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00年(光绪26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强迫清政府于次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付给各国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亿8千多万两白银。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这介数目相当于清政府12年的财政总收入。这笔赔款通常称为“庚子赔款”。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并通知清政府乐以“庚子赔款”之半“还赠”给中国,用于派遣中国赴美留学生之用。于是1911年在北京设立了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8年该校改名为  相似文献   

2.
第九章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重点问题提示 《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在八国联军战争中,清政府遭到惨败。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其主要内容是: (一)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加上年息四厘,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共九亿八千多万两,还有各省地方赔款两千多万两,总数超过  相似文献   

3.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导致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日本从中获得赔款2亿3150万两库平银,当时是折成英镑支付的,日本实际得到的是3亿5800多万日元。我们将这笔赔款与当时日本经济发展状况作一比较:这笔赔款为1894年日本财政支出总额78000000日元的4.6倍,日本内外债267800000日元的1.3倍,1893年日本进口总额87597000日元的4.1倍,1894年  相似文献   

4.
课本第 14页 :(《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 )“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 2 0 0万两白银 ,赔偿英商损失 2 0 0万两白银。”第 15页 :(《北京条约》中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 80 0万两白银。”如此表述有两处不妥 :其一是《天津条约》中的赔款与《北京条约》中的赔款之间关系不明确 ;其二是《北京条约》中赔付给英国的 80 0万两白银并非全部是所谓“军费”。《中英北京条约》第三款明确规定 :“一、戊午年 (咸丰八年 ,185 8年———笔者注 )原约 (指《中英天津条约》———笔者注 )后附专条 (有关赔款部分…  相似文献   

5.
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2—13页说:《天津条约》“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据此,可以对最终的赔款数额作出多种解释。  相似文献   

6.
庚子赔款是庚子之役帝国主义向中国索取的赔款,是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一次最凶恶的掠夺。1901年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后,英、美、法、日、俄、德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规定赔款为4亿5千万关平银两,年息4厘,39年还清,本息共9亿8千2百余万关平银两。庚款因数额巨大,还款时间长,涉及的国家多,在国际国内情况不断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赔款支付过程中出现不少变故。  相似文献   

7.
第九章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重点问题《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在与八国联军战争中,中国遭到失败。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其主要内容:(一)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加上年息四厘,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共九亿八千多万两,还有各省地方赔款两千多万两,总数超过十亿两。(二)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单独设立使馆区,可在使馆区内驻兵,中国人民不准在此区  相似文献   

8.
课本第 15页关于《北京条约》的赔款是这样表述的 :“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 80 0万两白银。”我认为这一提法是不妥的。据《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册 ,中华书局1985年版 )第 12 5页载 :中英北京条约 (续增条约 ) :“再今所定取偿八百万两内 ,二百万两仍为住粤英商补亏之款 ,其六百万两少裨军需之费 ,载此明文 ,庶免棼纠。”很明显 ,在清政府向英国赔偿的 80 0万两白银内 ,不仅仅是军费 ,还包括了英商损失费。如果按照课本的表述 ,人们就会错误地理解为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赔款总数将达到 180 0万两白银 ,因还有英商损失费 …  相似文献   

9.
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赔款问题,尤其是对《北京条约》中英国赔款数额如何表述的问题,争论由来已久。《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7期第11页分别刊载杨飞和蒋清泓两位老师的文章,他们引用《北京条约》原文,指出《北京条约》中对英国800万两白银的赔款包括军费和英商损失费两项,而不能像教材中那样笼统地说“赔偿英法两国  相似文献   

10.
看这样一道题:第二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应该付给侵略者的白银总数是A.400万两B.800万两C.1600万两D.1800万两参考答案是D.1800万两。这是一道出现较早的且较好的基础训练题,很多一线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都会用它来加深学生对《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理解,依据原有教材的理解,答案D是正确的:《天津条约》赔款共计600万两,《北京条约》赔偿英法军费增加了1200万两,故共计1800万两。但在今秋投入使用的教材中,将原有教材中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第五条:“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  相似文献   

11.
王社生 《湖南教育》2005,(22):34-34
一、联系现实生活,增强学生比较分析能力去年,我担任双蹲小学五年级二班班主任,任教该班数学课兼社会课。通过学习小学五年级《社会》第5课《义和团反对外国侵略》一课,学生知道了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了《辛丑条约》,八国联军向清政府勒索赔款4.5亿两白银。于是,我问:“4.5亿两白银是个什么概念?”并请大家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当今社会作比较分析。同学们议论纷纷。学生A:清朝末年中国不足4亿人口,八国联军向清政府勒索4.5亿两白银,也就是说清政府又要向每个国民平均摊派1两多白银……学生B:经过1842年《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18…  相似文献   

12.
八国联军镇压了中国的义和团运动之后,俄、英、德、美、法等十一个国家于1901年9月7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中规定了巨额战争赔款,总额为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偿清,年息四厘,本息合计九亿八千二百多万两,史称庚子赔款。庚子赔款数额之大、牵涉的国家之多、偿付的年限之久、对后世影响之深,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空前的。而赔款的议订也是全部条款中困难最多、费时最久、争论最激烈的问题。关于赔款数额,俄、法、德等国主张各自提出赔款要求,最大限度进行勒索。德国一再叫嚣要中国赔至最后一分钱,并提出了索…  相似文献   

13.
庚子赔款实际赔了多少□明成满《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向英、法、美、日、意、奥、俄、德、比、荷、西等11个帝国主义国家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白银九亿八千二百多万两。再加上各省的地方赔款,总数在10亿两以上,这笔赔款称为“庚子赔款”。...  相似文献   

14.
答: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1842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这次赔款以银元为计算单位支付,而以后清政府所有对外不平等条约的赔款均以白银“两”为支付单位。因此《南京条约》的赔款数目就常被误解为2100万“两”。那么为什么《南京条约》中的赔款以银元支付而不以银两支付呢?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全国各地的中国宝银银两存在着重量不足、成色不纯、平砝(秤)不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丁召书 《历史学习》2006,(10):24-24
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内容多,难记易混。运用趣味浓缩法来记,效果较好。《南京条约》内容可记为“五亿(议)港元”。“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亿(议)”指英商进出口货物所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议定;“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天津条约》内容可记作“公开行贿”。“公”指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开”指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行”指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贿”与钱财有关,指清政府给英法两国巨额赔款。  相似文献   

16.
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赔款数目,中日战后所签订条约本已经明确规定,但实际赔款的数目尚未准确定论。本文通过对清政府赔款的资料进行考察,对这一问题作出探讨,得出了较为准确的实际赔款数额。  相似文献   

17.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穷凶极恶地敲榨勒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是空前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条约中规定中国赔款四亿五千万两,三十九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共合九亿八千二百多万两,是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又一沉重枷锁。它造成了中国人民的极端贫困和社会经济的日益凋敝、《辛丑条约》的签订,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近代中国蒙受极大的耻辱和灾难。从此,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本文仅对庚子赔款偿付情况略述如下: 庚子赔款经历了偿付、停付和部分部分退还三个阶段。一、赔款的偿付情况: 赔款、军费和外债是近代中国财政上的三大支出,其总数常常占国家岁出的三分之二以上。各个时期财政的盛衰和变迁,莫不与此关连。庚子赔  相似文献   

18.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对中国烧、杀、抢夺之后,迫使清政府于1901年与11个帝国主义国家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从1901年起向签约各国陪偿白银4.5亿两,年息4厘,分39年还清。因1901年为庚子年,故此赔款称之为“庚子赔款”。  相似文献   

19.
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年息四厘,分39年还清。这一年为旧历庚子年,故名庚子赔款。其中美国分得3200多万两,合计2400多万美元。1908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向中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的议案,后经中美双方商定,以支付中国留学生费用的形式,将这笔“退款”从1909年到1940年逐年退还给中国,由美国监督执  相似文献   

20.
一、单项选择题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回答1~5题。1.中国近代史开始于鸦片战争,主要是因为A.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B.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开始遭到破坏C.社会主要矛盾由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开始变为中华民族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D.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辛丑条约》的下列内容中最能呈现出这一特征的是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保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驻扎北京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