时关系;根据由波动方程导出的反射系数计算公式,求取频率域的反射系数;把井旁道记录转换到时间域,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提取实际资料的地震子波,进而得到频率域的子波谱;利用频率域褶积模型计算合成记录,经傅里叶反变换、时深转换和重采样后得到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实际应用表明,采用深度域方法制作的合成记录与井旁地震道吻合程度较高,可以用于井间地震资料的层位标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平面波入射和全固态各向异性介质的假设条件下,推导了水平层状TTI介质中的频率—慢度域纵、横波反射/透射系数表达式,合成了截距时间—慢度(τ-p)域地震记录,分析了各向异性参数对反射纵、横波AVO特性的影响;利用τ-p变换和迭代相似系数加权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球面波,压制了积分截断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τ-p变换和迭代相似系数加权相结合的方法压制截断效应效果良好。②对于反射纵波,TTI介质中的θ、ε、δ参数既控制大角度入射,也控制小角度入射,VTI介质中ε控制大角度入射,δ控制小角度入射;对于反射横波,各向异性参数对AVO特性的影响规律还有待进-步研究。③受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影响,用不同的各向异性参数进行反射率法正演模拟得到的合成记录是不相同的,并且TTI介质反射率法得到的纵、横波合成记录不涉及解耦问题。模型测试证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对地震资料应用中几个常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地震技术在石油工业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地震资料的应用过程中,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经常会有相左的观点,不同的石油科技工作者对一些地震技术概念和方法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模糊认识,比如地震分辨率与构造成图精度、综合速度与速度的横向非均质性、波峰(波谷)与砂层的关系以及合成记录的制作和标定等问题,都影响了地震研究的深度和水平。本文力图用通俗的语言,站在应用的角度,从理论上对一些概念和技术进行探讨和澄清。  相似文献   

15.
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是油气勘探的基础,它是连接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的桥梁。从合成地震记录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油气勘探过程中的具体研究实例,分析了VSP资料与合成地震记录时深关系的差异性、地震资料对合成记录的影响和子波的选择;最后,利用勘探实例着重用阐述合成地震记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把握区域速度、明确储层地震响应特征、识别地震资料的多次波和剔除地震资料的地质"假象"。  相似文献   

16.
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是精细储层描述的基础。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震资料也复杂,常规的合成记录标定不能达到准确标定的目的。实践表明,复杂地质区块的合成记录标定特别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地震资料反射特征分析;②提取符合工区地质特征的空变子波;③按不同地震反射特征分类型进行单井标定;④在研究工区地质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横向多井联合标定(调整)。本文以孤南209井区为例,介绍在复杂地质情况下分类型合成记录标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合成记录的改进方法及在地震相对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详细讨论了合成地震记录的改进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改进的处理方法和流程。(1)在做合成记录之前要进行测井资料、钻井资料、地震资料的基准面校正和声波时差校正等基础工作;(2)采用非均匀算法计算反射系数;(3)采用变频理论子波,其频率根据实际井旁地震道确定;(4)用反演方法合成地震道;(5)对合成记录做时差校正。实际资料表明,用改进后的方法合成地震道与实际地震记录非常吻合,可以精确地对比地震地质层位。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