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目的 描述2011年北京市朝阳区儿童A组溶血性链球菌(GAS)的超抗原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超抗原基因与emm型别和GAS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 从猩红热、咽炎及扁桃体炎患儿的咽拭子分离培养获得71株GAS,应用PCR法检测这些GAS是否携带8类超抗原基因(speA、spel、ssa、speC、speJ、speG、spell和SMEZ);PCR扩增emm基因片段并测序,进行emm型别鉴定;分析超抗原基因、emm型别和GAS所致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 71株GAS的超抗原基因检出率从高到低分别为speC(100.0%)、SMEZ(100.0%)、ssa(97.2%)、speG(95.8%)、speH(80.3%)、speI(80.3%)、speA(15.5%)和speJ(12.7%);71株GAS中检出emm12.0型菌株62株、emm1.0型7株、emm22.0型1株、emm75.0型1株;spel和spell基因与speA和speJ基因在emm12.0型与emm1.0型菌株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l和spell基因在猩红热患儿和咽炎扁桃体炎患儿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发现emm型别在不同的疾病中的分布有差异.结论 北京市朝阳区儿童携带的GAS超抗原基因的检出率与地域有一定关系;不同emm型别的GAS对超抗原基因的携带有一定的选择性,尤其是针对噬菌体携带的超抗原基因;较emm型别,超抗原基因能更好地建立菌株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1993-1994年和2005-2006年359株儿童A族溶血性链球菌(GAS)分离株进行emm分型及8种超抗原基因检测,探讨不同时期儿童GAS感染分离株emm分型及超抗原基因的变化。方法采用PCR法对2个时期359株儿童GAS分离株进行emm分型及8种超抗原基因扩增。结果 emm1和emm12在不同时期均为主要流行型,其他型别不断变化。与1993-1994年比较,2005-2006年GAS菌株emm型较集中,emm1和emm12显著增多(Pa<0.01)。携带6种或6种以上超抗原基因的GAS分离株从46.53%(1993-1994年)增加到78.39%(2005-2006年),ssa,speH和speJ基因的携带率明显增加(P<0.05),而speA基因的携带率显著下降(P<0.05)。超抗原emm基因谱与emm分型之间有密切关系,相同的emm型在不同的时期携带不同的超抗原基因,emm型的分布和超抗原基因谱与GAS感染性疾病之间无显著性联系。结论儿童链球菌感染分离株emm分型及超抗原基因谱随年代变迁。此数据为制备符合我国GAS感染的疫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儿童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STS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分别由A族链球菌(GAS)和B族链球菌(GBS)引起的STS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诊疗过程,同时,对2株菌株进行9种链球菌超抗原基因检测,对GAS菌株进行emm分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STSS患儿既往体健,除发热外,早期临床表现各异。病例1以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病例2以烦躁不安为突出表现。但2例患儿的疾病进展均急骤、凶险;病例1死亡,病例2放弃治疗。2例患儿的白细胞计数正常,中性粒细胞及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伴凝血功能异常及显著低蛋白血症;呼吸衰竭发生早。GBS菌株的9种超抗原基因均阴性;GAS菌株系emm1型,携带speA、speC和SMEZ毒力基因。GBS菌株引起STSS患儿以神经系统异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损害为显著特征,无皮疹。结论 STSS是一种少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儿科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早期识别、及时诊断、充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A族β溶血性链球菌(beta-haemolytic group A streptococcus isolates,GAS)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来源于2007年北京和上海两地区分属于不同emm分型及其亚型、且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高水平耐药的14株致儿童猩红热GAS的 7对等位看家基因进行扩增,并将目的 基因产物测序,然后将所测得的每对等位看家基因的基因序列提交到MLST网站,获得相应的由7对等位看家基因组成的等位基因谱,最后将等位基因谱再次提交到MLST网站,确定GAS临床分离株MLST序列分型(sequence type,ST).结果 St5240、emm1.0型及其亚型GAS等位基因图谱为4-3-4-4-4-2-4,属于ST28型;emm4.0型GAS等位基因谱为5-7-8-5-15-2-1,属于ST38型;emm12.0型及其亚型GAS等位基因谱为5-2-2-6-6-2-2,属于ST36型;emm22.0型GAS等位基因谱为9-8-1-1-1-3-4,属于ST46型.结论 致2007年北京和上海两地区儿童发生猩红热的14株GAS分属于ST28、ST38、ST36及ST46四个不同的克隆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北京儿童医院脓疱疮患儿临床分离A组β溶血性链球菌(GAS)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情况。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2003—2008年收治的1735例脓疱疮儿童皮损部位分离出的52株GAS菌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9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值;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上述菌株进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ermB、ermA和mefA检测以及emm分型情况。结果分离株对四环素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率均为100%,MIC>256mg/L;对青霉素、头孢拉啶及氧氟沙星的敏感率高达100%。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ermB、ermA和mefA和阳性率分别为92.30%、7.70%和0;分离株的emm分型最常见的为emm12.0(53.85%),emm1.0(36.54%)。结论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脓疱疮儿童GAS感染流行菌株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率很高,主要耐药机制为ermB编码的23SrRNA甲基化酶导致靶位改变,在北京地区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仍是治疗GAS感染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致儿童咽扁桃体炎酿脓链球菌emm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导致儿童咽扁桃体炎的酿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即A族β溶血性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的emm分型.方法 2007年1 - 12月共获取119株GAS,分别来自于重庆(42株)、深圳(30株)和上海(47株)3个地区.应用多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编码成熟M蛋白基因(emm基因).对PCR扩增后的emm基因产物进行测序,并将所测得的emm基因序列提交到相关网站,获取emm分型结果.结果 共有13种emm型GAS可导致儿童发生咽扁桃体炎:emm1.0(24.37%),emm3.1(0.83%),emm4.0(0.83%),emm6.5(1.68%),emm12.0(55.46%),emm22.0(10.08%),emm63.0(0.83%),emm77.0(0.83%),emm80.0(0.83%),emm102.2(1.68%),emm104.0(0.83%),st1815.0(0.83%)和stG485.0(0.83%).重庆地区可见10种emm分型:emm1.0(11.90%),emm3.1(2.38%),emm6.5(4.76%),emm12.0(61.90%),emm22.0(4.76%),emm63.0(2.38%),emm80.0(2.38%),emm102.2(4.76%),st1815.0(2.38%)和stG485.0(2.38%).深圳地区可见5种emm分型:emm1.0(16.67%),emm12.0(50.00%),emm22.0(26.67%),emm77.0(3.33%)和emm104.0(3.33%).上海地区可见4种emm分型:emm1.0(40.42%),emm4.0(2.13%),emm12.0(53.19%)和emm22.0(4.26%).结论 emm1.0、emm12.0和emm22.0克隆流行菌株是最常见的导致重庆、深圳和上海3地区儿童发生咽扁桃体炎的酿脓链球菌.3地区导致儿童发生咽扁桃体炎的克隆流行菌株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酿脓链球菌,即β溶血性A族链球菌(GAS)在深圳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分离的GAS流行克隆群进行多基因序列分型(MLST)回顾性分析。本研究中32株分属于7个不同emm分型的GAS菌株分别来自32例患有脓疱病、蜂窝组织炎、猩红热、脓毒症、肺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臀部脓肿、过敏性紫癜或咽扁桃体炎的患儿,分离自咽拭子23份,痰液5份,脓液3份和血液1份。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32株GAS菌株的7对等位看家基因(gki、gtr、murI、mutS、recP、xpt和yqiL)进行扩增,对目标基因产物进行测序。然后将获得的每个等位基因的基因序列提交至MLST网站,以获得相应的等位基因谱。最后将等位基因谱再次提交至MLST网站,以确认序列分型(ST)。结果emm 1.00及其亚型、emm 4.00、emm 12.00及其亚型、emm 22.00、emm 28.00、emm 75.00和emm 89.00的GAS克隆群分别属于MLST分型中的ST28、ST39、ST36、ST46、ST52、ST49和ST921。结论2016年至2018年导致深圳地区儿童感染的GAS分离株的MLST流行克隆群分别为ST28、ST39、ST36、ST46、ST52、ST49和ST921。  相似文献   

8.
金黄色葡萄球菌儿童株耐药性研究和mecA基因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Hua CZ  Li JP  Yu HM  Li S  Ye H  Shang SQ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5):360-363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儿童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特点,评价苯唑西林耐药性相关基因raecA-PCR的临床价值。方法用金葡菌乳胶凝集试验和Vitek系统GPI卡鉴定金葡菌,用纸片扩散法完成12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同时用E-test法进行苯唑西林和万古霉素耐药性检测,并对所有菌株采用PCR技术检测mecA基因。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共259株,包括185株临床株和74株健康携带株,其中95.8%的菌株产生B内酰胺酶而对青霉素G耐药,91.1%的菌株对苯唑西林敏感,对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均为91.9%;对红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恶唑、氯霉素、氧氟沙星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分别为48.3%、30.9%、21.6%、11.2%、10.0%、2.3%和1.5%;所有菌株均对万古霉素敏感。临床株对苯唑西林、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高于携带株(P〈0.05),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低于携带株(P〈0.01)。mecA-PCR结果显示:标准株ATCC25923和所有苯唑西林敏感株mecA基因均阴性,中介株mecA基因阳性1株,耐药株中均阳性。结论本研究中金葡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不高,而mecA-PCR技术可以作为快速检测耐苯唑西林金葡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皮肤软组织感染临床分离株的分子、耐药性及毒力特征。方法从NICU中收集皮肤软组织感染的CA-MRSA菌株,总结其临床特点,对所有菌株进行MLST、SCCmec、SPA和agr分型,并行21种超抗原毒素基因、sasX基因和PVL基因检测。所有菌株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8例CA-MRSA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新生儿,单部位感染10例,多部位感染18例,检出30株CA-MRSA,以脐部蜂窝织炎为主(12/30,40.0%),主要的流行克隆为ST59-IVa-t437-agr-1(73%,22/30), 超抗原毒力基因的携带率为80%,PVL的阳性率为47%。发现了4株苯唑西林敏感的MRSA(OS-MRSA),红霉素耐药率高。结论新生儿CA-MRSA皮肤软组织感染以脐部蜂窝织炎为主,主要的流行克隆为ST59-IVa-t437-agr-1, 超抗原及PVL基因携带率高,首次发现了OS-MRSA,红霉素耐药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监测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皮肤和软组织化脓性感染(SSTIs)临床分离株的分子和毒力特征,为预防和治疗新生儿SSTI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NICU临床诊断为SSTIs的病例,对SA分离株进行agr、MLST、spa 和SCCmec 分型;通过PCR对SA菌株进行21种超抗原毒素基因、sasX、PVL基因检测。结果 44例SSTIs新生儿,男22例,中位年龄4.5(0~22)d,均为社区获得性感染。共分离出13例SA菌株,其中MRSA 7株,MRSA最常见的克隆是agrⅠ-MRSA-ST59-SCCmecⅣa,13株SA包含2~8种超抗原基因型,最常见的毒素基因型为sek-seb-seq,有6株SA PVL基因阳性,均不携带sasX基因。结论 新生儿SSTIs中,SA携带率较低, agrⅠ-MRSA-ST59-SCCmecⅣa-t437是MRSA最主要的流行克隆,SA分离株超抗原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NICU患儿鼻部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的定植情况及分离株的基因型和毒力特征。 方法 采集NICU患儿的鼻拭子,分离培养金葡菌,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和mecA检测鉴定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或敏感金葡菌(MSSA);分析所有菌株MLST和spa分型,并对MRSA菌株进行SCCmec分型,采用PCR方法检测pvl和sasX和21种超抗原毒力基因。 结果 从429例鼻拭子标本分离出79株金葡菌,定植率18.4%,其中MRSA 22株(27.8%)。79株金葡菌共检测出17种MLST型和29种spa型,最常见型分别为ST59(31.6%)和t437(22.8%)。22株MRSA最常见的SCCmec型为Ⅳa(81.8%)。ST59-Ⅳa-t437(63.6%)和ST188-t189(15.8%)分别是MRSA、MSSA最常见的流行克隆。最主要的毒力基因型为seb-sek-seq(10.1%)。MRSA株seb、sek、seq和pvl的携带率明显高于MSSA株,而sei携带率明显低于MSSA株。 结论 NICU患儿鼻部金葡菌定植率较高,ST59-Ⅳa-t437和ST188-t189分别是MRSA、MSSA最常见的流行克隆;分离株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MRSA与MSSA菌株的毒力基因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流感嗜血杆菌致小儿下呼吸道感染 216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流感嗜血杆菌致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菌株表型和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1年8月至2002年7月经细菌培养证实的216例流感嗜血杆菌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用玻片凝集法进行菌株血清分型,纸片扩散法检测药敏试验。结果 216例流感嗜血杆菌下呼吸道感染儿中,不定型株引起者占62.0%(134株),可分型株占38.0%(82株);可分型株中d型73株(占89.0%),c型株5株(占6.1%),f型2株,a和b型株各1株,未分离到e型菌株。男性患儿中可分型株的分离率(43.0%,61/142)明显高于女性(28.4%,21/74),x^2=4.39,P〈0.05。药敏结果显示83.5%的菌株对氨苄西林敏感,对头孢克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克拉霉素的敏感率分别高达98.5%、99.5%、99.5%和91.7%。所有菌株均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亚胺培南敏感。结论 不定型和d型流感嗜血杆菌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氨苄西林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仍是治疗该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肺炎致病株分子特征及耐药性,供临床诊治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金葡菌肺炎患者分离株,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和mecA检测鉴定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或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对所有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葡萄球菌蛋白A(spa)分型,并对MRSA菌株进行葡萄球菌盒氏染色体(SCCmec)分型;采用PCR方法检测21种超抗原(SAgs)基因、杀白细胞素(PVL)基因、黏附基因fnbB、cna;采用琼脂稀释法、E-test检测14种抗生素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共收集42株金葡菌,其中MRSA、MSSA各21株。MRSA的优势克隆为ST59-SCCmecⅣa-t437(71.4%);MSSA的分型较为分散,以ST25-t078(14.2%)最多见。42株金葡菌中有36株(85.7%)至少携带1种超抗原基因,最常见的超抗原基因型为sek-seq(21.4%);MRSA pvl基因携带率(52.3%)明显高于MSSA(14.2%),而MSSA fnbB及cna基因携带率(42.8%和47.6%)明显高于MRSA(均为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组金葡菌多重耐药率达90.4%(38/42株)。结论MRSA在儿童金葡菌肺炎致病株中检出率高,其主要克隆型为ST59-SCCmecⅣa-t437。儿童肺炎金葡菌分离株的超抗原基因携带率和多重耐药率较高,MRSA菌株常携带pvl基因,而MSSA菌株携带fnbB、cna更常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住院新生儿大肠埃希菌毒力因子的携带情况。方法 收集2009年9月至2012年5月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的连续病例,选择其中抗生素使用之前痰液、血液、脑脊液或脐分泌物培养为大肠埃希菌的病例。根据发病日龄不同,将菌株分为早发型及晚发型。根据标本来源不同,将菌株分为侵袭性感染和非侵袭性感染。选取11种最常见的毒力基因,应用PCR方法对大肠埃希菌菌株进行检测。采用Chromas软件进行读序,测序结果采用Chromas软件直接进行BLAST Search比对。结果 110株大肠埃希菌分离自102例住院新生儿,源于痰液79株(71.8%),血液18株(16.4%),脑脊液6株(5.4%),脐分泌物7株(6.4%);源于足月儿102株,早产儿8株。早发型27株,晚发型83株;侵袭性感染24株,非侵袭性感染86株。①Einv基因阳性91.8%,CNF1基因阳性21.8%,CNF2基因阳性12.7%,Eagg基因0.9%;共有7种毒力基因携带模式:单纯携带Einv基因66株,单纯携带CNF1基因1株,携带Einv-CNF1基因20株,携带Einv-CNF2基因11株,携带Einv-CNF1-CNF2基因3株,携带Einv-Eagg基因1株。8株(7.3%)11种毒力基因检测均阴性。②携带CNF1或CNF2菌株的37例患儿中22例合并呼吸衰竭,15例需予NCPAP呼吸支持,10例合并多脏器受损,3例肺出血。③8对菌株分别来自同一患儿不同时期或不同部位,其中7对菌株经PFGE分型分别属于同一基因型。3对分别来源于同一患儿不同时期的痰液标本菌株,PFGE分型一致,但毒力基因携带模式不相同。结论 本研究检测到4种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以Einv基因携带率最高;共发现7种毒力基因携带模式,以单纯携带Einv基因最多见。 CNF1及CNF2基因可能与肺部感染的严重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Sun ZY  Zhang J  Li L  Zhu XH  Wang HW  Ma Y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5):382-386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携带率、耐药性、耐药基因及血清型流行状况。方法采集鼻咽拭子,以琼脂稀释法测定肺炎链球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红霉素耐药基因,荚膜肿胀试验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武汉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携带率为22.31%(135/605)。存活的133株细菌中,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SP)发生率为45.9%(61/133);头孢菌素第一代(头孢氨苄)、二代(头孢克洛)、三代(头孢克肟、头孢泊肟、头孢曲松)敏感率依次为6.0%、45.1%、54.9%、56.4%、88.7%;除1株环丙沙星低耐株外,未发现氟喹诺酮类耐药株。大环内酯类敏感率仅为14.3%~15.8%。在114株红霉素耐药株中,检出ermB基因76株(66.7%),2株(1.8%)低耐株含有mefA基因,46株(40.4%)同时具有ermB和mefA基因。血清分型涉及17个血清群,主要分布在19、23、6、15和14血清群,7株细菌未能分群。PNSSP分布在19、23、6和未分型血清群。结论武汉地区肺炎链球菌耐药严重,红霉素耐药主要为核糖体修饰(ermB介导)引起。流行血清群以19、23、6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上海地区儿童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具有cagA、vacA基因幽门螺杆菌感染(HP)的感染状况以及cagA、cacA基因的存在与不同种类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124例有消化道症状,年龄在4-13岁的儿童行胃镜检查,并在胃窦部取活检粘膜作HP的分离培养。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测定分离培养出的HP菌株的cagA、vacA基因进行分型。扩增所用引物:cagA1:5′-CCGGAGAATTCGATAACAGGCAAGCTTTTGAGG-3′,cag2:5′-GCCTGCAGTTATCGAAAA-GATTGTTTGGCAG-3′,vacA1:5′-GTCAGCATCACACCGCAAC-3′,vacA2:5′-CTGCTTGASATGCGCCAAAC-3′。结果 124例患儿中,分离培养出的HP菌株61株,平均检出率为50%,其中慢性胃炎培养阳性率为48.45%(47/9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62.30%(14/26例),基因测定结果显示,61株HP中62.30%含有cagA基因,42.62%含有vascA基因。慢性胃炎和二十指肠球部溃疡cagA基因检出率相似(分别为61.70%和62.28%),而vacA基因检出率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71.43%和34.04%,χ^2=6.166,P<0.05)。进一步分型发现感染Hp菌株的十二指肠球部胃炎组(71.43%和34.04%,χ^2=6.166,P<0.05)。进一步分型发现Hp菌株的十二肠球部溃疡患儿中,50%(7/14)为cagA^ 、vacA^ 型,慢性胃炎患儿中330%(18/47)为cagA^ 、vacA^-型Hp菌株,统计学检查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3.48,P<0.05),提示vacA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儿感染的HP多为cagA^ 、vacA^ 的I型菌,vacA是致小儿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因素,vagA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有关,但不能作为区分HP感染致不同胃肠道疾病的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17.
A族链球菌的随机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DNA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深入了解A族链球菌(GAS)感染的菌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1993~1994年间分离的87株临床来源GAS菌株及16株标准菌株进行RAPD分析。结果所有菌株均能得到扩增条带,分型率较浊度分型(OF)分型法高;共发现31种不同带型,且同一M型菌株可有不同RAPD型;化脓性扁桃腺炎与猩红热的GAS菌株RAPD型分布有明显差异(P<0.01);半数(16/32)猩红热来源GAS株为R12型。结论RAPD方法在GAS流行病学及对GAS分型研究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并提示此一时期北京儿童医院猩红热病人中有R12型菌株流行。  相似文献   

18.
Yang H  Shen XZ  Wang YH  Yuan L  Yu SJ  Yang YH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2):936-939,i003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儿童携带肺炎链球菌(S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特点。方法 对2002~2003年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200株SP分离株对4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青霉素和克林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进行检测;耐药诱导试验分析部分耐药菌株大环内酯类耐药表型;PCR检测红霉素耐药基因ermB和mefA。结果 200株SP中179株对红霉素耐药。红霉素和青霉素的药敏结果无明显关连性。耐红霉素的147株SP中,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是100%,100%,95.2%,95.9%。耐药表型以结构型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和链阳性菌素B耐药表型(cMLS)为主,占红霉素耐药株的95.9%。耐药基因检测中,仅携带ermB基因的菌株为79.6%,同时携带ermB和mefA基因菌株为17.7%,仅携带mefA基因的菌株为2.7%。结论 2002~2003年北京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携带的SP对红霉素耐药率达89.5%,分离株在对红霉素耐药同时也对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和克林霉素耐药。耐大环内酯SP表型以cMLS为主,基因型以ermB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P)的耐药性和血清型分布。方法 以2000~2004年门诊上呼吸道感染的0~5岁患儿鼻咽部分离的肺炎链球菌为研究菌株,采用E-test法检测青霉素最低抑菌浓度,简易棋盘式分型系统进行血清分型。结果 检出PNSP菌株129株,其中中介102株,耐药27株;2000~2004年各年耐药株占PNSP比率分别为19.0%、8.0%、17.6%、30.0%和26.1%;常见血清型共有124株(96.1%),为19群、23群、不能分型、6群和14型;7价结合疫苗覆盖率从2000年到2004年分别为57.1%、76.0%、88.2%、75.0%和82.6%。结论 北京儿童中分离的PNSP的青霉素耐药性有所增强;7价结合疫苗覆盖率升高,有利于应用疫苗来预防PNSP的携带、感染及耐药性的进一步播散。  相似文献   

20.
儿童福氏志贺菌Ⅰ类整合子的检测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u H  Wang XH  Ye YZ  Xue JC  Zhu QR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9):680-683
目的了解儿童福氏志贺菌是否存在Ⅰ类整合子及其发生率以及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6-11月从本院细菌性腹泻患儿大便培养标本分离到的福氏志贺菌共51株,应用PCR检测Ⅰ类整合子的5′保守区intⅠ1、基因盒区ant(3″)-Ⅰ和3′保守区qacE△1-sull;用K-B(Kriby-Bauer)法测定志贺菌对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51株福氏志贺菌中46株检出intⅠ1,Ⅰ类整合子阳性率90.2%;24株检出qacE△1-sull,阳性率47.1%;intⅠ1、ant(3″)-Ⅰ和qacE△1-sull区段均阳性的为22株,阳性率43.1%;46株intⅠ1阳性福氏志贺菌ant(3″)-Ⅰ基因均阳性;46株intⅠ1阳性福氏志贺菌中qac△1-sull同时阳性的菌株为22株,占47.8%(22/46)、qacE△1-sull阴性的菌株24株,占52.2%(24/46)。Ⅰ类整合子阳性志贺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尤其是对氨苄西林(χ^2=10.13,P〈0.01)和氯霉素(χ^2=19.97,P〈0.01)的耐药性明显高于Ⅰ类整合子阴性志贺菌。结论从福氏志贺菌检出Ⅰ类整合子,携带率为90.2%;携带Ⅰ类整合子阳性志贺菌与抗生素耐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